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周潮科技回顧 | SpaceX成功實現回收火箭的再發射;俄國將迎來首位機器人“宇航員”

前沿科技領域, 本周最惹人關注的熱點是, IT領袖峰會上, BAT、微軟等多位大佬坐而論道, 發佈了《中國IT產業發展的年度報告》和《深圳IT產業發展報告》。 此外, 值得關注的是, 阿裡雲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發佈ET醫療大腦, 宣佈正式進入醫療AI領域。 百度前高級副總裁王勁從百度離職創業, 將出任景馳公司CEO。

潮科技

SpaceX 終於成功實現回收火箭的再發射, 我們離太空旅行還有多遠?

SpaceX 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回收”獵鷹 9 號火箭的再發射。 本次發射將盧森堡衛星通訊商SES的SES-10衛星發射到地球同步軌道, 該衛星將為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區、中美洲和南美洲提供寬頻與移動網路服務。

此枚獵鷹 9 號火箭正是去年 4 月執行了 CRS-8 國際空間站重新補給的任務那一枚, 當時成功降落在海上的無人船上。 此後它一直在通過密集的測試以確保能夠重新飛行。

俄將迎首位機器人“宇航員”, 擬2021年赴月試飛

肩負俄載人登月計畫希望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聯邦”號計畫於2021年進行首次自主無人飛行試驗, 屆時名叫“費多爾”的機器人將成為飛船的首位乘客。 “費多爾”機器人具備自主做出最優選擇的能力, 同時可被直接操控。 俄羅斯媒體去年年底公佈了“費多爾”機器人有關視頻, 視頻中機器人可以駕駛汽車、完成電弧焊、匍匐前進等。 俄羅斯“聯邦”號載人航太飛船於2009年開始研發,

旨在運送人員和貨物到月球。 “聯邦”號飛船能夠承載6位宇航員, 可自主飛行30個晝夜。

Airvada Diodon充氣型六翼無人機可水面降落

法國無人機公司Airvada公佈了Diodon充氣型六翼無人機, 且能夠在水面漂浮降落, 其被設計用於能夠在海面或者暴雨等惡劣條件下執行無人機任務。 採用六翼設計和可折疊充氣管狀軸體設計, 用空氣泵可在1-2分鐘內完成充氣。 無人機根據尺寸規格不同分為SP20、MP40和HP150三種型號, 可攜帶的負重和續航能力也不同, 其中HP150為最大規格的型號, 可穩定攜帶1.5千克的相機執行任務長達35分鐘。 目前尚未公佈價格和發售日期。

Synaptics 發佈螢幕下光學指紋感測器 FS4600

繼今去年發佈了 FS9100 系列光學指紋識別感測器後, 全球領先的人機界面解決方案開發商Synaptics,

上周對外公佈了全新的 Natural ID Synaptics FS4600 螢幕下光學指紋感測器系列。 這種高端的指紋感測器面向主流和入門機型提供高性能、便捷、安全的生物識別。 FS4600光學指紋識別產品系列支援方形、圓形、橢圓和細長矩形設計, 可集成在設備正面、背面或側面, 機身表面無需開孔, 增強一體化更美觀。

加拿大公司DDC將研發無人機視覺導航系統, 無需依賴GPS技術

加拿大公司Drone Delivery Canada(DDC)宣佈, 在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NSERC)合作研究和開發專案的支援下, 該公司將與多倫多大學、加拿大國防研究與發展中心簽署了科研和合作協定, 將共同進行基於視覺導航的無人機解決方案, 無需依賴GPS技術即可安全飛行。 此次合作將有助於DDC掌握領先的無人機視線外(BVLOS)自動駕駛技術,

為該公司接近商業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通過此次合作, DDC將受益于智慧財產權開發並將其集成到該公司的Proprietary FLYTE自動駕駛系統。

