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清明節:網路祭掃平臺今年“遇冷”

又是一年清明節, 這是一個中國人追思逝者、思考生命意義的節日。 這兩天, 返鄉大軍想必又要從各方回到原居住地。 可由於時空地域的原因, 總有一些人不能回家祭掃, 由此近些年“代客掃墓”、“網上祭祀”也應運而生。 可這些祭掃新模式在我市試水幾年後, 效果如何呢?

然而, 記者瞭解到, 這個平臺在今年卻“遇冷”, 祭掃業務少之雙少。 同時, 比網上祭掃平臺更早推出的“代客掃墓”活動,

現在也無人問津了。 推出“代客掃墓”、“網上祭祀”既是陵園緊跟時代步伐的體現, 更是解決現實問題的一個需要。 萬壽山陵園的這位負責人介紹說, 這些年清明小長假3天時間, 均有上千人前來掃墓, 掃墓車輛也有數百台, 其中清明節當天的祭掃人數和車流量都一年比一年高。 而祭客帶來的鞭炮更讓他們的工作人員防不勝防。

事實上, 萬壽山陵園“代客掃墓”和“網上祭祀”這樣的冷遇, 在我市其他陵園也同樣出現。 市殯葬管理辦公室主任莫朝陽介紹, 這兩種方式的推廣有很大的難度, 在我們株洲地區, 目前人們的祭掃方式主要還是延續以前傳統的祭掃方式。 “互聯+”在其他生活中運用得風生水起, 紅紅火火, 卻偏偏在他們這個行業裡不受待見, 管理人員也很是意外。 莫朝陽認為, 還是人們的觀念問題, 大家都覺得要到現場祭拜才真正體現孝道。

可以說, 代客祭祀、網上祭祀它不悖于傳統祭祀方式, 而是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 按說理應受到大家歡迎。 那它受到冷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它往後是就止停步, 還是會慢慢讓人接受,我們又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這種新生祭掃模式呢?湖南工業大學文新學院新聞系主任陽海洪說, 大家對代客祭祀、網上祭祀的兩種相反的觀點, 本質上還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

具體地說, 持反對意見的人們, 還是用傳統的農耕文化在為自己佐證。

陽海洪說,中國改革開放三四十年來,它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中國的社會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正在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那麼在這麼一個轉變的過程當中,對於深受農耕文化影響的人們,如何來適應工業文化裡的網上祭掃新模式呢,這就需要一種長期的調試過程。而在調試過程中,一部分還沒適應工業文化的人們自然會對新生事物有所抵觸。

在陽海洪看來,在這個中國很傳統的日子裡卻不能回家到祖輩的墳前一表心意,那種感覺估計也很不好受,因此通過網路祭祀給先輩們送上一些鮮花祭品,也能得到心理的一些安慰。作為精神上的一種寄託,有人採取網路祭掃的方式來緬懷祖先,這是現代人清明祭掃方式的一種,符合時代新趨勢,也契合社會新要求。

當世界大融合進一步深入的時候,網上祭祀、代客祭祀應該是未來的一個主要方式。所以清明節如實在回不了家,網上祭掃或代客祭掃,同樣也是對親人的一種緬懷之情。

法制民生頻道全媒體記者 李敦平 夏明銘

陽海洪說,中國改革開放三四十年來,它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中國的社會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正在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那麼在這麼一個轉變的過程當中,對於深受農耕文化影響的人們,如何來適應工業文化裡的網上祭掃新模式呢,這就需要一種長期的調試過程。而在調試過程中,一部分還沒適應工業文化的人們自然會對新生事物有所抵觸。

在陽海洪看來,在這個中國很傳統的日子裡卻不能回家到祖輩的墳前一表心意,那種感覺估計也很不好受,因此通過網路祭祀給先輩們送上一些鮮花祭品,也能得到心理的一些安慰。作為精神上的一種寄託,有人採取網路祭掃的方式來緬懷祖先,這是現代人清明祭掃方式的一種,符合時代新趨勢,也契合社會新要求。

當世界大融合進一步深入的時候,網上祭祀、代客祭祀應該是未來的一個主要方式。所以清明節如實在回不了家,網上祭掃或代客祭掃,同樣也是對親人的一種緬懷之情。

法制民生頻道全媒體記者 李敦平 夏明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