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中國“石窟鼻祖”甘肅天梯山石窟啟動大規模修繕

目前, 被稱為“中國石窟鼻祖”的甘肅天梯山石窟正通過史上最大規模的一系列修繕活動, 以吸引更多遊人“慕名而來”。 圖為3月底,

正在修繕中的天梯山石窟。 馮志軍 攝

中新網蘭州4月3日電 (記者 馮志軍 李亞龍)在中國多地文物古跡因近年不斷激增的洶湧客流“衝擊”而被迫出臺“限流”措施的背景下, 被稱為“中國石窟鼻祖”的甘肅天梯山石窟正通過史上最大規模的一系列修繕工程, 試圖進一步豐富參觀內容, 以吸引更多遊人“慕名而來”。

3月底, 一場透雪將經歷了“冬旱”的絲綢之路重鎮甘肅武威“層林盡染”, 氣勢磅礴的祁連山與蒼茫戈壁盡呈“冰雪世界”。 藏匿于武威市城南約40多公里處石壁之上的天梯山石窟山巒疊嶂、風光秀美, 石窟四周點綴著斑斑積雪更使其巍峨神秘。

中新網記者看到, 天梯山石窟崖壁上密集分佈著用於固定修復腳手架的一些鑽孔,

部分景點實施封閉修復。 與此緊鄰的一尊十余米的大佛四周岩壁上的壁畫若隱若現, 有些壁畫已殘缺不全。 大佛下半身被一個用於防水的拱形堤壩護衛著, 但壁縫中鑽進的水還是在大佛腳下形成水漬。

據瞭解, 目前這裡已啟動了天梯山石窟賦存岩體及洞窟本體防護加固、天梯山石窟搬遷壁畫塑像修復, 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畫數位化保護、天梯山石窟景區道路改擴建等工程項目。

“估計四五年之後, 經過大修的天梯山石窟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 加之景區交通的暢達, 這裡對遊客有極大吸引力。 ”天梯山石窟管理處主任盧秀善向記者表示, 總投資逾2400萬元人民幣的此次修繕是歷年來最大的投資, 加之其有目共睹的歷史價值和知名度,

前景是很美好的。

圖為3月底, 緊鄰天梯山石窟的黃羊河水庫雪後美景。 馮志軍 攝

天梯山是祁連山東線的一條支脈, 因“登臨之難, 猶如上天梯”而得名。 岩壁之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梯山石窟, 開鑿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

距今約有1600年歷史。 它被歷史文獻考證為“中國石窟鼻祖”, 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

1958年, 為解決黃羊河流域萬畝土地的灌溉問題, 官方決定在天梯山石窟附近修建黃羊河水庫。 為挽救珍貴的石窟文物, 甘肅決定對天梯山石窟窟內部分文物進行搬遷保護。 除大佛窟外, 距地表幾十米高處的小石窟內的數十尊造像、三百餘平方米壁畫及25箱文物殘片, 被異地保存。

2015年底, 為“原汁原味”保護天梯山石窟, 官方啟動天梯山石窟搬遷壁畫、彩塑保護修復專案, 大批珍貴文物在半個多世紀後陸續得以全面修復和原址回歸。

“由於目前天梯山石窟緊鄰水庫濕氣較重, 回歸的大批珍貴文物將在武威市進行修復並保護。 ”盧秀善說,

目前天梯山石窟一些小洞窟經過棧道修復後可以向遊客開放, 並計畫複製一些和以前的位置、結構相符的“文物”供遊人來參觀, 以豐富參觀內容, 延長旅遊時間。

與天梯山石窟“相伴”三四年的講解員趙曉鳳, 對於“深藏閨中”的當地“知名度”變化感同身受。 她說, 參加工作伊始, 前來這裡的多是“慕名而來”考察的專家學者, 但近兩年隨著參觀內容的豐富, 加之景區道路的修復完善, 遊客量逐年增多, 希望有更多人來此體驗歷史的“震撼”。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