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星座>正文

甘風池易筋經秘法釋意(上)

按摩法

[原文]

兩手相促, 紐捩如洗手法。

兩手淺相叉, 翻手兩胸。

兩手相捉若按陛, 左右相同。

兩手相重按陛, 徐徐捩身, 左右同。

以手如挽, 左右力弓, 左右同。

作拳向前蘖, 左右同。

如托石法, 左右同。

兩手抱頭, 宛轉性上, 此是抽肋作拳, 卻頓此是開胸, 左右同。

大坐斜身偏倚如排山, 左右同。

大坐伸兩足, 即以一足向前虛制, 左右同。

兩手擬地回顧, 此是虎視, 左右同。

立地反拗身三舉。 兩手擬地偏身由脊向上三舉;兩手急相又以足踏手心, 左右同。

以手反推督上, 左右同。

起立以足前後虛踏一大坐, 伸兩足相當, 手屈所伸足著膝中,

以手按之, 左右同。

[詮解]

1、練習者選坐或臥位, 平心靜息, 兩手掌相互搓揉, 類似洗手動作, 每一部位必須揉到, 至兩手發熱。 繼以兩手掌交替洗揉腕臂, 日行三次, 每次不拘次數, 以揉熱發燙為宜(圖1、2)。

2、兩腳並立, 全身放鬆, 隨著鼻均勻呼吸, 兩掌從下內合呈掌心向上抬至胸前。 繼而十指相叉翻掌下按至丹田下, 托吸按呼, 緩緩而行, 反復四十九次(圖3、4)。

3、兩足相距約三四寸, 挺膝伸直, 右手握住左腕, 然後向前俯身, 伸左臂, 左掌下撐至左腳背(圖5)。

兩膝挺直, 繼而扣指握拳上提至左肋守住。 然後, 左手握住右腕, 右手伸開向右腳背按下, 動作要領與左手相同, 左右交替而行, 共做四十九次(圖6)。

4、左掌在下, 左右掌十指交叉, 隨著吸氣, 緩緩俯身向左側撐推下按, 直至雙掌按地, 膝挺直。 然後, 左右掌十指外劃抱住踝關節, 把臉附貼於兩膝下的前脛處, 略停數息後繼叉指左推, 使上體前俯呈90度。 而後上體右旋, 雙臂推至右側方時, 下按掌撐貼地面, 松指外劃抱住踝關節, 附面貼住前脛, 略停數息後立身。

按此法反復四十九次(圖7~13)。

5、兩腳並步而立, 全身放鬆, 兩臂自然垂直於身體兩側, 二目平視。 左腳旁開一步, 開襠與自己三足寬, 沉身下蹲呈馬步樁的同時, 兩手抱拳於腰際。 接著, 兩手呈掌上抬, 交叉臂於胸前如十字手, 右臂在內, 左臂在外。 配合鼻吸氣的同時, 左手握拳, 食指向上翹起, 拇指伸直與食指呈八字撐開, 左臂緩緩向左推出至伸直, 頭隨之左轉, 目視左手食指的同時, 右手握拳, 拇指尖與食指尖相扣, 虎口呈一環型, 恰如扣住弓弦一般, 屈肘貼於右肩前。 隨吸氣之勢猶如拉弓一般, 意力撐開兩臂, 至氣吸滿時閉息, 儘量用力至左手握拳, 左腿漸漸蹬直呈右弓步。 稍停, 配合呼氣兩手放鬆向胸前合攏呈十字手。 接著, 再做右拉弓勢,

動作要領與左相同, 惟方向相反。 反復九次後, 還原呈立正姿勢(圖14、15)。

6、兩腳並步, 身體自然直立, 兩手握拳, 屈肘抱於兩腰間, 拳心向上, 拳面向前。 頭向左轉, 左腳向左上一步, 左轉呈左弓步的同時, 右拳呈掌直臂向前插掌, 掌心向上, 掌尖向前, 目視右掌。

身體右轉, 兩腿屈膝半蹲呈馬步的同時, 右掌經胸前向右橫擺於右胸前, 並向前把臂撐圓, 掌心向前, 掌尖向右, 目視右掌。 右手以腕為軸, 向外向下、向裡上旋腕, 並用力屈指卷抓握拳, 拳面斜向上, 拳心斜向裡, 目視右拳。 右拳屈肘收抱於右腰側, 拳心向上, 拳面向前, 目視正前方。

