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心”出發連接中加——記中加西非心臟中心合作項目

新華社阿克拉4月3日電 通訊:從“心”出發 連接中加——記中加西非心臟中心合作專案

新華社記者趙姝婷 石鬆

三年前, 一群中國醫學專家來到迦納, 為改善當地的心血管病醫療狀況奔走忙碌。 他們不畏辛苦, 恪守職責, 不僅給迦納人民帶來健康與希望, 也為迦納心血管醫療領域帶來了先進的知識與技術。

始於2014年的中加西非心臟中心合作專案由中國國家衛計委出資、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研所)實施。 如今, 這個項目已臨近尾聲。 “我們在迦納進行了心血管手術30台, 培養迦納心血管專業人才13人,

流行病學調查完成全身檢查和資料獲取1110人。 此外, 捐贈醫療物資價值超過60萬美元。 ”合作專案負責人林純瑩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道。

林純瑩曾作為中國援迦納第二批醫療隊隊長, 在2011年底來到迦納, 在當地醫院工作了兩年。 她在實地診療中發現, 迦納的心血管病例逐年增加, 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水準尤其落後。 此外, 由於西非地區一直重視傳染性疾病防控, 人們普遍對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重視不足, 影響了該類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一直以來, 我都在思考中國的援外醫療應該怎麼走, 非洲國家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過去我們總是捐助大量物資, 但迦納現在更缺的是人才和技術。 ”林純瑩說, 中國的心血管醫療技術一直是強項,

這符合迦納需求。 在她的推動下, 中加西非心臟中心合作項目應運而生。

三年裡, 中國醫學專家的30台成功手術把不少重症患者從死神手裡搶救回來, 一些手術屬迦納甚至西非首例。 中國醫生的專業技術和敬業態度深深打動了迦納的醫療工作者和患者。

專案還十分重視對迦納本土醫療人才的培養, 前後將13位迦納醫生及護士送往中國進行培訓。 “中國國內病例多、手術多, 在實踐上有著西方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 在中國培訓的醫生更容易通過大量實踐掌握知識與技術。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研所陳紀言教授告訴記者。

在專案後期, 部分從中國培訓歸來的迦納醫生也參與到手術中來,

甚至可以作為主刀醫生。 迦納醫生法蘭西斯從中國學成歸來後, 目前已成為全迦納數一數二的心血管手術醫生。 “當下, 迦納已經初步擁有了一支優秀的心血管醫生隊伍, 而這支隊伍主要是由中國培養出來的。 ”林純瑩說。

“3年來, 我們和中國醫生合作得非常愉快, 迦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心血管領域的醫生都因這個項目而受益。 近年來, 心血管疾病的病例在迦納越來越多, 我們非常期待能在該領域與中國進行更為長期的合作。 ”迦納心血管科醫生奧烏蘇談起這幾年與中國項目組一起工作的經歷, 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在他的手機裡, 保存著每一位術後康復患者的照片, 每當看到這些照片, 奧烏蘇都能回想起每一次手術成功後的那份喜悅。

此外, 專案專家組還在迦納進行了兩次心血管流行病學調查, 通過體檢取樣收集資料, 更好地研究和防治迦納人的心血管疾病, 改善其整體健康狀況。 在接受體檢的千餘當地人中, 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接受這樣的全面體檢, 很多人查出了原本不知道的疾病或是潛在風險, 對疾病的防控意識也得到了提高。

專案組眼科醫生董欣然告訴記者, 有許多當地人已患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卻對此一無所知。 “一名婦女的血壓達到270, 眼底已少量出血, 但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 還自稱身體沒有不舒服, 我們趕緊將她送去當地醫院進行急診治療, 不然恐怕會有生命危險。 還有一些有輕微或是潛在心血管疾病的居民,

我們也給予了防控建議。 ”

成績的背後是許許多多醫護人員付出的辛勤汗水。 專案協調人彭軍對此深有感觸:“由於條件限制, 不少工作都在室外完成。 白天最熱的時候氣溫高達42攝氏度, 醫生在給當地居民做體檢時全身都濕透了。 尤其是眼科醫生, 必須要在暗光的簡陋鐵皮棚裡工作, 比室外還悶熱。 但醫生們都很積極樂觀, 大家齊心協力克服困難。 ”

如今, 中加西非心臟中心合作項目已經成為全國標杆, 成績得到了國家衛計委多次肯定。 林純瑩希望將這個項目延續下去。 “這些迦納醫生的迅速成長是整個專案中最超出我期待的成果, 人才培養是‘一帶一路’建設非常有價值的投入。 在迦納建立中加心血管病專科醫院, 讓中國培養出的醫生有更好的平臺,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讓中國培養出的醫生有更好的平臺,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