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我娘屬羊

娘屬羊, 都說屬羊的命苦, 尤其是女人。 這在娘身上似乎得到了印證, 因為娘這一生太不容易了。

娘出生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

那個時候戰亂頻仍, 民不聊生。 在魯中南的一個叫“大廠”的小山村, 一個苦命的女娃兒——我的娘呱呱墜地。

娘姓宋, 她是宋家的第一個孩子。 此後, 姥姥又有了五個男孩和一個女孩。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因為是家中長女, 娘在還未長大時, 就要開始充當起照料弟弟妹妹的角色了。

到了快上學的年齡, 娘看到鄰家孩子都背著書包上學堂, 於是她也嚷嚷著要去上學。 結果娘硬是被姥姥的笤帚疙瘩給揍了回來。 姥姥咬著牙根說:“一個小妮子家, 上什麼學, 在家幫大人幹點活!”就這樣, 娘摸著頭上鼓起的包包, 忍著眼淚打消了上學的念頭。 從此之後, 娘小小年紀便開始為家庭分擔憂愁了。

田間地頭, 種地鋤草, 收摘莊稼, 那裡有娘柔弱的身影;門裡門外,

推磨壓碾, 燒鍋饢灶, 那裡有娘瘦小的身影, 從早到晚, 從春到夏, 忙忙碌碌, 年幼的娘從不時閑。

娘曾給我講過她“出夫”的經歷, 那年她才十五歲。 擱到現在, 正是高中生的年齡。 15歲的娘還有過“出夫”的經歷。

“出夫”就是像男勞力一樣到工地上幹活, 就是要和那些青壯年男勞力一樣刨土, 挑土, 搬石頭......可以想像一個未成年的小女孩那得有多艱難。 娘手上的血泡一個連著一個, 沒多長時間雙手就血肉模糊了。

有一次娘搬石頭, 一不小心便被鋒利的大石頭劃破了腿肚子, 至今那塊疤痕都十分明顯, 好長好長。

由於那時正是國家困難的時期, 民工們常常吃不飽, 娘常常餓昏在工地上, 後來工地負責人實在看不下去了,

這才把娘從工地上抽出來讓她幫忙燒火做飯。 娘總算有了一份輕鬆點的差事。

娘長到十六七, 繁重的勞動強度並沒影響她長個兒, 已經出落成一個大姑娘了。 有些熱心人開始張羅著給她介紹物件。

那個熱心人就是我的二姑, 因為她把她弟弟介紹給了我娘。

二姑家和姥姥家僅一牆之隔。 二姑看娘勤勞能幹, 身子骨結實, 模樣長得還算俊:雙眼皮, 大眼睛, 皮膚白裡透紅, 紮著兩條油黑的大辮子, 高高的個頭。 這在農村裡應該是個過日子的好手。 於是二姑就張羅著把娘介紹給了她弟弟。

那時候, 父親已經從部隊轉業到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工作。 軍人在那個年代很吃香, 農村姑娘能嫁給當兵的, 那是無尚榮耀的事情。 在二姑的撮合下,

娘和父親相識相知了。

娘看上了父親的秀氣英俊, 想像著能有一天隨著父親到大城市裡看看外面的世界;父親看上了娘的溫柔善良, 想著帶娘離開這個窮山惡水的小村莊, 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兩人不久就訂下了婚約。

可是就在娘就要出嫁的前一天卻發生了一件誰也意料不到的事情。 鬧了一輩子革命復原回鄉的二老爺(父親的叔叔)突然病故。 據說二老爺是餓死的, 那時正是國家三年困難時期, 餓死人的事情經常發生。 娘的婚期早就定下, 是不能隨意改變的。 這樣, 頭一天父親匆匆安葬了二老爺, 第二天便迎娶了娘, 結婚本來是件喜慶事, 可父母他們又怎麼能高興得起來。

娘婚後的生活似乎從一開始便罩上了濃重的悲劇色彩。

娘與父親結婚後, 原本是打算跟著父親到長春的, 不曾想家裡發生了一連串變故, 不久, 爺爺也因患病被奪去了性命。 而且更重要的是國家當時出現了一股返鄉潮, 在外地工作的國家幹部(主要是職業軍人)紛紛要求回鄉種地, 當時的流行語是“一級工, 二級工, 不如農民的一溝蔥。 ”於是, 在父親三番五次, 五次三番的一再申請下, 單位批准了父親回家的請求。 由一名國家的工作人員回到家鄉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土裡刨食的農民。 如放在現在, 父親的舉動是不可思議的, 但在當時那個特殊的時代裡, 似乎順理成章。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當了農民的父親疼惜著娘的溫順, 那段時光對娘來說是甜蜜的。 特別是隨著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更給這個小家庭增添了無窮的歡樂。

可是,好景不長,由於我家與我大爺家住的很近,親兄弟倆便漸漸由一些瑣事起了隔閡。這也許是父親當初申請回家的最始料不及的。

矛盾的導火索在孝敬老人上。由於父親在部隊上待過多年,後來又轉業成了國家工作人員,多年在外的教育使他自然看不慣農村裡虐待老人的現象。偏偏我的大娘(伯母)就是一個這麼不講道理、張口罵娘、不懂孝道的女人。聽說有一次她竟狠狠地打了一頓我奶奶。忍無可忍的父親終於爆發了,他替奶奶把大娘教訓了一頓。

這下可捅了婁子了,這一下可打出大事來了,大爺氣勢洶洶來到我家,將院子裡所有的樹連根拔起,將我家的鍋碗瓢盆砸了個稀巴爛。大爺似乎仍不解氣,他又跑到河西地裡,抄起一根扁擔劈頭砸向正抱著我拾地瓜幹的父親。幸虧眾鄉親拉的及時,要不然,那一扁擔下來,我和父親的命早就沒了。在眾人的一再勸說下,大爺這才悻悻的離開了。

從此之後,我家便沒了安寧。大爺大娘天天叫駡,從太陽升起一直罵到日落西山......

