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因公司種蘑菇失敗,這個經典IP被耽誤了17年

近日, 《重裝機兵(Metal Max)》這個較為小眾的日本RPG遊戲又準備推出新作了。 和以往不同的是, 除了核心向的主機遊戲媒體以外, 不少其它主打平臺的遊戲媒體也參與了報導, 像是備受關注的大作一樣。 究其原因, 還是最新一作的《重裝機兵XENO》請來知名黃本子畫師織田non來負責人設, 甚至因此被渲染為“無需理性的必買RPG”。

雖然擦邊球話題能吸引一定的眼球, 但《重裝機兵》在國內被不少80、90後玩家稱為“童年記憶”, 自然還是出於遊戲的內容本身。 這款以末世廢土為世界觀背景的遊戲, 比知名的《輻射》更早與中國玩家見面。

▼ 一切冒險故事, 就從這個傳聞開始(圖為初代重製版):

在上世紀90年代, FC遊戲機風靡中國大陸。 以當時最具盛名的小霸王學習機為例, 單在廣東省的年銷量就達到了300萬台, 1991年至1999年累計銷量高於2000萬台。 這個資料也側面證明, 幾乎所有老一代的中國玩家都玩過FC遊戲。

| 上古三大漢化神作

由於在90年代, 國內極少能玩到漢化版的日本RPG遊戲, 《重裝機兵》被前導軟體公司引進並漢化, 成為國內玩家在FC平臺上能玩到的全中文遊戲之一。 《重裝機兵》與《火焰紋章》、《吞食天地2》一起, 被並列為上古時代最經典的三大漢化遊戲(其實還有一個《賭神》,

但不受玩家歡迎)。

至於負責漢化的公司前導軟體(前身是先鋒卡通公司的電腦部), 在漢化專案的過程中, 招來了一批北京高校的學子, 他們之後成為了雜誌《電子遊戲軟體》的創作團隊。 主導《重裝機兵》漢化工作的領頭人, 也正是《電子遊戲軟體》、《大眾軟體》等雜誌的創始人, 前導軟體公司總經理邊曉春先生。 可以說, 在漢化這些遊戲的過程中, 也順便推動了中國遊戲媒體迎來第一次高峰。 此外前導軟體還是國產遊戲的先鋒軍, 旗下知名產品有銷量超過10萬的《赤壁》等。

▼ 將邊曉春老師稱為“中國遊戲行業領軍人”並不為過:

時隔多年後, 邊曉春受騰訊邀請做微訪談時, 還有玩家念念不忘地提到《重裝機兵》這款遊戲。 《重裝機兵》這款遊戲, 對於國內部分老玩家無疑是非常深遠的, 它的同人小說在國內十餘年來僅僅衍生出數十部, 但至今依然有多部仍在連載中, 更有在海外翻譯出版的佳作。 甚至《重裝機兵》這個商標, 在國內亦有多家知名遊戲廠商在爭奪。

但遺憾的是, 《重裝機兵》雖然是不少玩家的童年回憶, 但它的IP影響力並不大眾。 這與它所處的日本遊戲市場, 以及當時面對的競爭對手有著很大關係。

| 註定小眾的命運

回顧《重裝機兵》系列的第一代作品, 其誕生於《勇者鬥惡龍》、《最終幻想》等奇幻RPG當道的90年代, 卻別出心裁地糅合了廢土科幻風和西部牛仔的浪漫主義, 以獨特的戰車戰鬥、全開放式的地圖和極高的自由度, 讓玩家們眼前一亮。 在遊戲發售的宣傳上, 也暗含著挑戰《勇者鬥惡龍》的野心, 打出了“是時候告別鬥龍”的口號。

雖然《重裝機兵》在1991年獲得FAMI通年度系統製作賞、年度FC部原創作品第一位, 獲得約15萬的銷量——然而這款遊戲是以100萬銷量為目標製作的。

由於發售前屢屢跳票, 最後在1991年5月24日發售的時候,距離《最終幻想4》這種SFC平臺超大作發售也不過只剩2個月了,《重裝機兵》也因此成為了FC平臺最後的大作。

失去天時讓前期的宣傳積累大打折扣,加上日本玩家一貫追大熱作品的喜好,過時的FC平臺也導致《重裝機兵》最初圈粉的基數來得太少。後來沒有跳票的《重裝機兵2》,以25萬份的銷量拿下全系列最高記錄,日本不少該系列的鐵杆粉絲也是從接觸《重裝機兵2》開始的——比如日本著名的聲優杉田智和就是粉絲之一,後來還為2代的BOSS配過音。

▼ 《銀魂》主角和《重裝機兵2》大反派是同一人:

這個故事,充分地教育了我們“產品不能delay”是多麼重要的道理。(暴雪表示:對不起,你說啥?)

| 投資蘑菇失敗而破產

由於初代的粉絲基礎沒打好,二代擴展的版圖也就十分有限了,而初代的重製版《重裝機兵R》則是又跳票了大半年。雖然重製版在二代的系統上做了補足整合,圖像水準也屬SFC遊戲中的上乘,但跳票加上次世代神機PS1問世,《重裝機兵R》只能迎來叫好不叫座的結果,並徹底定下粉絲向小眾遊戲的宿命。

