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搶灘阿姆斯特丹,中國電音距離爆發還有多遠?

作者 | 齊朋利

這是徐夢圓第一次來到荷蘭阿姆斯特丹。

兩年前, 他還在一家遊戲公司為遊戲和動畫做配樂, 如今, 徐夢圓正成為中國電子音樂行業最具辨識度的音樂人之一。 這次來阿姆斯特丹, 徐夢圓是作為麥愛文化旗下中國電音藝人的代表之一, 參加Amsterdam Dance Event(ADE)——一個成立21年, 包含音樂演出、會議、展覽等多項活動的國際電子音樂展會。

右二為徐夢圓

對於百萬人口的阿姆斯特丹來說, ADE是每年的盛事。 每年10月中旬, 世界各地數千位元電子音樂人和電音行業從業者, 會從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紅白兩色的“I amsterdam”標誌經過, 進入這座被運河層層環繞的城市。

今年ADE在阿姆斯特丹設置了超過120個活動場地, 無論水壩廣場的摩天輪旁, 還是萊頓廣場的城市劇院, 都能看到黃黑配色的ADE旗幟。

城市劇院是ADE主會場, 這裡除了舉辦會議, 還有售票功能。 在這座新文藝復興風格的高大紅色建築裡,

從早到晚, 始終有戴著ADE胸牌的參會者進出。

ADE主會場

以往, 參會者大部分來自西方國家, 來自中國的很多是上世紀90年代第一批接觸電子音樂的老牌DJ, 但今年除了徐夢圓這樣的新面孔, 至少不少於三家中國電音公司出現在了阿姆斯特丹街頭。

麥愛文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麥愛不僅主辦了自己的ADE論壇, 其INTRO ADE SPECIAL演出還被ADE認證為官方唯一開幕派對。 這是中國電音品牌首次成為ADE官方合作夥伴。

18日23點至次日淩晨5點, 麥愛在Chin Chin Club舉行的INTRO ADE SPECIAL演出當晚, ADE創始人Richard Zijlma還來到現場觀看。

INTRO電音節在ADE

這既體現了ADE對麥愛品牌的認可,

也反映了國外對快速發展的中國電音市場的關注。 2013年到2016年, 中國電子音樂節爆發性增長。 與國內電音節接檔的是海外電音節的進入。 去年至今, Electric Zoo、Ultra以及 Life in Color等多個海外知名電子音樂節落地在中國, 取得了不錯反響。

在電音愛好者聚集的網易雲音樂平臺, 2016年至2017年電音歌曲播放量同比增加了109.3%。 王力宏、黃子韜等藝人都在新專輯中嘗試了時下流行的EDM曲風。 大型電音節、大牌藝人帶動以及流媒體傳播, 使電音在中國有了前所未有的曝光。 《中國有嘻哈》帶火嘻哈後, 對電音什麼時候爆發的討論空前熱烈。

資本也將電音作為下一個風口。 就在10月23日, INTRO電音節的品牌方麥愛文化宣佈獲得了左馭和乾元資本千萬級A+輪融資。

這是今年4月份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後, 麥愛一年內獲得的第二輪融資。 高頻曝光、資本助推, 加上中國的人口優勢, 很多人認為, 未來幾年中國會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電音市場。

麥愛文化創始人宋洋充滿信心。 在他看來, 無論嘻哈或電音, 在國際上都已成為主流, 而國內外年輕人的音樂審美大方向其實是一致的。 “很多觀眾可能不是電音直接的粉絲, 也不一定非常專業, 只要旋律好聽, 一旦有足夠多的曝光點, 觀眾就會接受它。 ”

在行業積累期做佈局很重要

麥愛文化創始人宋洋

18日下午四點,麥愛文化在阿姆斯特丹的論壇開幕,這是麥愛在Amsterdam Dance Event (ADE)的正式亮相。麥愛旗下藝人徐夢圓、Mickey Zhang以及荷蘭音樂人Mike Ravelli、Suyano都出現在論壇上。論壇後,INTRO電音節創始人 WengWeng和Mickey Zhang等帶來了INTRO ADE的特別演出。

