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連載」餘純順孤身徒步走西藏新藏篇3.阿裡高原和新藏路4.挺進阿裡

餘純順(1951.12-1996.6.13), 上海人, 大學本科。 1988年7月1日開始孤身徒步全中國的旅行、探險之舉。 行程達4萬多公里, 足跡踏遍23個省市自治區。 已訪問過33個少數民族, 發表遊記40余萬字。 沿途拍攝照片8千余張, 為沿途人們作了150餘場題為“壯心獻給父母之邦”的演講。 尤其是完成了人類首次孤身徒步穿過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 征服“世界第三極”的壯舉, 1996年6月13日在即將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羅布泊全境的壯舉時, 不幸在羅布泊西遇難。

下篇 挺進新藏路

3.阿裡高原和新藏路

在我走中國的幾年中, 經常有人問我:“你害怕不?”通常?我便反問:“怕什麼呢?”話雖這麼說,

其實只有少數幾個親友和我自己知道, 我一直在擔心著阿裡, 並且只擔心阿裡。 我深知, 能否走出阿裡, 不僅是走遍西藏的關鍵, 也是走遍中國的決戰之役。

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裡高原, 位於西藏的西部, 平均海拔4500米, 面積約30余萬平方公里, 而人口僅6萬, 平均5平方公里僅有一人, 是世界人口密度最稀的地區。 在走阿裡之前的六年中, 儘管也經過很多自然環境惡劣、偏遠荒寂的地方, 但還沒有經過完全意義上的無人區, 也難得在荒野露宿, 但要走過阿裡的話, 這類經歷便如小菜一碟了。

阿裡是不能不走的。 這不獨因為走阿裡是實現走遍西藏和中國這些目標不能或缺的組成部分,

還因為我實在是太嚮往這片如此遼闊、如此壯麗、如此神秘的高原哪!

如果不是科學考證, 誰能想像, 四千萬年以前, 如今莽莽蒼蒼俯世獨立的青藏高原尚被浸漫在熱帶的古海中, 而阿裡高原不過是海洋底下的一抔泥沙。 後來, 海水漸次退去。 又經歷了地球上的被地理學家稱為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擠撞, 經歷了喜瑪拉雅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岡底斯山相匯攏、境內外數條著名江河發源地的焦點, 故阿裡素有“萬山之祖”、“百川之源”之稱。

不知緣自何年何月, 阿裡平沙漫漫、乾旱寂蕪的荒原上出現了來自四方的朝聖者的身影。 他們或踽踽獨行, 或扶老攜幼, 不辭艱險地來尋訪他們精神的故園和心中的聖地。 他們去了一批又來一批,

雖萬死而不悔, 曆千年而不輟。 這一切, 無不基於阿裡的魅力。

其實, 阿裡的魅力是多層面的。 對旅行者而言, 這種魅力還體現在一系列“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上。 舉例如下:

作為一名徒步旅行者, 在浪跡天涯的過程中, 就要承受比坐車或騎車的旅行者更多的艱難。 在挺進阿裡高原的過程中, 就要忠實地沿著新藏公路前進。 而新藏公路是舉世聞名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它由新疆烏魯木齊至西藏首府附近的拉孜, 全長4千公里(也有從新疆葉城至西藏普蘭的演算法)。 沿線須翻越喀喇昆侖山等十餘座冰雪大阪, 最高海拔6千米左右, 氧氣不足平原處的三分之一, 對人的心肺是個嚴峻的考驗。 途中還要穿越乾旱浩淼的千里戈壁,

泅渡眾多江河。 全線海拔4千米以上的地區約1千公里, 海拔5千米以上的線路在5百公里上下, 屬世界公路史上最難走的路段。 內中, 以紅柳灘、死人溝、甜水海、界山大阪、阿裡同後藏之間的無人區等地段, 被歷代旅人視為畏途。

1990年4月18日, 我途經北京時, 中國登山協會的於良璞給我畫了一幅“西藏略圖”, 明確標出西藏普蘭至仲巴之間的無人區中常有“人熊”(學名或叫馬熊)出沒。 又是無獨有偶, 此番我再抵獅鎮時, 普蘭縣縣委書記劉明和公安局副局長就告訴我, 今年5月, 普蘭一25歲的藏族男牧民于野外被“人熊”吃掉。 除了“人熊”以外, 狼群也是一大禍害。 兩年前, 我走在斑公湖邊時, 見當地龐大的馬群中小馬駒少得不成比例,

便問放牧的藏民。 藏民道:小馬駒跑得慢, 夜裡狼群來襲時, 小馬駒就首先被吃掉。 你一個人夜裡過草原時要加倍小心!

