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男人肥胖多於女人!肥胖者得這些病比普通人高八成!

今年3月9日是第12個“世界腎臟日”, 主題是“腎臟病與肥胖”。 眾所周知, 肥胖者容易患上“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三高疾病, 可肥胖還會引起慢性腎病, 老百姓知道得便不太多了。 3月9日, 記者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腎內科義診上獲悉, 嚴重肥胖會導致大量蛋白尿, 引起肥胖相關性腎病。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腎內科主任徐安平教授介紹說, 據調查, 目前中國體重超重者已達22.4%, 極重度肥胖者為3.01%。 對於這些肥胖者來說, 他們患肥胖相關性腎病的風險會比普通身材人群增加83%。 腎病初發時, 患者一般沒有不適症狀, 往往被忽略。 這是因為腎臟有強大的代償功能, 不到熬不下去, 都還能堅持工作。

因此, 有兩至三成患者出現症狀首次到醫院就診時, 其腎功能損害已經發展至不可逆轉的階段。 此外, 肥胖相關性腎病還多見於成年肥胖患者, 男性多於女性, 老年及兒童肥胖者也可發病。 由於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 肥胖相關性腎病的發病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徐安平主任進一步介紹說, 肥胖相關性腎病起病隱匿, 有肥胖史及家族史, 伴發其他代謝性疾病:如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的患者要特別小心,

警惕這類腎病找上身。 一般此類患者最早的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 最常見的表現為顯性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腎功能不全和鏡下血尿, 可同時伴有高脂血症及高胰島素血症, 少數患者可表現有低蛋白血症、腎病綜合征、水腫及血壓升高。

什麼才是肥胖呢?陳俊哲醫生說, 在我國, 體內蓄積脂肪超過理想品質的20%以上者稱肥胖。 我們按體重品質指數, 即大家熟知的BMI將肥胖分級:正常體重品質指數為BMI:18.5~24.9 kg/m2;超重為BMI:25.0~29.9 kg/m2;I級肥胖為BMI:30.0~34.9kg/m2;II級肥胖為BMI:35.0~39.9 kg/m2;III級肥胖BMI≥40.0 kg/m2)。

徐安平教授提醒說, 慢性腎臟病要早防早治, 遠離肥胖, 很可能便遠離了腎臟病。 肥胖相關性腎病確診後應該積極進行干預治療, 以阻止或延緩腎臟病的進展。 減肥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邁開腿、管住嘴”是減肥的王道。 但如果這樣無效的話, 可以通過藥物或手術來達到目的。 此外, 因為肥胖相關性腎病患者常合併代謝綜合征, 因此在治療時, 對高血壓、高尿酸血症、高血糖、血脂異常等需同時治療。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腎內科主任徐安平教授、陳俊哲醫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