Chin Chin Club位於城市劇院西北方向一公里處,選在這裡,是為了方面與會者前來。與中國常見的Livehouse格局不同,走過Chin Chin Club掛滿招財貓的牆壁,需要先經過餐廳,才能到達活動場地。論壇中,擁有上百萬粉絲的徐夢圓是現場焦點,當徐夢圓介紹自己做Future Bass風格後,現場一片騷動。

在荷蘭迷幻舞曲Trance風格的音樂要更為流行。在20號的“版權:付費時代的開始”論壇中,來自Cloud9廠牌的Chris Groenewegen談到,自己過去在大陸收到的版權費是0,這使他對中國音樂市場印象並不好。而在“電子音樂概念的國際交流”的論壇上,如何維護政府關係,是海外音樂人和廠牌最關心的問題。

ADE對麥愛的官方報導

這些論壇主題都是麥愛針對性設置的,包括這次將INTRO電音節落地ADE,都是為了展示中國電子音樂的真實現狀。宋洋談到,這種展示有兩方面考慮,“中國藝人在國外的價格一直上不去,我們想展示中國電子音樂並不差。”另一方面,麥愛也希望實現藝人、演出以及版權的引進與輸出。

選擇在今年參加ADE,是宋洋認真考慮的。從2015年底入局電音行業,麥愛用了兩年時間,形成了以演出、版權、藝人經紀以及教育培訓為主的業務板塊,實現了電音全領域佈局。這與目前行業裡以電子音樂節為發力方向的公司明顯不同。作為一個全領域佈局的公司,麥愛在ADE有能力對接不同需求的合作方。

在演出板塊,麥愛今年在北京、廈門和上海舉辦了三場INTRO電音節演出,其中廈門那場跨度為兩天。以大牌電音藝人為主的中型倉庫派對做了三場,小型派對則做了超過五十場。今年麥愛還與迷笛合作了搖滾與電音的跨界——電迷音樂節,電迷音樂節的特色,是有搖滾樂隊與電音藝人的remix,三天超過一萬人參加。

在版權板塊,麥愛去年代理了義大利電音廠牌SAIFAM集團十萬餘首電子音樂作品版權。藝人經紀方面,麥愛目前簽約了張薔、徐夢圓、Weng Weng、Yang Bing等近十組藝人。同時與MAO Livehouse在廈門合作的場地也將於年底試營業。該場地未來還會與麥愛電音教學機構“電廠P-STATION”結合,打造電音培訓基地。

在宋洋看來,目前國內電音市場整體並不大,即使在單一領域再發力也受制於整個市場的規模。“麥愛是想把錢花在佈局上,把我們未來的路趟好。做文化循序漸進是一個規律,在這個行業的積累期,積累更多團隊、人才,做佈局很重要。先把佈局做好了,等到整個電音產業爆發的時候,你的想像空間也會更大。”

俱樂部與電音節,小圈子與大眾文化

麥愛在ADE

在本屆ADE上,麥愛還展映了紀錄片《Break the Wall》。《Break the Wall》以電子音樂人Yang Bing的視角,對WengWeng、張薔、張有待等來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俱樂部老闆、電音製作人、DJ進行訪談,呈現了中國電子音樂發展面貌。宋洋希望通過《Break the Wall》,讓更多外界瞭解到中國電音的歷史。

中國電音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迪斯可和舞池派對,作為當時小部分人的潮流文化,迪斯可和派對培養了國內最早的電音愛好者。對年輕人而言,電音的魅力除了獨特的音色,音樂、舞蹈的結合,更創造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和嘻哈一樣,電音最先在北上廣等城市落地,以俱樂部和派對的形式小圈子傳播。

和以出租場地為主的Livehouse相比,電音俱樂部最大的不同在於,有自己的風格和內容。比如電子音樂人 WengWeng就在主理主打Techno風格的Lantern Club。這些俱樂部也有自己的廠牌和派對品牌,比如重慶的Echobay俱樂部有一個Dusk Till Down的派對,這個在四合院裡舉行的派對,每次能吸引近五百人參與。

