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漫威宇宙:近80年的興衰史

ACG與泛娛樂

訪問三文娛網站3wyu.com查看產業必讀文章

漫威對於IP的運營以及商業模式值得每位元從業者學習和借鑒。 然而, 很少有人真的瞭解這個從1962年開始確立的品牌。

從鋼鐵俠到復仇者聯盟, 漫威電影從未在票房市場上有過失敗。 漫威模式對於IP產業的指導作用毋庸置疑。

過去三年到現在, 從漫畫到影視, 中國從業者嘴邊最常掛著的詞就是‘IP’。 人人都想做IP, 人人都想成為下一個“漫威”。 確實, 漫威對於IP的運營以及商業模式值得每位元從業者學習和借鑒。 然而, 很少有人真的瞭解這個從1962年就開始確立的品牌。

就如同蜘蛛俠、鋼鐵俠、綠巨人、奇異博士這些從漫畫裡走出來變成電影角色的坎坷過程一樣, 漫威的發展歷程也命運多舛。

在《漫威宇宙》這本書裡, 作者肖恩·豪(Sean Howe)詳盡探究了漫威近80年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 披露了大量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 其中充滿了爭吵、危機、背叛、公司並購和人走茶涼。

三文娛這裡推薦這本書。 在漫威的歷程中, 你會發現, 超級英雄的創造者, 並不像它塑造的角色那樣, 總是戰勝一切。

超級英雄經濟學, 漫威模式的雛形

這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漫長的故事, 自20世紀30年代馬丁·古德曼進入漫畫行業後, 漫威就開始了近80年的故事接龍。

漫威的創辦者古德曼早先致力於創辦通俗雜誌, 到1938年, 他決定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而漫畫正是他想要的東西。 儘管當時DC漫畫公司已經推出了超人和蝙蝠俠, 不過漫威還是獨闢蹊徑, 創造出了令人難忘的新角色。 神奇四俠、蜘蛛俠、美國隊長等數千位超級英雄也已經成為眾多粉絲的心靈寄託。

然而,

50年代, 美國漫畫遭受了最大的挑戰, 針對漫畫的指責之聲捲土重來。 1954年春, 參議院專門針對漫畫出版召開了聽證會。 這場聽證會對漫畫行業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社會反對、出版社關閉、漫畫產業的作品數量萎縮了一半等等。 不堪虧損的漫威決定放棄自我發行模式, 不得不借用對手DC漫畫公司的管道。 那時, DC給他們開出了一個條件:每個月的作品不得超過8本。

漫威瀕臨崩潰邊緣, 漫畫仿佛毫無前途。 不過, 1961年的春天, 馬丁·古德曼迎來了改變命運的高爾夫比賽。 隨後讓漫威復興的新的英雄組合由此誕生——神奇四俠, 英雄憑什麼不能愛吵架呢?

神奇四俠的成功, 讓漫威再次將創作目標放在了超級英雄的身上。 “道德重負下的憂鬱少年——蜘蛛俠”、“科技前沿與古老神話的完美結合——復仇者聯盟”、“活在歧視中的變種人——X戰警”等成為了漫威歷史上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在這裡, 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 可以說是他創造了漫威的奇跡。 比起他的本名, 斯坦·李(Stan Lee)應該更為讓人熟知。 作為編輯和作者, 他創造了80%的漫威知名角色, 也伴隨漫威經歷了60多年的滄桑。

斯坦·李幾乎一手包辦了整條漫威產品線的編劇工作, 這樣繁重的工作量形成了漫威自己的方法——會寫劇本的畫師才是好員工:編劇和編輯提出故事大綱;畫師根據大綱決定故事的發展, 畫出指定頁數的漫畫;編劇拿到線稿後修改, 最後寫出最終的劇本;這就是漫威的創作方法。

靠著這一大批出色的人物,

到了1968年, 漫威一度追上甚至超越DC, 成為漫畫業的又一巨頭。 同時, 漫畫行業也終於走出了困境, 高速發展起來。 這個時代也被稱為漫威時代。

運營之痛:IP能量的流散與聚集

漫威宇宙的核心是超級英雄, 所有員工的存在都是為了保證整個宇宙的順利進行。 隨著公司的發展, 如何維持並開發漫威宇宙的市場能量, 成為管理層最為關心的問題。 利益分歧引發的人員交替, 過分注重短期利益帶來的符號價值貶值......青春期的漫威, 充滿了成長的煩惱。

元勳紛紛離去

整個20世紀70年代, 斯坦·李都背負著沉重壓力, 他忙碌著平復科比離去所引發的公司震盪, 就在此時, 索爾·布羅德斯基向他告別。 公司裡一派物是人非的景象。

這已經不是斯坦·李第一次看著那些為漫威添磚加瓦的人們離他而去了:1941年, 喬·西蒙和傑克·科比走了,1949年他被迫解雇了自由職業畫師;而在1957年,他被迫解雇了手下的員工。最關鍵的是,當時漫畫銷量始終都萎靡不振。

