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三月煙花季,尋古武當道——十堰竹溪丹江戶外網友同走武當古道

三月煙花季, 尋古武當道——十堰竹溪丹江戶外網友同走武當古道

鄂郡西北, 漢水南濱, 庸麇之地, 鄖陽十堰。 其東南群山相抱, 方圓四百余裡, 傲然而立, 氣吞雲海, 古稱太和, 亦名玄嶽。 傳上古玄武之神羽化于此, 後人贊之曰“非玄武不足以當之”, 故有武當山之名。

武當仙境, 神秘空靈, 風雲莫測。 翠峰八九, 聳然林立, 配以絕壁深淵, 藏以危岩奇洞, 白雲綠樹相交映, 飛禽走獸相穿行, 三十六岩鑲嵌危處, 遠觀有“七十二峰接天青, 二十四澗水長鳴”之偉勢, 蔚為壯觀。 明代徐霞客曾讚歎曰“玄嶽出於五嶽之上”, 故有“亙古無雙勝景、天下第一仙山”之美譽。

自秦漢以來, 武當山一直是俠客隱士修煉之地, 道教文化源遠流長, 至明代達到鼎盛, 明永樂年間, 大建武當, 史有“北建故宮, 南建武當”之說, 武當山儼然明朝皇室家廟, 更有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在此修行傳道。 自此, 武當山是萬山來朝, 終年香客絡繹不接。 由此也修建了東西南北四條朝拜敬香神道。 如今除明清古道被利用, 成為遊人敬香觀光大道外, 其它幾條古道都淹沒于深山之中, 鮮有人涉足。

走上一道山梁, 前方一片古樸滄桑的建築群映入眼簾, 這就是常聽人說起的五龍宮。 據載, 早在唐代, 武當山就被列為“七十二福地”的第九位, 李世民在此敕建五龍宮。

五龍宮曾是武當最大的宮觀群, 亦是武當山上最古老的宮殿, 唐代時就是最熱鬧之所在。 但在明代“北建故宮南修武當”的輝映下, 五龍宮顯得沒落了, 有些破敗。 來到這裡, 我們一步一歎, 人世的滄桑滿溢五龍宮。

乍一看到五龍宮主殿前廣場兩邊廢棄和破敗了千百年的大碑樓, 內心很震撼, 或許, 那種破敗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就是一段傳奇, 就是一曲歷史的詠歎調。

緬懷過往,展望未來。五龍宮昔日的輝煌不再,但他的深沉與磅礴大氣依舊,一種器宇軒昂的蒼涼美始終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如今通往五龍宮的道路已修建完工,相信不久後,沉睡六百年的五龍宮將重新綻放光彩。

我們很快到達了武當山的螃蟹夾子河谷,寂靜的山谷,除了高山流水的叮咚聲和森林的濤聲依舊外,其它仿佛都與世隔絕,一幅“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景象,只是我們的歡聲笑語暫時打破了山谷的寧靜。

翻過第一道山梁,古道變得相對平緩了一些,但仍然是緊貼山壁,十步三轉。沒走多遠,古道遺跡就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清朝道光年間的神龕鑲嵌在路旁的岩縫中,驢友至此,無不駐足觀摩。

瀟瀟黃葉路漫漫,淒淒枯杆檔道難。初春時節,雖然林中到處透露著生機,但它的主色調仍然是枯黃的落葉和光禿的老枝。一種洪荒之美侵潤著我們的心田。

鶯飛草長山花漫,小徑兩旁枝蔓藤繞,古木參天,時不時岩壁裡蹦躥出一簇簇妖豔的野花,給艱難行走的人們帶來一份份驚喜。

翻山越嶺,繞過人跡罕至、荊棘密佈的山間古路,中午時分,我們到達了秘藏在武當深山裡的駙馬橋。

也不知駙馬橋是哪朝哪代所修,橋中為空心,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洗禮和溪水沖刷,仍堅若磐石,牢不可摧。感覺它比五龍宮還多了一份歲月的滄桑感。

