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籃球的定義是什麼?他為什麼有如此魅力?教你重新認識籃球NBA

1.籃球的發展歷程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當時, 他在麻塞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 由於當地盛產桃子, 這裡的兒童又非常喜歡做用球投入桃子筐的遊戲。 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 並博采足球、曲棍球等其它球類項目的特點, 創編了籃球遊戲。

最初籃球遊戲比較簡單, 場地大小和參加遊戲的人數沒有限制。 比賽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 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 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 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 並力爭將球投進對方的籃筐。

因為桃筐是有底的, 球投中以後就留在籃子裡, 人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才能將球從籃筐裡取出。

 隨著場地設施的不斷改進, 籃筐取消了筐底, 並改用鐵圈代替桃籃, 用木板製成籃板代替鐵絲擋網, 場地增設了中線、中圈和罰球線, 比賽改由中場跳球開始。

與此同時, 場上比賽隊員也通常改為每隊5人, 開始有後衛、守衛、中鋒、前鋒、留守等位置之分。 此外, 奈史密斯制訂了一個不太完善的競賽規則, 共13個條款, 其中規定不允許帶球跑、抱人、推人、絆人、打人等。 這大大提高了籃球遊戲的趣味性, 並且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參加這一遊戲, 從而使籃球運動很快普及到了全美國。

1892年, 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 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 這樣, 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 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 此後, 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 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1895年, 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 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籃球遊戲表演。

之後再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 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 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 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 1924年在第三屆全運會上被列為女子正式競賽項目。 籃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1932年國際業餘籃球聯合會成立, 男子籃球被國際奧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946年, 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 並發展為目前的NBA。

女子籃球運動到20世紀初才開展起來。 1976年, 女子籃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2.比賽場地

籃球比賽的標準場地長28米、寬15米, 四條界線外至少2米處不得有任何障礙物, 如在室內則天花板的高度應至少為7米。 球場分中線、前場和後場, 中線上的中圈和前、後場罰球區罰球線上的兩個半圓半徑均為1米80。 籃圈下麵的矩形為限制區, 通常稱禁區。 前、後場內的拱形弧線外的地區稱3分投籃區, 在拱形弧線外投籃命中得3分。

我們講完籃球再來瞭解下NBA, NBA為什麼有真麼大的魅力,

讓我們不分國界, 種族, 宗教信仰的去喜歡他?

成立初期

1896年, 美國第一個籃球組織——全國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 簡稱NBL)成立, 但當時籃球規則還不完善, 組織機構也不健全, 經過幾個賽季後, 該組織就名存實亡了。

NBA

1946年6月6日, 由美國波士頓花園老闆沃爾特·布朗發起, 十一家冰球館與體育館(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芝加哥牡鹿隊、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費城勇士隊、匹茲堡鐵人隊、普羅維登斯壓路機隊、聖路易斯轟炸隊、多倫多哈士奇隊和華盛頓國會隊)的老闆共同成立了全美籃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BAA)。

NBA賽季發展歷程

1946-47賽季

1946年11月1日,BAA進行了首場比賽,客場作戰的紐約尼克斯隊以68:66擊敗了多倫多哈士奇隊。[2]

錫拉丘茲民族隊加入BAA,三城黑鷹隊加入NBL。

1947年,費城勇士隊在聯盟中首位得分王喬·福爾克斯的率領下,以4:1戰勝芝加哥牡鹿隊,成為NBA歷史上第一支總冠軍球隊。[2-3]

同年,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匹茲堡鐵人隊與多倫多哈士奇隊解散;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加入NBL。

1947-48賽季

1948年,羅徹斯特皇家隊加入NBL;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韋恩堡活塞隊與底特律活塞隊加入BAA。

1949-50賽季

喬治·麥肯

1949年8月3日,美國籃球組織BAA和NBL合併成立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NBA)。同時,NBA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巨星——喬治·麥肯,他身高2米10左右,動作靈活,在當時是最強的統治者,他揭開了湖人王朝第一章的序幕,在之後六年幫助湖人隊五奪總冠軍。在9年的職業籃球生涯中,麥肯共獲得了7個NBA總冠軍[3]

;同年,普羅登斯蒸汽壓路機隊解散。

1950-51賽季

1950年,厄爾·勞埃德、查克·庫珀和納特·克利福頓[3]

