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可見光通信和Li

以前小棗君和大家說過, 我們現在的無線通訊, 都是基於電磁波的通信。

電磁波通信, 必須要佔用頻譜資源。 雖然看不見, 摸不著, 但是頻譜資源是非常寶貴的。

一直以來, 我們主要是使用“電波”進行無線通訊, 用電波的頻譜資源。

電波的頻譜資源東分一點, 西分一點, 已經沒剩下多少了。

電波不夠用, 人們自然會想, 那是不是可以用光波呢?

光波頻率資源豐富, 頻段寬闊, 所以速度比電波快得多。

利用光波進行無線通訊的技術, 通常就稱為“光通信”。

注意了, 我們平時經常所說的光通信, 更多的是指光纖通信。 實際上, 光纖通信屬於有線通信。

但是沒辦法, 名字已經被大家叫習慣了, 再搶回來也難了。 。 。

於是, 為了和光纖通信進行區分, 我們的“真·光通信”又被叫做“可見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 它有屬於自己的標準——IEEE 802.15.7 VLC。

它的準確定義是:利用可見光波段的光作為資訊載體, 在空氣中直接傳輸光信號的通信方式。

這幾年到處都很火的“Li-Fi”, 就是“可見光通信”技術中的一種。

2011年, 德國物理學家哈拉爾德·哈斯(Harald Haas)和他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團隊發明了一種專利技術, 利用閃爍的燈光來傳輸數位資訊, 這就是Li-Fi。

Li-Fi, 光保真技術(Light Fidelity)。 是不是覺得這個名字和Wi-Fi很像?之所以這麼命名, 就是因為它的應用場景和Wi-Fi很像, 而且當時人們覺得它很可能會取代Wi-Fi。

哈斯和他的Li-Fi

Li-Fi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 給普通的LED燈泡裝上微晶片, 可以控制它每秒數百萬次閃爍, 亮了表示1, 滅了代表0。 由於頻率太快, 人眼根本覺察不到, 但是光敏感測器卻可以接收到這些變化。 就這樣, 二進位的資料就被快速編碼成燈光信號並進行了有效的傳輸。 燈光下的電腦或手機, 通過一套特製的接收裝置, 就能讀懂燈光裡的“莫爾斯密碼”, 就能通訊了。

可見光通信工作原理

大家要注意喲, 哈斯只能算是Li-Fi的發明人,

他並不是可見光通信的發明人。

可見光通信早在2000年左右就提出來了, 發源地是日本。

可見光通信的誕生前提就是LED技術的飛速發展。

LED自從誕生以來, 以每十年亮度提高20倍, 價錢降低100倍的速度發展, 技術日趨成熟, 功能不斷完善。

可見光通信的發展歷程:

2000年,日本研究者提出並模擬了利用LED照明燈作為通信基站進行資訊無線傳輸的室內通信系統。此時的光通信,傳輸速率僅有幾十KB每秒。

2003年,日本成立了VLCC可見光通信聯盟,迅速成為國際組織。

2008年,實現了可見光通信最遠傳輸距離2000米,傳輸速率為1022bit/s。

2010年,利用LED交通信號燈作為發射機的可見光通信技術,傳輸速率是4800kb/s,距離300米。

2010年,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團隊將通信速率提高至513Mbps,創造世界紀錄。

2013年,復旦大學研發出3.75Gbps離線資料傳輸的速率,創造世界紀錄。

2013年,英國科研人員又把離線速率刷新到10Gbps。

2015年,中國把即時通信速率提高至50Gbps。

據國外媒體報導,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已完成100Gbps可見光通信試驗,並命名為“超並行可見光通信”,甚至預測該通信系統的最高速率能達到3Tbps!

牛津大學的可見光通信研究

高速率是可見光通信的最大優勢,也是業界普遍看好其前景的主要原因。

除了速率之外,可見光通信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優勢。

據統計,2020年支援Wi-Fi無線連接的設備將達17億台,但隨著設備的進一步增加,2025年基於傳統RF(射頻)技術的Wi-Fi網路可能無法滿足設備連接需求。

蜂窩通信方面,只我們中國,移動通信基站有差不多600萬個,大部分能量都用於冷卻,效率只有5%。

LED光源就不一樣了,目前全球LED燈泡就有大約400億個。只需給這些LED燈泡加一個微晶片,就能改造成信號發射器,形成的通信網路規模是非常驚人的。這樣做的成本也比部署Wi-Fi熱點低得多,也不必新建基礎設施。

而且,前面也說了,無線電波的頻譜資源日趨緊張,網路已經變得擁擠不堪。可見光頻譜的寬度達到射頻頻譜的1萬倍,意味著能帶來更高的頻寬,可以使用的資源也非常豐富。使用光通信,完全不用擔心頻譜不夠用的問題,同時還能緩解全球無線頻譜資源短缺的現狀。

此外,可見光對於人類來說是綠色的、無輻射傷害的一種物質。因此用光來作為無線通訊的媒質,是一種對人類發展更健康,更可取的方向。同時用光來通信能降低能耗,因為不需要像基站那樣提供額外的能耗,更加環保。

如果算上安全的話,也是一個優點,可見光通信,把光線一擋,就洩露不出去了。。。

但是,可見光通信的缺點其實也非常多。

首先,大家應該已經想到了,像Li-Fi這樣的東東,你下行速率還好說,上行怎麼辦呢?手機上也裝個電燈泡?

