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改名金拱門後,麥當勞要靠這四大法寶反敗為勝

從麥當勞到金拱門, 25日晚間麥當勞的改名事件引發全網狂歡。

工商資訊顯示:10月12日, 麥當勞(中國)已正式變更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

此後, 麥當勞(中國)證明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改名金拱門也並非麥當勞的一時興起。 麥當勞金黃色的M商標在美國等地本來就有個昵稱Golden Arch, 直譯就是金拱門。

然而, 隨著麥當勞原有商業模式賺錢能力越來越弱、競爭者越來越多、中國人飲食觀念的變化, 曾在中國紅極一時的麥當勞, 想要靠改名就打個翻身仗, 還真的不那麼容易。

法寶一:在中國找靠山

洋速食都在本土化, 麥當勞也覺得這是條可行的路。 既然要本土化, 那麼就更加徹底一點。

今年1月9日, 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資本控股、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聯合宣佈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立新公司, 後者將成為麥當勞未來20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商。

8月8日, 麥當勞中國新公司正式成立, 同時宣佈中信資本、凱雷投資戰略入股麥當勞中國已經獲得商務部批准, 已經於7月31號完成交割。 新公司以20.8億美元總對價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20年的特許經營權, 成為麥當勞在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特許經營商。

在新公司裡, 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持有52%的控股權, 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 這意味著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麥當勞已部分成為“國企”。

麥當勞在此次合作中信心滿滿, 計畫在未來五年推動在華銷售年均兩位數增長, 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餐廳數也將增加超過1500個。 不過, 也有分析認為, 在這次交易中, 受益最大的實際上是中信。 瑞信認為, 中信長期以來希望平衡自己的金融與非金融業務, 此次成為麥當勞中國的控股股東, 中信成功進軍餐飲行業, 同時由於可以和麥當勞分享顧客大資料, 中信能在未來找到更多的潛在客戶。

但是, 只有靠山還不夠, 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麥當勞還想出了下麵這三招。

法寶二:直營店轉特許經營店

麥當勞首先想到的, 是從經營模式入手。

麥當勞的店面分為直營店和特許經營店兩大類。

關於兩者的區別, 簡單來說, 直營就是總部統一經營, 門店的人、財、物都由總部統一經營管理;但是特許經營店則是以營業合同形式,

授予加盟店在規定區域內的營業權。 換言之, 麥當勞的直營店麥當勞要承擔所有的費用, 包括最開始的房租、裝修等費用;而特許經營店則可以節省很多成本, 許多成本都將由加盟店來承擔。

在中國, 直營店依然是麥當勞的主流模式。 到2015年, 直營店依然占到了大約三分之二的麥當勞門店總數。 這導致了麥當勞在直營店方面的投入過大, 盈利相對困難。

不過, 麥當勞此前曾宣佈, 將在2018年底前, 將4000家餐廳轉為特許經營餐廳, 長期目標是95%的餐廳是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將為麥當勞降低不少成本。

從最新公佈的三季報來看, 直營店的營收為30.643億美元, 特許經營店的營收為26.903億美元。 但是, 直營店的成本高達24.798億美元, 特許經營店的成本則僅有4.573億美元。

也就是說,如果不算考慮其他成本,特許經營店的成本要遠低於直營店的成本。

當然,將直營店轉為特許經營店也有可能對麥當勞產生不利影響。直營店的麥當勞原料都是由麥當勞統一採購統一配送,品質相對能有保證,但是特許經營之後,麥當勞產品的品質能否依然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值得打上一個問號。法寶三:為顧客提供新體驗

最近去麥當勞的消費者發現,原來排兩個隊,一個點餐一個領餐的傳統模式正在被打破。去年開始,在很多麥當勞餐廳,點餐已經實現了智慧化:顧客不需要和櫃檯有任何接觸,只要在一個大螢幕上點好想要的食品和飲料,然後電子支付,等待叫號即可。

這其實只是麥當勞餐廳升級的一小步。

現在,在麥當勞的部分餐廳中,現在你會看到一個新的“角色”。他們被稱呼為“品牌大使”,身穿淺粉色的制服,主要職責是協助顧客在自助點餐機上點餐,然後還會把食品送到餐桌上。

這是麥當勞提出的“未來2.0”概念的一部分。麥當勞希望通過這個概念來應對競爭。在“未來2.0”中,使用APP、微信小程式點餐,開通多種移動支付方式,都讓麥當勞更加適應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

同時,為應對這些年迅速發展的外賣市場,麥當勞也加大力度投入外送服務。麥當勞在中國、韓國和新加坡已經雇傭了專門的配送員。在中國,麥當勞也登陸一些外賣平臺,向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外送服務。

法寶四:“下鄉!”

