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批老去的90後

1.

00後已經開始陸續踏入大學校園, 身為90後的我們, 儘管在聊天的時候依然貧嘴“我還是個寶寶”, 但生活中卻不斷有一些時刻, 提醒自己不再年輕。

是當面對剛上幼稚園的小孩子, 不等那些父母說, 自己主動熱情地招呼“叫阿姨”“叫叔叔”。

是晚上洗了臉坐在梳粧檯前, 看著眼周的細紋和臉上隱約的色斑時, 盤算著是不是該升級一下護膚品。

是“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的文章走紅, 不光男生, 連女生也在討論用什麼方法能拯救日益稀薄的秀髮。

是跟久未相聚的朋友約好, 熬夜打遊戲唱K, 12點一過卻個個面露疲態略帶尷尬打道回府。

是朋友圈裡鮮有人曬生日照, 轉而曬求婚照婚紗照結婚照生子照百歲照走路照換牙照。

是職業尚未或者剛剛走上正軌, 總覺得自己好像工作還沒多久, 卻發現真正的新人已是95後。

這些時刻接踵而至, 像是北京今年猝不及防的冬意,

前一刻還穿著夏裝活蹦亂跳的我們, 突然就被寒風卷倒在地。

尤其對於趕上90後首班車的90年生人, 按家鄉的虛歲演算法, 過完明年春節就是30歲了。

三十而立不知道能不能有, 不寒而慄倒是真真切切。

2.

可是真正讓我們有年齡感的, 並非這些時刻本身, 而是它們所拉扯出的, 對於人生方向、生活方式、心態觀念等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憂慮。

曾經雄心勃勃地跟父母說, 自己買房買車一分錢都不要家裡;現在看看房屋仲介的網站後安慰自己, 就當是幫父母把資產保值增值吧。

曾經憧憬天長地久的愛情, 目睹無奈現實下勞燕分飛或者親朋好友的閃婚閃離, 開始認真思考李銀河所說的婚姻制度終將走向消亡。

曾經盤算著畢業後三年五年的職業發展路徑,

現在每次聚會大家提起工作三句話不離吐槽, 聽上去任何職業都像是一個圍城, 進不去也出不來。

對於尚未真正邁入三十歲的90後而言, 生理上的衰老雖然已然拉開帷幕, 卻並不是最可怕的。 畢竟不管是外形還是體能, 只要你肯花些時間和金錢去保養去健身, 凍齡甚至童顏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真正可怕的是心理上的老去, 是那些曾經生機勃勃的熱情在一點點消退。 這變化是不動聲色的, 好像天邊的晚霞, 這一刻明明還熊熊燃燒著光, 眼睜睜地看著它一絲一毫消逝, 最終徹底沉寂。

為了不再失望而扼殺希望, 為了不再憤怒而隱藏情感, 為了抗拒失敗而放棄努力, 為了省心省力而拒絕變化。

就這麼一點點成為自己曾經最瞧不起的樣子, 還安慰自己這就是成熟世故, 然後心安理得去過這麻木漠然的日子。

這才是真正令人生畏的老去。

3.

我同那些三十多歲的人聊過, 當他們二十七八歲時, 都曾認為三十歲是一個檻, 像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

或許有好有壞, 但之後的人生總歸會有或該有翻天覆地變化的。

然而當他們真的過了三十歲, 發現不過如此。 三十歲也只是尋常的一天, 曾經有的那些緊迫感, 或者以為該有的脫胎換骨, 並沒有在一夜之間發生。

其實, 三十歲固然可以是一個節點, 但是並不存在必須做出什麼選擇的使命。 即便人生是一場考試, 只有在生命結束的那一天才是真正的交卷, 此前任何的倒計時提醒縱然關鍵, 但為此慌張便毫無必要。

所謂“庸人楷模”曾國藩, 年少天資平平, 誦讀的文章連樑上君子都記住了, 他還沒有完全背下來。 前半生鬱鬱不得志, 直到四十多歲才獲得事業轉機。

一部《挺經》, 道盡了這其中的艱辛以及日復一日的堅持。 沒有一夜成名,沒有速戰速決,有的是堅持初心、持之以恆、歷久彌新。

天才固然令人欽佩羡慕,但是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更有借鑒意義的,是天資平凡卻充滿韌勁的人。

因此,我更傾向於將三十歲作為一個心理發展的節點。

年少的我們熱情狂妄,不管是否如意,總充滿對自己、對人生的諸多想像。踏上社會以後,逐漸看到那些不順遂,如何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找到一種同自己、同他人、同社會完美的相處方式,能夠既妥協又堅持,既心潮澎湃又冷靜睿智,是我希望在三十歲之前可以摸索到的。

4.

