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她29歲便獲普利策獎,晚年時用最優美清涼的文字直指生命的核心

凡是與生命、死亡、個體存在等有關的話題, 談論起來總是感覺很沉重, 並極易引起人們心中的各種不良反應, 比如無奈、憂傷、悲觀,

以及因為在茫茫宇宙之中, 個體存在竟如此之渺小而引起的沮喪。 初讀《現世》時, 就會產生上述這些感覺。 這部探討生死、存在、人類歷史以及宗教理念的哲思隨筆集, 是美國著名女作家安妮·迪拉德晚年時期的作品。

她筆下的文字, 清涼如泉水, 給那些內心困惑不安、心靈饑渴難耐的讀者帶來一次思考生命的機會。 而她的作品直接指向, 則是存在的意義以及生命價值的核心。

美國女作家安妮·迪拉德, 同時, 她還是一位博物學家。 童年時期, 她喜愛採集岩石, 製作昆蟲標本, 並且喜歡對環境進行探索。 本圖來自網路。

全書包括了十個主題, 每個主題內探討的問題都不相同。 安妮·迪拉德很平靜地講述著她的經歷以及對問題的思考, 偶爾也頑皮一把, 抖落出生活中的某個小誤會, 帶給讀者會心的一笑。

生死存在的話題已然這般沉重, 那麼偶爾頑皮一下, 就算是在沉重之中, 給別人也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機會吧。 人不可能把一生的時間都用在思考重大哲學命題上, 間或地做些看似無聊的事情,

比如看看雲, 生命才能彰顯出更多的趣味, 人才會收穫到更多的豐盛。 儘管人活一世, 時光短暫, 可人總得做點什麼;儘管相對於浩渺的宇宙而言, 個體的存在無足輕重, 可在某一個時刻裡, 個體的價值依然是難以估量的。

這就是安妮·迪拉德透露給我們的生命價值觀。 她既肯定個體生命的意義, 肯定萬物存在是一種奇跡, 卻也一再地試圖讓讀者看到, 個體生命的存在相對於無始無終的時間長河來說, 實在不值一提。 簡而言之, 安妮·迪拉德的生命價值觀便是:人類既不可妄自菲薄, 無視自己的創造力, 但也沒必要覺得自己牛氣十足, 是宇宙中至高的唯一。 人類無法平息突發的自然災害, 而單憑一個人,

也不可能阻止某種暴行;人類創造了許多文明古跡, 可這些文明古跡最終還是會堙沒在時間的風沙裡。

29歲時, 安妮·迪拉德憑藉《聽客溪的朝聖》而獲得普利策獎, 並在美國文壇激起巨大反響。

即便每一個生命都無法逃脫死亡, 生存的價值也是不容否認的。

但這首先需要我們賦予個體生命的存在以一種意義。 不論是為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做出貢獻的德日進, 還是因為教授《妥拉》而慘遭羅馬人殺害的阿齊瓦拉比, 亦或是為新生兒洗澡的佩特·艾斯伯格護士, 還有那些做著大大小小事情的人們, 他們的存在意義, 正是通過自己所做之事彰顯出來的。

寫作本書時, 安妮·迪拉德已是一位閱盡世事滄桑的老人, 她帶著我們看到生命的誕生, 看到死亡的降臨, 發覺其實生命個體“生命都不是”, 但也要重視生命的存在, 因為“我們將會被埋在地裡很久很久”。

如此清涼優美的文字, 傳達出的哲理卻是深刻而耐人尋味的。 安妮·迪拉德善於在細微之處呈現出內心的感受與感悟。 在這部既體現出安妮·迪拉德奇思妙想和精妙語言的隨筆集中,隨處可見的是她對生存意義做出的嚴肅思考。她並沒有故作高深的姿態,但她敘述時的那種宏大視角,卻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超越現時的生命體驗和閱讀感受之中。

晚年的安妮·迪拉德。她一生著述頗豐,代表作品除《現世》之外,還有《神聖的堅實》、《美國童年》、《文字生涯》等等。本圖來自網路。

在這部既體現出安妮·迪拉德奇思妙想和精妙語言的隨筆集中,隨處可見的是她對生存意義做出的嚴肅思考。她並沒有故作高深的姿態,但她敘述時的那種宏大視角,卻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超越現時的生命體驗和閱讀感受之中。

晚年的安妮·迪拉德。她一生著述頗豐,代表作品除《現世》之外,還有《神聖的堅實》、《美國童年》、《文字生涯》等等。本圖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