自五龍宮通往南岩宮的古神道上,元明時建有上元、中元、下元三處道教建築。現在岩洞前大片的殿宇道房早已荒廢,找尋它們更多的只能靠我們的想像了。在我國,“三元”之說被廣泛應用,有許多種解釋。如:天地人、天地水、日月星、精氣神、頭腹足、頭心腎,以及古代科舉鄉試會試殿試全部獲得第一名者都稱為三元,就連麻將“卡五星”都有三元之說。武當山上的三元建築,既體現了真武神修真悟道的過程,也是道教神祀的需要。

由下元往前走不到兩裡路就是中元,在中元建築遺址裡,供奉著一尊造型獨特的造像——黑虎大元帥。岩洞周圍長滿了野花,活色生香。

武當三元之間有一條道路連接,由中元往上行走一段崎嶇的山路就是上元。在上元古建築遺址,有左右兩扇雕刻精美的石窗,武當石匠高超的雕刻技藝讓人歎為觀止。

寬闊地帶、閒暇之余,向南邊望去,巍巍武當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野如洗。頓時讓人心曠神怡。正如民國李品仙所寫:“為尋勝景武當遊,步步崎嶇興不休,四面煙巒歸眼底,疏疏林葉萬山秋。”

武當之宮殿,取勢最險者就是南岩宮。它餡於懸崖峭壁,匠心獨運,依山就勢,絕壁懸宮融為一體,天人合一不言自明。它峰嶺奇峭,林木蒼翠,峭壁千仞,猿猴臨之而膽顫,飛鳥越之必眩目。我們站在遠處觀之,由衷讚歎它自然天成之妙,巧奪天工之美。

夕陽已接近西山,黃色的光暈把遠處青山的輪廓清清楚楚地勾畫出來,近處,一抹夕陽照亮著盛開的花朵,這金黃的晚霞,黝黑的山巒,潔白的花朵,蒼翠的樹木……多麼美麗的景色啊!

經過逍遙谷獼猴聚集區,見到大小獼猴在原始森林岩澗上飛躍蹦跳,為討得美食,博遊人高興,它們不惜在樹幹枝椏間做出翻滾跳躍的高難動作,有時還會採摘果子獻給遊人,獼猴們生動有趣、滑稽可愛的表演,讓我們對逍遙谷留連忘返,只是我們都沒帶吃的,面對獼猴的表演、索要,有點不好意思。

俗話說“天下名山佛占盡”。武當山雖是道教一統天下,其實縱橫八百里武當,所到之處,都是美景,武當山的“逍遙穀”就是一處融自然風光、生態人文、道教文化為一體的風景名勝。武當劍河穿峽而過,始建於元代的劍河橋(又稱天津橋)橫跨河面,歷經無數次山洪的衝擊。仍安然無恙。來到這裡,我們被劍河橋的絢麗風光所陶醉,橋下擺俏橋上跳,雀躍歡騰。路人都以為我們是拍電影的,紛紛駐足看稀奇。

逍遙谷裡,張紀中拍攝《倚天屠龍記》後留下的人造景觀,在武當的真山水中,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在幻真幻夢間遨遊,塵世所固,瞬間就被這清新醉人的山間勝景蕩滌一淨。

作者:巴山情歌

緬懷過往,展望未來。五龍宮昔日的輝煌不再,但他的深沉與磅礴大氣依舊,一種器宇軒昂的蒼涼美始終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如今通往五龍宮的道路已修建完工,相信不久後,沉睡六百年的五龍宮將重新綻放光彩。

我們很快到達了武當山的螃蟹夾子河谷,寂靜的山谷,除了高山流水的叮咚聲和森林的濤聲依舊外,其它仿佛都與世隔絕,一幅“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景象,只是我們的歡聲笑語暫時打破了山谷的寧靜。

翻過第一道山梁,古道變得相對平緩了一些,但仍然是緊貼山壁,十步三轉。沒走多遠,古道遺跡就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清朝道光年間的神龕鑲嵌在路旁的岩縫中,驢友至此,無不駐足觀摩。