正是這些地下俱樂部完成了對國內觀眾和電子音樂人的初步教育與培養。根據紀錄片《Break the Wall》,北京、上海、成都以及重慶,是目前國內電子音樂發展較好的城市。但俱樂部更像小圈子精英文化,對參與者的專業程度要求較高,限制了在大眾層面的影響力,這種局面直到2015年前後才開始改變。

電音節是重要推手,從2009年國內出現首個大型電音節開始,2016年全年中國舉辦了32場電音節,重金邀請百大DJ的做法,為電音節吸引了很高關注。另一面,通過網易雲音樂等平臺,更多人聽到電音。徐夢圓正是在2015年底,因為喜歡Tobu等人的電音作品,才決心製作電子音樂的。

在徐夢圓看來,現在年輕人都有個性和表達欲望,“電子音樂是很容易讓人釋放情緒的,所謂的電子音樂多嗨,其實就是把興奮的情緒放大到最大。”因為國內管道有限,徐夢圓只能選擇看國外教程。

在ADE論壇上,來自澳門的電子音樂人伯濤同樣因為缺乏管道,不得不跑到英國pointblank學校學習電子音樂製作,為期一年的課程學費在15萬人民幣左右,而且和自己扒視頻一樣,語言都是要最先面對的難題。

2016年4月,徐夢圓推出“China”系列電音作品,中國傳統樂器與電音的結合,為他贏得了廣泛認可和近百萬的粉絲。這與徐夢圓本人對古風的喜好有關係。在學習電音前,徐夢圓就發表過古風歌曲。

今年四月徐夢圓簽約麥愛文化。曾經擔任樂隊主唱以及謝天笑經紀人的經歷,讓宋洋在理解藝人需求的同時,在藝人規劃上也更有經驗。宋洋談到,百萬級別粉絲,使徐夢圓具備了與國際藝人合作的資歷,未來麥愛會推動徐夢圓與海外音樂人的合作。徐夢圓擔任英雄聯盟總決賽DJ的經歷,也讓他有了二次元和電競的標籤。

受跨界的市場需求影響,麥愛會積極推動徐夢圓進行跨界活動。在徐夢圓之外,麥愛還簽約了一批國內老牌DJ。在電音行業,製作人的創作能力以及DJ對現場把控、以及調動氣氛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在這些老牌DJ的藝人身份之外,他們在行業項目執行上的經驗,也是麥愛看重的。麥愛希望在明年簽夠20組藝人。

沒有跟上時髦的點,語言就對不上

Echobay俱樂部主理人李想與DJ Yang Bing

在《中國有嘻哈》帶火嘻哈後,很多人開始設想通過綜藝來帶電音。但在很多電子音樂人看來,嘻哈與電音還是不同。嘻哈仍屬於傳統音樂的範疇,嘻哈音樂仍需要有人在臺上演唱,有人在就容易製造明星。電音的魅力,很多時候不在DJ身上,DJ創作出來的環境最重要,這也使得觀眾難以評判DJ的好壞。

就教育觀眾來說,徐夢圓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古風與電音的結合,讓徐夢圓的音樂在唱歌與電音間找到了平衡點。換句話說,徐夢圓用中國的旋律,讓一部分中國人接受了電音。麥愛在教育市場上也做了很多嘗試,在保持Techno、House以及Drum&Bass的特色外,今年INTRO電音節在秀舞臺開放了流行的EDM風格。

此前正因為電音節風格偏小眾,INTRO在業界口碑很高,在大眾層面吸引力並沒有那麼強,引入觀眾喜歡的EDM風格,也是要降低觀眾聽INTRO的門檻。宋洋談到,麥愛並不希望把INTRO電音節做的特別有知識性,“我們不想做的必須很懂電音的人,才能看我們的音樂節,我們希望INTRO更娛樂化、更生活方式化。”