,成為第一批登陸NBA的非洲籍黑人球員[3]

;11月22日,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和韋恩堡活塞隊的比賽中,創下了NBA最低比分,19:18;同年,芝加哥牡鹿隊與聖路易斯轟炸機隊解散。

1951-52賽季

1951年,錫拉丘茲民族隊的克利夫頓成為第一個獲得NBA正式合同的非裔黑人球員;3月2日,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總裁布朗免費提供波士頓花園體育館,舉辦了首屆全明星賽。最終比分為111:94,東部明星隊獲勝[2]

;同年,三城黑鷹隊遷至密爾沃基,更名為密爾沃基老鷹隊;華盛頓首都隊解散。

1952年,NBA首次設立最佳新秀獎,第一位獲獎球員為韋恩堡活塞隊的唐·梅尼克。[2]

1952-53賽季

1953年,鮑勃·庫西在季後賽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同羅徹斯特皇家隊的比賽中砍下了50分,創下當時季後賽得分記錄,在比賽中,他32罰30中,這是NBA歷史上最早一場依靠頻繁的犯規造成罰球而贏下的比賽。[3]

1953-54賽季

1954年,NBA開始實行24秒違例制,該制度最早被錫拉丘茲民族隊的老闆丹尼·比亞索恩發明,他也依靠這項發明進入了籃球名人堂。[3]

在戰勝錫拉丘茲民族隊後,湖人隊成為第一支三連冠的球隊。當時NBA只有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費城勇士隊、韋恩堡活塞隊、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羅徹斯特皇家隊、錫拉丘茲民族隊、密爾沃基老鷹隊。[2]

1954-55賽季

1955年,24秒違例首次被應用於比賽之中。[3]

同年,密爾沃基老鷹隊遷至聖路易斯,更名為聖路易斯老鷹隊。

1955-56賽季

1956年,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之一比爾·拉塞爾在1956年首輪第2順位被聖路易斯老鷹隊選中。[3]

1956-57賽季

1957年,NBA開始迅速發展,韋恩堡活塞隊搬遷至底特律,球隊更名為底特律活塞隊;羅徹斯特皇家隊更名為辛辛那提皇家隊。

1958-59賽季

1959年,湖人名宿埃爾金·貝勒在這一年進入NBA,開創了“側翼”球員的先河。[4]

1959-60賽季

1960年,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搬遷到了洛杉磯,更名為洛杉磯湖人隊。同年,威爾特·張伯倫加入費城勇士隊。[4]

1961-62賽季

1961年,芝加哥包裝工隊加入。[2]

1962年,費城勇士隊移師三藩市,改名為三藩市勇士隊。同年,芝加哥包裝工隊更名為芝加哥西風隊;同年3月2日,在對陣尼克斯隊的比賽中,張伯倫創下了NBA單場100分記錄和NBA單季總得分突破4000分的記錄。[5]

1962-63賽季

1963年,錫拉丘茲民族隊遷至費城,頂替離開的費城勇士隊,並將隊名改為費城76人。同年,芝加哥西風隊更名為巴爾迪摩子彈隊。

1966-67賽季

1966年,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在“紅衣主教”奧爾巴赫和“指環王”比爾·拉塞爾的帶領下獲得了空前絕後的八連冠,創建了隊史第一個王朝;同年,芝加哥公牛隊加入NBA。[2]

1967年,一個新的籃球組織ABA(美國籃球協會)宣告成立,喬治·邁肯任第一位主席。同年,聖達戈火箭隊和西雅圖超音速隊加入,球隊總數上升至12支。[2]

1967-68賽季

1968年,密爾沃基雄鹿隊和費尼克斯太陽隊加入,球隊總數上升至14支。[2]

同年,聖路易斯老鷹隊遷到亞特蘭大市,更名為亞特蘭大老鷹隊。

1969-70賽季

1970年,新加入的3支球隊分別是,克利夫蘭騎士隊、波特蘭開拓者隊、布法羅勇敢者隊,聯盟球隊總數上升至17支。NBA聯盟決定正式分區,當時成立的賽區分別有:大西洋賽區、中部賽區、太平洋賽區和中西部賽區。[2]