▼ 《重裝機兵R》未被採用的人設原稿:

之後幾年,《重裝機兵》系列迎來了粉絲們稱之為最黑暗的歲月。系列商標持有者、開發和發行廠商DATA EAST經營狀況不佳,在PS上製作《重裝機兵3》的企劃因為預算問題被砍。

後來,雖然有其它公司獲得了《重裝機兵》系列授權,打算背水一戰推出開放式3DRPG《重裝機兵:荒野之眼(Metal Max:Wild Eyes)》,也在2000年的東京電玩展上放出預告。但隨之而來是遊戲跳票、世嘉宣佈DC主機停產、遊戲公司退出遊戲開發領域等一系列消息。《重裝機兵:荒野之眼》據說已經完成了70%左右,最終徹底死掉的消息在粉絲們“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除了產品的跳票問題以外,更讓人唏噓的是,DATA EAST在90年代中期因為抄襲CAPCOM《街霸2》而輸了官司債台累累。CAPCOM《街霸2》大紅大紫時引來許多遊戲廠商的羡慕和跟風,DATAEAST就是其中之一。1993年CAPCOM向DATAEAST發起訴訟,要求在全球範圍禁止該社格鬥遊戲《鬥士之歷史》的銷售,理由是該遊戲完全模仿抄襲了本社的《街霸2》。在一系列事實證據面前,《鬥士之歷史》遭到全球封殺,但提訴後來不了了之(外界普遍認為是賠錢私了)。

雪上加霜的是,DATA EAST創始人的老本行“蘑菇”產業失敗,進一步加速了該公司的破產——據資料顯示,是一種“松茸味”的蘑菇。

▼ 日本人對松茸有著迷之熱愛——在《蠟筆小新》、《哆啦A夢》等動漫作品中都有提到:

讓人唏噓的是,這個曾經立志於挑戰日本國民遊戲《勇者鬥惡龍》的野心之作,會因為抄襲街霸和蘑菇虧本而中落?

| 中空期的不屈續命

隨著“Metal Max”的商標也因原發行商DATE EAST破產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而被塵封,玩家們一度認為這個系列將就此隕落,不會再有新作推出。

不過在2005年,《重裝機兵:沙塵之鎖(METAL SAGA: Chain of Sandstorm)》以系列復活作的姿態登陸PS2平臺,讓鐵杆粉絲一時喜出望外奔相走告。這個全新的外傳系列上市後,獲得了10萬份銷量的“喜人”成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代作品的音樂製作非常不錯,系列經典BGM“再見明奇”進行重新編曲後,受到廣大非玩家的線民喜愛,被各種填詞、翻唱、改編。

▼ 二胡版的《再見明奇》:

在00年代,重裝外傳系列先後轉戰NDS、手機、頁遊等多個平臺,雖然除頁遊以外,其它作品的市場成績都不算太理想,但也為系列復興和MM的正統回歸立下了汗馬功勞。

| 新時代

2010年,《重裝機兵》開發團隊宣佈拿回了“Metal Max”商標權並發佈了MM系列正統續作《重裝機兵3》,這是時隔17年後該系列的正式回歸。

這個從誕生之初就經歷諸多波折的經典遊戲系列,迎來了自己的小小復蘇,連“重裝機兵”這個系列,也分成了Metal Max和Matal Saga兩個子系列——即國內玩家約定俗成的“重裝機兵-MM”和“重裝機兵外傳-MS”。而擁有重裝外傳的發行公司成功社,近年也通過手遊《重裝機兵:荒野方舟》以及為騰訊動漫製作《阿拉德之門》等動畫,逐漸有了較好的營收業績。

至於系列正統的《重裝機兵》現在歸屬於角川遊戲公司,與火爆一時的艦娘頁游《艦隊collection》算得上是同門。而如今在角川遊戲公司旗下,除了艦娘以外最為知名的IP也就是《重裝機兵》了。

因此,新作《重裝機兵XENO》由角川遊戲社長安田善巳擔任總指揮,監督宮岡寬、音樂製作門倉聰、美術山本貴嗣這三位從初代就一起合作的老戰友組成原版人馬。從情懷和遊戲內容的角度,都讓粉絲充滿了期待。不過受限於粉絲向小眾遊戲的知名度,不少媒體首先想到的是負責人設的黃本子畫師織田Non,畢竟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關注。

最後在1991年5月24日發售的時候,距離《最終幻想4》這種SFC平臺超大作發售也不過只剩2個月了,《重裝機兵》也因此成為了FC平臺最後的大作。

失去天時讓前期的宣傳積累大打折扣,加上日本玩家一貫追大熱作品的喜好,過時的FC平臺也導致《重裝機兵》最初圈粉的基數來得太少。後來沒有跳票的《重裝機兵2》,以25萬份的銷量拿下全系列最高記錄,日本不少該系列的鐵杆粉絲也是從接觸《重裝機兵2》開始的——比如日本著名的聲優杉田智和就是粉絲之一,後來還為2代的BOSS配過音。

