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部員工稱:共用汽車EZZY宣佈解散(內附視頻)

更多視頻請掃二維碼

備受質疑的共用汽車市場又有玩家出局。 日前,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EZZY內部員工獲悉, 定位高端服務的共用汽車品牌EZZY已在公司內部宣佈解散,

正在進行資產清算。 目前該品牌App已經顯示無車可用, 客服電話無人接聽。 以重資產、重運營模式著稱的共用汽車市場此前一直備受無消費需求、無資本青睞、無盈利空間的三無質疑, 而此前共用汽車友友租車、零派樂享也曾遭遇停運危機。 共用汽車品牌接連出現停運危機, 讓該行業蒙上陰影, 能否成為繼網約車、共用單車之後又一巨大的流量入口和千億生意, 考驗著市場上的玩家。

宣佈解散

據悉, EZZY已於10月23日召開內部會議, 告知公司解散。 其內部員工稱, 公司突然宣佈解散, 員工自身問題尚待解決。 在位於中關村南大街方圓大廈的EZZY辦公地點,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由於資金鏈斷裂, 公司確已宣佈解散。 “公司現在正在進行資產清算, 隨後公司將發佈公告。 目前用戶押金無法退出, 法院和審計組介入完成清算後, 將按照法律法規補償用戶押金以及員工工資。 ”

10月24日,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EZZY App發現, App內已經顯示無車可用, 客服電話也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此前共用EZZY停取車網點均佈局在國貿附近的核心商圈,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國貿附近發現, 目前已經看不到EZZY運營的車輛。

在今年5月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 EZZY創始人付強曾稱EZZY的註冊用戶數突破10萬, 以純電動車運營實現單車6單/日, 遠高於業內平均單車運營資料。

如今看來, EZZY以今年內實現平臺5000輛車的儲備目標無法達到, 甚至未能達到2016年上線時在北京投放500輛車的目標。

資金困境

重模式、高成本一直都是共用汽車行業面臨的痛點, 汽車租賃以及後期維護耗費企業大量資金。 而目前共用汽車市場尚無資本大鱷入局, 獲得巨額融資者甚少, 在等待資本風口到來的同時, 對企業的造血能力是巨大的考驗。

定位高端的EZZY面臨的資金壓力更高於其他共用汽車企業。 EZZY運營區域主要在北京東部的國貿、三裡屯、東直門等區域, 旗下車輛均是寶馬、奧迪等高端車型。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表示, 與共用單車、網約車相似, 共用汽車同樣屬於規模經濟。 共用汽車企業想要通過方便使用者用車的方式來獲取使用者, 必須擁有龐大的數量, 否則難以獲得用戶青睞。 而採購汽車的成本相比單車等要高很多, 企業本身就面臨很大的資金問題。 如果企業定位做高端服務, 就需要有更加充足的資金和強大的造血能力, 否則很難在市場生存。

EZZY是由北京大夢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一款汽車智慧共用平臺App, 用戶可以使用EZZY預訂到奧迪A3或者寶馬i3兩種車型。 EZZY的計價方式為標準會員每分鐘1.5元, VIP會員每分鐘0.5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 EZZY平臺的使用費用遠高於巴歌出行、途歌和首汽Gofun等北京主流共用汽車品牌。 除價格高之外, 此前EZZY也面臨找車難、用戶體驗差等問題。 在高成本運營的情況下,EZZY旗下共用汽車數量較少且難以獲取用戶,這使EZZY面臨沉重的資金壓力。

前景未知

當共用汽車品牌借政策東風欲跑馬圈地之時,前期車輛投入的高成本與後期超高的維護費、停車費讓不少小玩家力不從心,業內對共用汽車行業的質疑也逐漸加劇。

雖然已經有很多共用汽車企業面臨停運、倒閉危機,但是程世東認為共用汽車仍然具有市場。程世東表示,和共用單車、網約車不同,共用汽車市場還沒有出現大企業。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企業危機,並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市場需求小、企業造血能力差等因素導致企業獲益空間較小,投資主體不大。在行業巨頭沒有出現的情況下,共用汽車市場還尚未真正進入淘汰賽。

在上海同濟大學行政管理、城市管理與建設工程管理學院教授諸大建看來,目前共用汽車市場以新能源車為主,一些例如北汽、上汽的大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以及車輛、牌照等資源,可以大量投放車輛,滿足消費者以及自身發展需求,而小企業投放量較少,沒有停車點,如果出現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就更加難以生存。

程世東認為,目前神舟等一些大規模租車企業本身具有充足的車輛。如果這些企業在長租的基礎上加入短租,循序漸進地向共用汽車市場發展,將會有很大優勢,風險也相對較小。一些初創型小企業雖然沒有大企業的資金優勢,但仍然有生存空間。

在高成本運營的情況下,EZZY旗下共用汽車數量較少且難以獲取用戶,這使EZZY面臨沉重的資金壓力。

前景未知

當共用汽車品牌借政策東風欲跑馬圈地之時,前期車輛投入的高成本與後期超高的維護費、停車費讓不少小玩家力不從心,業內對共用汽車行業的質疑也逐漸加劇。

雖然已經有很多共用汽車企業面臨停運、倒閉危機,但是程世東認為共用汽車仍然具有市場。程世東表示,和共用單車、網約車不同,共用汽車市場還沒有出現大企業。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企業危機,並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市場需求小、企業造血能力差等因素導致企業獲益空間較小,投資主體不大。在行業巨頭沒有出現的情況下,共用汽車市場還尚未真正進入淘汰賽。

在上海同濟大學行政管理、城市管理與建設工程管理學院教授諸大建看來,目前共用汽車市場以新能源車為主,一些例如北汽、上汽的大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以及車輛、牌照等資源,可以大量投放車輛,滿足消費者以及自身發展需求,而小企業投放量較少,沒有停車點,如果出現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就更加難以生存。

程世東認為,目前神舟等一些大規模租車企業本身具有充足的車輛。如果這些企業在長租的基礎上加入短租,循序漸進地向共用汽車市場發展,將會有很大優勢,風險也相對較小。一些初創型小企業雖然沒有大企業的資金優勢,但仍然有生存空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