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別無腦吹韋德了,這些年他的那些事,兩字就能形容!

大家都聽說了, 韋德昨天主動申請打替補, 主教練泰倫-盧順水推舟, 騎士隊提前變陣, 效果立竿見影。

打主力的三場比賽, 韋德場均出戰23.7分鐘,

得到5.7分、2.0籃板、3.3助攻, 命中率低到只有28%, 各項資料都是生涯新低, 騎士2勝1負。

對陣公牛的這場比賽, 韋德只打了18分鐘, 卻貢獻出11分、3個籃板、4次助攻, 命中率達到71.4%, 騎士119-112力克公牛, 以3勝1負戰績追至東部第二。

顯而易見, 讓韋德改打替補, 對他個人、對騎士全隊, 都是好事。

當然, 這一切都源自韋德的主動讓賢。 此役戰罷, 網上對韋德的各種吹捧此起彼伏, 什麼“高風亮節”, 什麼“忍辱負重”, 什麼“深明大義”, 什麼“大公無私”, 真是看得人尷尬症都犯了。

喂, 馬屁要是拍到馬腿上, 被拍的主兒也不會太受用吧?

事情其實很簡單, 沒必要把它搞得那麼複雜, 好像韋德做出這個決定, 經過了多麼天人交戰的思想鬥爭似的。

韋德主動向主教練申請打替補,

背後其實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職業。

他的職業首先體現在, 他知道自己處於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 知道自己現在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 對自己有足夠清醒的定位。

他承認自己老了, 加盟騎士的第一天, 他就曾這樣說過:“我已經35歲了, 這是我的第15個賽季,

來這裡是因為這裡的環境很好。 ”

影響他加盟騎士的關鍵因素, 固然是他跟詹姆斯之間的兄弟友情, 但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原因是克勞德的存在。 他說得很明白:“幸虧有克勞德在, 否則的話, 你可不想已經35歲了, 還不得不每場比賽去防守每一個對手。 ”

他知道自己已經不再是昔日風馳電掣的“閃電俠”, 他的雙腿已經不足以支撐82場常規賽的滿場飛奔, 他的油箱裡還有些儲備, 但那些儲備應該留給更重要的季後賽, 而不是在漫長的常規賽中消耗殆盡。

他知道自己如果打首發, 尤其是跟羅斯搭檔後場時, 騎士的外線投射能力將明顯低於聯盟平均水準, 而且球權很難轉移到他的手中, 他的技術特點和豐富經驗都無從發揮。

如果改打替補, 第二陣容以他為核心來運轉, 他會打得更加得心應手。

他還知道因為臨時被主教練通知打替補, JR-史密斯正在隊裡鬧情緒, 而前兩個賽季命中299粒三分球的JR, 確實是首發陣容迫切需要的外線火力支援。 他如果改打替補, 對JR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這一切, 都基於他對比賽本身最專業、也最職業的判斷和認識, 他有足夠的自知之明。

他的職業還體現在, 他尊重主教練的決定, 在更衣室內部解決問題, 而不是主動製造問題或者激化問題。

有人喜歡抬杠:你韋德既然更適合打替補,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打替補, 非要打了三場首發之後, 突然演一齣“主動禮讓”的戲碼?

拜託, 打首發還是打替補, 從來都不由球員自己來決定,

那是屬於主教練的權利。

泰倫-盧後來也透露, 確實從一開始就跟韋德談過讓他打替補的事, 韋德自己對此也基本認可。 但出於對這位傳奇球員的尊重, 他才依然決定在賽季之初, 讓韋德出任首發。 盧指導的原話是:“韋德整個生涯都打首發, 他配得上一份尊重和一次機會。 ”

換句話說, 如果泰倫-盧一開始就要求韋德打替補, 韋德多半也會照做不誤。 但既然主教練以尊重相待, 韋德自己當然也要以尊重相報。 球員對教練的最大尊重, 就是無條件的絕對服從。 讓我打首發, 那就打打試試看, 不合適的話, 我們再調整。