身體右轉呈右弓步的同時, 左拳呈掌直臂向前插掌, 掌心向上, 掌尖向前, 目視左掌。 身體左轉, 兩腿屈膝半蹲呈馬步的同時, 左掌經胸前向左橫擺于左胸前, 並向前把臂撐圓, 掌心向前, 掌尖向左。 左手以腕為軸, 向外向下、向裡上旋腕, 並用力屈指卷抓握拳, 拳面斜向上, 拳心斜向裡。 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側, 拳心向上, 拳面向前, 目視正前方。 左腳向右腳併攏, 呈並步直立,兩拳呈掌,兩臂自然下垂於兩腿外側,掌尖向下,掌心向裡,目視正前方(圖16、17、18、19)。

7、兩手下垂於體側,調息均勻後,起右掌收腰轉掌朝左側劃弧,如托巨石朝頭頂上方舉起,直至手臂伸直於右側頭頂上方。氣呼出後,右掌下收,左掌照右掌的動作方法上舉,如此反復行四十九次(圖20、21)。

8、身體直立,兩掌叉指抱於後腦,吸氣閉息,上身向前下俯,直至前額貼於膝蓋,並盡力向下伸,膝彎挺直,不可稍有彎曲。然後抬身呼氣,閉息向左側脛骨下俯身,起身呼氣再向右脛骨面下俯身。輪流前、左、右俯身為一遍,共做四十九次為度(圖22、23、24、25)。

9、盤腿而坐,雙盤、單盤均可。兩掌抱腰際,配合鼻吸氣的同時,兩掌至肩前呈兩掌心相對,指尖朝上。然後,配合鼻呼氣的同時,兩掌向左右排開,意想猶如推開兩座大山一般,直至兩臂伸直,繼吸氣,轉兩掌呈掌心相對收至肩前。此為一遍,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再做下式(圖26)。

盤坐姿勢不變,兩臂展開,吸氣向左轉腰至極限,行左右排掌動作四十九遍,呼氣,繼而吸氣向右轉腰至極限,反復四十九次(圖27、28)。

10、盤坐的雙腿向前伸直,兩手翻掌貼於腰部命門部位。在調息均勻呼吸的同時,輕展左腿向左側方,使兩腿呈直角為度。然後,呼氣收腿還原。再吸氣,右腿向右側外展,方法要領與左腿同。如此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圖29、30、31、32)。

11、兩腿直立,腳開距離約自己一腳長。然後,兩掌隨吸氣的同時,上身下俯,膝部挺直,兩掌按于左腳側地面,頭部向左後側探,目視右後側方。略停數秒後,把氣呼出。接著,吸氣的同時,兩掌向右側移動,兩膝仍須挺直,兩掌按壓於右腳側地面,頭向右後側探,目視左後側,略停數秒後,立身呼氣。此為一遍,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圖33、34、35、36)。

12、兩足並立伸直,兩手直臂上舉,指尖朝上,吸氣的同時,上體後仰,直至上身及手臂與地面平行時,兩手握拳,直至氣閉不住時,立身還原呼氣。如此反復四十九次(圖37、38)。

上動結束後,兩手十指相叉,直臂下撐,上身挺直後,兩臂隨吸氣上舉的同時,上體左旋,兩腿並緊不動,至兩臂上托舉伸直後,呼氣下收還原。繼而吸氣舉臂,如此三次後,上身向左側下俯,兩掌以掌背貼地面的同時,左腳踏住兩掌心,此時的雙膝必須挺直,至氣閉不住時起身呼吸。然後,舉臂上體右轉,方法要領與上式相同,左右反復共做四十九次(圖39、40、41、42)。

13、兩腿開立,間距約自己三足長,隨鼻吸氣的同時,上體左轉,左掌指尖向下,向左後撐勁,右掌呈指尖向上朝左前上推撐,兩手同時用力向相反方向撐勁,直至兩腿呈左弓步。把氣呼出後,再吸氣,身體右旋轉,右掌向右後撐,左手向右前上撐推,要領與左式相同。如此反復共做四十九次(圖43、44)。

另一種做法是,身體直立,一手自腰後向上移,另一手自肩後沿背脊向下移,儘量使兩手在背脊後相貼掌,左右交替練習。

14、並步站立,調勻呼吸後,先抬起右腳向前下作踏擊狀,膝部不能挺直,隨之收膝朝身後下蹬踏。如此前後做暗勁踏腳四十九次後,再換左腳做四十九次,動作要領相同(圖45、46)。