家裡是再也呆不下去了,父親走投無路,返鄉沒幾年便又計畫著外出。最後,他拋下娘和年幼的我,隻身一人去了內蒙古原始大森林......

父親走後,農活和撫養孩子的任務就完全落在娘一個人肩上了。

秋收季節到了,娘從地裡收了地瓜,然後用小推車弄到家裡,再用井繩拴上我二舅把他送到地窖裡,再一筐一筐的把地瓜送進去,讓舅舅擺放好地瓜。由於娘無暇照顧我,坐在地窖邊的我直哭的上氣不接下氣。不知道我可憐的娘是如何熬過了哪段艱難的日子!

好在父親在大森林做了一年伐木工之後又重新回來了。也許他實在放心不下勞累的娘和年幼的孩子。這次,父親是鐵了心不再離開這個家了,任憑自己的哥嫂怎麼謾駡,忍氣吞聲,下定決心在家好好過日子。

有氣憋在心頭卻不能出的滋味不好過,終於,我的父親病倒了!肝硬化晚期,身心倍受壓抑的父親竟被叛了死刑!

那時候,三個弟弟已先後出生,娘拉扯著四個孩子,還要陪著父親四處求醫問藥,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記得當時一部風靡一時的朝鮮電影《苦菜花》上有句旁白:“只要心誠,石頭也能開出花來!”但娘為父親治病的誠心卻沒有打動老天爺,一年之後,父親還是帶著對這世界無比的留戀,帶著對妻兒無限的牽掛,永遠離開了我們。(二十多年前,我曾寫過一篇《父愛如山》,那裡邊有我真切的失父之痛。)

父親過世那年只有四十三歲,娘三十五歲,我十四歲,最小的弟弟才三歲。

在農村,男人被稱作家裡的“頂樑柱”,沒了“頂樑柱”天便塌了。但我的家卻沒有塌下來,至今記得,娘攬著我們說“別害怕,有娘呢!”是啊,父親沒了,可我們還有娘。是娘用她柔弱的肩膀在支撐這個家。

父親在咽氣之前曾留下話說:“孩他娘,就別在讓老大上學了,屬他大,就讓他給你做個幫手吧,在家種地吧!”為了安慰父親,娘您當時含著淚點了點頭,但父親去世之後,您再也沒有提起過讓我輟學回家的事。您吃過沒文化做睜眼瞎的苦頭,再也不能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了。您把所有的眼淚都咽到肚子裡,所有的苦難都獨自承擔,硬是讓我讀完了初中,又讀了高中,直至考入大學。我成了恢復高考制度後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您的臉上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

然後,二弟又考上了大學,隨後上了研究生,三弟進工廠當了工人,四弟參了軍......

看著四個孩子一個個長大成人,有了出息,您終於可以長長籲一口氣了,您覺得可以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了。

後來,我們弟兄四個先後成家,我們都希望該是回報您的養育之恩的時候了。

誰也沒有想到,此時的您已經像一盞耗幹了油的燈,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

您身體表現出來的種種異常是四弟結婚那年發現的。

那時,我已從泗水調到曲阜,由於離家遠了,好長時間沒有見到您。那次因為四弟結婚,您從老家趕到了這裡。

這次見面,我發現您著實變化不少:白頭發增加了許多,臉上溝壑縱橫,完全不像還未滿六十歲的人;話說的非常少,見了熟人也不願打招呼。甚至連四弟結婚這麼大的事連句主動過問的話都沒有。

我心裡不免咯噔一下:“娘這是怎麼了,難道真的老了嗎?可娘還不到六十歲啊!”

四弟的婚事辦完以後,我帶娘去濟甯附院作了一次檢查。檢查的結果讓我吃了一驚:多發性腦梗塞,高血壓,腦萎縮,併發老年癡呆症。

“老年?”娘才不到六十歲啊,娘老了麼?我一遍遍問自己。娘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啊!

醫生對我說了娘的病情。他的話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種病目前根本治不了,你想,要能治好的話,美國總統雷根就不會死了。好好孝順一下老人家吧,想吃點什麼就給她吃點什麼!”“什麼?醫學技術現在不是很發達了嗎?一些不治之症都能治好,我不相信,娘的病就治不好。

從一位熟人那裡,聽說濟寧附院有位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專家能治這種病,我就帶著娘又去了一趟附院。醫院診斷後給開了藥,那藥都是進口的。但娘服了這些藥之後不僅病情未減輕,反而飯吃的越來越少,身體快速消瘦,漸漸連路也走不穩了。漸漸地,娘好像越來越傻,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春節到了,二弟從瀋陽回家過年,提出讓娘到他那兒住一段時間。一是想盡盡孝心,再者看到娘身體每況愈下,以後恐怕再難出遠門了。於是春節過後,二弟便帶著母親去了瀋陽。

有一次,我到東北出差,順路去看了一下娘。娘見我來了,搖搖晃晃來迎接我,似乎時時刻刻都要歪倒的樣子。娘的身體大不如從前。

聽二弟媳說,娘在外邊走路的時候老是摔倒。走著走著就一下子摔倒在地上,牙齒都磕掉了好幾個。另外,娘的牙齒再也不能吃硬東西,甚至吃饅頭都要咯掉牙齒的。聽著弟妹的話,看著我的娘,不知不覺間,我淚流滿面。娘卻說“兒啊,娘沒事的。”