之後斯坦·李請了第一次假期,暫停了漫畫編劇工作。這時的漫威已經有一兩年時間沒推出過超級英雄的新系列作品了,登上報亭貨架的新面孔只有一些試水的低成本作品以及粉絲來信紛紛表示漫威已經徹底走上了自我抄襲的道路。

湯瑪斯的攬人術

為了避免斯坦·李跳槽到DC公司,一個讓人震驚的決定就是讓斯坦·李成為漫威漫畫的董事長和發行人。斯坦·李的雙手終於從古德曼家族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之後他把主編的位置交給了湯瑪斯。湯瑪斯四處搜索同人志並頻繁出入各類漫展,希望從中挖掘出新人才。他認識一群從小就受斯坦·李風格薰陶的人,讓這群人來嘗試一下,期待他們一鳴驚人也是不錯的方法。

這種人際網路持續了幾年,這種彙集開始催生出有顯著分量的事物。在羅伊·湯瑪斯升任主編後的幾個月,漫威產品線開始大幅擴張。為此新的畫師加入了漫威,編劇團隊也同樣壯大起來。那時,負責招牌超級英雄作品的畫師平均年齡已經達到了43歲,而同期編劇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顯然,漫威漫畫改頭換面的日子就快到了。

宇宙大爆炸 掀翻歷史重負的一次嘗試

隨著時間延續和內容的擴展,宇宙整體變的越來越重,漫威想推動它前進已經變的越來越困難了。吉姆·舒特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決定按下重啟鍵,來一場摧毀一切的大爆炸......

進入八十年代,美國漫畫市場的格局發生變動,成年讀者成為消費主流,於是為了面對這種趨勢漫威對《超膽俠》進行了改造,擔綱的是在讀者中呼聲很高的弗蘭克·米勒。這位既是編劇又是畫家的年輕作者,徹底改變了這個原本平平無奇的故事的基調和發展方向。米勒筆下的超膽俠漫畫並非簡單的正邪大戰,而混合了超級英雄和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風格,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在漫威的漫畫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系列的人物互相串門,雖然來自不同的漫畫,但是因為屬於同一公司,所以角色也在同一個世界生活,因此他們之間有所關聯也可以發生互動。即使讓所有角色同處一個世界可以在創作的過程中讓即便是不同編劇和畫家也可以在同一背景下而不出大問題。然而,角色越來越多,故事越來越長,一個新讀者在初次接觸的時候可能無從下手,也不會願意從頭補起,久而久之,新讀者越來越少,漫畫店也越來越小眾。一句話概括就是——漫威宇宙已經變得太過複雜了,角色們的歷史太長,妨礙了新故事的創作。

面對這種情況,漫威開始著手進行一個大膽的計畫:何不乾脆丟掉過去的歷史包袱,從頭講述英雄們的故事?這些角色經過重新包裝,在21世紀背景下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新的讀者投入其中。

首先被列為實驗物件的是漫威最熱門的系列——蜘蛛俠,隨後是X戰警。這兩大王牌獲得成功之後,其他英雄系列如神奇四俠等也逐漸加入進來,開創了漫威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被稱為終極宇宙(Ultimate),所有標題中有“終極”字樣的漫畫都屬於這個世界,其本意是從頭開始講述一批主流英雄的故事,吸引新讀者。

屢敗屢戰,宇宙坍塌了

“鬱金香式”的漫畫投資熱,讓逐漸沒落的漫畫行業迎來了末日狂歡!作為行業老大的漫威,也開啟了其榨取市場最後一滴利潤的撈金模式。與此同時,對於漫威自身所蘊含的價值,市場投機者更是趨之若鶩,利用大眾對漫威的想像空間,“資本巨鱷”佩雷爾曼出手了......

1986 年,漫威被新世界電影公司( New World Pictures )收購,不到兩年就轉賣給了露華濃的總裁羅奈爾得·佩雷爾曼。

在佩雷爾曼的運作下,1991 年,漫威上市了。上市後的漫威開始大肆擴張,除了拼命推出漫畫外,還瘋狂收購其他公司,包括玩具公司、卡牌公司、漫畫分銷公司等等,同時也背上了巨大的債務。

玩具公司 Toy Biz 被收購時,它的股東阿維·阿拉德加入了漫威的動畫部門。之後“漫威電影”(Marvel Films)成立了。不過當時的漫威老總佩雷爾曼只想出售改編權,不想親自拍電影。X 戰警的改編權被賣給了 20 世紀福克斯,蜘蛛俠的改編權經過一番官司以後最終賣給了索尼。