實踐證明不合適, OK, 那就說明大家在賽季之初的預判是正確的。

換了不那麼職業的球員, 可能要麼會打腫臉充胖子, 揣著明白裝糊塗;要麼通過媒體放放風,給自己找找臺階。

韋德則是二話不說,私下裡跟主教練一商量,該打替補就打替補,一點也不怕跌份或沒面子。

就這樣,整個職業生涯只打過10場替補的韋德,在生涯末期輕輕鬆松放下自尊,坐上了板凳席。

瞧,過程就是這麼簡單,職業的人做職業的事,沒必要過分吹噓、放大。

盧指導的評價一語中的:“這就是職業球員(所應有)的作為(That's what professionals do)。”

像韋德這種江湖地位的“老炮”,需要應有的尊重,但不需要無腦的吹捧,那些吹捧根本配不上他。

因為,這麼多年來,韋德的一切所作所為,背後其實一直都是這同樣的兩個字——職業。

熱火三巨頭時代,他主動把場上的老大位置讓給詹姆斯,讓後者能夠盡情發揮自己的天賦,幫助球隊四進總決賽、兩奪總冠軍。

克利夫蘭媒體引誘詹姆斯“回家”時,作為球隊的精神領袖,韋德的回答斬釘截鐵:“勒布朗有機會也有權利回克利夫蘭,但至少在我退役之前,他不可能走!”

然而當詹姆斯在2014年真的做出“回家”決定,韋德的反應卻是理解並支持,還在詹姆斯重返邁阿密的第一場比賽,號召當地球迷用掌聲來歡迎這位曾經的熱火6號。他說:“他應該得到不一樣的待遇,他幫助我們拿到了兩個總冠軍。”

不僅如此,他還第一時間給恢復自由身的波什打了電話:“兄弟,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用考慮太多。”——波什最終拒絕了火箭,選擇跟韋德一起留守邁阿密。

當派特-萊利代表熱火給他開出一份侮辱性質的續約報價,他不堪其辱,跟家鄉球隊公牛簽下2年4700萬合約。但時至今日,他從沒對老東家有過半句抱怨或指責。

相反,在歐文聲稱“波士頓是一個比克利夫蘭更好的體育城市”時,韋德第一個站出來說:“你不能這麼說你曾經效力過的地方。”

哪怕對實質意義上把他攆走的派特-萊利,他也沒說過什麼難聽的話,分量最重的也許只是這麼一句:“從老闆到清潔工,我跟熱火所有人都依舊保持著聯繫,除了派特。我們共事了13年,我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我對他不會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期待。”

即便在跟公牛簽約之後,他還不忘安撫邁阿密球迷:“生意就是生意,你們有權利表示自己的不理解,有權利向管理層表達不滿,但一定還要繼續支持那些還留在隊裡的球員,繼續為你們的球隊歡呼。”

加盟公牛的第一場新聞發佈會,有人問起韋德在新球隊中的地位,他的回答是這樣:“我們不會整個賽季都談論這個,只說一次就夠了。很明顯,這是吉米-巴特勒的球隊,我和朗多來這裡是為了幫助他。”

公牛在今年夏天把巴特勒交易到森林狼,很明顯與韋德想要去的方向相去甚遠。總經理派克森故意按兵不動,等韋德自己提出買斷申請,以便在談判中壓價。韋德微微一笑,主動提出買斷,為此損失了800萬美元。

跟凱爾特人的揭幕戰,海沃德意外重傷,第一個單膝跪地為他閉目祈禱的,正是韋德。

談起自己這次主動申請打替補,韋德的回答照樣輕描淡寫:“我只是希望能儘早做出對球隊和對自己都更好的決定。我來這裡只有一個原因,不是場均出手20,場均得到20分,而是盡我所能來幫助球隊。”

他是毋庸置疑的史上第三強得分後衛,最差最差也能排進歷史前25,板上釘釘的未來名人堂成員,但他從來沒拿過一份頂薪,也從未在任何一個賽季當選過常規賽MVP(你以為如果他想拿的話,真的會拿不到?)。

這麼多年來,韋德的犧牲、讓步和成全,真的還少麼?