我本來想把娘接回來,但二弟說讓娘身體再恢復一下再走吧,這個樣子回來,他也不放心。當時,為了給娘治病,二弟熄帶著娘到了中國醫科大,醫生給開了一種藥,也是外國進口的,不想服了一段時間,娘的身體又這樣極度衰弱下去。看起來,娘兩次身體的急轉直下都跟服用外國進口藥有關,也許這種藥的毒副作用太大了。

患病之前的娘平時連感冒都不害,哪裡吃過藥。現在服用了外國藥,竟把身體摧殘成了這個樣子。

聽了二弟的話,我也想,那就讓娘恢復恢復再說吧,她這個樣子,怎麼能受得住坐幾天火車的折騰,等她老人家走路穩當些坐火車也就方便多了。

沒想到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能夠站立的娘。

我出差回來不久便接到了二弟打來的電話,說娘已經完全不能動了。

為什麼,為什麼娘的病情發展到如此的地步了?因為就在二弟打這個電話的前二天娘還接了我一個電話,說是領著翀翀(二弟的孩子)去看新分的房子,只隔了兩天怎麼就不會走路不能動彈了?

這是2006年的6月份。

二弟和四弟把行動不便的娘抬上了開往山東的火車,在經過十八九個小時的奔波後,一動不能動的娘終於來到我這裡。由於長途奔波,娘身體非常虛弱,連說話都沒了力氣。這一天,正在外地出差的我,匆匆趕回家,看到氣息微弱的娘,連說話都沒了力氣,我的心如刀割一般。娘啊,你這是怎麼了?

這一年,我正好帶畢業班,而且是兩個重點文科班,一百多個學生面臨高考。等稍微有些喘息之機,我帶著娘去中醫院作了個檢查。這一查不要緊,結果更讓我揪心了,原來娘股骨頸骨折,也就是大骻摔斷了,稍微一動,都會痛徹入心的。真的沒有想到,受苦受難的娘,到頭來還要遭受如此痛苦的折磨。

想辦法,我一定要讓我的娘再站起來!

正好我教的這屆學生,有個學生家長是人民醫院的骨科主任,我帶著娘讓他會診了一下,他建議立即手術,請濟南專家做。我把這方案給弟兄幾個一商量,大家說,娘就是因為走路不穩才挨得摔,這做了手術能保證會走路嗎!如果做完手術娘仍舊站不起來,白受罪不說,要是病情再加重了呢?我把做手術的想法也給娘說了:“娘,你這腿要做手術的,不然的話,就不會站了。”“我不做,我不做手術!”娘就像一個小孩子那樣執拗起來。她早幾年曾做過一次切除甲狀腺的手術,也許娘做怕了。

經過反復商量,最後我們決定為娘做保守治療。聽說泰安樓德一帶有個叫良莊的地方,有一種膏藥對治療骨折非常有效,不少骨折患者都去醫治。

娘行動不便,去不了,我叫上妻子的大哥,他開著車,我們打聽著,終於找到了這個叫良莊的地方。在這裡,我們找到了那家賣膏藥的診所。

說是診所,實際上就是住家,也無門頭,診治就在家中。簡單說了病情,大夫就給膏藥,那膏藥散發出一種特別的香味。這特有的香味讓我對治好娘的病充滿了信心。因為路途遙遠,就多買了幾副,在瞭解了使用方法之後,我們便匆匆趕了回來。我想像著,膏藥貼完之後,娘即使不能站立,最起碼應該不會這麼疼了吧。

按照醫生的介紹,我用蠟燭將膏藥烘烤化開,熱熱的貼在娘的骨折處。

幾天之後,娘的疼痛似乎減輕了些,但依然盜汗,把被褥都浸得濕漉漉的。

此時的娘,生活上已完全不能自理。生活起居,一點一滴都要人幫助才能完成。有時候,娘一天夜裡要喊五六次,剛剛躺下她又開始喊人:

“新剛,新剛,我想起……”

娘啊,兒知道你是疼痛難忍才這樣叫聲不迭;娘啊,兒卻不知道如何減輕你的病痛啊!唯一能做的就是喂您服藥,服侍您大小便。娘表情安詳,兒就會稍感寬慰。

也許是娘為了讓我放心,每次一見到我臉上都堆著笑,但我知道她心裡比誰都苦。

為了使娘的血液能夠迴圈起來,我天天都要為她老人家用熱水泡腳;為了使她不至於長期臥床得褥瘡,每隔一會,就要為她翻翻身子。

但是娘的身體還是向著不良方向發展。

娘每次吃飯都是我為她穿好衣服,抱到輪椅上,在餐桌前吃。但有一次,娘吃著吃著竟頭一耷拉,完全不省人事了。“娘,娘,你怎麼了!”我嚇壞了,可娘卻沒有反應。趕緊把她抱到床上,過了一會,她才漸漸蘇醒過來。問她剛才發生的事情,她竟一點都記不起來了。也許這是大腦暫時缺氧所致,也許這是娘的腦血栓又加重了。但由於娘行動不便,再也無法到大醫院去救治,只得按原來醫生開的藥方買些藥給她服下。

我開始意識到,也許有一天娘昏迷過去就再也不會醒來了。一想到這,我的心便如針紮般難受。我不能沒有娘,我不能想像失去娘之後會怎麼樣。

由於從小與父親聚少離多,再加上在我幼小時父親從家出走內蒙古大森林,而且父親平時工作太忙,我與父親一直很生疏,甚至非常畏懼他。與娘則關係非常親密。小時候的我有什麼話都是給娘講,從不與父親說。所以,我有著非常重的戀母情結。

小時候想,是娘給了我生命,我就要為娘活著。如果有一天娘不在了,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活下去的必要和活下去的勇氣。

有時候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想不開的事情,我就想,如果我死了,娘會怎樣,她一定忍受不了失去我的打擊。為此,我不管什麼事情咬咬牙都挺了過來。為了娘,我應該活著。

現在,娘的身體成了這個樣子,時時刺痛著兒子的心。娘啊,兒和您一樣疼,您知道嗎?