1971-72賽季

1971年,聖達戈火箭隊搬到休士頓,更名為休斯頓火箭隊;三藩市勇士隊搬到加利福尼亞,由於加利福尼亞的“昵稱”是金州,球隊更名為金州勇士隊。

1972年,辛辛那提皇家隊更名為坎薩斯城-奧哈馬國王隊。

1972-73賽季

1973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2億7000萬美元買下NBA比賽3年播映權,NBA比賽首次走上電視,由於當時不具備實況轉播條件,所以只能播放錄影。[2]

同年,巴爾迪摩子彈隊更名為首都子彈隊。

1973-74賽季

1974年,新奧爾良爵士隊加入。球隊總數達到18支。[2]

同年,首都子彈隊更名為華盛頓子彈隊,

1976-77賽季

1976年,由於經營不善,ABA被美國NBA吞併,原ABA球隊丹佛掘金隊、印第安那步行者隊、紐約籃網隊和聖安東尼奧馬刺隊併入NBA。球隊增加到22支。從此,NBA形成對美國籃球業的壟斷。[2]

1977年,布法羅勇敢者隊搬到聖地牙哥,改名為聖地牙哥快艇隊。同年,紐約籃網隊更名為新澤西籃網隊。

1979-80賽季

1979年起,NBA開始實行3分遠投制。為避免各隊的實力懸殊,NBA建立了每年一度的"NBA新秀選撥制度"。[2]

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加入NBA。[2]

1981-82賽季

1981年,新奧爾良爵士隊把主場遷至猶他州的鹽湖城,更名為猶他爵士隊。

1984-85賽季

1984年,聖地牙哥快艇隊搬到洛杉磯,更名為洛杉磯快船隊。同年,邁克爾·喬丹加入芝加哥公牛隊。1985年,坎薩斯城-奧哈馬國王隊球隊主場移至薩克拉門托,更名為薩克拉門托國王隊。

1988-89賽季

1988年,夏洛特黃蜂隊和邁阿密熱火隊加入NBA。[2]

1989年,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加入NBA。[2]

1995-96賽季

1995年,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兩支加拿大球隊加入NBA,使NBA的球隊達到29支。[2]

1996年,芝加哥公牛隊賽季獲得72勝,創下NBA歷史單季勝場記錄。

1996-97賽季

1997年,華盛頓子彈隊更名為華盛頓奇才隊。

2001-02賽季

2001年,溫哥華灰熊隊主場遷回美國孟菲斯市,更名為孟菲斯灰熊隊。

2002年,夏洛特黃蜂隊搬到新奧爾良,球隊更名為新奧爾良黃蜂隊。

2003-04賽季

2004年,夏洛特山貓隊加入,球隊達到30支。[2]

2008-09賽季

2008年,西雅圖超音速隊遷至奧克拉荷馬城並更名為奧克拉荷馬城雷霆隊。

2011-12賽季

2011年,NBA陷入了停擺迷局;11月26日,勞資雙方最終達成了協定,NBA官方宣佈新賽季于耶誕節時正式拉開帷幕,而賽季日常的82場比賽也被修訂為了66場。[8]

2012年,新澤西籃網隊遷往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更名為布魯克林籃網隊。[9]

2012-13賽季

2013年1月,新奧爾良黃蜂隊改名新奧爾良鵜鶘隊[10]

;3月26日,熱火創造了NBA歷史單季第二好的連勝紀錄27連勝。2014年5月21日,夏洛特山貓隊更名為夏洛特黃蜂隊。[11]

2015-16賽季

2016年4月14日,勇士在常規賽中用73勝打破了原來由公牛保持的的72勝。

2015年,斯蒂芬·庫裡以286記三分命中創造單賽季三分命中數的記錄。

2016年6月20日,克利夫蘭騎士隊完成NBA總決賽歷史上首次1:3逆轉。[12]

2016-17賽季

2016-2017賽季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於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舉行。[13]

2017年3月25日太陽與凱爾特人的比賽中,德文-布克全場比賽狂砍70分,成為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歷史上最年輕的60分和70分先生。[14]

2017年4月9日 拉塞爾-威斯布魯克以單賽季獲得42次“三雙”創造新的單賽季“三雙”紀錄。[15]

2017年6月8日,勇士成為NBA歷史上首支在單賽季季後賽取得15連勝的球隊

那麼NBA場地標準是多少呢?

