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你明明很努力,卻依然做不好品牌傳播?

文/溫海兵

陶博會剛剛落幕, 相信在這短短的四天裡面, 無論大小品牌都在努力的做自己的品牌傳播, 都在不斷地想法設法去讓大家對自己的品牌有所認知。

玩情懷, 演唱會, 拍MV, 放IP.....這屆陶博會是近幾年來, 絕對是品牌市場部最努力的一年, 也是行銷水準提升的最顯著的一年。

突然想問您, 看了這麼多品牌活動, 聽了那麼多品牌故事, 讀了那麼多品牌宣傳軟文, 留給您印象深刻的又有幾個?再問品牌市場部的同仁們, 您的策劃的一切達到了您所要的效果嗎?品牌的傳播的效果如何?從整個陶博會來看, 花錢的不少, 陣勢大的也不少, 新的行銷手段的也不少, 真正能夠讓自己有印象的, 可能還是得數依諾。

為什麼是依諾。 在這可以跟大家分析一下, 依諾陶博會的整個傳播, 我不清楚具體到什麼時間, 但是從其推出的歌曲《陶博大道28號》等, 就可以聞到其陶博會的宣傳攻勢,

這一系列的推廣都是為了陶博會活動的引爆, 都是在蓄水,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其整個打法。

再看看我們眾多的品牌, 大部分給人只是一場活動而已, 很難看到其系統性。 倒是有個蠻有意思的小插曲想聊聊, 關於那份老友的信,

從整個行銷事件來說確實是不錯的, 引起了大家高度的關注, 只是很遺憾的是猜出了開頭卻沒有猜對結局, 對於這個事件我與幾個朋友都認為是加西亞的成分多, 為什麼是加西亞呢?沒記錯的話, 它已經有過四次送信的故事。 想不到的卻是卡米亞, 實在是出乎意料。

回到主題, 明明大家都很努力, 都在絞盡腦汁的想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但遺憾的是卻沒有達到我們的效果。

個人的看法是, 從整個品牌的傳播角度來看, 主要沒有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是系統的策劃。

傳播需不需要策劃?個人認為是必須要做好整個策劃的, 需要做好整個系統的搭建, 清楚什麼時候引爆, 什麼時候吸引。 把吸引點做好, 再把引爆點點燃,

那麼整個效果就會出現。 打好一手品牌傳播, 前中後整個傳播的排兵佈陣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聚焦。

通過這期的陶博會, 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品牌輸出的概念太大了, 沒有很好的思考清楚自己的最本質需求在那裡, 自己的傳播的載體需要表達的核心在那裡。

作為品牌市場部之前也有過, 越多越好的想法, 總覺得一場活動或者一個傳播需要更多的內容來支撐。 其實並非如此, 我們都知道less is more, 在這時代更需要的是做好一個點, 通過一個點來引爆多個目標。

最後是戰略認知的提升。

戰略的認知, 簡單來說就是把握整個行銷的高度及關鍵點。 網上流行一句話:讀了很多書, 聽過很多道理, 為什麼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按照混沌大學李善友的說法是:成年人學習的目的, 應該是追求更好的思維模型, 而不是更多的知識。 在一個落後的思維模型裡, 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 也只算是低水準的重複, 而不是有效學習。 很多時候, 如果我們依然用老的方法想達到新的目標, 這是不可能的。就像你要引爆一個品牌行銷事件,單單靠寫幾篇軟文,發發朋友圈,這是不可能的。這是整個品牌傳播成敗的核心,也是目前來看很多人都缺失的。

同一個活動、同一個事件,人家玩的很溜,自己就是一場春夢玩了即沒了,不得不值得我們去思考。但是,慶倖的是從陶博會來看整個行業的行銷意識都在覺醒,品牌傳播都在努力,只是不幸的是接下來的競爭將會越來越考驗大家的思維,再也不是搬磚的體力可以解決的腦力大戰。

廣告

這是不可能的。就像你要引爆一個品牌行銷事件,單單靠寫幾篇軟文,發發朋友圈,這是不可能的。這是整個品牌傳播成敗的核心,也是目前來看很多人都缺失的。

同一個活動、同一個事件,人家玩的很溜,自己就是一場春夢玩了即沒了,不得不值得我們去思考。但是,慶倖的是從陶博會來看整個行業的行銷意識都在覺醒,品牌傳播都在努力,只是不幸的是接下來的競爭將會越來越考驗大家的思維,再也不是搬磚的體力可以解決的腦力大戰。

廣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