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家的奇葩掃墓風俗,把墓掃成這樣,也真沒誰了吧?

話說清明節到了, 人們往往會給掃墓描繪灰暗的色彩。 但我老家的掃墓卻是另一番景象, 常被其他地方的人稱為奇葩。

我們那裡的掃墓不叫掃墓, 而是叫“行山”。 男女老少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參加, 掃墓也不是專門在清明, 而是在清明之前的一兩個月間。 一家老小帶著肉食糕點和紙錢, 經常是大鵝大肉燒豬, 燒豬是富裕的象徵, 很多富裕人家都會抬大燒豬上山。

一大家子抬抬擔擔, 扁擔挑著東西, 歡天喜地地出發, 就像春遊一樣, 沒有嚴肅沒有哀傷。

到了墓地, 小孩子瘋跑在林子間捉迷藏、摘野果、在草地上打滾。

拜祭完之後, 大人們會先扯一些鵝掌、鵝翅給嘴饞的小孩子吃, 然後“叮叮咚咚”在墓地旁用菜刀把肉類砍成一塊塊,

糕點分成一盤盤, 最後全部人聚在一起“吃大餐”。

偶爾還有還“串門”的, 墓地旁田間勞作的陌生農民, 嘴饞了可以站在一旁等待邀請, 一般都會被邀請進來一起吃。

掃墓是孩子們每一年期盼的節日, 並且每年的這段時間, 孩子們遇到村裡其他家庭掃墓都可以去“串門”, 大多出於嘴饞, 因為食物豐盛得就像過年一樣。

大概我們那裡的人們認為, 先輩們樂意看到快樂生活、豐衣足食的後代吧?當然也會存在嚴肅的一面, 就是大人們拜祭時要說上祈福的話, 小孩們不能在墓上攀爬以表尊重。 不過說真的,

我還真喜歡這樣的風俗。

適逢最近不少爸媽留言問:清明節該帶孩子掃墓嗎?幾歲的孩子才能掃墓?

其實真的沒有統一的標準,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只要父母不恐嚇不誤導孩子, 真的沒什麼不良的影響, 從我老家的奇葩風俗足以證明一切。

有些地方, 祭祖不准6歲以下的孩子參加;有些地方把年齡降到2歲;有些地方, 不准女娃娃參加;有些地方, 不准外地媳婦兒參加;還有些地方, 不允許孕婦參加;甚至有些地方, 掃墓前後生日的家人不允許參加;而有些地方呢?無所謂, 男女老少都可以。

國外沒有這麼多禁忌, 凡是人都能掃墓懷念先人。 但對於中國的家庭, 幼兒說建議——尊重當地風俗, 聽老一輩的。 為啥呢?這不是迷信不迷信, 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犯規”後風俗的暗示往往會造成心理壓力,大多數人心裡多少有點疙瘩。

老肥的掃墓“後遺症”

說說我一朋友老肥的故事吧。

老肥丈夫的老家在西北某農村。去年清明節,她和丈夫帶3歲的兒子回老家掃墓。老家掃墓不許穿鮮豔顏色的衣服,3歲以下的小娃兒不許參加,否則就是對先人的不尊重,也會給孩子帶來噩運。老肥遵從了,但掃墓時被一親戚發現孩子穿了一雙花襪子,被指責不懂事。後來那個親戚還說她兒子是3虛歲,不是3周歲,陽氣弱會招引不吉利的東西。老肥的婆婆慌了,要找人做法事。老肥畢竟是大學生,對農村的封建迷信嗤之以鼻便拒絕了。

當他們回到城市,大概是因為旅途奔波,再加上天氣忽冷忽熱,孩子發燒了。農村的婆婆聽說後更是緊張,跟自己兒子說孫子一定是招引了不好的東西,一定要他們回老家做法事,否則即使孫子這次病好了,以後還會有黴運。有時孩子在外玩耍摔倒,有時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受傷,婆婆都一股腦往去年掃墓招引來不吉利的東西導致。

老肥實在是煩了,便依了婆婆,一家三口回了趟農村把法事辦了,完事後帶著婆婆的“祝福”回來了,後來孩子遇到什麼小病小痛的,婆婆也沒再說那樣的話了。

阿貓的掃墓“魔咒”

我還認識另一年輕的媽媽阿貓。

幾年前回老家掃墓,掃墓完才知道懷孕了。公公婆婆很緊張,叮囑他們要“萬般小心”,因為他們當地不許孕婦掃墓,否則會有“風險”。阿貓倒是不信邪,但是心裡始終不是滋味。她經常會做亂七八糟的噩夢,夢裡的寶寶常常有不好的遭遇,醒來總是一身冷汗。致使她對肚子裡寶寶的動靜萬般緊張,有時較長時間沒胎動,她就會故意推一推,待寶寶動了她才松了一口氣。懷孕5個月時肚子偶爾痛,她婆婆勸她不要上班,最好呆家裡不要出門,說她是沾惹了某些東西,不出門就不會有事。

