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後音樂版權時代,中國玩家不做美國學徒

特別策劃

在數位音樂領域, 國內音樂平臺走出了一條自己的“中國版權模式”。

由於盜版文化盛行, 加上互聯網的“拿來主義”, 版權問題成為橫在數位音樂產業道路上的一塊巨石。

轉機出現在2015年“盜版禁令”的下達, 2015年7月, 國家版權局下發通知, 責令各網路音樂服務商下線沒有取得授權的音樂作品。

這部盜版禁令, 拉開歷時兩年的互聯網音樂正版化進程。 國內的數位音樂平臺依靠獨家版權模式一方面説明唱片公司打擊盜版與維權, 使得音樂產業正式邁入正版化道路, 另一方面通過版權轉授權進行版權分銷和內容共用, 在建立良好版權環境的同時也使得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成為可能。 而各家唱片公司在經歷了多年的疲憊不堪後, 終於享受到遲來的版權紅利。

“因為版權問題, 所有的海外玩家幾乎都放棄中國市場, 但他們沒有想到到現在中國85%的音樂版權問題已經解決。 ”兩個周前, BBC以騰訊為例(China's Spotify: How Tencent leads the music streaming market), 報導中國互聯網音樂的發展模式, 在談及使用者付費意願低、盜版氾濫問題時,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副總裁吳偉林如此說道。

中國音樂市場在經歷了盜版的衝擊之後終於摸索出了“獨家版權”的符合國情之路,

但這並不是終點。

在中國互聯網音樂的下半場中, 騰訊音樂的基礎上延伸出全民K歌、直播等社交和娛樂玩法, 試圖圍繞音樂進行泛娛樂佈局;阿裡音樂將重點向線下演出傾斜;網易雲音樂祭出知識付費的大招……

回到BBC的那則報導上, 如今以“China's Spotify”來形容中國互聯網音樂的玩家們, 有些不妥。 相比較Spotify、Apple Music等單一的“聽”音樂, 他們的中國學徒們正在擺脫“模仿”的帽子, 進行意想不到的創新探索。

站在十字路口的美國流媒體音樂

從1984年索尼掀起CD播放機普及革命開始, 美國音樂產業進行一輪輪的顛覆和調整。 CD用了20年時間將黑膠唱片和盒式磁帶擠入歷史博物館中, iTunes模式的橫空出世讓CD更快速地走上衰落。

iTunes首創的單曲付費下載、音樂分成模式,

改變了唱片工業“打包式”的銷售模式和策略。 不過, 網路的發展速度和它所帶來的改變讓我們意想不到, 網速的提升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 讓“下載”這個步驟變得多餘。

在快速的反覆運算中, 美國網路音樂產業正集體向流媒體付費音樂演進。 除了從創業公司走出來的Spotify、Pandora、Deezer之外, 科技巨頭如谷歌、蘋果、亞馬遜, 也都不甘示弱地想要在流媒體服務中分一杯羹, 穀歌推出Google Play Music, 蘋果自我革命性推出Apple Music, 亞馬遜則搞出了Prime Music。

看似已經成熟的美國流媒體音樂正站在又一輪變革的十字路口上。

兩年未發行專輯的Taylor Swift在穀歌搜索上的話題熱度在逐步遞減, 而單靠抱緊Apple Music上2700萬的付費使用者, 對於作品在後期市場中的擴散和發酵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 向Spotify等流媒體的妥協, 其實也是向更廣闊市場的妥協。

另一方面, 單純的聽歌收費模式造成商業模式匱乏。 無論是Spotify還是Apple Music, 其服務都只是單純的聽歌, 通過歌曲或者廣告收費, 會員數成為決定其收入規模的唯一因素。 即便如Pandora在2015年收購了票務公司TicketFly, 試圖通過線下售票豐富商業模式,但嘗試失敗,TicketFly被剝離出來。

擺在Spotify、Apple Music們面前的選擇並不多,向左緊緊抱會員和版權,還是向右尋求更多模式,在十字路口處,他們有些躊躇不決。

上半場結束,中國互聯網音樂進入下半場

中國玩家也走出了自己的“獨家版權”路徑。隨著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拿下環球唱片中國大陸地區數位版權分銷權,這場歷時兩年的版權大戰就此結束,獨家版權模式在不斷推進音樂產業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也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

過去兩年,阿裡、騰訊、網易等互聯網巨頭開始用集團化的方式進軍整個音樂產業,這改變了互聯網音樂的格局。

先是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整合,阿裡挖來宋柯、高曉松執掌阿裡音樂,形成太合-阿裡音樂聯盟。之後騰訊與中國音樂集團(原海洋音樂集團)合併,旗下集合QQ音樂、酷狗、酷我三大音樂平臺。再加上網易雲音樂的虎視眈眈,三家對音樂版權展開激烈爭奪。