把圖像識別應用到視頻, 這款軟體可在視頻中搜索特定物體

由斯坦福大學副教授Reza Zadeh創立的軟體Matroid可以通過探測器自動實現視頻內容的檢索。 這款產品可以掃描視頻內容, 找到視頻中的各種元素, 比如Donald Trump總統出現的時間, 或者一個持槍男子登記的頻率。 用戶可以輕鬆編輯篩檢程式(Matroid稱之為探測器), 查找特定的人或物體。

機器人正在創造自己的語言, 互相之間將實現自主交流

Mordatch正在那裡研究一種新的方法, 使得機器不僅能夠和人交談, 而且能夠在機器人之間進行交流。 他正在創立一個虛擬世界,

軟體機器人出於需要可以在裡面創造出他們自己的語言。 “智慧體要想和人智慧地互動, 光靠捕獲資料模式是不夠的, ”他們的論文裡這樣寫道。 “如果一個智慧體在他的環境裡能夠使用語言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那麼它就理解了這門語言(包括其他非語言的交流以及身體語言)。

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創造大規模基因電路, 按需替換功能衰竭的器官

波士頓大學合成生物學家Wilson Wong的團隊, 提出一種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讓哺乳動物的DNA能夠進行複雜的計算, 實際上就是把細胞變成生物電腦。 科學家試圖將這項技術擴展到哺乳動物的細胞當中, 創造基因電路, 從而説明人類檢測和治療疾病。 但是構建哺乳動物的大規模基因電路基本上都失敗了。 目前,這還只是一個概念驗證。

能源不夠自己造,於是德國科學家造了個“太陽”

本周,在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 Jülich 的防輻射棚內,德國科學家們正式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太陽”項目——Synlight。據稱,這項造價為350萬歐元(約合2600萬人民幣)的科技將在人類與氣候變化的對抗中起到關鍵作用。Synlight 系統由149盞強大的短弧氙燈組成,能發出比日常太陽輻射高10,000倍,溫度最高可達3000攝氏度。從外形看來,Synlight就像一個反向的抛物面反射器。

大公司動態

馬化騰對話李彥巨集:百度在人工智慧走得更前,騰訊還是落後

百度發佈DuerOS智慧晶片,AI產業化方向靠演算法+晶片

百度上周聯合ARM、紫光展銳和漢楓電子發佈DuerOS智慧晶片,這是百度度秘事業部今年獨立以來,發佈的首個重要產品。據百度度秘事業部首席技術官朱凱華介紹,DuerOS智慧晶片擁有低成本晶片和模組,將自帶DureOS,可以放在任何硬體中。

特斯拉機器視覺副總裁跳槽英偉達,又一輪唱衰特斯拉的好時機?

特斯拉Autopilot視覺副總裁David Nistér近期已離職,其下一站是特斯拉Autopilot 2.0硬體合作的親密戰友英偉達。為了給年初從蘋果離職加盟特斯拉的頂級軟體工程師Chris Lattner讓位,David Nistér選擇了離職。在2015年加入特斯拉之前,David Nistér是微軟的電腦視覺專家,被認為是電腦視覺領域最優秀的研究人員之一。消息人士透露,在加入英偉達後,David Nistér將擔任英偉達自動駕駛副總裁,負責領導軟體發展和高精度地圖的繪製。

螞蜂窩擬發佈全球首款超智慧旅行機器人

近日,螞蜂窩旅行網宣佈成立AI事業部,並計畫在年內推出全球首款超智慧旅行機器人“螞蜂1號”。日前,原Google終極實驗室“Google X”首席AI專家戴永明已宣佈加入螞蜂窩,任事業部總工程師。

螞蟻金服開放了“點頭就能買買買”的 VR Pay,小米華為成首批接入平臺

螞蟻金服日前正式開放了其 VR Pay 功能,這是該項技術首次在阿裡系之外商用,小米和華為成首批接入平臺。也就是說,日後用戶在買買買、看直播、玩遊戲等 VR 場景中,無需再跳轉到支付寶相關介面,只要通過凝視、點頭和觸摸等方式,便能登陸自己的支付寶帳號,完成支付。