娘的大限終於還是來臨了。

那是2007年的春天。

春節過後,天氣轉暖,我們社區也停了暖。四弟準備接娘到他那兒生活一段時間。

臨走之前,娘堅決不去。“俺不去,俺不去,我快要死了,去了就得死在那裡。俺不去那裡!”娘似乎已經在隱隱之中預見到自己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

但娘還是去了四弟家。那是大成社區的一個五樓,娘伏在我的背上,臨上樓時仍然緊緊扣住我的脖子,那樣有力,似乎又不像一個病人。

此後我便外出參加了一個會議。

在外出發的每一天裡,我都想念著我的娘,記掛著她是不是經常翻身,身上沒有咯破。但由於會議排程較緊,導致我沒法早點回家。結果出差一星期,我竟然失眠了一星期。從沒暈過車的我在火車上哇啦哇啦吐了一路子。

出差回來,第一要做的,便是去看望娘。

那天,我和妻子買了蒸包,來到四弟家。娘住在最北間的背陰處,臉色非常蒼白,聽四弟說,現在已沒法坐起來了。掀開被褥,娘自腰部以下已無一處皮膚是完好的,多出潰爛流出血汁。由於長期臥床,娘已得了非常嚴重的褥瘡,這已經很難治癒了。因為娘已經瘦的不成樣子,自己早已不能動彈,身體狀況只能越來越差。

四弟說,娘的意識有時候很迷糊,竟連他也不認得了......

這時,我把剛買的蒸包放到娘嘴裡,她竟然一連吃了五六個,很香甜的樣子。

“好吃吧?”四弟問道。

“好吃!”

“誰給你買的?”

“你哥唉!”娘似乎非常的清醒,完全不是一個嚴重的老年癡呆症患者。

吃完蒸包後,我又剝了根香蕉,娘也吃下了。

我問了一下娘最近的情況,然後就要走。

“娘,我走了!”我對娘喊道。

“別走,再坐一會,再坐一會!這麼慌幹嘛!”娘一再挽留著我。

坐下來再次握住娘的手,我卻怎麼也沒想到,這竟是娘清醒時我和她見的最後一面!

可是,僅僅過了兩天,四弟便打來電話,說娘已經昏過去了,高燒燒到四十多度,一直降不下溫來。

我們把娘送到了四弟所在社區對過的中醫院。醫生說,好像是腦卒中,治療後最好的結果是維持現狀,開口說話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難道娘就這樣永遠睡著了,她的樣子很安詳,絲毫沒有痛苦的感覺。

的確,娘太需要好好睡上一覺了。

自從她踏進高家的大門,就沒有好好的歇息一下。

進門的前一天,叔公公溘然長逝。

我出生後,因父親遠赴內蒙古,她獨自一人在家撫養幼兒,照顧年邁的奶奶(我的曾祖母)。

在與父親生活了十七年後,父親撒手西去,她獨自一人撫養四個未成年的孩子。

在四個孩子成家之後,她一家一家再去照顧我們弟兄四個的孩子。

她老人家一刻也沒有歇息過。她沒有享過一天福。

娘,您好好歇息一會吧,我們不打擾您。

就這樣,娘一直睡著。

遠在瀋陽的二弟也回來了,遠在青島上學的您的孫子也回來了。四個兒子,四個兒媳,三個孫子(二弟的孩子因太小,二弟沒有帶他來)都圍坐在您的身邊。您安詳的睡著。

由於高燒,娘的嘴唇已經乾裂,我們弟兄幾個時不時用開水塗抹在娘的嘴唇上,娘已經完全喪失的吞咽功能。

那一天,正好是母親節。二弟建議為睡眠中的娘過個母親節吧。娘20歲有的我,做了四十四年的母親,從沒過過母親節。

二弟從花店裡買來一束康乃馨放在娘床頭,花兒很鮮豔,旺旺的開著。我們祈禱娘能蘇醒過來,讓我們深情的再喊一聲娘。

可是娘再也沒有醒來。

2007年農曆四月初一,那天下午約五點左右,我去街上買晚餐,二弟忽然打來電話:“哥,咱娘不行了,快回來吧!”

等我回到病房,娘已經停止了呼吸,神態依舊那麼安詳,手上依舊帶著余溫。我像往常給娘洗腳那樣,輕輕的抓了抓娘的腳心。娘沒了一點反應,再也沒有聽到那一句“小熊孩,你幹嘛!”的訓斥聲。可是兒子多想再聽到您的這句帶有嗔怪的話語呀!

娘這次是真的走了。娘啊,您不是親口告訴我們:“你爹走得早,把陽壽都給了我。你老奶奶活了八十多歲,你奶奶活了八十多歲,我也能活八十多歲!”娘,您當時說這話多麼自信啊,您難道忘了嗎?