阿裡高原還有雪豹和大量的野犛牛, 這幫傢伙也非“等閒之輩”, 均須認真對待。

來自人類社會的侵襲也不能忽視。 迄今為止, “兩條腿的野獸”從未在地球上絕跡過, 阿裡也不例外。 走阿裡前, 普蘭縣公安局副局長便告誡我, 去年9月, 有一身高1.90米的外籍旅者在阿裡“神山”附近的野外露宿時, 被“兩條腿的野獸”將正在睡袋中熟睡的他的頭砸得稀爛, 所帶財物被洗劫一空。

鑒於上述情況, “皇帝不急急太監”的是我的家人和朋友。 他們一致勸我不要走這段路, 可採取或繞開、或坐車過阿裡的辦法。 囿於該路段存有許多非人力所能為的因素, 世人也不會對我這個“徒步旅行者”有過多非議。

我當然知道情況的嚴峻,且何嘗不想“完好無損”地回返我那溫暖的家鄉。然而,倘若繞開這相當於國土面積二十分之一的地區,那還能算“走遍全中國”、尤其能算“走遍全西藏”嗎?至於要搭車的話,如果我真能在無人區找到車的話,那就不是無人區了。何況,在六年多“走遍全中國”的過程中我從未坐過一次車,阿裡不會例外!無人區也不例外!

其實,阿裡至拉孜,還有一條較穩妥的路同樣可達目的:即由獅鎮走革吉、鹽湖、改則、措勤至拉孜,但那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新藏路”,而難度上也遜色不少。我是一個知難偏要上的人,我當然會選擇走邊境的這條極富挑戰意味的路。這條路不僅要穿行于無人區,還要從我嚮往已久的喜瑪拉雅和岡底斯兩大山脈的中間走過。如此千載難逢、能使我過足探險癮的機會,豈能輕易放棄!唯其艱險無比,方能盡顯英雄本色。

我僅採取了一項應變措施:在即將翻越新疆和西藏交界的界山大阪進入阿裡腹地前,先自己前往醫院摘除了闌尾。並非危言聳聽,便是如此一個小小的器官,如果偏巧在無人區為難我的話,也足以使我喪失生命。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到萬不得已,是決不想無端去挨這一刀的。

在右下腹被劃過一道口子之後,我仍有一事祈求上蒼:只要不讓我在無人區攤上“胃部大出血”,那麼,就身體而言,我相信自己必能走出無人區。我深知這種麻煩更能在無人區致人於死,儘管我並沒有明顯的胃病。

對於阿裡,在未進入她的領地之前,我便將自己的闌尾做了獻祭。

4.挺進阿裡

海拔4300米,1994年8月3日 晴

上午9時,挺進阿裡的號角吹響了。

為了說明穿越被稱作“西藏中的西藏”的阿裡的艱難,從現在起,我記錄下每段路程的海拔高度和惡劣多變的氣候。

登程前,裁縫店夫婦及另幾位支持者同我一起合影。不料,剛按下快門,便有人驚呼:“余哥,不好,你的背後是‘陽痿山’。”頓時,眾人皆大笑不已。

原來,緊挨獅鎮的東側,有一呈褚紅色的怪異山巒。傳說,山中潛有害人精怪,凡挨近此山的男子,均會染上陽痿之症。多年來,凡知曉此山之遠近男子均唯恐躲之而不及。久而久之,該山便被換作“陽痿山”而臭名昭著。

這當然是一種沒有多少科學根據的傳聞,但頗能蠱惑人心。這幫談虎色變的朋友認真得不行,堅持要我換個角度再拍一張以免晦氣。我暗想:“我孑然一身浪跡天涯,這陽痿與否,於我又有什麼實際的利害?”於是便道:“沒關係,便以這夥計權當獅鎮的一大風景,留個到此一游的紀念也好。”言畢,抱拳作別,掉頭向阿裡腹地前進……

今日天氣燥熱,料想會很消耗體力。

六年中,走在中國其他地區時,我所背負的裝備都限制在40斤上下,但要走出阿裡,就不能仍背這個份量可。今日背負的重量已達65斤,雖大大超過了長距離徒步的極限,但在這荒遼的阿裡高原上,這點裝備是萬不能再減免了。