Google 1.5 億美元資助多倫多 Vector 研究所,“下注”加拿大 AI 產業

多倫多大學的 Vector 研究所今天正式成立,並獲得了來自 Google 1.5億美元的捐助。Vector 研究所是一個 AI 研究機構,重點研究領域包括醫療保健,金融業務,製造業和材料科學。同時,Google 還推出了 Google Brain Toronto。

軟銀eSIM平臺將於今年啟動,全球客戶可遠端控制SIM服務

日本電信巨頭軟銀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建立一個eSIM卡平臺,以幫助新興物聯網(IoT)產業的發展。公司正在銷售的聯網機器人及自動駕駛都需要互聯網連接和成熟的eSIM卡技術。據瞭解,軟銀的eSIM平臺將於今年啟動,並成為軟銀國際佈局的重要一環。eSIM的推廣意味著軟銀將無需再為海外不同運營商提供專門的SIM硬體,同時軟銀的全球客戶將能夠遠端程式設計控制面向本地物聯網和M2M產品的SIM服務。

微軟在慕尼克設立歐洲首個物聯網實驗室

微軟近日在慕尼克設立了其在歐洲的首個物聯網實驗室。在此之前,微軟已經在雷德蒙(Redmond)總部和中國深圳設立了物聯網實驗室。慕尼克是德國許多知名大企業的故鄉,如寶馬和西門子等。在此之前,思科和IBM等科技巨頭都在德國設立了科技實驗室。上個月,IBM投資2億美元興建的沃森(Watson)物聯網全球總部在慕尼克落成。

奇點汽車發起成立萬象人工研究院, 押注人工智慧 

近日,由東方網力、京山輕機、湯臣倍健三家上市公司與成員單位奇點汽車、物靈科技以及格靈深瞳聯合真格基金共同發起的萬象人工智慧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據悉,萬象人工智慧研究院將專注於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發佈會上,眾發起人詳細介紹了該研究院成立的目的、獨特的運營模式、研究方向以及未來規劃等,表明各家加速佈局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的決心與信心。據不完全統計這是2017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成立的第四家人工智慧研究機構。

IBM牽手百洋智慧科技,將助力中國醫學診斷

百洋醫藥集團與 IBM 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旗下百洋智慧科技將成為 IBM Watson Health 中國地區的戰略合作夥伴,獲得 Watson for Oncology(腫瘤診斷)在中國市場三年獨家總代分銷權。百洋智慧科技是一家提供醫療垂直產業鏈智慧化解決方案的中國企業,以HPAAS雲平臺為基礎,通過智慧硬體、應用軟體等為醫院、醫生和患者構建端雲模式的智慧化解決方案。

繼小冰、小娜、Rinna、Tay、Zo之後,微軟再推全新聊天機器人Ruuh

微軟正在測試一款名為Ruuh的聊天機器人,專門針對印度的英語用戶設計。Ruuh的語料庫集中在聊天、寶萊塢、音樂、幽默、旅行和上網等內容。根據Ruuh的Facebook主頁顯示,微軟在3月15日申請了注冊商標。截至目前,微軟已推出多款聊天機器人包括小娜、中國的小冰、日本的RINNA、美國的Tay、以及Tay的“去黑化版”Zo。

疑似百度無人車中關村路測規劃曝光,百度無人駕駛業務再加速?