娘啊,您就這麼狠心嗎?三十年前,父親離開了我們,我們還沒覺得多麼孤單,因為我還有娘。而今,娘啊,您也去了,我的心一下子被掏空了。沒爹沒娘的孩子不就成了孤兒了!今後再有了煩心事,誰會聽我訴說;今後再有了困難處,誰會替我分擔!世上最疼我的那個人終於離我而去了。

我似乎一下子成了一個沒人管沒人問的野孩子。

邁著沉重的步伐,您的四個兒子為您送葬!就在那不知道翻爬過多少次的大崖子上,我仿佛看到了您正推著獨輪車艱難上行的情景。

娘啊,那潺潺流淌的西河水裡可有您洗衣攪起的浪花,那“梆梆”的擣衣聲似乎就在耳畔縈繞;娘啊,那片楊樹林裡可有您撿拾的片片落葉,陣風吹過的樹林裡正嘩嘩作響;娘啊,那不是爹在世的時候開闢的菜園嗎,鮮嫩的小白菜是否長得旺盛,陽光下可否有您澆地的身影......

淚眼朦朧中,您一步步向我走來,我的眼淚撲簌簌掉下來。

越過這條小河,三十多年前,我跟在父親身後送走了八十多歲駕鶴西去的曾祖母;

越過這條小河,三十多年前,沒了父親的我走在最前面送走了四十多歲英年早逝的父親;

越過這條小河,二十多年前,走在大爺叔父之後的我送走了八十多歲壽終正寢的奶奶;

越過這條小河,今年的今天,同樣走在最前面的我正在為苦命的母親您送行......

我知道,過了這條河,我將永遠沒有了娘。

淙淙流淌的西河水啊,你能住住腳嗎,你可見證了我太多太多的傷心事。

娘最終安葬在西山腳下的那片柏樹林裡,二十多年前娘親手栽種的柏樹已杯口粗,秋冬春夏,鬱鬱蔥蔥。那裡安眠著三十年前去世的父親。父親去世之後,三十年來生活在孤獨落寞中的娘終於找父親團聚去了。

那片土地上有娘用淚水澆灌的山花和樹木,娘當年要追隨父親而去的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似乎還在山間回蕩。

作者簡介:

高新剛,山東省曲阜市作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曲阜市明德文學社《聖源》雜誌主編。編著有《走進花季》《校園流行色》《成長密碼箱》《青春風鈴》校園文學叢書四卷。

特別是隨著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更給這個小家庭增添了無窮的歡樂。

可是,好景不長,由於我家與我大爺家住的很近,親兄弟倆便漸漸由一些瑣事起了隔閡。這也許是父親當初申請回家的最始料不及的。

矛盾的導火索在孝敬老人上。由於父親在部隊上待過多年,後來又轉業成了國家工作人員,多年在外的教育使他自然看不慣農村裡虐待老人的現象。偏偏我的大娘(伯母)就是一個這麼不講道理、張口罵娘、不懂孝道的女人。聽說有一次她竟狠狠地打了一頓我奶奶。忍無可忍的父親終於爆發了,他替奶奶把大娘教訓了一頓。

這下可捅了婁子了,這一下可打出大事來了,大爺氣勢洶洶來到我家,將院子裡所有的樹連根拔起,將我家的鍋碗瓢盆砸了個稀巴爛。大爺似乎仍不解氣,他又跑到河西地裡,抄起一根扁擔劈頭砸向正抱著我拾地瓜幹的父親。幸虧眾鄉親拉的及時,要不然,那一扁擔下來,我和父親的命早就沒了。在眾人的一再勸說下,大爺這才悻悻的離開了。

從此之後,我家便沒了安寧。大爺大娘天天叫駡,從太陽升起一直罵到日落西山......

家裡是再也呆不下去了,父親走投無路,返鄉沒幾年便又計畫著外出。最後,他拋下娘和年幼的我,隻身一人去了內蒙古原始大森林......

父親走後,農活和撫養孩子的任務就完全落在娘一個人肩上了。

秋收季節到了,娘從地裡收了地瓜,然後用小推車弄到家裡,再用井繩拴上我二舅把他送到地窖裡,再一筐一筐的把地瓜送進去,讓舅舅擺放好地瓜。由於娘無暇照顧我,坐在地窖邊的我直哭的上氣不接下氣。不知道我可憐的娘是如何熬過了哪段艱難的日子!

好在父親在大森林做了一年伐木工之後又重新回來了。也許他實在放心不下勞累的娘和年幼的孩子。這次,父親是鐵了心不再離開這個家了,任憑自己的哥嫂怎麼謾駡,忍氣吞聲,下定決心在家好好過日子。

有氣憋在心頭卻不能出的滋味不好過,終於,我的父親病倒了!肝硬化晚期,身心倍受壓抑的父親竟被叛了死刑!

那時候,三個弟弟已先後出生,娘拉扯著四個孩子,還要陪著父親四處求醫問藥,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記得當時一部風靡一時的朝鮮電影《苦菜花》上有句旁白:“只要心誠,石頭也能開出花來!”但娘為父親治病的誠心卻沒有打動老天爺,一年之後,父親還是帶著對這世界無比的留戀,帶著對妻兒無限的牽掛,永遠離開了我們。(二十多年前,我曾寫過一篇《父愛如山》,那裡邊有我真切的失父之痛。)

父親過世那年只有四十三歲,娘三十五歲,我十四歲,最小的弟弟才三歲。

在農村,男人被稱作家裡的“頂樑柱”,沒了“頂樑柱”天便塌了。但我的家卻沒有塌下來,至今記得,娘攬著我們說“別害怕,有娘呢!”是啊,父親沒了,可我們還有娘。是娘用她柔弱的肩膀在支撐這個家。

父親在咽氣之前曾留下話說:“孩他娘,就別在讓老大上學了,屬他大,就讓他給你做個幫手吧,在家種地吧!”為了安慰父親,娘您當時含著淚點了點頭,但父親去世之後,您再也沒有提起過讓我輟學回家的事。您吃過沒文化做睜眼瞎的苦頭,再也不能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了。您把所有的眼淚都咽到肚子裡,所有的苦難都獨自承擔,硬是讓我讀完了初中,又讀了高中,直至考入大學。我成了恢復高考制度後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您的臉上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

然後,二弟又考上了大學,隨後上了研究生,三弟進工廠當了工人,四弟參了軍......

