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CTOCC時間」葛均波:CTO逆向之路的回顧、現狀和未來

CTOCC時間 回顧 積累 沉澱 前行

“CTOCC2017雖已結束

但其留下的學術內容值得細細品味

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工作在我們的手中

坐而言, 不如起而行

路雖遠, 行則將至;事雖難, 做則必成”

『CTOCC時間』將於每週四精彩上線, 帶您回味會議精彩內容!

01

葛均波:Current status of retrograde approaches for CTO-PCI

◆ ◆ ◆

解讀

CTO逆向之路的回顧、現狀和未來

回顧逆向之路從失敗中探索和發展

葛院士通過4個CTO逆向路徑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病例, 向大家詳述了一部CTO的發展史。

病例1:在側枝中植入支架-失敗的嘗試

CTO逆向之路的嘗試最早來源於2000年的一例右冠狀動脈CTO病例, 由LCX提供側枝, 當時葛院士在側枝內植入一枚支架,

患者術中良好, 然而術後2小時患者再發胸痛和ST段抬高, 重新被送回導管室, 造影顯示LCX-RCA側枝的支架閉塞, 但應用球囊擴張時, 卻發生了血管的破裂, 第一例逆向的CTO治療就這樣在失敗中終結了。

病例2:TCT手術演示:無心插柳的成功

真正對CTO逆向的初步嘗試是在2005年從上海的導管室轉播到TCT的手術演示, 病例是LM分叉處的CTO, 但從RCA到左冠有非常好的側枝迴圈。 從左側的正向嘗試, 導絲很難通過病變, 這時侯, 導管室技師提醒葛院士:何不嘗試從逆向送入導絲, 有了前車之鑒, 葛院士起初很猶豫, 在技師堅持下, 葛院士在距離轉播只有十分鐘時, 通過側枝, 逆向將Runthrough導絲從RCA輕鬆送入LCX, 在逆嚮導絲的指引之下, 前嚮導絲和逆嚮導絲進行了Kissing‘ wire,

轉播到現場時, 令現場的專家非常驚訝。 這只是導絲對吻技術, 然而這時的逆嚮導絲還僅僅是路標, 還談不上路徑。

病例3:9個半小時的努力誕生的逆向技術

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2008年CTO-CC演示的病例, 此例患者是RCA近端的CTO, LAD提供側枝, 這個病例嘗試了9個半小時, 使用了1060ml的造影劑, 最終導絲從第二間隔支送入閉塞段, 然而導絲很難送入RCA的Guiding, 嘗試了3個小時, 而是反復進入主動脈, 最後還是靠Snare, 將導絲拉入正向Guiding 導管, 最後通過微導管, 及300cmFider FC 導絲延長體外, 實現了真正意義的逆向路徑。 逆向的操作此後又嘗試了手術的簡化, 即reversal wire traping 技術。

病例4:逆向技術不斷攻克複雜CTO病變

逆向的操作離不開器械的發展, 最後一個病例是RCA-CTO既往手術失敗的病例,

逆嚮導絲通過病變卻發現導絲的路徑發生改變, 並不是如意料之內向上行, 而是相反在下行後, 最後環形上行, 由正向的IVUS顯示逆向的導絲在真腔內, 完成了Kissing wire, 最後通過5-6技術協助支架的植入。

葛院士通過這4個病例告訴我們, CTO的逆向之路正是在匍匐中前行, 並且伴隨著理念, 器械, 技術的改進才鑄就了今天的逆向技術。

現狀CTO逆向路徑的現狀

1.CTO逆嚮導絲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

1)Kissing wire technique (導引鋼絲對吻技術);

2)Retrograde wire trapping technique (逆行導引鋼絲捕獲技術);

3)Knuckle wire technique ( 爪扣導引鋼絲技術);

4)Controll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subintimal tracking, CART (定向前向和逆行導絲內膜下尋徑技術);

5)Reverse CART (反向CART技術);

6)Retrograde wire crossing technique (逆行導絲鋼絲通過技術);

7)Back-end ballooning + MC reversal (反向微導管及正向球囊擴張技術)

2.中國逆向路徑的現狀:

1)CTO逆向技術不斷進步: 2009年葛雷醫生對年500例PCI的中國成熟的介入術者進行調研,

CTO成功率80%以上的術者僅占16.3%, 在2013年, 統計分析中國中山醫院逆向成功率較大提升為79.8% , 仍低於日本的同期水準(83.6%)。

2)逆向技術仍有很大空間: 目前在註冊研究中, 包括DefinitionCTO, Eruo CTO , JCTO 及中國註冊資料中, 逆向的比率都在25%左右, 但EuroCTO最高在35.8%左右。 所以逆向技術的發展有很大的空間,

3)同J-CTO相比, 中國的註冊資料顯示應用反向CART比率較低, 所以我們未來需要嘗試更多的反向CART技術。

4)同J-CTO相比, 中國逆向多為補救逆向的策略, 實際上對於既往失敗, 側枝迴圈豐富的病例, 可在一開始級嘗試逆向(PRA)。 JCTO註冊中, 84%嘗試PRA,成功率87.3%,而16%為逆向失敗後嘗試正向, 成功率為80.1%。

5)橈動脈逆向技術是中國的特色: 在中國95.5%應用橈動脈,

而日本很多在用8Fr股動脈, 雙側橈動脈策略在中國也較常見。

6)MACCE 在JCTO及中國註冊均較低, 心包填塞發生率為0.6%左右。 中國的死亡率為0。

3.逆向技術已經稱為CTO介入治療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Hybride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包括IVUS, CTA等, 年輕術者應嘗試更多逆向技術。

4.逆向技術的關鍵:導絲通過側枝及微導管的應用和開發。

5.逆向技術的挑戰:嚴重鈣化, 嚴重迂曲, 斷端分支, 高脂血症。

6.CTO 正在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 Definition CTO , Euro CTO 將證實CTOPCI是否會改善預後。

未來逆向介入治療將來的方向

1.需要更多研究確定將來那些患者會從CTO中獲益。

2.技術, 導絲, 器械需要進一步的創新。

3.CTO微信群的交流和合作。

4.重視在CTO開通過程中, 病人的防護。

5.目標:縮短逆向CTO時間在2小時內, 成功率上升到95%以上, 降低併發症的發生,減少放射,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和射血分數,提高其生存率。

(特邀北京安貞醫院劉巍教授 友情編譯)

下週四,精彩繼續!

降低併發症的發生,減少放射,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和射血分數,提高其生存率。

(特邀北京安貞醫院劉巍教授 友情編譯)

下週四,精彩繼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