今天上午,億歐汽車報導稱,其獲得了一份疑似百度向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管理委員會遞交的無人駕駛汽車路測申請文件初稿。36氪獲悉,百度向主管部門提交申請,希望在北京市海澱區的三段道路上進行無人駕駛汽車路測的要求獲批。此外,百度還在檔中對其無人駕駛汽車業務的發展進度、路測的具體規劃進行了描述。該文件在網上流傳開後,36氪向百度公關確認文件的真實性,截止發稿前,百度公關沒有進行正式回復。

華為楊濤:未來一到兩年內,可穿戴設備將跨越裂谷

華為移動寬頻與家庭產品線副總裁楊濤認為,智慧穿戴設備在未來的一到兩年內,很可能跨越裂谷。3月27日的華為開發者聯盟主題沙龍上,楊濤表達了上述觀點。楊濤表示,這個判定會影響到大量的軟硬體公司投入資源,進行可穿戴設備的開發。

阿裡雲推出機器學習平臺PAI 2.0,降低人工智慧門檻與開發成本

2017 年 3 月 29 日,阿裡雲首席科學家周靖人博士在 2017 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推出升級版的機器學習平臺 PAI 2.0,稱可大幅度降低人工智慧門檻以及開發成本。這是繼2015 年阿裡雲對外發佈國內首個機器學習平臺 PAI (Platform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後又一次升級,新版本主要特性有全面相容深度學習框架;演算法元件增加至100多種,涵蓋更多場景;支援更大規模的資料訓練等。

AI+圖像風格遷移:Adobe照片級圖像風格轉換的Torch實現

圖像風格遷移的研究在人工智慧領域層出不窮,作為影像處理軟體的龍頭,Adobe 的努力非常引人注目。日前,康奈爾大學與 Adobe 的研究者們發佈了一項通過卷積神經網路進行圖片風格遷移的研究。在本研究的論文中,作者宣稱解決了神經網路風格遷移中參考圖像風格化導致輸出圖像「畸變」的問題,新的模型在各種圖片內容的測試中表現良好,同時忠實地再現了參考圖片中風格遷移的效果。它或許可以成為下一代 Photoshop 的功能之一。

采埃孚高管為ProAI無人駕駛系統月臺:人工智慧將成為行業顛覆者

日前,國際頂尖汽車雜誌《汽車博覽》主辦的行業大會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AG)首席數位官(CDO)Mamatha Chamarthi聯合英偉達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汽車業務負責人Serkan Arslan,共同亮相並為人工智慧系統ProAI月臺。“人工智慧將成為行業顛覆者,”采埃孚高管Mamatha Chamarthi如是說。同時會上,采埃孚和英偉達強調了人工智慧在顛覆未來交通系統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力推ProAI,該系統基於英偉達DRIVE PX 2平臺開發,官方宣稱其為面向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市場的首款系統產品。

惠普印度建工廠,發力B端,給VR影院提供設備

日前,有消息稱,惠普在印度新建了一家工廠,為印度諾伊達大型商超電影院消費者提供VR設備體驗。同時,惠普與印度PVR影院達成合作,在影院休息室設置VR設備,成為了PVR ECX 消費的一部分。在該 VR 休息室配備了四個體驗艙,其中包含惠普提供的OMEN遊戲筆記型電腦。此次合作是惠普第一次嘗試進入電影 VR 領域, 惠普公司印度(個人系統)高級總監Ketan Patel將進一步與PVR探索合作方式,在觸摸和感受虛擬實境上進一步探索落地方式。

華碩 AR 事業部或自立門戶,成為獨立創業公司 Glamorfy

據fudzilla消息,華碩目前有意將其 AR/VR部門拆分出來,使其成為獨立創立公司。這家獨立出來的創業公司被命名為“Glamorfy”,並將以“Glamorfy Taiwan”的形式進行運營,且傳出了對外募資的消息。雖然華碩方面為此發佈公告表示,Glamorfy 僅占華碩 AR/VR 事業部人力比重的一小部分,但也並未明確否認這一消息。

騰訊持有特斯拉5%股權,成為其第五大股東

3月28日,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向美國證監會網站提交了一份股東變動文件。該檔顯示,騰訊控股持有特斯拉8,167,544股股票,占總股本的5%。由此,騰訊控股成為了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據介紹,今年3月,騰訊控股花了18億美元買入這些股票。但這些股票是被動股票,這意味著騰訊控股暫時不會介入到特斯拉的運營。

