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舊時,澄城也有一個“小公園”,有人知道在哪裡嗎?

《地名解讀•澄城“小公園”情愫》

作者:麟泗

(圖一)

提起“小公園”, 一定要注明澄城, 否則當今市民肯定會誤以為是汕頭的“小公園”了!前幾天撰寫《市井風情寺後街》一文,

倒引起不少同鄉之關注, 因為熟悉、熱愛, 是人心所向。 澄城之“小公園”與之相比, 就略顯遜色, 因規模小, 拆除早, 影響力度也就不大, 當下年輕人就更沒印象了。 但對於出生於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澄海人來說, 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有記憶、有情懷的。 故今天閑來, 又撰寫此文, 回憶澄城“小公園”, 懷念那段懵懂的童年。

早年澄城“小公園”, 位於便生院北側和文化館的西邊, 那時可是個空曠地帶。 便生院北側有個簡單的花圃, 時有鮮花綻放, 絢麗多彩, 中間還挖了個池塘, 兒時我曾在此池子裡放養小鴨子, 沒見園林工人干涉、驅趕, 可見花圃之一斑。 “十八家內”離“小公園”咫尺之遙, 這可是我兒時常遊玩的地方。

“公園頭”那間“澄海旅社”, 木板相隔成單間的單排平房, 簡陋得沒個樣。 忘不了的, 是旅社毗鄰的那個“東司頭”(簡易露天公廁, 廣州話“屎坑”), 可算是一景, 落後不衛生, 蒼蠅滿坑, 汙流遍地, 即使不習慣也得習慣, 當時之條件就只能是這個樣!

我好似每篇文章都要講到“尿香”、“糞香”, 好象就是那個年代的一種元素, 已是強行嵌入我記憶中的特殊符號。

文化館西側有一片空曠的草坪, 這裡經常有露天電影放映。 在當時那個文化生活缺乏的年代, 也不啻是一種補償, 故草坪常常裡三層外三圈一大片, 比農村裡看社戲還熱鬧!

說到澄城“小公園”, 就一定要提及位於中央位置的“工農兵”塑像。 農民拿鐮、工人舉錘, 解放軍握槍, 雕塑形體雖不大,

但畫面生動形象, 也就成了“小公園”的標誌, 俗稱“工農兵”, 一提及就知道說的就是“小公園”。

“工農兵”正面左側有一片樹蔭, 中間蓋有一個“猴亭”, 裡面關著三幾隻小獼猴, 不停蹦跳, 一刻也不消停。 最欣喜有遊客投送食物, 就是一節甘蔗, 它們也互相追逐, 你爭我搶。 咬牙切齒的嘶叫聲, 常吸引著諸多小孩子觀看, 久久不願離去。 “工農兵”右側有一座假山, 有彎曲的山洞, 可竄上竄下, 讓你迴圈, 讓你折騰, 消耗你多餘的精力, 消磨你的時光。 假山前有座亭子, 算公園裡最美麗的景觀, 照相留念多擇此地。 就連我出生百日紀念照相(1952年初夏), 我父親也選擇了這個地方(見附圖二)。

(圖二)

假山右畔, 長著一棵蒼勁大榕樹。 樹蔭底下有一“講古”人陳名振(相似於北方的評書), 每天下午都準時在此等候著你, 什麼《三國演義》《封神榜》《水滸傳》《說岳全傳》等等, 說到精彩處, 口沫飛濺, 觀眾叫好。 這時說書人即停頓下來, 走向聽眾收錢了, 幾分錢不嫌少, 一角也不嫌多, 這是規矩。 我課餘時間也常去聽“古”, 常常流連忘返,

但見講到關鍵處, 我見說書人要收錢了, 就立即抽身離開溜走, 因我的口袋裡一分錢都沒有!

澄城“小公園”建設於何時?我不清楚, 那時我還沒出生呢。 拆除了何年? 我也不知道, 因我已離開了家鄉。 “小公園”與寺後街、縣前街、八角樓、水關亭一樣, 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雖消逝了, 但童年那抹記憶, 已牢固鐫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腦間。 雖說落後, 略顯蒼白無力, 但卻是真實的, 比起現今之花紅柳綠、百般模樣, 我更喜歡當年的簡單、樸素、自然!

這就是由澄城“小公園”情愫引起的童年回憶, 不知你是否有同樣的感覺和體會?物質消滅了, 但精神不死, 我懷念“小公園”, 懷戀那種天真無邪的生活, 我的童年!

(圖三)

(附圖一、三,為網上下載之“澄海老相片”,未能聯繫上作者,而冒昧用以配圖。謹表歉意!)

2017.8.16. 于佛山高明。

對於澄海的老地名

你還有什麼回憶呢?

歡迎點擊右下角“寫留言”

與我們共同品味屬於澄海的風光!

想要瞭解更多澄海地名歷史~

請繼續留意我們

感謝作者授權

(圖三)

(附圖一、三,為網上下載之“澄海老相片”,未能聯繫上作者,而冒昧用以配圖。謹表歉意!)

2017.8.16. 于佛山高明。

對於澄海的老地名

你還有什麼回憶呢?

歡迎點擊右下角“寫留言”

與我們共同品味屬於澄海的風光!

想要瞭解更多澄海地名歷史~

請繼續留意我們

感謝作者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