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越罵,孩子越差勁!犯錯後只需這簡單的8句就夠,家長必要看!

有時鼓勵比批評更重要!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總會犯這樣那樣的問題, 身為家長總是害怕孩子變成熊孩子, 所以總是急著插手去指責孩子的錯誤, 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知的最佳時機。

在遇到問題以後, 家長可以嘗試先問問孩子這八個問題。

1

“發生什麼事情了?”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不要習慣性的先給問題定性, 更不要上來先劈頭蓋臉的一頓罵。

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辭,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瞭解一下事情的真相。

況且,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即使真的是他的錯, 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2

“你的感覺如何?”

——讓孩子情緒有個出口

瞭解事情的經過後, 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

孩子心裡受到的衝擊是主觀的感受, 沒有對錯。 很多時候, 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

科學研究表明, 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 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

也就是說, 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 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 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 才可能冷靜思考。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 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 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夠冷靜之後, 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

3

“你想要怎樣?”

——知道孩子的心裡想法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 也不要驚慌, 更不要害怕, 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

4

“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辦法

在這個階段, 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童言無忌”, 給予孩子意見的足夠尊重。

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點子, 為孩子出謀劃策, 和他一起去想解決的方法。 這樣, 孩子今後再遇到問題的時候,

也會想著要向你求助。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 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

5

“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引導孩子思考結果

讓孩子去思考, 並且瞭解, 每一樣的解決方法背後都有一個你需要承擔的後果, 你是否可以接受這個後果?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 不能思考的明白。 家長就要出現, 幫助孩子去理清思路, 告訴孩子後果是什麼。 但是這裡父母應該避免說教, 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6

“你決定怎麼做?”

——讓孩子自己思考下一步行動

當分析完所有的情況和後果之後, 孩子也會權衡利弊, 選擇最有利的解決方式。 而且, 這一般也是最合理, 最明智的選擇。

即便他的選擇不符合你的期待, 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如果你出爾反爾, 以後恐怕孩子再也不會相信你。

何況, 就算他選擇錯誤, 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7

“你希望我做什麼?”

——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位置

當孩子說出自己希望如何幫助他時, 家長一定要積極表示支持。 父母的支持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這會讓孩子更有信心。

等到事情過去之後, 問他最後一個問題。

8

“下次我們該怎麼做?”

——讓孩子學會思考

等事情過去以後, 給孩子審視自己的機會。 反思自己的判斷和解決辦法是否有效, 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

不少家長認為, 自己的孩子年齡小, 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際上,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 也會運用一些策略和辦法來解決問題。

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

家長不妨試試先問以上八個問題, 多練習幾次, 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需要我們操心。

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和財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