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你知道正確練功的方法嗎?教你如何做到出手快!

1

胯與脊

胯主橫, 脊主順, 使用之時, 兩者同步存在才可以使上下連貫, 勁力連續, 整身如弓。 脊位於肩與胯之間, 是銜接的橋樑, 要使胯勁到肩,

必須固定脊柱, 胯肩實現平行擰轉, 勁力傳遞才直接, 所以得避免用“腰椎”擰轉。 若用腰椎這樣不但不能增強勁力, 反而對脊柱構成損傷。 即使避免不了微動, 也是整條脊柱的擰旋, 勁力在多個點瓦解, 而不會使某一節脊椎受力。

我們在開發“胯與脊”時,

必須先開發好胯, 才能夠去開發脊柱, 胯的感覺比較好找, 並且不容易損傷, 同時胯與脊柱的結構使得脊柱的動需要在胯的驅使下運動, 所以當形成身弓的時候, 胯的翻轉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但必須要注意的是翻轉的力度, 角度都必須有節制, 才能夠恰到好處。 同時脊柱與內臟又是相連接的, 脊動, 內臟必然會動, 當我們能夠處理好內臟與脊柱的動, 就可以有條理的把身體重量疊加到“身弓”的崩彈中去, 形成更大的勁力。 所以我們看到貓科動物的動, 總是將“胯脊動, 筋骨動, 內臟動”整合到一起, 才能夠, 構成整個勁力體系。


練功夫, 練的是“返先天”, 當我們真正能夠體會到人體最原始的狀態, 功夫也就成了, 這種功夫是在速度勁力上的完全超越, 而並非招式上的改變, 這也恰恰是我們追求的最根本的健康。

2

快與慢

功夫講“慢練快用”,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慢的實質是阻力形成的過程, 這跟在水中打拳是一個道理, 水能夠產生阻力, 阻力的另一面就是動力, 這種動力的產生, 我們要善於辨別是好的還是壞的。

所謂好的, 就是一個“開弓”的過程, 拉開弓, 就是撐拔開筋骨, 用大筋崩彈的前兆。 所謂不好, 可能因為阻力引起肌肉的緊張, 使得身體僵滯, 發不出勁力。 所以當我們能夠做到肌肉松, 筋骨撐, 基本就達到了阻力存在的目的。 而這個過程必須要慢慢形成, 我們看到“開弓放箭”, 拉開弓的過程是緩慢的, 相當於蓄力的過程, 這種蓄力在筋骨的撐拔中產生, 放箭的過程則比較快,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瞬間完成了, 這就是“快”。 這種的快是被動產生的, 跟我們想用力, 向一個方向主動用力不同, 我們要做的就是意識當中的瞄準,而這種意識往往是拳動了,意識同時就有了。這樣的意識叫做驚起,由慢及快,由神經反射形成的快是真快,也是驅動大筋和主宰大筋的根本所在!

練拳的過程,蓄勁慢,出手並不慢,但我們要注重的是慢而並非快。當我們能夠通過慢練,使筋骨成事,這時候筋骨可以瞬間崩起,則到了用的範疇,再加上意識的驅動,則是快上快,有句拳訣講“急中急,火中火”就是對速度的最好詮釋!

我們要做的就是意識當中的瞄準,而這種意識往往是拳動了,意識同時就有了。這樣的意識叫做驚起,由慢及快,由神經反射形成的快是真快,也是驅動大筋和主宰大筋的根本所在!

練拳的過程,蓄勁慢,出手並不慢,但我們要注重的是慢而並非快。當我們能夠通過慢練,使筋骨成事,這時候筋骨可以瞬間崩起,則到了用的範疇,再加上意識的驅動,則是快上快,有句拳訣講“急中急,火中火”就是對速度的最好詮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