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我寧願你不那麼努力,也不願你倒在半路起不來

1

最近清華大學一條規定, 在貝媽的朋友圈炸了:從2017年本科新生開始, 游泳將與畢業綁定。 也就是說, 如果到畢業學生都還學不會游泳, 學校將不給他畢業證!

……

雖然說小海貝離上大學的時間還太久, 能不能考上清華也是個未知數, 可這消息還是讓貝媽焦慮了。 不愛運動的海貝, 未來的你怎樣才能畢業?

在國外, 運動與學業從來都是不衝突的,

奧運賽艇女子單人雙槳冠軍, 是一名時裝設計師, 畢業于德國時裝學校;

射擊女子飛碟多向冠軍, 職業是“農業保護官”, 大學學的是農業科學;

柔道女子冠軍, 大學學的是法國文學,

職業是員警;

場地自行車冠軍, 職業是法律書記員, 23歲才開始訓練。

2

還有人整理了中國小孩和美國小孩的成長差異:

1-4歲:基本相同;

5-8歲:美國父親會帶著孩子去打棒球, 中國爸爸在忙工作, 而孩子開始忙於各種培訓。

9-12歲:美國的孩子把運動當做日常, 打球、跑步甚至健身都是最愛的放學活動;中國孩子除了一周兩節體育課和偶爾的週末運動, 日常都在忙於完成各項功課和培訓。

13-18歲:美國孩子的肌肉開始成型, 體魄明顯強於中國的同齡人。 中國孩子此時在為中考、高考努力, 運動甚至在初三、高三全面“撤退”, 為備考讓路。

19-23歲:美國孩子一部分進入大學, 一部分在社會工作, 但都有更多的空餘時間健身鍛煉, 開始享受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而中國孩子終於擺脫了長年的考試壓力,

宅在宿舍、家裡, 放浪形骸, “自由自在”。

梁啟超說過, “少年強則中國強”, 強首先表現在身體素質。

柏拉圖也說:神給人進化的兩種管道——教育和運動, 教育, 是人走出愚昧無知的管道, 而運動, 是人走向平庸走向強大、突破自我的管道。

而貝媽只想說:"孩子,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奔跑的路上, 身體才是第一位的。 ”

3

南開中學高級教師黃世龍從事學生體育教育二十餘年, 也非常贊同這樣的觀點。 他告訴貝媽一個故事:

曾經有位他的學生, 因為家裡發生變故性情大變, 由活潑開朗變得終日沉默寡言, 成績也由班級前十名下滑到三十名左右。 他有次帶這個學生去看足球比賽, 結果喜歡的球隊狀態不佳, 現場很多球迷都在發洩情緒, 他也對學生說:“跟著罵。 ”

學生訴苦:“我不行。 ”

“有什麼不行的, 老師給你起個頭。 ”

結果他們就罵了一個整場, 出來後, 學生對他說:“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這麼痛快過。 ”

後來這個學生辦了一張足球聯賽季票,

運動令他逐漸擺脫了生活的不快。

黃老師總結:“體育場是治療抑鬱的最好地方。 ”

當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 運動就是生活對你最大的補償。

無論你親身沉浸在運動中, 還是僅僅作為旁觀者, 在身體碰撞、忘情吼叫時, 大腦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 這些神經遞質的作用就是讓人心情愉快、精神亢奮。

經過運動洗禮的人, 才更能重拾對生活的信念, 更有可能三觀正當、心理健全。

孩子, 我寧願你不那麼努力, 也不願你倒在半路起不來。

運動的好處:

1 增強身體機能, 改善人體心血管和呼吸系統, 使人獲得健康的身體;

七歲前是孩子發展運動習慣、運動心理和技巧的關鍵期, 各種運動都不妨讓孩子嘗試一下。 如果孩子每天都能保持1-2小時形式多樣的體育鍛煉時間,

那麼他就能從小開始形成“運動慣性”, 當他們長大之後, 就會對運動形成上癮式的“依賴”, 實現長期堅持鍛煉。

2改善人體體型形態;

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時期的孩子, 經過形體訓練(如挺胸、抬頭、收腹)能使他們站得直, 形體優美, 且能糾正駝背, 端肩等形體問題。 尤其是女孩子, 擁有優美的體型體態是多麼的重要。

3 增強社會交往能力, 促進情商發展;培養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合作意識;

運動能使他們不怯場, 表現力加強, 從而增強自信心, 得到心理素質的鍛煉。

4 培養抗挫折、抗壓能力、促進心理健康;

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 身體的訓練會達到一個臨界點, 在這個臨界點突破以後就是一次全新的進步了。 孩子要想進步就必須克服心裡的障礙,在這個過程中抗挫折、抗壓能力會得到加強。

和孩子一起愛上運動

日常帶娃

1.父母營造家庭運動氛圍,帶孩子一起到戶外爬山、攀岩、騎車、打球等。在家少看電視做一些瑜伽、平板支撐、輕器械(拉力帶、啞鈴)等。

2.週末帶孩子觀看正規的比賽,如中超、CBA籃球等正規比賽。

3.開學禮物和生日禮物多送和運動相關的,如球、球拍、滑板、運動鞋等。

4.鼓勵孩子參加學校運動隊。

5.報名參加趣味運動會、親子跑、卡通跑、迷你馬拉松等。

6.約同學一起報名參加專業機構的體育培訓班。

孩子要想進步就必須克服心裡的障礙,在這個過程中抗挫折、抗壓能力會得到加強。

和孩子一起愛上運動

日常帶娃

1.父母營造家庭運動氛圍,帶孩子一起到戶外爬山、攀岩、騎車、打球等。在家少看電視做一些瑜伽、平板支撐、輕器械(拉力帶、啞鈴)等。

2.週末帶孩子觀看正規的比賽,如中超、CBA籃球等正規比賽。

3.開學禮物和生日禮物多送和運動相關的,如球、球拍、滑板、運動鞋等。

4.鼓勵孩子參加學校運動隊。

5.報名參加趣味運動會、親子跑、卡通跑、迷你馬拉松等。

6.約同學一起報名參加專業機構的體育培訓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