NBA籃球場標準規格為長94英尺(28.65米),寬50英尺(15.24米)。球場邊線線寬為2英寸(5.08釐米)。

三秒區(也叫限制區,)長19英尺(5.79米),寬16英尺(4.88米)。

三分線距離23英尺9英寸(7.24米),中圈內圓圈的半徑是2英尺(0.61米),一條中線橫貫其中。

籃下的合理衝撞區是以籃筐中心投影為圓心,以4英尺(1.2米)為半徑的半圓。

罰球線距離籃筐5.4米。

另有4條垂直於邊線寬2英寸(5.08釐米)的標誌線,各距底線28英尺(8.53米)向場內延伸3英尺(0.91米)。

NBA籃球場的規格與國際籃聯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三分線的距離,NBA三分線的最遠處距離籃筐為7.25米,比國際籃聯標準場地的三分線要遠0.49米。

NBA場上時間

NBA的場上時間安排跟國際籃聯的有所區別,除了暫停時間長之外,比賽的常規時間也比較長。這主要與NBA的商業運作有關。

NBA一場比賽分為4節,每節12分鐘,全場比賽一共48分鐘(國際籃球每節10分鐘,全場40分鐘)。加時賽每節5分鐘,加時次數沒有限制。對於NBA的休息時間是這樣安排的:除暫停之外,在第一節和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之間休息130秒,中場休息15分鐘,第4節和加時賽之間和任何加時賽之間休息100秒。

NBA的的場上時間是從裁判宣佈比賽開始到場上球員碰到球的那一刻算起,開球之後如果一直沒有球員碰到球,則不計時間。比賽中死球、罰球、暫停等都要停錶。NBA在一天中的開賽時間集中在當地時間6點到10點,這時候是大部分行業的下班休息時間,能集中最多的觀眾入場看球。

NBA的場上時間安排處處體現了其商業運作的需要,一場比賽當中給商業活動留下許多空間和時間,以使NBA聯盟能夠最大限度地盈利,這也是推動NBA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

NBA暫停

NBA的暫停分為三種:短暫停、常規暫停和官方暫停。短暫停時間為20秒,常規暫停時間為100秒或者60秒,官方暫停時間為100秒。

比賽雙方在上下半場各有一個短暫停,但是不能累計使用。也就是說上半場的短暫停不能留到下半場用,到下半場時上半場的短暫停機會將作廢。但下半場的短暫停可以在加時賽中繼續使用。

常規暫停也叫長暫停,有100秒和60秒兩種。比賽雙方在常規時間48分鐘內可以叫六次長暫停,其中包括四次100秒暫停和兩次60秒短暫停。100秒暫停必須在一到四節中每節使用一次,當然也可以不使用,但同樣不可以累計使用。

還有更多不懂的知識,給小編留言,小編會統一回復大家的。

小編寄語:

希望我們大家去瞭解籃球,瞭解NBA,雖然我們有喜歡的球星和不喜歡的球星,但是還是希望大家去正確的面對這件事,不要去黑他們,正因為有他們在賽場上的拼搏,才有了我們心中的hero(英雄),我們喜歡NBA賽場的絕殺,扣籃,他們替補席上的歡聲笑語,球場上兄弟的真情流露,所以我們才更應該去保護我們心中的聖地,不要讓他們得到侵犯,NBA I love you

歡迎大家給小編留言互動,小編有不足之處,請大家留言補充,關注凡凡的頭條號,凡凡一定盡心竭力,不負眾望,謝謝你們了----此篇獻給所有喜歡籃球NBA的大家們

十一家冰球館與體育館(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芝加哥牡鹿隊、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費城勇士隊、匹茲堡鐵人隊、普羅維登斯壓路機隊、聖路易斯轟炸隊、多倫多哈士奇隊和華盛頓國會隊)的老闆共同成立了全美籃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BAA)。

NBA賽季發展歷程

1946-47賽季

1946年11月1日,BAA進行了首場比賽,客場作戰的紐約尼克斯隊以68:66擊敗了多倫多哈士奇隊。[2]

錫拉丘茲民族隊加入BAA,三城黑鷹隊加入NBL。

1947年,費城勇士隊在聯盟中首位得分王喬·福爾克斯的率領下,以4:1戰勝芝加哥牡鹿隊,成為NBA歷史上第一支總冠軍球隊。[2-3]