獅鎮的南面同樣是荒蕪乾旱的戈壁。走出4個小時後,回望來路,仍能看見在漫漫平沙中獅鎮的孤寂身影。高原上空氣純淨,能見度高,一馬平川中能遙望得很遠。

中午時分,高溫及紫外線照射下的我已汗流不止,但汗水很快就被蒸發了。我始終節制著喝水,每次擰緊壺蓋時,都要反復檢查是否漏水。憑我的經驗,我知道今日帶的水肯定不夠。這是因為增加了20斤壓縮乾糧,不可能再帶更多的水了。我指望能在途中找到水源,在那裡喝飽、並加滿第二道水,這樣堅持到今夜的宿營地便不會有問題。

走出約25公里時,負重太過的問題很快就凸顯了出來,我已感覺不勝負荷。我明白,倘若仍負重如斯,恐怕難以走出阿裡。我決定將精打細算才帶上路的裝備再作精減。權衡再三,覺得唯有忍痛將睡墊放棄掉。

睡墊從背囊的上端被抽了出來,我將它擱在路邊的一顯眼處,以便後來經過的人可以將它撿走。這條羊毛編織成的睡墊是一位邊防軍人勻給我的,他希望能在我露宿高原時阻擋掉一些地上的寒氣。

14時,水壺內再也倒不出一滴水來了,我的處境更加艱難。

16時15分,天際邊駛來一輛小車,我忙對自己自言自語道:“一定要把它攔住。這也許是今日唯一的指望了。”小車在我的不斷招手下停了下來,我急切地問車上的幾位藏人可有水否?他們擺了擺手,又將車開動了。但車開出30米左右,又奇跡般地停了下來,內中的那位藏族姑娘從車窗內遞出一罐健力寶來……

從下午至黃昏前,靠了那罐飲料,我仍在熱氣沸騰、折射著強烈紫外線的荒漠上堅持著前進。荒漠上寸草不生。此時,我已觀察到今日要經過的地段皆距四周的山脈較遠,而且還盡是些我最痛恨的我將它叫做“幹山”的那種山,故今日只能是“囹圄荒原、望斷雪山”,不可能遇見水源了。我唯有堅持到日落,日落後溫度便會迅速下降,對水的需求較之白天要小些。此外,我更期待著趕抵預定的宿營地——一個叫魯瑪橋的地方。從資料看,該橋處有條尚未乾涸的河,甚至還有一對藏族夫婦在那裡守橋。如果我能堅持到那裡,則不僅那條河中的水都可以盡歸我有,而且,沒准還可以覓得一棲身處,以免卻露宿荒原與狼共寢的麻煩。

暮靄漸深,橫亙在我前方的那脈大山的山腳看似近在眼前,卻總也走不到。此時,我已是每走500米左右,便要躺在地上喘一會兒氣了。我極端乾渴,已處在脫水狀態。與此同時,我又間歇性地感覺噁心和胸悶,這是海拔高、空氣稀薄處的高山反應。這種狀況持續太久,隨時會致人暴死。

天全黑下來時,我看見前方山腳下突然閃過一點火星,我斷定那是吸煙發出的亮光。“快到有人的地方了!純順,再堅持一下呵!”我不斷這樣告誡著自己。這時,我已是每前進200米,便要躺下休息一會兒了……

22時15分,在星光的輝映下,有如倒臥在地的一面巨大的鏡面漸漸地呈現在我的腳邊。定睛細看,不禁愣了半晌。此後,我便扔下背囊,慢慢地跪了下去……

這是一窪如三個乒乓秋桌面那麼大的淺坑,水深不過25釐米,水面上散發著牛、馬、羊排泄出的屎尿的騷腥味。我用水杯將那水舀起,喝完了又舀,舀了又喝;我的淚水緩緩地流淌了出來……

一陣猛烈的旋風突然又從寂黑的荒原深處襲來,我的身子隨之開始打冷戰。我知道自己已沒有體力走到前方那個閃過一次小火星的地方了,我必須“撈現錢”似地守住眼前的這窪水。“望山跑死馬”,天知道那該死的魯瑪大橋還遠在什麼鬼地方。何況,萬一那橋下只是一條乾涸的河床呢?!

風越來越大,氣溫下降得甚快,星光晦暗了下來。我在水坑邊選了一處平地,借著手電光,在大風中抖擻著支起了帳篷。鑽進帳篷前,我又跑去水坑邊喝了一遍水,並將水壺灌滿。

在帳篷裡,我摸索著將我的棲身處佈置好之後,便就著水吞下一片壓縮乾糧。連帶中午的兩片,今日一共吃了三片。這種乾糧十分堅硬,味道很怪,如若沒有水,便愈發難以下嚥。為了活命和換取一些體力,我往往是粗粗嚼上幾口,便將它吞下肚去。

沒有力氣再記當天的筆記了,只能第二天補記。

當我鑽進睡袋時已近午夜,風仍在荒原上呼嘯,不停地撕扯著我的帳篷,不時傳送來遠處群狼淒厲的嚎叫聲。我仰臥在地,閉著雙眼,平靜地聽著四野的聲響。我的頭邊放著一把藏刀和半壺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稱它為水的那種液體……

未完,待續......