HTC召開第二屆Vive生態圈大會, 給自己定了一個3V+X+3E的“小目標”

在今年的VEC行業上,HTC公佈了Vive業務過去一年的進展,還給自己定了一個3V+X+3E的“小目標”。3V代表的是 Vive+ Viveport+VIVE Studios,X代表的是VIVE X加速器,E代表的是HTC看重的三個業務方向,也就是Entertainment+Education+Enterprise。這一目標基本涵蓋了硬體、軟體分發、內容、應用、孵化等諸多環節,也是HTC一直在佈局的方向。

目前,這還只是一個概念驗證。

能源不夠自己造,於是德國科學家造了個“太陽”

本周,在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 Jülich 的防輻射棚內,德國科學家們正式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太陽”項目——Synlight。據稱,這項造價為350萬歐元(約合2600萬人民幣)的科技將在人類與氣候變化的對抗中起到關鍵作用。Synlight 系統由149盞強大的短弧氙燈組成,能發出比日常太陽輻射高10,000倍,溫度最高可達3000攝氏度。從外形看來,Synlight就像一個反向的抛物面反射器。

大公司動態

馬化騰對話李彥巨集:百度在人工智慧走得更前,騰訊還是落後

百度發佈DuerOS智慧晶片,AI產業化方向靠演算法+晶片

百度上周聯合ARM、紫光展銳和漢楓電子發佈DuerOS智慧晶片,這是百度度秘事業部今年獨立以來,發佈的首個重要產品。據百度度秘事業部首席技術官朱凱華介紹,DuerOS智慧晶片擁有低成本晶片和模組,將自帶DureOS,可以放在任何硬體中。

特斯拉機器視覺副總裁跳槽英偉達,又一輪唱衰特斯拉的好時機?

特斯拉Autopilot視覺副總裁David Nistér近期已離職,其下一站是特斯拉Autopilot 2.0硬體合作的親密戰友英偉達。為了給年初從蘋果離職加盟特斯拉的頂級軟體工程師Chris Lattner讓位,David Nistér選擇了離職。在2015年加入特斯拉之前,David Nistér是微軟的電腦視覺專家,被認為是電腦視覺領域最優秀的研究人員之一。消息人士透露,在加入英偉達後,David Nistér將擔任英偉達自動駕駛副總裁,負責領導軟體發展和高精度地圖的繪製。

螞蜂窩擬發佈全球首款超智慧旅行機器人

近日,螞蜂窩旅行網宣佈成立AI事業部,並計畫在年內推出全球首款超智慧旅行機器人“螞蜂1號”。日前,原Google終極實驗室“Google X”首席AI專家戴永明已宣佈加入螞蜂窩,任事業部總工程師。

螞蟻金服開放了“點頭就能買買買”的 VR Pay,小米華為成首批接入平臺

螞蟻金服日前正式開放了其 VR Pay 功能,這是該項技術首次在阿裡系之外商用,小米和華為成首批接入平臺。也就是說,日後用戶在買買買、看直播、玩遊戲等 VR 場景中,無需再跳轉到支付寶相關介面,只要通過凝視、點頭和觸摸等方式,便能登陸自己的支付寶帳號,完成支付。

Google 1.5 億美元資助多倫多 Vector 研究所,“下注”加拿大 AI 產業

多倫多大學的 Vector 研究所今天正式成立,並獲得了來自 Google 1.5億美元的捐助。Vector 研究所是一個 AI 研究機構,重點研究領域包括醫療保健,金融業務,製造業和材料科學。同時,Google 還推出了 Google Brain Toronto。