1991 年,吉姆·李、麥法蘭等一批明星畫家退出漫威自立門戶,成立了 Image 公司。漫威損失了最具號召力的作者。

終於,九十年代中期,漫畫業的泡沫破滅,大批漫畫店破產關門,漫威的銷售管道受損,股價也一路下跌。最終不得不申請破產重組,花了好幾年才緩過來。

泛娛樂帝國:漫威模式的朝高速狂飆

經歷一代又一代粉絲的培育,在思維深處藏有漫威“暗門”的群體越來越大。漫威宇宙已經聚集起了足夠能量,輻射到其他市場領域。破產大戰塵埃落定之後,漫威在電影市場中迎來了新的曙光。

1996年漫威成立了漫威影業,除了漫畫,漫威也開始打造自己的超級英雄電影。1998年,漫威推出了第一部電影《刀鋒戰士》贏得了不少讚譽。緊接著《蜘蛛俠》發佈的時候,《刀鋒戰士2》正在各大影院熱映,而《綠巨人》和《夜魔俠》也已經進入了製作流程,同時福克斯也訂好了《X戰警2》的發行日期。靠手裡的8000個英雄角色,漫威的排片計畫甚至已經安排到了2028年。開啟了漫畫改編電影模式的漫威,終於在21世紀抬起了頭。

隨著粉絲數量繼續擴大,漫威宇宙的潛能也讓人矚目。它在摸索中進化著自己的泛娛樂化的開發經驗。

在2009年8月31日,經過數個月的談判,華特迪士尼公司宣佈將以大約40多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漫威娛樂公司,這在當時成為了一顆震驚了電影業和漫畫業的重磅炸彈。不僅迪士尼的對手擔心,漫威的漫畫迷們也很擔心。然而,這都是多餘的。逐漸成熟的漫威和迪士尼強強聯手,漫威也擁有了從電影到動畫到遊戲,再到周邊衍生品的一條完整的流水線。

從頭看漫威到現在的故事,學習經驗,吸取教訓,這對所有想要做IP的從業者都是大有裨益的。

◆END◆

............................................................

三文娛ACG行業招聘求職群,大家長按二維碼入群

三文娛執事:swyzs2 群主拉您進群

三文娛網站已上線:3wyu.com

............................................................

三文娛

新文化,新娛樂,新內容

乾貨最多的動漫產業新媒體

原創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喬·西蒙和傑克·科比走了,1949年他被迫解雇了自由職業畫師;而在1957年,他被迫解雇了手下的員工。最關鍵的是,當時漫畫銷量始終都萎靡不振。

之後斯坦·李請了第一次假期,暫停了漫畫編劇工作。這時的漫威已經有一兩年時間沒推出過超級英雄的新系列作品了,登上報亭貨架的新面孔只有一些試水的低成本作品以及粉絲來信紛紛表示漫威已經徹底走上了自我抄襲的道路。

湯瑪斯的攬人術

為了避免斯坦·李跳槽到DC公司,一個讓人震驚的決定就是讓斯坦·李成為漫威漫畫的董事長和發行人。斯坦·李的雙手終於從古德曼家族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之後他把主編的位置交給了湯瑪斯。湯瑪斯四處搜索同人志並頻繁出入各類漫展,希望從中挖掘出新人才。他認識一群從小就受斯坦·李風格薰陶的人,讓這群人來嘗試一下,期待他們一鳴驚人也是不錯的方法。

這種人際網路持續了幾年,這種彙集開始催生出有顯著分量的事物。在羅伊·湯瑪斯升任主編後的幾個月,漫威產品線開始大幅擴張。為此新的畫師加入了漫威,編劇團隊也同樣壯大起來。那時,負責招牌超級英雄作品的畫師平均年齡已經達到了43歲,而同期編劇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顯然,漫威漫畫改頭換面的日子就快到了。

宇宙大爆炸 掀翻歷史重負的一次嘗試

隨著時間延續和內容的擴展,宇宙整體變的越來越重,漫威想推動它前進已經變的越來越困難了。吉姆·舒特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決定按下重啟鍵,來一場摧毀一切的大爆炸......