同年,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匹茲堡鐵人隊與多倫多哈士奇隊解散;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加入NBL。

1947-48賽季

1948年,羅徹斯特皇家隊加入NBL;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韋恩堡活塞隊與底特律活塞隊加入BAA。

1949-50賽季

喬治·麥肯

1949年8月3日,美國籃球組織BAA和NBL合併成立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NBA)。同時,NBA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巨星——喬治·麥肯,他身高2米10左右,動作靈活,在當時是最強的統治者,他揭開了湖人王朝第一章的序幕,在之後六年幫助湖人隊五奪總冠軍。在9年的職業籃球生涯中,麥肯共獲得了7個NBA總冠軍[3]

;同年,普羅登斯蒸汽壓路機隊解散。

1950-51賽季

1950年,厄爾·勞埃德、查克·庫珀和納特·克利福頓[3]

,成為第一批登陸NBA的非洲籍黑人球員[3]

;11月22日,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和韋恩堡活塞隊的比賽中,創下了NBA最低比分,19:18;同年,芝加哥牡鹿隊與聖路易斯轟炸機隊解散。

1951-52賽季

1951年,錫拉丘茲民族隊的克利夫頓成為第一個獲得NBA正式合同的非裔黑人球員;3月2日,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總裁布朗免費提供波士頓花園體育館,舉辦了首屆全明星賽。最終比分為111:94,東部明星隊獲勝[2]

;同年,三城黑鷹隊遷至密爾沃基,更名為密爾沃基老鷹隊;華盛頓首都隊解散。

1952年,NBA首次設立最佳新秀獎,第一位獲獎球員為韋恩堡活塞隊的唐·梅尼克。[2]

1952-53賽季

1953年,鮑勃·庫西在季後賽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同羅徹斯特皇家隊的比賽中砍下了50分,創下當時季後賽得分記錄,在比賽中,他32罰30中,這是NBA歷史上最早一場依靠頻繁的犯規造成罰球而贏下的比賽。[3]

1953-54賽季

1954年,NBA開始實行24秒違例制,該制度最早被錫拉丘茲民族隊的老闆丹尼·比亞索恩發明,他也依靠這項發明進入了籃球名人堂。[3]

在戰勝錫拉丘茲民族隊後,湖人隊成為第一支三連冠的球隊。當時NBA只有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費城勇士隊、韋恩堡活塞隊、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羅徹斯特皇家隊、錫拉丘茲民族隊、密爾沃基老鷹隊。[2]

1954-55賽季

1955年,24秒違例首次被應用於比賽之中。[3]

同年,密爾沃基老鷹隊遷至聖路易斯,更名為聖路易斯老鷹隊。

1955-56賽季

1956年,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之一比爾·拉塞爾在1956年首輪第2順位被聖路易斯老鷹隊選中。[3]

1956-57賽季

1957年,NBA開始迅速發展,韋恩堡活塞隊搬遷至底特律,球隊更名為底特律活塞隊;羅徹斯特皇家隊更名為辛辛那提皇家隊。

1958-59賽季

1959年,湖人名宿埃爾金·貝勒在這一年進入NBA,開創了“側翼”球員的先河。[4]

1959-60賽季

1960年,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搬遷到了洛杉磯,更名為洛杉磯湖人隊。同年,威爾特·張伯倫加入費城勇士隊。[4]

1961-62賽季

1961年,芝加哥包裝工隊加入。[2]

1962年,費城勇士隊移師三藩市,改名為三藩市勇士隊。同年,芝加哥包裝工隊更名為芝加哥西風隊;同年3月2日,在對陣尼克斯隊的比賽中,張伯倫創下了NBA單場100分記錄和NBA單季總得分突破4000分的記錄。[5]

1962-63賽季

1963年,錫拉丘茲民族隊遷至費城,頂替離開的費城勇士隊,並將隊名改為費城76人。同年,芝加哥西風隊更名為巴爾迪摩子彈隊。

1966-67賽季

1966年,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在“紅衣主教”奧爾巴赫和“指環王”比爾·拉塞爾的帶領下獲得了空前絕後的八連冠,創建了隊史第一個王朝;同年,芝加哥公牛隊加入NBA。[2]

1967年,一個新的籃球組織ABA(美國籃球協會)宣告成立,喬治·邁肯任第一位主席。同年,聖達戈火箭隊和西雅圖超音速隊加入,球隊總數上升至12支。[2]