“職業”兩字,說容易也容易,無非把該幹的事情都幹到位,把不該幹的事情都敬而遠之。但說難也難,這麼多年來,真正當得起這兩個字的球員,聯盟中屈指可數,但韋德肯定是其中一個。

這是韋德的第15個賽季,如果還有人對他的所作所為大呼小叫、大驚小怪,我得說,也許你們把他看得太小了,也太不瞭解他的為人。

在之前的賽季前瞻裡,我曾無意中提到一句:“別提韋德和羅斯,如今畢竟是2017年了。”有些韋德球迷看了不太高興,認為我侮辱了他們的偶像。

其實,真正熱愛一個球員,不是從某些文字裡斷章取義,稍有不中聽的話就要替偶像維護尊嚴,而是要瞭解他的全部,走進他的內心,弄明白他最吸引你的究竟是什麼。同時,也接受他職業生涯的特定階段,與他共同經歷這最後的球場時光。

2015年,當時湖人已經跌至穀底(只是沒想到隨後兩年這穀底又繼續下探),我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完整記述60多個賽季的湖人隊史《紫金傳奇》。當時,有“國內頭號女湖蜜”之稱的孫一萌萌姐,在書的序言中寫下這麼一句話:
“人說巔峰或許帶來虛偽的擁躉,黃昏才能見證虔誠的信徒。”

韋德已經35歲了,這是他的第15個賽季。

很多球迷不瞭解NBA賽場的強度究竟有多大,在他們印象中,仿佛超級球星可以永生不老,可以長盛不衰,可以超越時間的沖刷,在一波又一波青春浪潮的拍打中屹立不倒。

但我已經看了二十多年球了,我知道真實的NBA賽場究竟有多殘酷。我看過喬丹的遲暮,看過“大夢”的尷尬,看過科比的掙扎,看過鄧肯的力不從心……偉大如他們,終究也敵不過時間。

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景。

不求韋德場均砍下二三十分,只願他能無病無傷,健康打滿所有比賽。

能從三冠變四冠固然再好不過,即使不能如願,也無損他的偉大 !

見證了他的巔峰,也理解他的為人,更被他的精神和那一份豁達所折服!就跟當初麥迪一樣,只希望他身體好好的,能在球場上奔跑個20分鐘,我內心也是感到非常幸福!加油,韋德!陪你到黃昏。 謝謝轉發 和支持 。做韋德最好的球迷。

揣著明白裝糊塗;要麼通過媒體放放風,給自己找找臺階。

韋德則是二話不說,私下裡跟主教練一商量,該打替補就打替補,一點也不怕跌份或沒面子。

就這樣,整個職業生涯只打過10場替補的韋德,在生涯末期輕輕鬆松放下自尊,坐上了板凳席。

瞧,過程就是這麼簡單,職業的人做職業的事,沒必要過分吹噓、放大。

盧指導的評價一語中的:“這就是職業球員(所應有)的作為(That's what professionals do)。”

像韋德這種江湖地位的“老炮”,需要應有的尊重,但不需要無腦的吹捧,那些吹捧根本配不上他。

因為,這麼多年來,韋德的一切所作所為,背後其實一直都是這同樣的兩個字——職業。

熱火三巨頭時代,他主動把場上的老大位置讓給詹姆斯,讓後者能夠盡情發揮自己的天賦,幫助球隊四進總決賽、兩奪總冠軍。

克利夫蘭媒體引誘詹姆斯“回家”時,作為球隊的精神領袖,韋德的回答斬釘截鐵:“勒布朗有機會也有權利回克利夫蘭,但至少在我退役之前,他不可能走!”

然而當詹姆斯在2014年真的做出“回家”決定,韋德的反應卻是理解並支持,還在詹姆斯重返邁阿密的第一場比賽,號召當地球迷用掌聲來歡迎這位曾經的熱火6號。他說:“他應該得到不一樣的待遇,他幫助我們拿到了兩個總冠軍。”

不僅如此,他還第一時間給恢復自由身的波什打了電話:“兄弟,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用考慮太多。”——波什最終拒絕了火箭,選擇跟韋德一起留守邁阿密。

當派特-萊利代表熱火給他開出一份侮辱性質的續約報價,他不堪其辱,跟家鄉球隊公牛簽下2年4700萬合約。但時至今日,他從沒對老東家有過半句抱怨或指責。

相反,在歐文聲稱“波士頓是一個比克利夫蘭更好的體育城市”時,韋德第一個站出來說:“你不能這麼說你曾經效力過的地方。”