然後,環境光源干擾。在封閉的室內用用是沒問題,到了室外,光源雜亂,這個受影響就很大。

再有,就是距離,可見光通信的速率看上去很高,但是實驗室裡面都是短距離理想環境下測試,你不可能拿著手機挨著燈泡上網,你稍微離遠點,速率就下降得厲害。而且,如果你背對著光源,擋住了光,就沒信號了。。。

總而言之,可見光通信確實在理論傳輸速率、部署、成本、零電磁輻射等方面“秒殺”傳統射頻通信。但是指望它短時間內替換掉Wi-Fi或基站,肯定是不可能滴。以後如果光通信發展得好,它應該會和現有通信技術進行搭配使用,或者在某些特定場合下先用起來。

我們還是耐心等待吧! ^_^

(全文完)

2000年,日本研究者提出並模擬了利用LED照明燈作為通信基站進行資訊無線傳輸的室內通信系統。此時的光通信,傳輸速率僅有幾十KB每秒。

2003年,日本成立了VLCC可見光通信聯盟,迅速成為國際組織。

2008年,實現了可見光通信最遠傳輸距離2000米,傳輸速率為1022bit/s。

2010年,利用LED交通信號燈作為發射機的可見光通信技術,傳輸速率是4800kb/s,距離300米。

2010年,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團隊將通信速率提高至513Mbps,創造世界紀錄。

2013年,復旦大學研發出3.75Gbps離線資料傳輸的速率,創造世界紀錄。

2013年,英國科研人員又把離線速率刷新到10Gbps。

2015年,中國把即時通信速率提高至50Gbps。

據國外媒體報導,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已完成100Gbps可見光通信試驗,並命名為“超並行可見光通信”,甚至預測該通信系統的最高速率能達到3Tbps!

牛津大學的可見光通信研究

高速率是可見光通信的最大優勢,也是業界普遍看好其前景的主要原因。

除了速率之外,可見光通信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優勢。

據統計,2020年支援Wi-Fi無線連接的設備將達17億台,但隨著設備的進一步增加,2025年基於傳統RF(射頻)技術的Wi-Fi網路可能無法滿足設備連接需求。

蜂窩通信方面,只我們中國,移動通信基站有差不多600萬個,大部分能量都用於冷卻,效率只有5%。

LED光源就不一樣了,目前全球LED燈泡就有大約400億個。只需給這些LED燈泡加一個微晶片,就能改造成信號發射器,形成的通信網路規模是非常驚人的。這樣做的成本也比部署Wi-Fi熱點低得多,也不必新建基礎設施。

而且,前面也說了,無線電波的頻譜資源日趨緊張,網路已經變得擁擠不堪。可見光頻譜的寬度達到射頻頻譜的1萬倍,意味著能帶來更高的頻寬,可以使用的資源也非常豐富。使用光通信,完全不用擔心頻譜不夠用的問題,同時還能緩解全球無線頻譜資源短缺的現狀。

此外,可見光對於人類來說是綠色的、無輻射傷害的一種物質。因此用光來作為無線通訊的媒質,是一種對人類發展更健康,更可取的方向。同時用光來通信能降低能耗,因為不需要像基站那樣提供額外的能耗,更加環保。

如果算上安全的話,也是一個優點,可見光通信,把光線一擋,就洩露不出去了。。。

但是,可見光通信的缺點其實也非常多。

首先,大家應該已經想到了,像Li-Fi這樣的東東,你下行速率還好說,上行怎麼辦呢?手機上也裝個電燈泡?

然後,環境光源干擾。在封閉的室內用用是沒問題,到了室外,光源雜亂,這個受影響就很大。

再有,就是距離,可見光通信的速率看上去很高,但是實驗室裡面都是短距離理想環境下測試,你不可能拿著手機挨著燈泡上網,你稍微離遠點,速率就下降得厲害。而且,如果你背對著光源,擋住了光,就沒信號了。。。

總而言之,可見光通信確實在理論傳輸速率、部署、成本、零電磁輻射等方面“秒殺”傳統射頻通信。但是指望它短時間內替換掉Wi-Fi或基站,肯定是不可能滴。以後如果光通信發展得好,它應該會和現有通信技術進行搭配使用,或者在某些特定場合下先用起來。

我們還是耐心等待吧! ^_^

(全文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