今年5月,中國互聯網音樂迎來決定性轉捩點的事件發生——騰訊拿下環球音樂分銷權。環球唱片的音樂曲庫規模巨大,一度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音樂版權。誰拿下環球唱片,意味著誰取得版權大戰的勝利。

最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憑藉整體版權實力拿下環球唱片,此舉不僅令勝利在望的太合-阿裡音樂聯盟因此功敗垂成,還令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直接獲得環球音樂曲庫內容,全球知名歌手資源的運營、推廣、開發等權益。

中國版“版權大戰”暫告一段落,在版權已定的情況下,接下來的看點在於,各家要如何用手中的資源,打好下半場的牌。

請不要叫我中國版“Spotify”

在下半場的競賽中,個性化服務的打造、線下賽事的爭奪、社交娛樂生態的佈局,成為騰訊、阿裡、網易們的主攻方向。

一個月前,阿裡音樂第三任CEO張宇(語嫣)發出了自上任半年以來、也是自阿裡音樂成立28個月以來的首封“內部信”。信中提及,阿裡音樂開始重視影視制播和藝人經紀等線下業務,並結合收購來的大麥網,發力音樂演出。

同樣在9月,沉寂了半年的網易雲音樂推出了知識付費欄目,按照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的計畫,他們首批推出3~4個付費音訊節目,請業內知名的“內容生產者”播講心理、親子、科技等方面的知識。網易雲音樂的這一舉動意味著他們從純粹的“音樂領域”拓展至更寬泛的“音訊領域”,正式和得到、喜馬拉雅、豆瓣時間等音訊平臺競爭。

而在國內平臺版權之爭中搶灘成功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則在9月出現在新加坡的Music Matters亞洲音樂論壇上。

“兩三年前,我們第一優先的事,就是打擊盜版,推動收費,其他的我都先不管。你說我扶持音樂人,盜版滿天飛,音樂人怎麼獲利?我把所有人都聚過來,沒有商業模式,有什麼用?所以,什麼階段做什麼事。”吳偉林在這次大會上說。騰訊音樂的策略是,每年關注一到兩個中心,逐個去解決,兩三年前就是打擊盜版,建立商業模式,接下來的重點是以音樂為核心,打造社交娛樂生態。

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業務盤點歸納,可以分成三個縱線:以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為代表的數位音樂平臺;以酷狗直播、酷我聚星為主的演藝直播業務;還有全民K歌、騰訊音樂人、5sing 等音樂社區業務。

這其中,版權是基礎和核心,在版權之外不斷延伸邊界,通過演藝直播、音樂社區業務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增加社交和娛樂元素,從而形成泛娛樂化生態,擺脫單一的“聽音樂”模式。

具體來說,以QQ音樂為代表的數位音樂平臺,主要通過歌曲分發,連接直播業務和音樂社區。比如,近期聯合騰訊視頻、全民K歌上線的大型選秀節目《明日之子》,獨家發行節目音樂。

音樂直播平臺則增強了社交互動。以酷狗直播為例:當酷狗音樂使用者在平臺聽歌的同時,將獲得來自酷狗直播同一首歌LIVE版本的推薦(即介面右上角顯示的“XX正在唱”),用戶可以通過觀看現場演唱、即時互動並讚賞歌手等,獲得不同的視聽體驗。

全民K歌等音樂社區業務與數位音樂平臺形成互補。全民 K 歌覆蓋從聽歌、唱歌到培訓、造星,甚至線下消費等所有與 K 歌相關的場景;在騰訊音樂人計畫中,騰訊則計畫打造資料管理、演出支援、作品收益、版權管理與權利保護以及教育培訓七重服務,全產業鏈支援音樂人。

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所說:走上發展快車道的中國音樂,未來將呈現幾大趨勢,比如社交互動創造新的音樂消費方式、線上平臺提升線下體驗、技術創新打破傳統使用場景等等,“這些新的市場機遇,將給中國數位音樂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想像力和可能性”。

無論是騰訊,還是阿裡、網易,各家有一個共識:中國市場要向“泛音樂”娛樂生態改變,這打破了國外同行的單一模式。當追隨者變為變革者,“China’s Spotify”已不能夠形容中國的音樂玩家們。

而隨著音樂場景化不斷擴展,數字專輯 、粉絲經濟、音樂演出、音樂硬體等圍繞版權的衍生產業都成為潛在的商業機會。

試圖通過線下售票豐富商業模式,但嘗試失敗,TicketFly被剝離出來。

擺在Spotify、Apple Music們面前的選擇並不多,向左緊緊抱會員和版權,還是向右尋求更多模式,在十字路口處,他們有些躊躇不決。

上半場結束,中國互聯網音樂進入下半場

中國玩家也走出了自己的“獨家版權”路徑。隨著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拿下環球唱片中國大陸地區數位版權分銷權,這場歷時兩年的版權大戰就此結束,獨家版權模式在不斷推進音樂產業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也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