1967-68賽季

1968年,密爾沃基雄鹿隊和費尼克斯太陽隊加入,球隊總數上升至14支。[2]

同年,聖路易斯老鷹隊遷到亞特蘭大市,更名為亞特蘭大老鷹隊。

1969-70賽季

1970年,新加入的3支球隊分別是,克利夫蘭騎士隊、波特蘭開拓者隊、布法羅勇敢者隊,聯盟球隊總數上升至17支。NBA聯盟決定正式分區,當時成立的賽區分別有:大西洋賽區、中部賽區、太平洋賽區和中西部賽區。[2]

1971-72賽季

1971年,聖達戈火箭隊搬到休士頓,更名為休斯頓火箭隊;三藩市勇士隊搬到加利福尼亞,由於加利福尼亞的“昵稱”是金州,球隊更名為金州勇士隊。

1972年,辛辛那提皇家隊更名為坎薩斯城-奧哈馬國王隊。

1972-73賽季

1973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2億7000萬美元買下NBA比賽3年播映權,NBA比賽首次走上電視,由於當時不具備實況轉播條件,所以只能播放錄影。[2]

同年,巴爾迪摩子彈隊更名為首都子彈隊。

1973-74賽季

1974年,新奧爾良爵士隊加入。球隊總數達到18支。[2]

同年,首都子彈隊更名為華盛頓子彈隊,

1976-77賽季

1976年,由於經營不善,ABA被美國NBA吞併,原ABA球隊丹佛掘金隊、印第安那步行者隊、紐約籃網隊和聖安東尼奧馬刺隊併入NBA。球隊增加到22支。從此,NBA形成對美國籃球業的壟斷。[2]

1977年,布法羅勇敢者隊搬到聖地牙哥,改名為聖地牙哥快艇隊。同年,紐約籃網隊更名為新澤西籃網隊。

1979-80賽季

1979年起,NBA開始實行3分遠投制。為避免各隊的實力懸殊,NBA建立了每年一度的"NBA新秀選撥制度"。[2]

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加入NBA。[2]

1981-82賽季

1981年,新奧爾良爵士隊把主場遷至猶他州的鹽湖城,更名為猶他爵士隊。

1984-85賽季

1984年,聖地牙哥快艇隊搬到洛杉磯,更名為洛杉磯快船隊。同年,邁克爾·喬丹加入芝加哥公牛隊。1985年,坎薩斯城-奧哈馬國王隊球隊主場移至薩克拉門托,更名為薩克拉門托國王隊。

1988-89賽季

1988年,夏洛特黃蜂隊和邁阿密熱火隊加入NBA。[2]

1989年,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加入NBA。[2]

1995-96賽季

1995年,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兩支加拿大球隊加入NBA,使NBA的球隊達到29支。[2]

1996年,芝加哥公牛隊賽季獲得72勝,創下NBA歷史單季勝場記錄。

1996-97賽季

1997年,華盛頓子彈隊更名為華盛頓奇才隊。

2001-02賽季

2001年,溫哥華灰熊隊主場遷回美國孟菲斯市,更名為孟菲斯灰熊隊。

2002年,夏洛特黃蜂隊搬到新奧爾良,球隊更名為新奧爾良黃蜂隊。

2003-04賽季

2004年,夏洛特山貓隊加入,球隊達到30支。[2]

2008-09賽季

2008年,西雅圖超音速隊遷至奧克拉荷馬城並更名為奧克拉荷馬城雷霆隊。

2011-12賽季

2011年,NBA陷入了停擺迷局;11月26日,勞資雙方最終達成了協定,NBA官方宣佈新賽季于耶誕節時正式拉開帷幕,而賽季日常的82場比賽也被修訂為了66場。[8]

2012年,新澤西籃網隊遷往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更名為布魯克林籃網隊。[9]

2012-13賽季

2013年1月,新奧爾良黃蜂隊改名新奧爾良鵜鶘隊[10]

;3月26日,熱火創造了NBA歷史單季第二好的連勝紀錄27連勝。2014年5月21日,夏洛特山貓隊更名為夏洛特黃蜂隊。[11]