在幻境HYPER品牌上,麥愛明年也會嘗試更多EDM風格的演出。今年電迷音樂節上,麥愛嘗試了核聚變G與DJ Joy Ginger、New Cake與DJ ZEN°以及兄弟幫與DJ石磊等多組搖滾樂隊加電音的Remix實驗。宋洋談到,在觀眾最熟悉的樂隊演出的形式中融入電子因素,目的同樣是為了讓更多人更順暢的接受電音。

今年6月,麥愛嘗試了電音與瑜伽的跨界,未來麥愛還會與二次元、電競進行跨界嘗試。宋洋希望通過跨界,讓更多人瞭解電音,“從業者不要不接受小白使用者,我們需要讓小白使用者進來。如果你不懂就不是我的受眾,對整個文化發展沒有好處。”在演出和跨界之外,綜藝和電音明星都是宋洋看好的電音的爆發途徑。

除了觀眾層面的傳播,中國電音和電音人本身的積累同樣重要。正如前面提到,目前中國在電音教育上幾乎算是空白,培訓的缺失和語言的障礙,無疑會延緩音樂人的成長速度。另一方面,中國電子音樂始終沒有跟上世界電音的最新風向。很多時候中國電子音樂人在歐洲放音樂,別人覺得那是去年的東西。

雖然宋洋等人認為,中國電子音樂人在技術方面並不差。但在風格上沒有跟上時髦的點,交流時語言就對不上。這種情況不但會影響到中國電音人在海外的議價能力,對中國電子音樂在世界的位置以及後續發展都有不利影響。麥愛代理海外版權、參加ADE,正是為了通過交流來加快中國電音與世界的接軌。

目前來說,中國電音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但資本、國內外音樂節玩家以及年輕人的喜好,都在推動中國電子音樂走上快車道,未來幾年中國電子音樂市場必定會有巨大轉變。同時,中國電子音樂在內容輸出上也需要做好更充分的準備。所謂的市場爆發不應該只是跟風盲目狂歡,更需要牢固的文化根基。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麥愛文化創始人宋洋

18日下午四點,麥愛文化在阿姆斯特丹的論壇開幕,這是麥愛在Amsterdam Dance Event (ADE)的正式亮相。麥愛旗下藝人徐夢圓、Mickey Zhang以及荷蘭音樂人Mike Ravelli、Suyano都出現在論壇上。論壇後,INTRO電音節創始人 WengWeng和Mickey Zhang等帶來了INTRO ADE的特別演出。

Chin Chin Club位於城市劇院西北方向一公里處,選在這裡,是為了方面與會者前來。與中國常見的Livehouse格局不同,走過Chin Chin Club掛滿招財貓的牆壁,需要先經過餐廳,才能到達活動場地。論壇中,擁有上百萬粉絲的徐夢圓是現場焦點,當徐夢圓介紹自己做Future Bass風格後,現場一片騷動。

在荷蘭迷幻舞曲Trance風格的音樂要更為流行。在20號的“版權:付費時代的開始”論壇中,來自Cloud9廠牌的Chris Groenewegen談到,自己過去在大陸收到的版權費是0,這使他對中國音樂市場印象並不好。而在“電子音樂概念的國際交流”的論壇上,如何維護政府關係,是海外音樂人和廠牌最關心的問題。

ADE對麥愛的官方報導

這些論壇主題都是麥愛針對性設置的,包括這次將INTRO電音節落地ADE,都是為了展示中國電子音樂的真實現狀。宋洋談到,這種展示有兩方面考慮,“中國藝人在國外的價格一直上不去,我們想展示中國電子音樂並不差。”另一方面,麥愛也希望實現藝人、演出以及版權的引進與輸出。

選擇在今年參加ADE,是宋洋認真考慮的。從2015年底入局電音行業,麥愛用了兩年時間,形成了以演出、版權、藝人經紀以及教育培訓為主的業務板塊,實現了電音全領域佈局。這與目前行業裡以電子音樂節為發力方向的公司明顯不同。作為一個全領域佈局的公司,麥愛在ADE有能力對接不同需求的合作方。