哪怕對實質意義上把他攆走的派特-萊利,他也沒說過什麼難聽的話,分量最重的也許只是這麼一句:“從老闆到清潔工,我跟熱火所有人都依舊保持著聯繫,除了派特。我們共事了13年,我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我對他不會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期待。”

即便在跟公牛簽約之後,他還不忘安撫邁阿密球迷:“生意就是生意,你們有權利表示自己的不理解,有權利向管理層表達不滿,但一定還要繼續支持那些還留在隊裡的球員,繼續為你們的球隊歡呼。”

加盟公牛的第一場新聞發佈會,有人問起韋德在新球隊中的地位,他的回答是這樣:“我們不會整個賽季都談論這個,只說一次就夠了。很明顯,這是吉米-巴特勒的球隊,我和朗多來這裡是為了幫助他。”

公牛在今年夏天把巴特勒交易到森林狼,很明顯與韋德想要去的方向相去甚遠。總經理派克森故意按兵不動,等韋德自己提出買斷申請,以便在談判中壓價。韋德微微一笑,主動提出買斷,為此損失了800萬美元。

跟凱爾特人的揭幕戰,海沃德意外重傷,第一個單膝跪地為他閉目祈禱的,正是韋德。

談起自己這次主動申請打替補,韋德的回答照樣輕描淡寫:“我只是希望能儘早做出對球隊和對自己都更好的決定。我來這裡只有一個原因,不是場均出手20,場均得到20分,而是盡我所能來幫助球隊。”

他是毋庸置疑的史上第三強得分後衛,最差最差也能排進歷史前25,板上釘釘的未來名人堂成員,但他從來沒拿過一份頂薪,也從未在任何一個賽季當選過常規賽MVP(你以為如果他想拿的話,真的會拿不到?)。

這麼多年來,韋德的犧牲、讓步和成全,真的還少麼?

“職業”兩字,說容易也容易,無非把該幹的事情都幹到位,把不該幹的事情都敬而遠之。但說難也難,這麼多年來,真正當得起這兩個字的球員,聯盟中屈指可數,但韋德肯定是其中一個。

這是韋德的第15個賽季,如果還有人對他的所作所為大呼小叫、大驚小怪,我得說,也許你們把他看得太小了,也太不瞭解他的為人。

在之前的賽季前瞻裡,我曾無意中提到一句:“別提韋德和羅斯,如今畢竟是2017年了。”有些韋德球迷看了不太高興,認為我侮辱了他們的偶像。

其實,真正熱愛一個球員,不是從某些文字裡斷章取義,稍有不中聽的話就要替偶像維護尊嚴,而是要瞭解他的全部,走進他的內心,弄明白他最吸引你的究竟是什麼。同時,也接受他職業生涯的特定階段,與他共同經歷這最後的球場時光。

2015年,當時湖人已經跌至穀底(只是沒想到隨後兩年這穀底又繼續下探),我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完整記述60多個賽季的湖人隊史《紫金傳奇》。當時,有“國內頭號女湖蜜”之稱的孫一萌萌姐,在書的序言中寫下這麼一句話:
“人說巔峰或許帶來虛偽的擁躉,黃昏才能見證虔誠的信徒。”

韋德已經35歲了,這是他的第15個賽季。

很多球迷不瞭解NBA賽場的強度究竟有多大,在他們印象中,仿佛超級球星可以永生不老,可以長盛不衰,可以超越時間的沖刷,在一波又一波青春浪潮的拍打中屹立不倒。

但我已經看了二十多年球了,我知道真實的NBA賽場究竟有多殘酷。我看過喬丹的遲暮,看過“大夢”的尷尬,看過科比的掙扎,看過鄧肯的力不從心……偉大如他們,終究也敵不過時間。

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景。

不求韋德場均砍下二三十分,只願他能無病無傷,健康打滿所有比賽。

能從三冠變四冠固然再好不過,即使不能如願,也無損他的偉大 !

見證了他的巔峰,也理解他的為人,更被他的精神和那一份豁達所折服!就跟當初麥迪一樣,只希望他身體好好的,能在球場上奔跑個20分鐘,我內心也是感到非常幸福!加油,韋德!陪你到黃昏。 謝謝轉發 和支持 。做韋德最好的球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