其實三十歲本就是人為設置的一個時間節點,砥礪心智也好,求新求變也罷,對任何人而言都應是終其一生的事業。

央視朝聞天下前陣子做過一個中關村創業者調查。被家裡人一再催婚的三十多歲的北大保安,一個月退休金有三萬塊的八十多歲的退休夫婦,以及家鄉遠在廣東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看上去似乎都與“年輕”不再有關係,但是他們身上卻都有著滿滿的開放性,包容性,有熱情有幹勁,感染力爆棚。

滿頭銀髮的兩位老人,講起他們在做的事情時,眼睛閃閃發光的樣子;北大的保安小哥,被問到會不會堅持下去時,羞澀卻肯定的樣子;幾次失敗卻屢敗屢戰的中年人,興高采烈地介紹第一位主動要求付費的用戶,躊躇滿志的樣子。

從年齡上算,他們才是真正老去的一代,但是卻讓人感受到不輸孩童的、蓬勃的生命力。大概是從內而外透露出的那股始終如一的熱情與韌勁,使他們閃爍著年輕的活力與光芒。

年齡的增長固然令人心慌意亂,它提醒你儘管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時間卻越來越少。但是真正使人老去的,從來不是花白的頭髮或者遲緩的步履。

始終熱情,始終堅韌,始終接受各種可能,這些特質將如同清澈的活水一般,為生命之渠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把握住這一點的我們,或許也可以成為第一批拒絕老去的90後。

沒有一夜成名,沒有速戰速決,有的是堅持初心、持之以恆、歷久彌新。

天才固然令人欽佩羡慕,但是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更有借鑒意義的,是天資平凡卻充滿韌勁的人。

因此,我更傾向於將三十歲作為一個心理發展的節點。

年少的我們熱情狂妄,不管是否如意,總充滿對自己、對人生的諸多想像。踏上社會以後,逐漸看到那些不順遂,如何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找到一種同自己、同他人、同社會完美的相處方式,能夠既妥協又堅持,既心潮澎湃又冷靜睿智,是我希望在三十歲之前可以摸索到的。

4.

其實三十歲本就是人為設置的一個時間節點,砥礪心智也好,求新求變也罷,對任何人而言都應是終其一生的事業。

央視朝聞天下前陣子做過一個中關村創業者調查。被家裡人一再催婚的三十多歲的北大保安,一個月退休金有三萬塊的八十多歲的退休夫婦,以及家鄉遠在廣東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看上去似乎都與“年輕”不再有關係,但是他們身上卻都有著滿滿的開放性,包容性,有熱情有幹勁,感染力爆棚。

滿頭銀髮的兩位老人,講起他們在做的事情時,眼睛閃閃發光的樣子;北大的保安小哥,被問到會不會堅持下去時,羞澀卻肯定的樣子;幾次失敗卻屢敗屢戰的中年人,興高采烈地介紹第一位主動要求付費的用戶,躊躇滿志的樣子。

從年齡上算,他們才是真正老去的一代,但是卻讓人感受到不輸孩童的、蓬勃的生命力。大概是從內而外透露出的那股始終如一的熱情與韌勁,使他們閃爍著年輕的活力與光芒。

年齡的增長固然令人心慌意亂,它提醒你儘管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時間卻越來越少。但是真正使人老去的,從來不是花白的頭髮或者遲緩的步履。

始終熱情,始終堅韌,始終接受各種可能,這些特質將如同清澈的活水一般,為生命之渠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把握住這一點的我們,或許也可以成為第一批拒絕老去的90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