15、打坐,把兩腿伸直併攏,先把兩掌按於膝蓋上,上身挺直,繼而吸氣,兩手前伸扳住兩腳掌,膝部挺直,上身前俯,使胸部貼於腿上,頭部儘量伸頦前探,似要用嘴咬住自己的腳大趾,然後收身鬆手按膝。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圖47)。(待續)

呈並步直立,兩拳呈掌,兩臂自然下垂於兩腿外側,掌尖向下,掌心向裡,目視正前方(圖16、17、18、19)。

7、兩手下垂於體側,調息均勻後,起右掌收腰轉掌朝左側劃弧,如托巨石朝頭頂上方舉起,直至手臂伸直於右側頭頂上方。氣呼出後,右掌下收,左掌照右掌的動作方法上舉,如此反復行四十九次(圖20、21)。

8、身體直立,兩掌叉指抱於後腦,吸氣閉息,上身向前下俯,直至前額貼於膝蓋,並盡力向下伸,膝彎挺直,不可稍有彎曲。然後抬身呼氣,閉息向左側脛骨下俯身,起身呼氣再向右脛骨面下俯身。輪流前、左、右俯身為一遍,共做四十九次為度(圖22、23、24、25)。

9、盤腿而坐,雙盤、單盤均可。兩掌抱腰際,配合鼻吸氣的同時,兩掌至肩前呈兩掌心相對,指尖朝上。然後,配合鼻呼氣的同時,兩掌向左右排開,意想猶如推開兩座大山一般,直至兩臂伸直,繼吸氣,轉兩掌呈掌心相對收至肩前。此為一遍,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再做下式(圖26)。

盤坐姿勢不變,兩臂展開,吸氣向左轉腰至極限,行左右排掌動作四十九遍,呼氣,繼而吸氣向右轉腰至極限,反復四十九次(圖27、28)。

10、盤坐的雙腿向前伸直,兩手翻掌貼於腰部命門部位。在調息均勻呼吸的同時,輕展左腿向左側方,使兩腿呈直角為度。然後,呼氣收腿還原。再吸氣,右腿向右側外展,方法要領與左腿同。如此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圖29、30、31、32)。

11、兩腿直立,腳開距離約自己一腳長。然後,兩掌隨吸氣的同時,上身下俯,膝部挺直,兩掌按于左腳側地面,頭部向左後側探,目視右後側方。略停數秒後,把氣呼出。接著,吸氣的同時,兩掌向右側移動,兩膝仍須挺直,兩掌按壓於右腳側地面,頭向右後側探,目視左後側,略停數秒後,立身呼氣。此為一遍,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圖33、34、35、36)。

12、兩足並立伸直,兩手直臂上舉,指尖朝上,吸氣的同時,上體後仰,直至上身及手臂與地面平行時,兩手握拳,直至氣閉不住時,立身還原呼氣。如此反復四十九次(圖37、38)。

上動結束後,兩手十指相叉,直臂下撐,上身挺直後,兩臂隨吸氣上舉的同時,上體左旋,兩腿並緊不動,至兩臂上托舉伸直後,呼氣下收還原。繼而吸氣舉臂,如此三次後,上身向左側下俯,兩掌以掌背貼地面的同時,左腳踏住兩掌心,此時的雙膝必須挺直,至氣閉不住時起身呼吸。然後,舉臂上體右轉,方法要領與上式相同,左右反復共做四十九次(圖39、40、41、42)。

13、兩腿開立,間距約自己三足長,隨鼻吸氣的同時,上體左轉,左掌指尖向下,向左後撐勁,右掌呈指尖向上朝左前上推撐,兩手同時用力向相反方向撐勁,直至兩腿呈左弓步。把氣呼出後,再吸氣,身體右旋轉,右掌向右後撐,左手向右前上撐推,要領與左式相同。如此反復共做四十九次(圖43、44)。

另一種做法是,身體直立,一手自腰後向上移,另一手自肩後沿背脊向下移,儘量使兩手在背脊後相貼掌,左右交替練習。

14、並步站立,調勻呼吸後,先抬起右腳向前下作踏擊狀,膝部不能挺直,隨之收膝朝身後下蹬踏。如此前後做暗勁踏腳四十九次後,再換左腳做四十九次,動作要領相同(圖45、46)。

15、打坐,把兩腿伸直併攏,先把兩掌按於膝蓋上,上身挺直,繼而吸氣,兩手前伸扳住兩腳掌,膝部挺直,上身前俯,使胸部貼於腿上,頭部儘量伸頦前探,似要用嘴咬住自己的腳大趾,然後收身鬆手按膝。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圖47)。(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