軟銀eSIM平臺將於今年啟動,全球客戶可遠端控制SIM服務

日本電信巨頭軟銀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建立一個eSIM卡平臺,以幫助新興物聯網(IoT)產業的發展。公司正在銷售的聯網機器人及自動駕駛都需要互聯網連接和成熟的eSIM卡技術。據瞭解,軟銀的eSIM平臺將於今年啟動,並成為軟銀國際佈局的重要一環。eSIM的推廣意味著軟銀將無需再為海外不同運營商提供專門的SIM硬體,同時軟銀的全球客戶將能夠遠端程式設計控制面向本地物聯網和M2M產品的SIM服務。

微軟在慕尼克設立歐洲首個物聯網實驗室

微軟近日在慕尼克設立了其在歐洲的首個物聯網實驗室。在此之前,微軟已經在雷德蒙(Redmond)總部和中國深圳設立了物聯網實驗室。慕尼克是德國許多知名大企業的故鄉,如寶馬和西門子等。在此之前,思科和IBM等科技巨頭都在德國設立了科技實驗室。上個月,IBM投資2億美元興建的沃森(Watson)物聯網全球總部在慕尼克落成。

奇點汽車發起成立萬象人工研究院, 押注人工智慧 

近日,由東方網力、京山輕機、湯臣倍健三家上市公司與成員單位奇點汽車、物靈科技以及格靈深瞳聯合真格基金共同發起的萬象人工智慧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據悉,萬象人工智慧研究院將專注於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發佈會上,眾發起人詳細介紹了該研究院成立的目的、獨特的運營模式、研究方向以及未來規劃等,表明各家加速佈局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的決心與信心。據不完全統計這是2017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成立的第四家人工智慧研究機構。

IBM牽手百洋智慧科技,將助力中國醫學診斷

百洋醫藥集團與 IBM 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旗下百洋智慧科技將成為 IBM Watson Health 中國地區的戰略合作夥伴,獲得 Watson for Oncology(腫瘤診斷)在中國市場三年獨家總代分銷權。百洋智慧科技是一家提供醫療垂直產業鏈智慧化解決方案的中國企業,以HPAAS雲平臺為基礎,通過智慧硬體、應用軟體等為醫院、醫生和患者構建端雲模式的智慧化解決方案。

繼小冰、小娜、Rinna、Tay、Zo之後,微軟再推全新聊天機器人Ruuh

微軟正在測試一款名為Ruuh的聊天機器人,專門針對印度的英語用戶設計。Ruuh的語料庫集中在聊天、寶萊塢、音樂、幽默、旅行和上網等內容。根據Ruuh的Facebook主頁顯示,微軟在3月15日申請了注冊商標。截至目前,微軟已推出多款聊天機器人包括小娜、中國的小冰、日本的RINNA、美國的Tay、以及Tay的“去黑化版”Zo。

疑似百度無人車中關村路測規劃曝光,百度無人駕駛業務再加速?

今天上午,億歐汽車報導稱,其獲得了一份疑似百度向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管理委員會遞交的無人駕駛汽車路測申請文件初稿。36氪獲悉,百度向主管部門提交申請,希望在北京市海澱區的三段道路上進行無人駕駛汽車路測的要求獲批。此外,百度還在檔中對其無人駕駛汽車業務的發展進度、路測的具體規劃進行了描述。該文件在網上流傳開後,36氪向百度公關確認文件的真實性,截止發稿前,百度公關沒有進行正式回復。

華為楊濤:未來一到兩年內,可穿戴設備將跨越裂谷

華為移動寬頻與家庭產品線副總裁楊濤認為,智慧穿戴設備在未來的一到兩年內,很可能跨越裂谷。3月27日的華為開發者聯盟主題沙龍上,楊濤表達了上述觀點。楊濤表示,這個判定會影響到大量的軟硬體公司投入資源,進行可穿戴設備的開發。