轉載聯繫:18080887698

合作投稿:18080887698

世人也不會對我這個“徒步旅行者”有過多非議。

我當然知道情況的嚴峻,且何嘗不想“完好無損”地回返我那溫暖的家鄉。然而,倘若繞開這相當於國土面積二十分之一的地區,那還能算“走遍全中國”、尤其能算“走遍全西藏”嗎?至於要搭車的話,如果我真能在無人區找到車的話,那就不是無人區了。何況,在六年多“走遍全中國”的過程中我從未坐過一次車,阿裡不會例外!無人區也不例外!

其實,阿裡至拉孜,還有一條較穩妥的路同樣可達目的:即由獅鎮走革吉、鹽湖、改則、措勤至拉孜,但那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新藏路”,而難度上也遜色不少。我是一個知難偏要上的人,我當然會選擇走邊境的這條極富挑戰意味的路。這條路不僅要穿行于無人區,還要從我嚮往已久的喜瑪拉雅和岡底斯兩大山脈的中間走過。如此千載難逢、能使我過足探險癮的機會,豈能輕易放棄!唯其艱險無比,方能盡顯英雄本色。

我僅採取了一項應變措施:在即將翻越新疆和西藏交界的界山大阪進入阿裡腹地前,先自己前往醫院摘除了闌尾。並非危言聳聽,便是如此一個小小的器官,如果偏巧在無人區為難我的話,也足以使我喪失生命。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到萬不得已,是決不想無端去挨這一刀的。

在右下腹被劃過一道口子之後,我仍有一事祈求上蒼:只要不讓我在無人區攤上“胃部大出血”,那麼,就身體而言,我相信自己必能走出無人區。我深知這種麻煩更能在無人區致人於死,儘管我並沒有明顯的胃病。

對於阿裡,在未進入她的領地之前,我便將自己的闌尾做了獻祭。

4.挺進阿裡

海拔4300米,1994年8月3日 晴

上午9時,挺進阿裡的號角吹響了。

為了說明穿越被稱作“西藏中的西藏”的阿裡的艱難,從現在起,我記錄下每段路程的海拔高度和惡劣多變的氣候。

登程前,裁縫店夫婦及另幾位支持者同我一起合影。不料,剛按下快門,便有人驚呼:“余哥,不好,你的背後是‘陽痿山’。”頓時,眾人皆大笑不已。

原來,緊挨獅鎮的東側,有一呈褚紅色的怪異山巒。傳說,山中潛有害人精怪,凡挨近此山的男子,均會染上陽痿之症。多年來,凡知曉此山之遠近男子均唯恐躲之而不及。久而久之,該山便被換作“陽痿山”而臭名昭著。

這當然是一種沒有多少科學根據的傳聞,但頗能蠱惑人心。這幫談虎色變的朋友認真得不行,堅持要我換個角度再拍一張以免晦氣。我暗想:“我孑然一身浪跡天涯,這陽痿與否,於我又有什麼實際的利害?”於是便道:“沒關係,便以這夥計權當獅鎮的一大風景,留個到此一游的紀念也好。”言畢,抱拳作別,掉頭向阿裡腹地前進……

今日天氣燥熱,料想會很消耗體力。

六年中,走在中國其他地區時,我所背負的裝備都限制在40斤上下,但要走出阿裡,就不能仍背這個份量可。今日背負的重量已達65斤,雖大大超過了長距離徒步的極限,但在這荒遼的阿裡高原上,這點裝備是萬不能再減免了。

獅鎮的南面同樣是荒蕪乾旱的戈壁。走出4個小時後,回望來路,仍能看見在漫漫平沙中獅鎮的孤寂身影。高原上空氣純淨,能見度高,一馬平川中能遙望得很遠。

中午時分,高溫及紫外線照射下的我已汗流不止,但汗水很快就被蒸發了。我始終節制著喝水,每次擰緊壺蓋時,都要反復檢查是否漏水。憑我的經驗,我知道今日帶的水肯定不夠。這是因為增加了20斤壓縮乾糧,不可能再帶更多的水了。我指望能在途中找到水源,在那裡喝飽、並加滿第二道水,這樣堅持到今夜的宿營地便不會有問題。