看著四個孩子一個個長大成人,有了出息,您終於可以長長籲一口氣了,您覺得可以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了。

後來,我們弟兄四個先後成家,我們都希望該是回報您的養育之恩的時候了。

誰也沒有想到,此時的您已經像一盞耗幹了油的燈,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

您身體表現出來的種種異常是四弟結婚那年發現的。

那時,我已從泗水調到曲阜,由於離家遠了,好長時間沒有見到您。那次因為四弟結婚,您從老家趕到了這裡。

這次見面,我發現您著實變化不少:白頭發增加了許多,臉上溝壑縱橫,完全不像還未滿六十歲的人;話說的非常少,見了熟人也不願打招呼。甚至連四弟結婚這麼大的事連句主動過問的話都沒有。

我心裡不免咯噔一下:“娘這是怎麼了,難道真的老了嗎?可娘還不到六十歲啊!”

四弟的婚事辦完以後,我帶娘去濟甯附院作了一次檢查。檢查的結果讓我吃了一驚:多發性腦梗塞,高血壓,腦萎縮,併發老年癡呆症。

“老年?”娘才不到六十歲啊,娘老了麼?我一遍遍問自己。娘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啊!

醫生對我說了娘的病情。他的話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種病目前根本治不了,你想,要能治好的話,美國總統雷根就不會死了。好好孝順一下老人家吧,想吃點什麼就給她吃點什麼!”“什麼?醫學技術現在不是很發達了嗎?一些不治之症都能治好,我不相信,娘的病就治不好。

從一位熟人那裡,聽說濟寧附院有位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專家能治這種病,我就帶著娘又去了一趟附院。醫院診斷後給開了藥,那藥都是進口的。但娘服了這些藥之後不僅病情未減輕,反而飯吃的越來越少,身體快速消瘦,漸漸連路也走不穩了。漸漸地,娘好像越來越傻,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春節到了,二弟從瀋陽回家過年,提出讓娘到他那兒住一段時間。一是想盡盡孝心,再者看到娘身體每況愈下,以後恐怕再難出遠門了。於是春節過後,二弟便帶著母親去了瀋陽。

有一次,我到東北出差,順路去看了一下娘。娘見我來了,搖搖晃晃來迎接我,似乎時時刻刻都要歪倒的樣子。娘的身體大不如從前。

聽二弟媳說,娘在外邊走路的時候老是摔倒。走著走著就一下子摔倒在地上,牙齒都磕掉了好幾個。另外,娘的牙齒再也不能吃硬東西,甚至吃饅頭都要咯掉牙齒的。聽著弟妹的話,看著我的娘,不知不覺間,我淚流滿面。娘卻說“兒啊,娘沒事的。”

我本來想把娘接回來,但二弟說讓娘身體再恢復一下再走吧,這個樣子回來,他也不放心。當時,為了給娘治病,二弟熄帶著娘到了中國醫科大,醫生給開了一種藥,也是外國進口的,不想服了一段時間,娘的身體又這樣極度衰弱下去。看起來,娘兩次身體的急轉直下都跟服用外國進口藥有關,也許這種藥的毒副作用太大了。

患病之前的娘平時連感冒都不害,哪裡吃過藥。現在服用了外國藥,竟把身體摧殘成了這個樣子。

聽了二弟的話,我也想,那就讓娘恢復恢復再說吧,她這個樣子,怎麼能受得住坐幾天火車的折騰,等她老人家走路穩當些坐火車也就方便多了。

沒想到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能夠站立的娘。

我出差回來不久便接到了二弟打來的電話,說娘已經完全不能動了。

為什麼,為什麼娘的病情發展到如此的地步了?因為就在二弟打這個電話的前二天娘還接了我一個電話,說是領著翀翀(二弟的孩子)去看新分的房子,只隔了兩天怎麼就不會走路不能動彈了?

這是2006年的6月份。

二弟和四弟把行動不便的娘抬上了開往山東的火車,在經過十八九個小時的奔波後,一動不能動的娘終於來到我這裡。由於長途奔波,娘身體非常虛弱,連說話都沒了力氣。這一天,正在外地出差的我,匆匆趕回家,看到氣息微弱的娘,連說話都沒了力氣,我的心如刀割一般。娘啊,你這是怎麼了?

這一年,我正好帶畢業班,而且是兩個重點文科班,一百多個學生面臨高考。等稍微有些喘息之機,我帶著娘去中醫院作了個檢查。這一查不要緊,結果更讓我揪心了,原來娘股骨頸骨折,也就是大骻摔斷了,稍微一動,都會痛徹入心的。真的沒有想到,受苦受難的娘,到頭來還要遭受如此痛苦的折磨。

想辦法,我一定要讓我的娘再站起來!

