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九九重陽|濃濃敬老情 紅果送祝福

江涵秋影雁初飛, 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 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 不用登臨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 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2017年10月28日, 農曆九月初九, 是為重陽節。 此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 屬於中國傳統節日。

重陽含義

重陽節形成于戰國時期, 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 此後歷代沿襲。 1989年, 重陽節被正式定為“老人節”, 以助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緣何被稱為“老人節”?溯源至《易經》, 其中把“六”定為陰數, 把“九”定為陽數, 九月九日, 日月並陽, 兩九相重, 故而叫重陽, 也叫重九。 九九重陽, 與“久久”同音, 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 含祈願長壽之意。 同時, 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

重陽佳節, 人們興致盎然, 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民俗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 代表性的節氣民俗如下:

登高

先有登高的習俗, 金秋九月, 天高氣爽, 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的《長安志》中, 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 制無定法, 較為隨意。 農曆九月九日天明時, 以片糕搭兒女頭額, 口中念念有詞, 祝願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制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 像座寶塔, 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 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 並點蠟燭燈, 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當今的重陽糕, 仍無固定品種, 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作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到了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國家將九九重陽節這天定為“敬老日”“老人節”,積極開展尊老活動,引導形成敬老風尚,無不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溫情佳節將至,小紅果在此送上祝福,願您健康快樂!

————END————

圖文 | 來源於網路

微信公眾號“紅果記憶”同步更新

歡迎關注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作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到了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國家將九九重陽節這天定為“敬老日”“老人節”,積極開展尊老活動,引導形成敬老風尚,無不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溫情佳節將至,小紅果在此送上祝福,願您健康快樂!

————END————

圖文 | 來源於網路

微信公眾號“紅果記憶”同步更新

歡迎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