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抗癌這樣做:現在學習的癌症知識,是以後更長的生存期

主動學習癌症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學習癌症知識的目的不是去當醫生, 而是當一個有頭腦的患者或家屬, 目的是在治療上避免一切閃失、不走彎路。

為了鼓勵抗癌圈夥伴們主動的學習癌症知識, 圈圈發起本次贈書活動。

一、參與方式

在抗癌圈app瞭解詳情

二、贈書簡介

《每個人的戰爭》是一本有充分科學研究支撐的防癌抗癌指南。 在癌症成為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平均每6人就有1人死於癌症(見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的當下,

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什麼, 來降低患癌的可能?對於癌症患者而言, 在接受常規癌症治療手段(如手術、放射療法、化學療法)的同時, 還能在生活中做些什麼, 來鞏固治療效果, 防治癌症擴散?

作者大衛·賽爾旺-施萊伯博士既是癌症患者, 更是一位有優異科研背景和深厚人文關懷的醫生。 他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教授, 該校整合醫療中心的聯合創始人, 擁有醫學博士及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 因其在精神病學領域取得的成就, 他贏得了2002年賓夕法尼亞州精神病學協會總統獎。

在本書中, 他綜合前沿的科研成果, 融合十餘年的抗癌經驗, 寫就此書, 試圖為健康人預防癌症、癌症患者鞏固抗癌效果提供幫助。

書中所闡述的一些自然的保健方法, 有助於預防癌症、防止癌擴散或增強癌症治療的效果, 可用做預防癌症的生活指南、常規癌症治療手段的補充。

同時, 因其兼具飽含哲思的個人回憶, 與作者身為精神科醫生為癌症患者提供心理關懷的經歷, 又是一本為癌友點燃信心和鬥志、提供安慰和紓解的陪伴之書。

如書中所言:並非每個人都會患癌, 但癌細胞存在於每個人體內。 抵禦癌症, 需要我們改善生活方式, 在日常的飲食、鍛煉、情緒與環境中有所行動;需要我們彼此關懷, 為癌友提供支援與慰藉。 預防和抵禦癌症, 是每個人的戰爭。

三、作者介紹

大衛·賽爾旺-施萊伯醫生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教授,

該校整合醫療中心的聯合創始人, 擁有醫學博士及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 因其在精神病學所取得的成就, 他贏得了2002年賓夕法尼亞州精神病學協會總統獎。 他是“無國界醫生”(于199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在美國分支機搆的創始人之一, 並于1991年作為志願者前往伊拉克。

31歲時, 享有優越的學術成就與前景, 身為壁球隊隊長、自認“身體非常健康”的施萊伯醫生意外檢測出核桃大小的腦部腫瘤, 從此開始了與癌症爭奪生命主動權的戰役, 並在此後充實而富有意義地生活了18年。

四、圖書推薦

在常規醫療手段之外, 病人還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以增進治癒的可能, 我們原本對此缺乏瞭解。

這本書填補了這一鴻溝。 如果你對預防醫學和綜合性、補充性的病人護理手段感興趣, 我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約翰·孟德爾松

安德森癌症中心院長

近些年來, 以親歷癌症為內容的患者、醫生、護士乃至關心抗癌事業發展的作家、記者等撰寫的各種文字作品著實不少。 但是, 作者以醫患雙重身份“與癌共舞”, 記錄本人長達18 年的生命歷程和抗癌體會的科普書籍, 似乎僅有大衛博士的這本《每個人的戰爭》。

——劉端祺

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陸軍總醫院腫瘤內科教授, 主任醫師

人生謝幕是癌症患者必須面對的, 即使是醫生也不能免俗, 逃生統計學也無法提供庇護, 無論多麼堅強的抗癌意志, 多麼完美的抗癌舉措, 死神的口哨終將化作淚灑天堂的送別樂章, 大衛·塞爾旺—施萊伯在帶瘤生存18 年後,完成了這本書的修訂,把不平凡的人生故事、科學的新知、心底的徹悟如實地吐露給了後來的抗癌勇士們,然後,沒有太多遺憾地逝去,此刻,他可以很驕傲地對著親人說:我的抗癌生涯是幸福的。