正好我教的這屆學生,有個學生家長是人民醫院的骨科主任,我帶著娘讓他會診了一下,他建議立即手術,請濟南專家做。我把這方案給弟兄幾個一商量,大家說,娘就是因為走路不穩才挨得摔,這做了手術能保證會走路嗎!如果做完手術娘仍舊站不起來,白受罪不說,要是病情再加重了呢?我把做手術的想法也給娘說了:“娘,你這腿要做手術的,不然的話,就不會站了。”“我不做,我不做手術!”娘就像一個小孩子那樣執拗起來。她早幾年曾做過一次切除甲狀腺的手術,也許娘做怕了。

經過反復商量,最後我們決定為娘做保守治療。聽說泰安樓德一帶有個叫良莊的地方,有一種膏藥對治療骨折非常有效,不少骨折患者都去醫治。

娘行動不便,去不了,我叫上妻子的大哥,他開著車,我們打聽著,終於找到了這個叫良莊的地方。在這裡,我們找到了那家賣膏藥的診所。

說是診所,實際上就是住家,也無門頭,診治就在家中。簡單說了病情,大夫就給膏藥,那膏藥散發出一種特別的香味。這特有的香味讓我對治好娘的病充滿了信心。因為路途遙遠,就多買了幾副,在瞭解了使用方法之後,我們便匆匆趕了回來。我想像著,膏藥貼完之後,娘即使不能站立,最起碼應該不會這麼疼了吧。

按照醫生的介紹,我用蠟燭將膏藥烘烤化開,熱熱的貼在娘的骨折處。

幾天之後,娘的疼痛似乎減輕了些,但依然盜汗,把被褥都浸得濕漉漉的。

此時的娘,生活上已完全不能自理。生活起居,一點一滴都要人幫助才能完成。有時候,娘一天夜裡要喊五六次,剛剛躺下她又開始喊人:

“新剛,新剛,我想起……”

娘啊,兒知道你是疼痛難忍才這樣叫聲不迭;娘啊,兒卻不知道如何減輕你的病痛啊!唯一能做的就是喂您服藥,服侍您大小便。娘表情安詳,兒就會稍感寬慰。

也許是娘為了讓我放心,每次一見到我臉上都堆著笑,但我知道她心裡比誰都苦。

為了使娘的血液能夠迴圈起來,我天天都要為她老人家用熱水泡腳;為了使她不至於長期臥床得褥瘡,每隔一會,就要為她翻翻身子。

但是娘的身體還是向著不良方向發展。

娘每次吃飯都是我為她穿好衣服,抱到輪椅上,在餐桌前吃。但有一次,娘吃著吃著竟頭一耷拉,完全不省人事了。“娘,娘,你怎麼了!”我嚇壞了,可娘卻沒有反應。趕緊把她抱到床上,過了一會,她才漸漸蘇醒過來。問她剛才發生的事情,她竟一點都記不起來了。也許這是大腦暫時缺氧所致,也許這是娘的腦血栓又加重了。但由於娘行動不便,再也無法到大醫院去救治,只得按原來醫生開的藥方買些藥給她服下。

我開始意識到,也許有一天娘昏迷過去就再也不會醒來了。一想到這,我的心便如針紮般難受。我不能沒有娘,我不能想像失去娘之後會怎麼樣。

由於從小與父親聚少離多,再加上在我幼小時父親從家出走內蒙古大森林,而且父親平時工作太忙,我與父親一直很生疏,甚至非常畏懼他。與娘則關係非常親密。小時候的我有什麼話都是給娘講,從不與父親說。所以,我有著非常重的戀母情結。

小時候想,是娘給了我生命,我就要為娘活著。如果有一天娘不在了,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活下去的必要和活下去的勇氣。

有時候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想不開的事情,我就想,如果我死了,娘會怎樣,她一定忍受不了失去我的打擊。為此,我不管什麼事情咬咬牙都挺了過來。為了娘,我應該活著。

現在,娘的身體成了這個樣子,時時刺痛著兒子的心。娘啊,兒和您一樣疼,您知道嗎?

娘的大限終於還是來臨了。

那是2007年的春天。

春節過後,天氣轉暖,我們社區也停了暖。四弟準備接娘到他那兒生活一段時間。

臨走之前,娘堅決不去。“俺不去,俺不去,我快要死了,去了就得死在那裡。俺不去那裡!”娘似乎已經在隱隱之中預見到自己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

但娘還是去了四弟家。那是大成社區的一個五樓,娘伏在我的背上,臨上樓時仍然緊緊扣住我的脖子,那樣有力,似乎又不像一個病人。

此後我便外出參加了一個會議。

在外出發的每一天裡,我都想念著我的娘,記掛著她是不是經常翻身,身上沒有咯破。但由於會議排程較緊,導致我沒法早點回家。結果出差一星期,我竟然失眠了一星期。從沒暈過車的我在火車上哇啦哇啦吐了一路子。

出差回來,第一要做的,便是去看望娘。

那天,我和妻子買了蒸包,來到四弟家。娘住在最北間的背陰處,臉色非常蒼白,聽四弟說,現在已沒法坐起來了。掀開被褥,娘自腰部以下已無一處皮膚是完好的,多出潰爛流出血汁。由於長期臥床,娘已得了非常嚴重的褥瘡,這已經很難治癒了。因為娘已經瘦的不成樣子,自己早已不能動彈,身體狀況只能越來越差。

四弟說,娘的意識有時候很迷糊,竟連他也不認得了......

這時,我把剛買的蒸包放到娘嘴裡,她竟然一連吃了五六個,很香甜的樣子。

“好吃吧?”四弟問道。

“好吃!”

