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60顆衛星葬身於此,2000千米以下必須報銷,天宮一號也不例外

作者:沙場秋點兵

人造衛星為人類的通信, 氣象, 資源, 偵查和導航起了很大的作用。 可以說沒有它的存在, 你就上不了網, 打不了電話,

看電視節目。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累計發射了6000多枚衛星, 一顆衛星在壽終正寢的後仍然會沿著軌道飛行, 很容易與新的衛星發生撞車事故, 因此國際條約規定, 2000千米以下的軌道衛星必須在完成使命後的25年內落地銷毀, 衛星報銷前會收到地面降低高度的指令, 最終墜落向地球。 當然, 有些因故障失控而自然墜落的衛星也有很多。

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 每年大約有200枚火箭和衛星墜毀, 最近每年也有60枚左右。 其中大部分在大氣層就會成為灰燼, 每年只有少數的衛星零部件落到地面上。

國際上對失去作用的衛星處理方式一般有兩種, 一個是控制衛星, 讓它轉移到安全軌道上, 或者通過人為引導使其墜入南太平洋一個區域很大的深海無人區, 這就是“航天器墳場”。 還有一個方式是對失控的衛星, 利用導彈進行擊碎, 使得碎片在大氣層中被高溫燃燒。

航天器墳場位於南太平洋的紐西蘭和巴拿馬之間的皮特凱恩群島以南2700千米處, 是各國衛星專用的葬身之地, 據說在這有已經有260顆衛星長眠於此, 之所以選擇這片區域作為回收衛星的場所, 是因為這裡遠離洋流, 魚類資源比較稀少。 皮特凱恩群島還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最少的地區, 大約只有50多人(9個家庭)還居住在此。 而在這片海域墜落的明星航天器也有不少,

比如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 還有一些補給艙。 我國的“天宮一號”馬上在結束任務後, 也將進行變軌, 或許在大氣層燃燒, 或許在燃料用盡後葬身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墳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