過去兩年,阿裡、騰訊、網易等互聯網巨頭開始用集團化的方式進軍整個音樂產業,這改變了互聯網音樂的格局。

先是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整合,阿裡挖來宋柯、高曉松執掌阿裡音樂,形成太合-阿裡音樂聯盟。之後騰訊與中國音樂集團(原海洋音樂集團)合併,旗下集合QQ音樂、酷狗、酷我三大音樂平臺。再加上網易雲音樂的虎視眈眈,三家對音樂版權展開激烈爭奪。

今年5月,中國互聯網音樂迎來決定性轉捩點的事件發生——騰訊拿下環球音樂分銷權。環球唱片的音樂曲庫規模巨大,一度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音樂版權。誰拿下環球唱片,意味著誰取得版權大戰的勝利。

最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憑藉整體版權實力拿下環球唱片,此舉不僅令勝利在望的太合-阿裡音樂聯盟因此功敗垂成,還令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直接獲得環球音樂曲庫內容,全球知名歌手資源的運營、推廣、開發等權益。

中國版“版權大戰”暫告一段落,在版權已定的情況下,接下來的看點在於,各家要如何用手中的資源,打好下半場的牌。

請不要叫我中國版“Spotify”

在下半場的競賽中,個性化服務的打造、線下賽事的爭奪、社交娛樂生態的佈局,成為騰訊、阿裡、網易們的主攻方向。

一個月前,阿裡音樂第三任CEO張宇(語嫣)發出了自上任半年以來、也是自阿裡音樂成立28個月以來的首封“內部信”。信中提及,阿裡音樂開始重視影視制播和藝人經紀等線下業務,並結合收購來的大麥網,發力音樂演出。

同樣在9月,沉寂了半年的網易雲音樂推出了知識付費欄目,按照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的計畫,他們首批推出3~4個付費音訊節目,請業內知名的“內容生產者”播講心理、親子、科技等方面的知識。網易雲音樂的這一舉動意味著他們從純粹的“音樂領域”拓展至更寬泛的“音訊領域”,正式和得到、喜馬拉雅、豆瓣時間等音訊平臺競爭。

而在國內平臺版權之爭中搶灘成功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則在9月出現在新加坡的Music Matters亞洲音樂論壇上。

“兩三年前,我們第一優先的事,就是打擊盜版,推動收費,其他的我都先不管。你說我扶持音樂人,盜版滿天飛,音樂人怎麼獲利?我把所有人都聚過來,沒有商業模式,有什麼用?所以,什麼階段做什麼事。”吳偉林在這次大會上說。騰訊音樂的策略是,每年關注一到兩個中心,逐個去解決,兩三年前就是打擊盜版,建立商業模式,接下來的重點是以音樂為核心,打造社交娛樂生態。

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業務盤點歸納,可以分成三個縱線:以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為代表的數位音樂平臺;以酷狗直播、酷我聚星為主的演藝直播業務;還有全民K歌、騰訊音樂人、5sing 等音樂社區業務。

這其中,版權是基礎和核心,在版權之外不斷延伸邊界,通過演藝直播、音樂社區業務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增加社交和娛樂元素,從而形成泛娛樂化生態,擺脫單一的“聽音樂”模式。

具體來說,以QQ音樂為代表的數位音樂平臺,主要通過歌曲分發,連接直播業務和音樂社區。比如,近期聯合騰訊視頻、全民K歌上線的大型選秀節目《明日之子》,獨家發行節目音樂。

音樂直播平臺則增強了社交互動。以酷狗直播為例:當酷狗音樂使用者在平臺聽歌的同時,將獲得來自酷狗直播同一首歌LIVE版本的推薦(即介面右上角顯示的“XX正在唱”),用戶可以通過觀看現場演唱、即時互動並讚賞歌手等,獲得不同的視聽體驗。

全民K歌等音樂社區業務與數位音樂平臺形成互補。全民 K 歌覆蓋從聽歌、唱歌到培訓、造星,甚至線下消費等所有與 K 歌相關的場景;在騰訊音樂人計畫中,騰訊則計畫打造資料管理、演出支援、作品收益、版權管理與權利保護以及教育培訓七重服務,全產業鏈支援音樂人。

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所說:走上發展快車道的中國音樂,未來將呈現幾大趨勢,比如社交互動創造新的音樂消費方式、線上平臺提升線下體驗、技術創新打破傳統使用場景等等,“這些新的市場機遇,將給中國數位音樂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想像力和可能性”。

無論是騰訊,還是阿裡、網易,各家有一個共識:中國市場要向“泛音樂”娛樂生態改變,這打破了國外同行的單一模式。當追隨者變為變革者,“China’s Spotify”已不能夠形容中國的音樂玩家們。

而隨著音樂場景化不斷擴展,數字專輯 、粉絲經濟、音樂演出、音樂硬體等圍繞版權的衍生產業都成為潛在的商業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