雖然麥當勞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發展已經接近飽和,但是對於廣大的三四線城市來說,麥當勞依然有巨大的空間。麥當勞提出,在未來5年中,45%的餐廳將開在三四線城市。

在很多三四線城市居民的觀念裡,有沒有麥當勞,依然是衡量這座城市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之一。這些年,麥當勞已經放下身段,前往一些三四線城市開店。和在北京、上海開一家新店的稀鬆平常不同,麥當勞在三四線城市的新店,往往會再現當年中國內地第一家店的盛景。

當然,對麥當勞來說,三四線城市也有著更低的租金和勞動力成本,這足以吸引麥當勞在三四線城市落戶。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三四線城市的經濟發展水準不及一線城市,勢必導致餐廳較為分散,不可能像北上廣深那樣集中。舉例來說,在上海,雇一名高級經理人來監管100家餐廳並非難事,但要是想在三四線城市做到,幾乎不可能。這也會無形中增加人力成本。

可是,三四線城市的居民的消費觀念也已經升級,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曾有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居民認為麥當勞、肯德基等洋速食並不健康,除非趕時間,一般也不會專門去用餐。

也就是說,如果不算考慮其他成本,特許經營店的成本要遠低於直營店的成本。

當然,將直營店轉為特許經營店也有可能對麥當勞產生不利影響。直營店的麥當勞原料都是由麥當勞統一採購統一配送,品質相對能有保證,但是特許經營之後,麥當勞產品的品質能否依然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值得打上一個問號。法寶三:為顧客提供新體驗

最近去麥當勞的消費者發現,原來排兩個隊,一個點餐一個領餐的傳統模式正在被打破。去年開始,在很多麥當勞餐廳,點餐已經實現了智慧化:顧客不需要和櫃檯有任何接觸,只要在一個大螢幕上點好想要的食品和飲料,然後電子支付,等待叫號即可。

這其實只是麥當勞餐廳升級的一小步。

現在,在麥當勞的部分餐廳中,現在你會看到一個新的“角色”。他們被稱呼為“品牌大使”,身穿淺粉色的制服,主要職責是協助顧客在自助點餐機上點餐,然後還會把食品送到餐桌上。

這是麥當勞提出的“未來2.0”概念的一部分。麥當勞希望通過這個概念來應對競爭。在“未來2.0”中,使用APP、微信小程式點餐,開通多種移動支付方式,都讓麥當勞更加適應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

同時,為應對這些年迅速發展的外賣市場,麥當勞也加大力度投入外送服務。麥當勞在中國、韓國和新加坡已經雇傭了專門的配送員。在中國,麥當勞也登陸一些外賣平臺,向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外送服務。

法寶四:“下鄉!”

雖然麥當勞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發展已經接近飽和,但是對於廣大的三四線城市來說,麥當勞依然有巨大的空間。麥當勞提出,在未來5年中,45%的餐廳將開在三四線城市。

在很多三四線城市居民的觀念裡,有沒有麥當勞,依然是衡量這座城市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之一。這些年,麥當勞已經放下身段,前往一些三四線城市開店。和在北京、上海開一家新店的稀鬆平常不同,麥當勞在三四線城市的新店,往往會再現當年中國內地第一家店的盛景。

當然,對麥當勞來說,三四線城市也有著更低的租金和勞動力成本,這足以吸引麥當勞在三四線城市落戶。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三四線城市的經濟發展水準不及一線城市,勢必導致餐廳較為分散,不可能像北上廣深那樣集中。舉例來說,在上海,雇一名高級經理人來監管100家餐廳並非難事,但要是想在三四線城市做到,幾乎不可能。這也會無形中增加人力成本。

可是,三四線城市的居民的消費觀念也已經升級,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曾有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居民認為麥當勞、肯德基等洋速食並不健康,除非趕時間,一般也不會專門去用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