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於瞭解自己的基因也會有弊端

一直以來, “自知”都被神秘主義者和哲學家極力推崇。 然而, 耶魯大學最新的兩項研究都發現, 過多地瞭解自己的基因會導致一些不良的心理後果。

在《諮詢與臨床心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組研究中, 參與者在引導下, 默認已知自身基因會導致抑鬱症的機率。 研究者發現, 較於對照組, 那些被告知患病機率更高的人, 聲稱 “抑鬱”的日子會更多——雖然這些“測試結果”只是為了實驗需要而隨機捏造的。

“這些結果表明, 即使僅僅告訴他們的基因導致疾病的傾向, 也會扭曲他們在過去遭受抑鬱折磨的記憶。 ”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 Matthew Lebowitz說。 他過去曾在耶魯大學讀博, 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Woo-kyoung Ahn 也是該論文的作者, 他說:“在患者接受診斷時, 他們自述的經歷往往是最有價值的資訊, 所以這一點絕不容小覷。 ”

他們在《Appetite》中寫的另一篇研究論文裡說,

當告訴受試者他們的基因決定他們天生不易發胖時, 他們更容易忽視健康飲食和鍛煉的重要性;在選擇午餐時, 也更偏愛不健康食品。

“在被告知不易發胖時, 人們似乎更加吃地無所顧忌, 也不樂意運動了。 ”Ann稱這種錯誤觀念為“基因無敵效應”, 因為人們認為發胖與否已經在出生時就定了, 他們也一定會“刀槍不入”。

在這兩項研究中, 研究人員都採集了他們的唾液樣本, 並謊稱, 憑此能測出他們的基因患某種遺傳疾病的風險。 試驗結束之後, 受試者被告知“檢測結果”是假的, 並且研究人員讓參與者知道了其實他們並沒有測試他們的基因組成, 也讓他們別將實驗結果往心裡去, 以免對日後生活造成影響。 當然,

以上所有研究都通過了耶魯大學評審會的倫理性審批。

基於以上結果, 作者認為, 在告知個人的基因資訊時必須十分謹慎。 “在醫療領域, 告訴患者他們的基因資訊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 這的確可能有不少益處, ”Lebowitz說, “雖然看起來優勢愈顯, 但我們的研究也表明這樣做的不利之處也有很多, 所以這仍需要我們衡量斟酌。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