“誰給你買的?”

“你哥唉!”娘似乎非常的清醒,完全不是一個嚴重的老年癡呆症患者。

吃完蒸包後,我又剝了根香蕉,娘也吃下了。

我問了一下娘最近的情況,然後就要走。

“娘,我走了!”我對娘喊道。

“別走,再坐一會,再坐一會!這麼慌幹嘛!”娘一再挽留著我。

坐下來再次握住娘的手,我卻怎麼也沒想到,這竟是娘清醒時我和她見的最後一面!

可是,僅僅過了兩天,四弟便打來電話,說娘已經昏過去了,高燒燒到四十多度,一直降不下溫來。

我們把娘送到了四弟所在社區對過的中醫院。醫生說,好像是腦卒中,治療後最好的結果是維持現狀,開口說話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難道娘就這樣永遠睡著了,她的樣子很安詳,絲毫沒有痛苦的感覺。

的確,娘太需要好好睡上一覺了。

自從她踏進高家的大門,就沒有好好的歇息一下。

進門的前一天,叔公公溘然長逝。

我出生後,因父親遠赴內蒙古,她獨自一人在家撫養幼兒,照顧年邁的奶奶(我的曾祖母)。

在與父親生活了十七年後,父親撒手西去,她獨自一人撫養四個未成年的孩子。

在四個孩子成家之後,她一家一家再去照顧我們弟兄四個的孩子。

她老人家一刻也沒有歇息過。她沒有享過一天福。

娘,您好好歇息一會吧,我們不打擾您。

就這樣,娘一直睡著。

遠在瀋陽的二弟也回來了,遠在青島上學的您的孫子也回來了。四個兒子,四個兒媳,三個孫子(二弟的孩子因太小,二弟沒有帶他來)都圍坐在您的身邊。您安詳的睡著。

由於高燒,娘的嘴唇已經乾裂,我們弟兄幾個時不時用開水塗抹在娘的嘴唇上,娘已經完全喪失的吞咽功能。

那一天,正好是母親節。二弟建議為睡眠中的娘過個母親節吧。娘20歲有的我,做了四十四年的母親,從沒過過母親節。

二弟從花店裡買來一束康乃馨放在娘床頭,花兒很鮮豔,旺旺的開著。我們祈禱娘能蘇醒過來,讓我們深情的再喊一聲娘。

可是娘再也沒有醒來。

2007年農曆四月初一,那天下午約五點左右,我去街上買晚餐,二弟忽然打來電話:“哥,咱娘不行了,快回來吧!”

等我回到病房,娘已經停止了呼吸,神態依舊那麼安詳,手上依舊帶著余溫。我像往常給娘洗腳那樣,輕輕的抓了抓娘的腳心。娘沒了一點反應,再也沒有聽到那一句“小熊孩,你幹嘛!”的訓斥聲。可是兒子多想再聽到您的這句帶有嗔怪的話語呀!

娘這次是真的走了。娘啊,您不是親口告訴我們:“你爹走得早,把陽壽都給了我。你老奶奶活了八十多歲,你奶奶活了八十多歲,我也能活八十多歲!”娘,您當時說這話多麼自信啊,您難道忘了嗎?

娘啊,您就這麼狠心嗎?三十年前,父親離開了我們,我們還沒覺得多麼孤單,因為我還有娘。而今,娘啊,您也去了,我的心一下子被掏空了。沒爹沒娘的孩子不就成了孤兒了!今後再有了煩心事,誰會聽我訴說;今後再有了困難處,誰會替我分擔!世上最疼我的那個人終於離我而去了。

我似乎一下子成了一個沒人管沒人問的野孩子。

邁著沉重的步伐,您的四個兒子為您送葬!就在那不知道翻爬過多少次的大崖子上,我仿佛看到了您正推著獨輪車艱難上行的情景。

娘啊,那潺潺流淌的西河水裡可有您洗衣攪起的浪花,那“梆梆”的擣衣聲似乎就在耳畔縈繞;娘啊,那片楊樹林裡可有您撿拾的片片落葉,陣風吹過的樹林裡正嘩嘩作響;娘啊,那不是爹在世的時候開闢的菜園嗎,鮮嫩的小白菜是否長得旺盛,陽光下可否有您澆地的身影......

淚眼朦朧中,您一步步向我走來,我的眼淚撲簌簌掉下來。

越過這條小河,三十多年前,我跟在父親身後送走了八十多歲駕鶴西去的曾祖母;

越過這條小河,三十多年前,沒了父親的我走在最前面送走了四十多歲英年早逝的父親;

越過這條小河,二十多年前,走在大爺叔父之後的我送走了八十多歲壽終正寢的奶奶;

越過這條小河,今年的今天,同樣走在最前面的我正在為苦命的母親您送行......

我知道,過了這條河,我將永遠沒有了娘。

淙淙流淌的西河水啊,你能住住腳嗎,你可見證了我太多太多的傷心事。

娘最終安葬在西山腳下的那片柏樹林裡,二十多年前娘親手栽種的柏樹已杯口粗,秋冬春夏,鬱鬱蔥蔥。那裡安眠著三十年前去世的父親。父親去世之後,三十年來生活在孤獨落寞中的娘終於找父親團聚去了。

那片土地上有娘用淚水澆灌的山花和樹木,娘當年要追隨父親而去的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似乎還在山間回蕩。

作者簡介:

高新剛,山東省曲阜市作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曲阜市明德文學社《聖源》雜誌主編。編著有《走進花季》《校園流行色》《成長密碼箱》《青春風鈴》校園文學叢書四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