在演出板塊,麥愛今年在北京、廈門和上海舉辦了三場INTRO電音節演出,其中廈門那場跨度為兩天。以大牌電音藝人為主的中型倉庫派對做了三場,小型派對則做了超過五十場。今年麥愛還與迷笛合作了搖滾與電音的跨界——電迷音樂節,電迷音樂節的特色,是有搖滾樂隊與電音藝人的remix,三天超過一萬人參加。

在版權板塊,麥愛去年代理了義大利電音廠牌SAIFAM集團十萬餘首電子音樂作品版權。藝人經紀方面,麥愛目前簽約了張薔、徐夢圓、Weng Weng、Yang Bing等近十組藝人。同時與MAO Livehouse在廈門合作的場地也將於年底試營業。該場地未來還會與麥愛電音教學機構“電廠P-STATION”結合,打造電音培訓基地。

在宋洋看來,目前國內電音市場整體並不大,即使在單一領域再發力也受制於整個市場的規模。“麥愛是想把錢花在佈局上,把我們未來的路趟好。做文化循序漸進是一個規律,在這個行業的積累期,積累更多團隊、人才,做佈局很重要。先把佈局做好了,等到整個電音產業爆發的時候,你的想像空間也會更大。”

俱樂部與電音節,小圈子與大眾文化

麥愛在ADE

在本屆ADE上,麥愛還展映了紀錄片《Break the Wall》。《Break the Wall》以電子音樂人Yang Bing的視角,對WengWeng、張薔、張有待等來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俱樂部老闆、電音製作人、DJ進行訪談,呈現了中國電子音樂發展面貌。宋洋希望通過《Break the Wall》,讓更多外界瞭解到中國電音的歷史。

中國電音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迪斯可和舞池派對,作為當時小部分人的潮流文化,迪斯可和派對培養了國內最早的電音愛好者。對年輕人而言,電音的魅力除了獨特的音色,音樂、舞蹈的結合,更創造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和嘻哈一樣,電音最先在北上廣等城市落地,以俱樂部和派對的形式小圈子傳播。

和以出租場地為主的Livehouse相比,電音俱樂部最大的不同在於,有自己的風格和內容。比如電子音樂人 WengWeng就在主理主打Techno風格的Lantern Club。這些俱樂部也有自己的廠牌和派對品牌,比如重慶的Echobay俱樂部有一個Dusk Till Down的派對,這個在四合院裡舉行的派對,每次能吸引近五百人參與。

正是這些地下俱樂部完成了對國內觀眾和電子音樂人的初步教育與培養。根據紀錄片《Break the Wall》,北京、上海、成都以及重慶,是目前國內電子音樂發展較好的城市。但俱樂部更像小圈子精英文化,對參與者的專業程度要求較高,限制了在大眾層面的影響力,這種局面直到2015年前後才開始改變。

電音節是重要推手,從2009年國內出現首個大型電音節開始,2016年全年中國舉辦了32場電音節,重金邀請百大DJ的做法,為電音節吸引了很高關注。另一面,通過網易雲音樂等平臺,更多人聽到電音。徐夢圓正是在2015年底,因為喜歡Tobu等人的電音作品,才決心製作電子音樂的。

在徐夢圓看來,現在年輕人都有個性和表達欲望,“電子音樂是很容易讓人釋放情緒的,所謂的電子音樂多嗨,其實就是把興奮的情緒放大到最大。”因為國內管道有限,徐夢圓只能選擇看國外教程。

在ADE論壇上,來自澳門的電子音樂人伯濤同樣因為缺乏管道,不得不跑到英國pointblank學校學習電子音樂製作,為期一年的課程學費在15萬人民幣左右,而且和自己扒視頻一樣,語言都是要最先面對的難題。

2016年4月,徐夢圓推出“China”系列電音作品,中國傳統樂器與電音的結合,為他贏得了廣泛認可和近百萬的粉絲。這與徐夢圓本人對古風的喜好有關係。在學習電音前,徐夢圓就發表過古風歌曲。