2015-16賽季

2016年4月14日,勇士在常規賽中用73勝打破了原來由公牛保持的的72勝。

2015年,斯蒂芬·庫裡以286記三分命中創造單賽季三分命中數的記錄。

2016年6月20日,克利夫蘭騎士隊完成NBA總決賽歷史上首次1:3逆轉。[12]

2016-17賽季

2016-2017賽季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於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舉行。[13]

2017年3月25日太陽與凱爾特人的比賽中,德文-布克全場比賽狂砍70分,成為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歷史上最年輕的60分和70分先生。[14]

2017年4月9日 拉塞爾-威斯布魯克以單賽季獲得42次“三雙”創造新的單賽季“三雙”紀錄。[15]

2017年6月8日,勇士成為NBA歷史上首支在單賽季季後賽取得15連勝的球隊

那麼NBA場地標準是多少呢?

NBA籃球場標準規格為長94英尺(28.65米),寬50英尺(15.24米)。球場邊線線寬為2英寸(5.08釐米)。

三秒區(也叫限制區,)長19英尺(5.79米),寬16英尺(4.88米)。

三分線距離23英尺9英寸(7.24米),中圈內圓圈的半徑是2英尺(0.61米),一條中線橫貫其中。

籃下的合理衝撞區是以籃筐中心投影為圓心,以4英尺(1.2米)為半徑的半圓。

罰球線距離籃筐5.4米。

另有4條垂直於邊線寬2英寸(5.08釐米)的標誌線,各距底線28英尺(8.53米)向場內延伸3英尺(0.91米)。

NBA籃球場的規格與國際籃聯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三分線的距離,NBA三分線的最遠處距離籃筐為7.25米,比國際籃聯標準場地的三分線要遠0.49米。

NBA場上時間

NBA的場上時間安排跟國際籃聯的有所區別,除了暫停時間長之外,比賽的常規時間也比較長。這主要與NBA的商業運作有關。

NBA一場比賽分為4節,每節12分鐘,全場比賽一共48分鐘(國際籃球每節10分鐘,全場40分鐘)。加時賽每節5分鐘,加時次數沒有限制。對於NBA的休息時間是這樣安排的:除暫停之外,在第一節和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之間休息130秒,中場休息15分鐘,第4節和加時賽之間和任何加時賽之間休息100秒。

NBA的的場上時間是從裁判宣佈比賽開始到場上球員碰到球的那一刻算起,開球之後如果一直沒有球員碰到球,則不計時間。比賽中死球、罰球、暫停等都要停錶。NBA在一天中的開賽時間集中在當地時間6點到10點,這時候是大部分行業的下班休息時間,能集中最多的觀眾入場看球。

NBA的場上時間安排處處體現了其商業運作的需要,一場比賽當中給商業活動留下許多空間和時間,以使NBA聯盟能夠最大限度地盈利,這也是推動NBA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

NBA暫停

NBA的暫停分為三種:短暫停、常規暫停和官方暫停。短暫停時間為20秒,常規暫停時間為100秒或者60秒,官方暫停時間為100秒。

比賽雙方在上下半場各有一個短暫停,但是不能累計使用。也就是說上半場的短暫停不能留到下半場用,到下半場時上半場的短暫停機會將作廢。但下半場的短暫停可以在加時賽中繼續使用。

常規暫停也叫長暫停,有100秒和60秒兩種。比賽雙方在常規時間48分鐘內可以叫六次長暫停,其中包括四次100秒暫停和兩次60秒短暫停。100秒暫停必須在一到四節中每節使用一次,當然也可以不使用,但同樣不可以累計使用。

還有更多不懂的知識,給小編留言,小編會統一回復大家的。

小編寄語:

希望我們大家去瞭解籃球,瞭解NBA,雖然我們有喜歡的球星和不喜歡的球星,但是還是希望大家去正確的面對這件事,不要去黑他們,正因為有他們在賽場上的拼搏,才有了我們心中的hero(英雄),我們喜歡NBA賽場的絕殺,扣籃,他們替補席上的歡聲笑語,球場上兄弟的真情流露,所以我們才更應該去保護我們心中的聖地,不要讓他們得到侵犯,NBA I love you

歡迎大家給小編留言互動,小編有不足之處,請大家留言補充,關注凡凡的頭條號,凡凡一定盡心竭力,不負眾望,謝謝你們了----此篇獻給所有喜歡籃球NBA的大家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