阿裡雲推出機器學習平臺PAI 2.0,降低人工智慧門檻與開發成本

2017 年 3 月 29 日,阿裡雲首席科學家周靖人博士在 2017 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推出升級版的機器學習平臺 PAI 2.0,稱可大幅度降低人工智慧門檻以及開發成本。這是繼2015 年阿裡雲對外發佈國內首個機器學習平臺 PAI (Platform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後又一次升級,新版本主要特性有全面相容深度學習框架;演算法元件增加至100多種,涵蓋更多場景;支援更大規模的資料訓練等。

AI+圖像風格遷移:Adobe照片級圖像風格轉換的Torch實現

圖像風格遷移的研究在人工智慧領域層出不窮,作為影像處理軟體的龍頭,Adobe 的努力非常引人注目。日前,康奈爾大學與 Adobe 的研究者們發佈了一項通過卷積神經網路進行圖片風格遷移的研究。在本研究的論文中,作者宣稱解決了神經網路風格遷移中參考圖像風格化導致輸出圖像「畸變」的問題,新的模型在各種圖片內容的測試中表現良好,同時忠實地再現了參考圖片中風格遷移的效果。它或許可以成為下一代 Photoshop 的功能之一。

采埃孚高管為ProAI無人駕駛系統月臺:人工智慧將成為行業顛覆者

日前,國際頂尖汽車雜誌《汽車博覽》主辦的行業大會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AG)首席數位官(CDO)Mamatha Chamarthi聯合英偉達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汽車業務負責人Serkan Arslan,共同亮相並為人工智慧系統ProAI月臺。“人工智慧將成為行業顛覆者,”采埃孚高管Mamatha Chamarthi如是說。同時會上,采埃孚和英偉達強調了人工智慧在顛覆未來交通系統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力推ProAI,該系統基於英偉達DRIVE PX 2平臺開發,官方宣稱其為面向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市場的首款系統產品。

惠普印度建工廠,發力B端,給VR影院提供設備

日前,有消息稱,惠普在印度新建了一家工廠,為印度諾伊達大型商超電影院消費者提供VR設備體驗。同時,惠普與印度PVR影院達成合作,在影院休息室設置VR設備,成為了PVR ECX 消費的一部分。在該 VR 休息室配備了四個體驗艙,其中包含惠普提供的OMEN遊戲筆記型電腦。此次合作是惠普第一次嘗試進入電影 VR 領域, 惠普公司印度(個人系統)高級總監Ketan Patel將進一步與PVR探索合作方式,在觸摸和感受虛擬實境上進一步探索落地方式。

華碩 AR 事業部或自立門戶,成為獨立創業公司 Glamorfy

據fudzilla消息,華碩目前有意將其 AR/VR部門拆分出來,使其成為獨立創立公司。這家獨立出來的創業公司被命名為“Glamorfy”,並將以“Glamorfy Taiwan”的形式進行運營,且傳出了對外募資的消息。雖然華碩方面為此發佈公告表示,Glamorfy 僅占華碩 AR/VR 事業部人力比重的一小部分,但也並未明確否認這一消息。

騰訊持有特斯拉5%股權,成為其第五大股東

3月28日,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向美國證監會網站提交了一份股東變動文件。該檔顯示,騰訊控股持有特斯拉8,167,544股股票,占總股本的5%。由此,騰訊控股成為了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據介紹,今年3月,騰訊控股花了18億美元買入這些股票。但這些股票是被動股票,這意味著騰訊控股暫時不會介入到特斯拉的運營。

HTC召開第二屆Vive生態圈大會, 給自己定了一個3V+X+3E的“小目標”

在今年的VEC行業上,HTC公佈了Vive業務過去一年的進展,還給自己定了一個3V+X+3E的“小目標”。3V代表的是 Vive+ Viveport+VIVE Studios,X代表的是VIVE X加速器,E代表的是HTC看重的三個業務方向,也就是Entertainment+Education+Enterprise。這一目標基本涵蓋了硬體、軟體分發、內容、應用、孵化等諸多環節,也是HTC一直在佈局的方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