今年四月徐夢圓簽約麥愛文化。曾經擔任樂隊主唱以及謝天笑經紀人的經歷,讓宋洋在理解藝人需求的同時,在藝人規劃上也更有經驗。宋洋談到,百萬級別粉絲,使徐夢圓具備了與國際藝人合作的資歷,未來麥愛會推動徐夢圓與海外音樂人的合作。徐夢圓擔任英雄聯盟總決賽DJ的經歷,也讓他有了二次元和電競的標籤。

受跨界的市場需求影響,麥愛會積極推動徐夢圓進行跨界活動。在徐夢圓之外,麥愛還簽約了一批國內老牌DJ。在電音行業,製作人的創作能力以及DJ對現場把控、以及調動氣氛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在這些老牌DJ的藝人身份之外,他們在行業項目執行上的經驗,也是麥愛看重的。麥愛希望在明年簽夠20組藝人。

沒有跟上時髦的點,語言就對不上

Echobay俱樂部主理人李想與DJ Yang Bing

在《中國有嘻哈》帶火嘻哈後,很多人開始設想通過綜藝來帶電音。但在很多電子音樂人看來,嘻哈與電音還是不同。嘻哈仍屬於傳統音樂的範疇,嘻哈音樂仍需要有人在臺上演唱,有人在就容易製造明星。電音的魅力,很多時候不在DJ身上,DJ創作出來的環境最重要,這也使得觀眾難以評判DJ的好壞。

就教育觀眾來說,徐夢圓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古風與電音的結合,讓徐夢圓的音樂在唱歌與電音間找到了平衡點。換句話說,徐夢圓用中國的旋律,讓一部分中國人接受了電音。麥愛在教育市場上也做了很多嘗試,在保持Techno、House以及Drum&Bass的特色外,今年INTRO電音節在秀舞臺開放了流行的EDM風格。

此前正因為電音節風格偏小眾,INTRO在業界口碑很高,在大眾層面吸引力並沒有那麼強,引入觀眾喜歡的EDM風格,也是要降低觀眾聽INTRO的門檻。宋洋談到,麥愛並不希望把INTRO電音節做的特別有知識性,“我們不想做的必須很懂電音的人,才能看我們的音樂節,我們希望INTRO更娛樂化、更生活方式化。”

在幻境HYPER品牌上,麥愛明年也會嘗試更多EDM風格的演出。今年電迷音樂節上,麥愛嘗試了核聚變G與DJ Joy Ginger、New Cake與DJ ZEN°以及兄弟幫與DJ石磊等多組搖滾樂隊加電音的Remix實驗。宋洋談到,在觀眾最熟悉的樂隊演出的形式中融入電子因素,目的同樣是為了讓更多人更順暢的接受電音。

今年6月,麥愛嘗試了電音與瑜伽的跨界,未來麥愛還會與二次元、電競進行跨界嘗試。宋洋希望通過跨界,讓更多人瞭解電音,“從業者不要不接受小白使用者,我們需要讓小白使用者進來。如果你不懂就不是我的受眾,對整個文化發展沒有好處。”在演出和跨界之外,綜藝和電音明星都是宋洋看好的電音的爆發途徑。

除了觀眾層面的傳播,中國電音和電音人本身的積累同樣重要。正如前面提到,目前中國在電音教育上幾乎算是空白,培訓的缺失和語言的障礙,無疑會延緩音樂人的成長速度。另一方面,中國電子音樂始終沒有跟上世界電音的最新風向。很多時候中國電子音樂人在歐洲放音樂,別人覺得那是去年的東西。

雖然宋洋等人認為,中國電子音樂人在技術方面並不差。但在風格上沒有跟上時髦的點,交流時語言就對不上。這種情況不但會影響到中國電音人在海外的議價能力,對中國電子音樂在世界的位置以及後續發展都有不利影響。麥愛代理海外版權、參加ADE,正是為了通過交流來加快中國電音與世界的接軌。

目前來說,中國電音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但資本、國內外音樂節玩家以及年輕人的喜好,都在推動中國電子音樂走上快車道,未來幾年中國電子音樂市場必定會有巨大轉變。同時,中國電子音樂在內容輸出上也需要做好更充分的準備。所謂的市場爆發不應該只是跟風盲目狂歡,更需要牢固的文化根基。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