走出約25公里時,負重太過的問題很快就凸顯了出來,我已感覺不勝負荷。我明白,倘若仍負重如斯,恐怕難以走出阿裡。我決定將精打細算才帶上路的裝備再作精減。權衡再三,覺得唯有忍痛將睡墊放棄掉。

睡墊從背囊的上端被抽了出來,我將它擱在路邊的一顯眼處,以便後來經過的人可以將它撿走。這條羊毛編織成的睡墊是一位邊防軍人勻給我的,他希望能在我露宿高原時阻擋掉一些地上的寒氣。

14時,水壺內再也倒不出一滴水來了,我的處境更加艱難。

16時15分,天際邊駛來一輛小車,我忙對自己自言自語道:“一定要把它攔住。這也許是今日唯一的指望了。”小車在我的不斷招手下停了下來,我急切地問車上的幾位藏人可有水否?他們擺了擺手,又將車開動了。但車開出30米左右,又奇跡般地停了下來,內中的那位藏族姑娘從車窗內遞出一罐健力寶來……

從下午至黃昏前,靠了那罐飲料,我仍在熱氣沸騰、折射著強烈紫外線的荒漠上堅持著前進。荒漠上寸草不生。此時,我已觀察到今日要經過的地段皆距四周的山脈較遠,而且還盡是些我最痛恨的我將它叫做“幹山”的那種山,故今日只能是“囹圄荒原、望斷雪山”,不可能遇見水源了。我唯有堅持到日落,日落後溫度便會迅速下降,對水的需求較之白天要小些。此外,我更期待著趕抵預定的宿營地——一個叫魯瑪橋的地方。從資料看,該橋處有條尚未乾涸的河,甚至還有一對藏族夫婦在那裡守橋。如果我能堅持到那裡,則不僅那條河中的水都可以盡歸我有,而且,沒准還可以覓得一棲身處,以免卻露宿荒原與狼共寢的麻煩。

暮靄漸深,橫亙在我前方的那脈大山的山腳看似近在眼前,卻總也走不到。此時,我已是每走500米左右,便要躺在地上喘一會兒氣了。我極端乾渴,已處在脫水狀態。與此同時,我又間歇性地感覺噁心和胸悶,這是海拔高、空氣稀薄處的高山反應。這種狀況持續太久,隨時會致人暴死。

天全黑下來時,我看見前方山腳下突然閃過一點火星,我斷定那是吸煙發出的亮光。“快到有人的地方了!純順,再堅持一下呵!”我不斷這樣告誡著自己。這時,我已是每前進200米,便要躺下休息一會兒了……

22時15分,在星光的輝映下,有如倒臥在地的一面巨大的鏡面漸漸地呈現在我的腳邊。定睛細看,不禁愣了半晌。此後,我便扔下背囊,慢慢地跪了下去……

這是一窪如三個乒乓秋桌面那麼大的淺坑,水深不過25釐米,水面上散發著牛、馬、羊排泄出的屎尿的騷腥味。我用水杯將那水舀起,喝完了又舀,舀了又喝;我的淚水緩緩地流淌了出來……

一陣猛烈的旋風突然又從寂黑的荒原深處襲來,我的身子隨之開始打冷戰。我知道自己已沒有體力走到前方那個閃過一次小火星的地方了,我必須“撈現錢”似地守住眼前的這窪水。“望山跑死馬”,天知道那該死的魯瑪大橋還遠在什麼鬼地方。何況,萬一那橋下只是一條乾涸的河床呢?!

風越來越大,氣溫下降得甚快,星光晦暗了下來。我在水坑邊選了一處平地,借著手電光,在大風中抖擻著支起了帳篷。鑽進帳篷前,我又跑去水坑邊喝了一遍水,並將水壺灌滿。

在帳篷裡,我摸索著將我的棲身處佈置好之後,便就著水吞下一片壓縮乾糧。連帶中午的兩片,今日一共吃了三片。這種乾糧十分堅硬,味道很怪,如若沒有水,便愈發難以下嚥。為了活命和換取一些體力,我往往是粗粗嚼上幾口,便將它吞下肚去。

沒有力氣再記當天的筆記了,只能第二天補記。

當我鑽進睡袋時已近午夜,風仍在荒原上呼嘯,不停地撕扯著我的帳篷,不時傳送來遠處群狼淒厲的嚎叫聲。我仰臥在地,閉著雙眼,平靜地聽著四野的聲響。我的頭邊放著一把藏刀和半壺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稱它為水的那種液體……

未完,待續......

轉載聯繫:18080887698

合作投稿:1808088769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