瀟瀟黃葉路漫漫,淒淒枯杆檔道難。初春時節,雖然林中到處透露著生機,但它的主色調仍然是枯黃的落葉和光禿的老枝。一種洪荒之美侵潤著我們的心田。

鶯飛草長山花漫,小徑兩旁枝蔓藤繞,古木參天,時不時岩壁裡蹦躥出一簇簇妖豔的野花,給艱難行走的人們帶來一份份驚喜。

翻山越嶺,繞過人跡罕至、荊棘密佈的山間古路,中午時分,我們到達了秘藏在武當深山裡的駙馬橋。

也不知駙馬橋是哪朝哪代所修,橋中為空心,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洗禮和溪水沖刷,仍堅若磐石,牢不可摧。感覺它比五龍宮還多了一份歲月的滄桑感。

自五龍宮通往南岩宮的古神道上,元明時建有上元、中元、下元三處道教建築。現在岩洞前大片的殿宇道房早已荒廢,找尋它們更多的只能靠我們的想像了。在我國,“三元”之說被廣泛應用,有許多種解釋。如:天地人、天地水、日月星、精氣神、頭腹足、頭心腎,以及古代科舉鄉試會試殿試全部獲得第一名者都稱為三元,就連麻將“卡五星”都有三元之說。武當山上的三元建築,既體現了真武神修真悟道的過程,也是道教神祀的需要。

由下元往前走不到兩裡路就是中元,在中元建築遺址裡,供奉著一尊造型獨特的造像——黑虎大元帥。岩洞周圍長滿了野花,活色生香。

武當三元之間有一條道路連接,由中元往上行走一段崎嶇的山路就是上元。在上元古建築遺址,有左右兩扇雕刻精美的石窗,武當石匠高超的雕刻技藝讓人歎為觀止。

寬闊地帶、閒暇之余,向南邊望去,巍巍武當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野如洗。頓時讓人心曠神怡。正如民國李品仙所寫:“為尋勝景武當遊,步步崎嶇興不休,四面煙巒歸眼底,疏疏林葉萬山秋。”

武當之宮殿,取勢最險者就是南岩宮。它餡於懸崖峭壁,匠心獨運,依山就勢,絕壁懸宮融為一體,天人合一不言自明。它峰嶺奇峭,林木蒼翠,峭壁千仞,猿猴臨之而膽顫,飛鳥越之必眩目。我們站在遠處觀之,由衷讚歎它自然天成之妙,巧奪天工之美。

夕陽已接近西山,黃色的光暈把遠處青山的輪廓清清楚楚地勾畫出來,近處,一抹夕陽照亮著盛開的花朵,這金黃的晚霞,黝黑的山巒,潔白的花朵,蒼翠的樹木……多麼美麗的景色啊!

經過逍遙谷獼猴聚集區,見到大小獼猴在原始森林岩澗上飛躍蹦跳,為討得美食,博遊人高興,它們不惜在樹幹枝椏間做出翻滾跳躍的高難動作,有時還會採摘果子獻給遊人,獼猴們生動有趣、滑稽可愛的表演,讓我們對逍遙谷留連忘返,只是我們都沒帶吃的,面對獼猴的表演、索要,有點不好意思。

俗話說“天下名山佛占盡”。武當山雖是道教一統天下,其實縱橫八百里武當,所到之處,都是美景,武當山的“逍遙穀”就是一處融自然風光、生態人文、道教文化為一體的風景名勝。武當劍河穿峽而過,始建於元代的劍河橋(又稱天津橋)橫跨河面,歷經無數次山洪的衝擊。仍安然無恙。來到這裡,我們被劍河橋的絢麗風光所陶醉,橋下擺俏橋上跳,雀躍歡騰。路人都以為我們是拍電影的,紛紛駐足看稀奇。

逍遙谷裡,張紀中拍攝《倚天屠龍記》後留下的人造景觀,在武當的真山水中,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在幻真幻夢間遨遊,塵世所固,瞬間就被這清新醉人的山間勝景蕩滌一淨。

作者:巴山情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