▼ 《銀魂》主角和《重裝機兵2》大反派是同一人:

這個故事,充分地教育了我們“產品不能delay”是多麼重要的道理。(暴雪表示:對不起,你說啥?)

| 投資蘑菇失敗而破產

由於初代的粉絲基礎沒打好,二代擴展的版圖也就十分有限了,而初代的重製版《重裝機兵R》則是又跳票了大半年。雖然重製版在二代的系統上做了補足整合,圖像水準也屬SFC遊戲中的上乘,但跳票加上次世代神機PS1問世,《重裝機兵R》只能迎來叫好不叫座的結果,並徹底定下粉絲向小眾遊戲的宿命。

▼ 《重裝機兵R》未被採用的人設原稿:

之後幾年,《重裝機兵》系列迎來了粉絲們稱之為最黑暗的歲月。系列商標持有者、開發和發行廠商DATA EAST經營狀況不佳,在PS上製作《重裝機兵3》的企劃因為預算問題被砍。

後來,雖然有其它公司獲得了《重裝機兵》系列授權,打算背水一戰推出開放式3DRPG《重裝機兵:荒野之眼(Metal Max:Wild Eyes)》,也在2000年的東京電玩展上放出預告。但隨之而來是遊戲跳票、世嘉宣佈DC主機停產、遊戲公司退出遊戲開發領域等一系列消息。《重裝機兵:荒野之眼》據說已經完成了70%左右,最終徹底死掉的消息在粉絲們“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除了產品的跳票問題以外,更讓人唏噓的是,DATA EAST在90年代中期因為抄襲CAPCOM《街霸2》而輸了官司債台累累。CAPCOM《街霸2》大紅大紫時引來許多遊戲廠商的羡慕和跟風,DATAEAST就是其中之一。1993年CAPCOM向DATAEAST發起訴訟,要求在全球範圍禁止該社格鬥遊戲《鬥士之歷史》的銷售,理由是該遊戲完全模仿抄襲了本社的《街霸2》。在一系列事實證據面前,《鬥士之歷史》遭到全球封殺,但提訴後來不了了之(外界普遍認為是賠錢私了)。

雪上加霜的是,DATA EAST創始人的老本行“蘑菇”產業失敗,進一步加速了該公司的破產——據資料顯示,是一種“松茸味”的蘑菇。

▼ 日本人對松茸有著迷之熱愛——在《蠟筆小新》、《哆啦A夢》等動漫作品中都有提到:

讓人唏噓的是,這個曾經立志於挑戰日本國民遊戲《勇者鬥惡龍》的野心之作,會因為抄襲街霸和蘑菇虧本而中落?

| 中空期的不屈續命

隨著“Metal Max”的商標也因原發行商DATE EAST破產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而被塵封,玩家們一度認為這個系列將就此隕落,不會再有新作推出。

不過在2005年,《重裝機兵:沙塵之鎖(METAL SAGA: Chain of Sandstorm)》以系列復活作的姿態登陸PS2平臺,讓鐵杆粉絲一時喜出望外奔相走告。這個全新的外傳系列上市後,獲得了10萬份銷量的“喜人”成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代作品的音樂製作非常不錯,系列經典BGM“再見明奇”進行重新編曲後,受到廣大非玩家的線民喜愛,被各種填詞、翻唱、改編。

▼ 二胡版的《再見明奇》:

在00年代,重裝外傳系列先後轉戰NDS、手機、頁遊等多個平臺,雖然除頁遊以外,其它作品的市場成績都不算太理想,但也為系列復興和MM的正統回歸立下了汗馬功勞。

| 新時代

2010年,《重裝機兵》開發團隊宣佈拿回了“Metal Max”商標權並發佈了MM系列正統續作《重裝機兵3》,這是時隔17年後該系列的正式回歸。

這個從誕生之初就經歷諸多波折的經典遊戲系列,迎來了自己的小小復蘇,連“重裝機兵”這個系列,也分成了Metal Max和Matal Saga兩個子系列——即國內玩家約定俗成的“重裝機兵-MM”和“重裝機兵外傳-MS”。而擁有重裝外傳的發行公司成功社,近年也通過手遊《重裝機兵:荒野方舟》以及為騰訊動漫製作《阿拉德之門》等動畫,逐漸有了較好的營收業績。

至於系列正統的《重裝機兵》現在歸屬於角川遊戲公司,與火爆一時的艦娘頁游《艦隊collection》算得上是同門。而如今在角川遊戲公司旗下,除了艦娘以外最為知名的IP也就是《重裝機兵》了。

因此,新作《重裝機兵XENO》由角川遊戲社長安田善巳擔任總指揮,監督宮岡寬、音樂製作門倉聰、美術山本貴嗣這三位從初代就一起合作的老戰友組成原版人馬。從情懷和遊戲內容的角度,都讓粉絲充滿了期待。不過受限於粉絲向小眾遊戲的知名度,不少媒體首先想到的是負責人設的黃本子畫師織田Non,畢竟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