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還沒來得及告訴她我長大了,她就已經記不得我是誰了

想讓生活更豐富, 自己更成長, 請關注我們頭條號哦

作者 | Lily

編輯 | 曉得麼

二十幾歲的時候, 你會不會很認真地思考自己九十歲時, 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再過幾個月, 我的姥姥就要滿95歲了。

我最近一次見到她是在一周前, 再上一次是半年前。 自從離開家出去讀書以後, 我回去看姥姥的時間都只能是固定的公休長假。

選好某一天, 和小時候一樣, 跟著爸爸媽媽或許還有其他舅舅阿姨到縣城姥姥住的地方待上一天。 但是每一次, 我都只是安安靜靜地待在人群的最週邊, 感覺探望姥姥已經慢慢變成了一個走過場。

似乎年紀大的人瞌睡都特別多, 中午12點不到, 姥姥已經在午睡了。 她現在很瘦, 加上年老常見的駝背, 側身躺在大大的被子裡的她就是小小一個。

我輕輕掩門的聲音好像吵醒了她, 於是姥姥似乎費力地想要睜開薄薄的眼皮。 大姨聽到聲音,

一路小跑到姥姥床邊。 大姨是姥姥的第二個孩子, 已經七十幾歲了, 這麼大年紀還要照顧自己的媽媽, 真的很辛苦。 但她不太放心外人, 所以對姥姥的貼身照顧, 她都是自己來。 此刻姥姥雖然醒了, 但還是有些懵懵懂懂, 大姨輕輕把她扶起來坐著, 拿起床邊的手絹擦她嘴邊流下的口水, 嘴裡大聲告訴她:“來客人啦!你看看都有誰呀?”

我站在床邊, 看著姥姥睡亂的白髮和有些木訥的臉, 心裡突然湧起一股說不清是心酸, 還是難過的情緒, 眼淚不自覺就跟著流了下來。 從兩年前開始, 姥姥變得越來越糊塗, 記憶很差, 就連剛剛發生的事情, 都記不住。

她要麼是認不出身邊的人, 要麼就是一下子過回到六七十年前, 說自己要回娘家看她媽。

此刻她看到我站在一旁, 眼神特別好奇。 大姨問她:

“這是誰呀?”。

她仔細對著我的臉研究了半天, 然後客氣又帶點歉意地笑笑說:

“不知道了, 好像是我娘家的親戚吧?”

說完像小孩一樣地咯咯笑了起來。

即使是在當下, 醫療技術保健行業已比原來發達很多, 90歲也是不多見的高齡了。

94歲, 34310個日日夜夜, 似乎這一生過了很長。 但姥姥自己卻只用一句話總結過她的世紀人生:就是過家過日子唄。

她自己生育了11個孩子, 這些孩子各自的小家庭又衍生出了14個我的同輩, 現在我的輩分下面又有了一群歡蹦亂跳的小孩。 我們家幾十個人分佈在各行各業天南地北, 但每一個都是身體健康自食其力的良好公民。 如果“過日子”算是人生的考試,

她的這份答卷應該是滿分吧。

活了快一百年是什麼樣的體驗呢?在姥姥的人生中, 跨越了軍閥混戰、偽滿時期、抗日戰爭、國共戰爭, 建國大躍進、文革、改革開放... .... 改朝換代, 她都經歷了不下三四次。 但這些教科書裡形容歷史的詞語, 她一個也不知道。

她只知道自己嫁人那年, 家裡牆上要掛日本天皇和宣統皇帝的照片;

那年她挺著大肚子, 將自己的丈夫送去了朝鮮戰場上抬擔架, 過了大半年才回來;

還有五幾年糧食不夠吃, 但她的大兒子是飛行員, 所以鄉政府每年都給自己家多送糧票, 因為咱們是“軍屬”;

到了大女兒生兒子那年, 小女兒剛好也考上大學離開家了... ...

姥姥沒上過學, 所以不認識字, 沒有上過班, 當然也沒有社保、五險一金。 她只坐過一次火車, 而且到今天也沒有一分自己名下的存款。 她的世界, 只是從她的娘家, 到婆家, 再到現在照顧她的兒子家。

姥姥的一輩子,看上去,的確是在單調重複地過著一天一天的“日子”。

但誰說她的世界不大呢?

她知道窮不紮根,但是必須手腳勤快用心過日子才行;

她知道文化有用,所以再苦再累也讓自己的每個孩子好好念書;

她的心地最好,親戚鄰居有難處她總不吝於幫忙,所以直到現在,每一年她的生日都有好多外姓的人來拜夀;

她最看得開得失,告訴兒女“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千萬不能強求,不然老天爺會加倍從你這裡拿走”;

她的心最堅強,連續幾年不分晝夜照顧患了癌症的老伴直到最後。

作為姥姥眾多孫輩之一,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我也只是在剛出生的最初幾個月受她照顧。但那時我尚在繈褓,實在還沒辦法接收和發送對她的任何記憶和感情。加上我們又不生活在一個城市,接觸非常有限,相比之下,我對她老人家的感情裡,尊敬多過於愛。但最近幾年,每次見她都有好多的感慨。可能是我的年紀也在不斷增長,在外生活也體會過“倍思親”,淚點自然變低,也或許是我終於有一點成熟,可以感受到這個普通老太太的不平凡吧。

每次看見姥姥,我都在想像自己90歲的樣子:

也許聽不到電視劇裡的對白,還嚼不動剛出鍋的餃子,甚至認不出自己的外孫女,但只要我仍然可以心態坦然的尿褲子,還不用擔心被人罵,應該就是理想的幸福吧。

姥姥的一輩子,看上去,的確是在單調重複地過著一天一天的“日子”。

但誰說她的世界不大呢?

她知道窮不紮根,但是必須手腳勤快用心過日子才行;

她知道文化有用,所以再苦再累也讓自己的每個孩子好好念書;

她的心地最好,親戚鄰居有難處她總不吝於幫忙,所以直到現在,每一年她的生日都有好多外姓的人來拜夀;

她最看得開得失,告訴兒女“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千萬不能強求,不然老天爺會加倍從你這裡拿走”;

她的心最堅強,連續幾年不分晝夜照顧患了癌症的老伴直到最後。

作為姥姥眾多孫輩之一,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我也只是在剛出生的最初幾個月受她照顧。但那時我尚在繈褓,實在還沒辦法接收和發送對她的任何記憶和感情。加上我們又不生活在一個城市,接觸非常有限,相比之下,我對她老人家的感情裡,尊敬多過於愛。但最近幾年,每次見她都有好多的感慨。可能是我的年紀也在不斷增長,在外生活也體會過“倍思親”,淚點自然變低,也或許是我終於有一點成熟,可以感受到這個普通老太太的不平凡吧。

每次看見姥姥,我都在想像自己90歲的樣子:

也許聽不到電視劇裡的對白,還嚼不動剛出鍋的餃子,甚至認不出自己的外孫女,但只要我仍然可以心態坦然的尿褲子,還不用擔心被人罵,應該就是理想的幸福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