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專訪張昊:堅持夢想需付出很多,對兒子很愧疚

體壇+記者譚彥嘉楠報導

“人生能有幾回搏, 我一直想堅持自己的夢想。 ”張昊的夢想不止是明年的平昌, 還有更遠的北京。 他想在家門口參加一屆冬奧會。 可不管滑向哪兒, 這條路都註定不會平坦。

和小雨搭檔的第一個世錦賽就拿到了第四名, 這對於在逆境中前行的張昊來說是針很好的強心劑, “第四給我們增加了很多信心, 如果能及時把編排做好, 滑冰的風格提升下, 舞蹈上再增加一些動作, 再上一些難度, 把跳躍再提升下, 把原有的動作穩定住了, 再把品質提高···”大昊一口氣說了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而這些也恰恰是他們的成長空間, “其實我們的可塑性還很高。 ”

現在對於他和小雨來說, 他們要做的就是跟時間賽跑, 在這十個月的時間裡, 把問題一一解決, 用大昊的話說, “有動力也有難度”。

“在奧運會之前還有兩個大獎賽, 一個總決賽, 爭取把這三個國際比賽打好, 我們要的打好, 不光是成績, 而是要動作全成, 這最能增加我們的自信心。 然後避免傷病, 爭取在平昌能拿一個好成績, 希望能登臺(登上領獎臺)吧。 這得看我們的努力和運氣了。 ”登上平昌的領獎臺, 張昊當然不想說說而已。 可是, 要想實現目標, 他需要付出的太多。

胳膊、肩、腰、腳, 骨刺, 腱膜炎, 骨膜炎, 滑囊炎······滑了快30年, 張昊的身上已經“傷痕累累”, 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按摩和理療來維持日常的訓練。 可即便這樣, 他還要繼續, 因為在他看來, “運動生涯的終點是你的身體無法承受比賽和訓練的強度, 還有就是失去對於賽場的激情與渴望。 ”

而他說自己還有能力, 還有可塑的空間,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還深深的熱愛著這項運動,

“我喜歡滑冰, 雖然年齡越來越大, 但是夢想和堅持不能改變, 我還要繼續堅持我的奧運夢。 ”

對於經歷過輝煌, 也有過低谷和掙扎的張昊來說, 他可以有N多種的選擇, 而不管選哪一種都比繼續在冰面滑行要安穩和舒適。 但他卻把心一橫, 執拗的堅持著夢想。

“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這般堅持, 其實在追夢的路上我是很痛苦的。 ”張昊所說的苦是對於兒子的愧疚和無奈。

大昊和小昊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2015年5月出生的小昊已經快23個月了, 但至今張昊都沒有給兒子換過一次尿不濕, 他和兒子相處的日子都數得過來。 “孩子出生三天我就出國編排去了, 滿月沒趕上, 滿周歲也沒趕上。 平時沒有比賽也就週末能回家陪他一天, 孩子跟我都不親。 ”小昊對爸爸的印象停留在電視裡的畫面, 所以每每看到穿著有五環、有國旗運動服的人在電視裡出現, 他都會喊爸爸, 可是真的見到張昊時, 小傢伙卻覺得很陌生, 不讓張昊抱, 也很少叫爸爸。

所以每次回家, 張昊都會變著法的買很多玩具哄兒子開心,

“慢慢哄著, 能讓我抱一下就不錯了。 ”大昊的話語裡有著太多的無奈。 是啊, 賽場上這麼風光的人兒, 回到家卻換不來兒子一聲親昵的呼喚, 一個輕輕的擁抱。

在赫爾辛基比完自由滑的那天, 張昊跟兒子視頻, 可是小傢伙看到爸爸卻沒有什麼反應, “沒有叫我, 跟不認識我一樣, 當時心裡難受極了。 ”關了視頻, 一股很強的失落感湧上大昊的心頭, “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陪伴他成長, 照顧他, 真的很無奈。 ”

但再多的無奈, 再多的愧疚, 張昊也只能把他埋藏在心底, “既然選擇了堅持, 那就堅持到底。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