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兩個日本人在中國麻風病康復村的慈善之路

小牧和太郎家工作營慈善分享會現場:小牧義美, 一位日本麻風病康復者, 16年前來到中國麻風病康復村給村子裡老人們做護理,

把自己在日本的護理方式教給康復村村民和中國志願者。 一位日本青年原田燎太郎, 2004年在廣州成立了家工作營, 主要是幫助麻風病康復村村民培養生活信心, 消除歧視, 給麻風病康復者更多關愛。 他們在中國麻風病康復村的故事, 也改變著成千上萬的中日兩國青年人。 4月1日下午, 在北京的一場小牧和太郎家工作營的慈善分享會上, 他們在中國麻風病康復村的故事打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他是一位86歲日本麻風病的康復者, 名叫小牧義美, 17歲被發現得了麻風病的時候, 從此, 他與家人分離, 被送到日本麻風病康復村。

小牧義美說:“因為我得了病, 我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被公司炒了, 沒有工作了, 衛生局的人來我家裡,

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消了毒, 衛生局的人還跟我家附近的居民說, 你們不要靠近這個家, 這裡有麻風病, 麻風病是很可怕的傳染病。 ”

然而, 麻風病並沒有影響小牧義美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 16年前, 小牧來到中國, 把自己在日本的護理方式教給康復村村民和中國志願者。 2003年4月, 小牧又從日本帶來一位青年原田燎太郎。 在中國的麻風病康復村, 那些可愛的老人改變了這位剛剛從早稻田大學畢業的日本青年。 在眾人的幫助下, 原田燎太郎2004年在廣州成立了工作營, 主要是幫助麻風病康復村村民培養生活信心, 消除歧視, 給麻風病康復者更多關愛。 在工作營組建的初期, 原田也遇到了很多困難。

原田燎太郎說:“剛開始是中國的大學生不理解,

也不參加我們的活動, 我們的工作營也不能註冊, 所以沒有銀行帳號, 員工也沒有社保, 不能和政府和學校建立正式的關係, 在資金方面也有問題, 資金方面現在慢慢開始穩定化也多元化, 2012年開始在廣州也開放註冊的政策, 取消了業務主管單位的步驟, 所以現在我們直接備案就可以註冊。 ”

截至目前, 工作營每年約有2000名志願者參與, 會員1萬人以上, 有1萬9千人參加活動。 隨著工作營的漸漸壯大, 社會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麻風病康復村。 2014年是工作營的成長階段, 在這期間, 原田燎太郎遇到了許多困難, 當他覺得做不下去的時候, 也是這些康復村的康復者給他鼓勵。

原田燎太郎說:“我做不下去的時候,

都是他們給我鼓勵, 因為他們的鼓勵我才可以繼續做下去, 慢慢地, 我幫助他們的心態, 變成了他們幫助我, 這樣互相幫助, 互相影響, 互相存在, 然後我們才這樣一起做下去。 ”

原田燎太郎還說, 在康復村有許多像小牧一樣的康復者, 雖然有很多困難, 但他們有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 使得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 他們的存在早已不是社會問題, 而是社會財富。

4月1日下午, 在北京的一場小牧和太郎家工作營的慈善分享會上, 他們在中國麻風病康復村的故事打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一位北京的裘先生被他們的故事所震撼、啟發。

裘先生說:“我覺得對我是一個非常大的震撼, 也是一種啟發。 包括小牧伯說他的力量全是來自大自然,

以及原田先生講的, 他選擇做這件事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在做這件事過程當中能讓人產生一種我是有用的, 我是有價值存在的, 所以不會放棄生活, 我會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這個是我最大的感觸。 ”

一位北京的全職媽媽竇女士通過小牧伯和太郎的分享, 告訴記者被治癒的其實是自己, 覺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竇女士說:“通過太郎的講述以及小牧伯的歌聲, 被治癒的其實是我們, 當時小牧伯唱歌的時候, 我也哭了, 我覺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今天我們是來幫助別人的, 其實得到幫助的是我們自己。 ”

小牧義美在慈善分享會上唱歌 攝影 王全文

小牧義美在慈善分享會上唱歌 攝影 王全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