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超級有機體

2015-09-14 @開心的天蒔 開券有益讀書平臺

超級有機體

——讀凱文•凱利《失控》(一)

蜂群遷徙

即將離巢的蜂群是瘋狂的, 在蜂巢的入口處明顯地躁動不安,

喧鬧的嗡嗡聲此起彼伏。 蜂巢開始吐出成群的蜜蜂, 那微小的精靈在蜂巢上空形成喧囂的風暴, 漸漸成長為有目的、有生命、不透明的黑色小雲朵。

五、六隻無名工蜂在前方偵察, 核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樹洞和牆洞。 它們回來後, 用約定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報告。 在報告中, 偵察員的舞蹈越誇張, 說明它主張使用的地點越好。 接著, 一些頭目們根據舞蹈的強烈程度核查幾個備選地點, 並以加入偵察員旋轉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 這就引導更多跟風者前往占上風的候選地點視察, 回來之後再加入看法一致的偵察員的喧鬧舞蹈, 表達自己的選擇。

除去偵查員外, 極少有蜜蜂會去探查多個地點。 蜜蜂看到一條資訊:“去那兒,

那是個好地方。 ”它們去看過之後回來舞蹈說, “是的, 真是個好地方。 ”通過這種重複強調, 所屬意的地點吸引了更多的探訪者, 由此又有更多的探訪者加入進來。 按照收益遞增的法則, 得票越多, 反對越少。 漸漸地, 以滾雪球的方式形成一個大的群舞, 成為舞曲終章的主宰。 最大的蜂群獲勝。

野鴨騰飛

拂曉時分, 在雜草縱生的密西根湖上, 散佈在各處的上萬隻野鴨吱吱嘎嘎地叫著, 抖動著自己的翅膀, 將頭插進水裡尋找早餐。 突然, 受到某種人類感覺不到的信號的提示, 一千隻鴨子如一個整體似的騰空而起。 它們轟然飛上天空, 隨之帶動湖面上另外千來隻野鴨一起騰飛, 仿佛它們就是一個躺著的巨人, 現在翻身坐起了。

這頭令人震驚的巨獸在空中盤旋著, 轉向東方的太陽, 眨眼間又急轉, 前隊變為後隊。 不一會兒, 仿佛受到某種想法的控制, 整群野鴨轉向西方, 飛走了。

形成“集群”

蜂群由誰發佈命令, 由誰預見未來?野鴨騰飛的一致從何而來?

是由集群選擇的。 沒有一隻個體在控制它, 但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 一隻從大量愚鈍的成員中湧現出來的手, 控制著整個群體。 要想從單個個體的機體過渡到集群機體, 需要增加個體的數量, 使大量的個體聚集在一起, 使它們能夠相互交流。 等到某一階段, 當複雜度達到某一程度時, 量變引起質變, “集群”就形成了。

威廉.莫頓.惠勒斷言, 無論從哪個重要且科學的層面上來看, 昆蟲群體都不僅僅是類似於有機體,

它就是一個有機體。 “就像一個細胞或者一個人, 它表現為一個一元整體, 在空間中保持自己的特性以抗拒解體……”

為與“有機體”區分開來, 惠勒用“超級有機體”來稱呼繁忙協作的昆蟲群體。

猜想

這個“超級有機體”的神經系統在哪裡?它由哪個部分發佈指令、靠什麼來傳遞資訊?

也許, 生物一旦形成“集群”, 就會產生一個“生命場”, 個體之間有一種“無線聯絡”, 集群的行為產生於某種場的效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