進入八十年代,美國漫畫市場的格局發生變動,成年讀者成為消費主流,於是為了面對這種趨勢漫威對《超膽俠》進行了改造,擔綱的是在讀者中呼聲很高的弗蘭克·米勒。這位既是編劇又是畫家的年輕作者,徹底改變了這個原本平平無奇的故事的基調和發展方向。米勒筆下的超膽俠漫畫並非簡單的正邪大戰,而混合了超級英雄和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風格,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在漫威的漫畫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系列的人物互相串門,雖然來自不同的漫畫,但是因為屬於同一公司,所以角色也在同一個世界生活,因此他們之間有所關聯也可以發生互動。即使讓所有角色同處一個世界可以在創作的過程中讓即便是不同編劇和畫家也可以在同一背景下而不出大問題。然而,角色越來越多,故事越來越長,一個新讀者在初次接觸的時候可能無從下手,也不會願意從頭補起,久而久之,新讀者越來越少,漫畫店也越來越小眾。一句話概括就是——漫威宇宙已經變得太過複雜了,角色們的歷史太長,妨礙了新故事的創作。

面對這種情況,漫威開始著手進行一個大膽的計畫:何不乾脆丟掉過去的歷史包袱,從頭講述英雄們的故事?這些角色經過重新包裝,在21世紀背景下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新的讀者投入其中。

首先被列為實驗物件的是漫威最熱門的系列——蜘蛛俠,隨後是X戰警。這兩大王牌獲得成功之後,其他英雄系列如神奇四俠等也逐漸加入進來,開創了漫威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被稱為終極宇宙(Ultimate),所有標題中有“終極”字樣的漫畫都屬於這個世界,其本意是從頭開始講述一批主流英雄的故事,吸引新讀者。

屢敗屢戰,宇宙坍塌了

“鬱金香式”的漫畫投資熱,讓逐漸沒落的漫畫行業迎來了末日狂歡!作為行業老大的漫威,也開啟了其榨取市場最後一滴利潤的撈金模式。與此同時,對於漫威自身所蘊含的價值,市場投機者更是趨之若鶩,利用大眾對漫威的想像空間,“資本巨鱷”佩雷爾曼出手了......

1986 年,漫威被新世界電影公司( New World Pictures )收購,不到兩年就轉賣給了露華濃的總裁羅奈爾得·佩雷爾曼。

在佩雷爾曼的運作下,1991 年,漫威上市了。上市後的漫威開始大肆擴張,除了拼命推出漫畫外,還瘋狂收購其他公司,包括玩具公司、卡牌公司、漫畫分銷公司等等,同時也背上了巨大的債務。

玩具公司 Toy Biz 被收購時,它的股東阿維·阿拉德加入了漫威的動畫部門。之後“漫威電影”(Marvel Films)成立了。不過當時的漫威老總佩雷爾曼只想出售改編權,不想親自拍電影。X 戰警的改編權被賣給了 20 世紀福克斯,蜘蛛俠的改編權經過一番官司以後最終賣給了索尼。

1991 年,吉姆·李、麥法蘭等一批明星畫家退出漫威自立門戶,成立了 Image 公司。漫威損失了最具號召力的作者。

終於,九十年代中期,漫畫業的泡沫破滅,大批漫畫店破產關門,漫威的銷售管道受損,股價也一路下跌。最終不得不申請破產重組,花了好幾年才緩過來。

泛娛樂帝國:漫威模式的朝高速狂飆

經歷一代又一代粉絲的培育,在思維深處藏有漫威“暗門”的群體越來越大。漫威宇宙已經聚集起了足夠能量,輻射到其他市場領域。破產大戰塵埃落定之後,漫威在電影市場中迎來了新的曙光。

1996年漫威成立了漫威影業,除了漫畫,漫威也開始打造自己的超級英雄電影。1998年,漫威推出了第一部電影《刀鋒戰士》贏得了不少讚譽。緊接著《蜘蛛俠》發佈的時候,《刀鋒戰士2》正在各大影院熱映,而《綠巨人》和《夜魔俠》也已經進入了製作流程,同時福克斯也訂好了《X戰警2》的發行日期。靠手裡的8000個英雄角色,漫威的排片計畫甚至已經安排到了2028年。開啟了漫畫改編電影模式的漫威,終於在21世紀抬起了頭。

隨著粉絲數量繼續擴大,漫威宇宙的潛能也讓人矚目。它在摸索中進化著自己的泛娛樂化的開發經驗。

在2009年8月31日,經過數個月的談判,華特迪士尼公司宣佈將以大約40多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漫威娛樂公司,這在當時成為了一顆震驚了電影業和漫畫業的重磅炸彈。不僅迪士尼的對手擔心,漫威的漫畫迷們也很擔心。然而,這都是多餘的。逐漸成熟的漫威和迪士尼強強聯手,漫威也擁有了從電影到動畫到遊戲,再到周邊衍生品的一條完整的流水線。

從頭看漫威到現在的故事,學習經驗,吸取教訓,這對所有想要做IP的從業者都是大有裨益的。

◆END◆

............................................................

三文娛ACG行業招聘求職群,大家長按二維碼入群

三文娛執事:swyzs2 群主拉您進群

三文娛網站已上線:3wyu.com

............................................................

三文娛

新文化,新娛樂,新內容

乾貨最多的動漫產業新媒體

原創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