——王一方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

本書所闡述的是在採用常規醫療手段的同時,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強化自身免疫力、調節身心的積極嘗試。其中一些觀點,對癌症的科研與治療實踐進行了深刻的詮釋和反思,也為人們更好地觀察人類與自然提供了新的視角。在學習科學、認知疾病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本書,我們應撫卷深思,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生活節奏因為數位化而加速的今天,什麼才是生命的本質,什麼更值得每個人去追尋,以及為了實現它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生活方式。更深入地瞭解疾病、認識自己,更好地關愛自己和身邊的人,也許,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心靈“戰爭”。

——向陽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五、活動鳴謝

感謝「理想國」為本次活動提供贈書。

理想國是近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和前瞻性的文化品牌之一。它一直保持著對一個理想社會的期待,並用開放的眼睛,看待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想像另一種可能的存在。

它不僅是一家致力於開啟民智的出版機構,以優質文字與思想關懷著人與時代。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群,聚集著眾多學者、作家、藝術家。他們在這裡與公眾交換經驗、觀察與思考。

多年以來,理想國的作者群體始終分享著彼此熟悉的理念和價值。而由此形成的,出版社與作者之間在精神上的連接與信任,便是理想國一直以來惠及讀者和社會的豐厚文化資產。

理想國的作者群包括了陳丹青、蔡國強、徐冰、賈樟柯、侯孝賢、木心、白先勇、楊牧、瘂弦、西西、許倬雲、楊奎松、龍應台、張大春、唐諾、朱天心、駱以軍、許知遠、蔣方舟,以及約翰·伯格、史景遷、蔔正民、法蘭西斯·福山、奧蘭多·費吉斯、娜奧米·克萊恩、帕蒂·史密斯、柳宗悅、原研哉、隈研吾、杉本博司、森山大道等近百位各個領域的重要人物。

大衛·塞爾旺—施萊伯在帶瘤生存18 年後,完成了這本書的修訂,把不平凡的人生故事、科學的新知、心底的徹悟如實地吐露給了後來的抗癌勇士們,然後,沒有太多遺憾地逝去,此刻,他可以很驕傲地對著親人說:我的抗癌生涯是幸福的。

——王一方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

本書所闡述的是在採用常規醫療手段的同時,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強化自身免疫力、調節身心的積極嘗試。其中一些觀點,對癌症的科研與治療實踐進行了深刻的詮釋和反思,也為人們更好地觀察人類與自然提供了新的視角。在學習科學、認知疾病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本書,我們應撫卷深思,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生活節奏因為數位化而加速的今天,什麼才是生命的本質,什麼更值得每個人去追尋,以及為了實現它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生活方式。更深入地瞭解疾病、認識自己,更好地關愛自己和身邊的人,也許,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心靈“戰爭”。

——向陽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五、活動鳴謝

感謝「理想國」為本次活動提供贈書。

理想國是近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和前瞻性的文化品牌之一。它一直保持著對一個理想社會的期待,並用開放的眼睛,看待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想像另一種可能的存在。

它不僅是一家致力於開啟民智的出版機構,以優質文字與思想關懷著人與時代。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群,聚集著眾多學者、作家、藝術家。他們在這裡與公眾交換經驗、觀察與思考。

多年以來,理想國的作者群體始終分享著彼此熟悉的理念和價值。而由此形成的,出版社與作者之間在精神上的連接與信任,便是理想國一直以來惠及讀者和社會的豐厚文化資產。

理想國的作者群包括了陳丹青、蔡國強、徐冰、賈樟柯、侯孝賢、木心、白先勇、楊牧、瘂弦、西西、許倬雲、楊奎松、龍應台、張大春、唐諾、朱天心、駱以軍、許知遠、蔣方舟,以及約翰·伯格、史景遷、蔔正民、法蘭西斯·福山、奧蘭多·費吉斯、娜奧米·克萊恩、帕蒂·史密斯、柳宗悅、原研哉、隈研吾、杉本博司、森山大道等近百位各個領域的重要人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