婆婆的話讓她很飆火,她堅持上班,但有時肚子隱隱疼時就會懷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後來,寶寶終於平安降生了。她跟我說,雖然她不迷信,但別人的迷信施加到自己身上,就如同下了一道魔咒。如果她不參加當時的掃墓,或許就不會給自己平添了這麼多心理負擔。

這到底還是人心理的意志力的問題。那些對自己充分自信的人,不會受那些負面的心理暗示的影響,但不排除有些人內心其實是不堅定的,容易受負面暗示的困擾。

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考慮,除非你意志堅定,家裡人也認同你的說法,否則有關是否帶孩子掃墓以及其他禁忌,最好還是聽從當地風俗。不是迷信不迷信的問題,而是有時候一些風俗就像“咀咒”一樣產生心理暗示,給一些人帶來心理疙瘩。因此,為了不給自己平添心理負擔、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有時也為了表示尊重,建議“老一輩怎麼做的就怎麼做吧”。

或許我們不認同,但尊重就是最好的教養,不是嗎?

本文關鍵字:掃墓風俗、心理暗示、清明節、親子育兒、家庭心理

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犯規”後風俗的暗示往往會造成心理壓力,大多數人心裡多少有點疙瘩。

老肥的掃墓“後遺症”

說說我一朋友老肥的故事吧。

老肥丈夫的老家在西北某農村。去年清明節,她和丈夫帶3歲的兒子回老家掃墓。老家掃墓不許穿鮮豔顏色的衣服,3歲以下的小娃兒不許參加,否則就是對先人的不尊重,也會給孩子帶來噩運。老肥遵從了,但掃墓時被一親戚發現孩子穿了一雙花襪子,被指責不懂事。後來那個親戚還說她兒子是3虛歲,不是3周歲,陽氣弱會招引不吉利的東西。老肥的婆婆慌了,要找人做法事。老肥畢竟是大學生,對農村的封建迷信嗤之以鼻便拒絕了。

當他們回到城市,大概是因為旅途奔波,再加上天氣忽冷忽熱,孩子發燒了。農村的婆婆聽說後更是緊張,跟自己兒子說孫子一定是招引了不好的東西,一定要他們回老家做法事,否則即使孫子這次病好了,以後還會有黴運。有時孩子在外玩耍摔倒,有時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受傷,婆婆都一股腦往去年掃墓招引來不吉利的東西導致。

老肥實在是煩了,便依了婆婆,一家三口回了趟農村把法事辦了,完事後帶著婆婆的“祝福”回來了,後來孩子遇到什麼小病小痛的,婆婆也沒再說那樣的話了。

阿貓的掃墓“魔咒”

我還認識另一年輕的媽媽阿貓。

幾年前回老家掃墓,掃墓完才知道懷孕了。公公婆婆很緊張,叮囑他們要“萬般小心”,因為他們當地不許孕婦掃墓,否則會有“風險”。阿貓倒是不信邪,但是心裡始終不是滋味。她經常會做亂七八糟的噩夢,夢裡的寶寶常常有不好的遭遇,醒來總是一身冷汗。致使她對肚子裡寶寶的動靜萬般緊張,有時較長時間沒胎動,她就會故意推一推,待寶寶動了她才松了一口氣。懷孕5個月時肚子偶爾痛,她婆婆勸她不要上班,最好呆家裡不要出門,說她是沾惹了某些東西,不出門就不會有事。

婆婆的話讓她很飆火,她堅持上班,但有時肚子隱隱疼時就會懷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後來,寶寶終於平安降生了。她跟我說,雖然她不迷信,但別人的迷信施加到自己身上,就如同下了一道魔咒。如果她不參加當時的掃墓,或許就不會給自己平添了這麼多心理負擔。

這到底還是人心理的意志力的問題。那些對自己充分自信的人,不會受那些負面的心理暗示的影響,但不排除有些人內心其實是不堅定的,容易受負面暗示的困擾。

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考慮,除非你意志堅定,家裡人也認同你的說法,否則有關是否帶孩子掃墓以及其他禁忌,最好還是聽從當地風俗。不是迷信不迷信的問題,而是有時候一些風俗就像“咀咒”一樣產生心理暗示,給一些人帶來心理疙瘩。因此,為了不給自己平添心理負擔、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有時也為了表示尊重,建議“老一輩怎麼做的就怎麼做吧”。

或許我們不認同,但尊重就是最好的教養,不是嗎?

本文關鍵字:掃墓風俗、心理暗示、清明節、親子育兒、家庭心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