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造飛機用上機器人,西方:想不通,為何一夜之間中國就完成了超越

說起造飛機, 即使在工業機器人大行其道的今天, 飛機上的連接孔的傳統的手工作業也被認為是無可替代的, 可以說飛機上的每一寸“皮膚”都飽含工作人員的心血。

有資料顯示:即使是這樣, 飛機機體疲憊失效事故, 七成發生在結構連接部位, 其中80%疲憊裂紋在連接孔處, 因此連接水準極大影響飛機壽命。

裝配機器人

顯然, 傳統手工作業極大的影響了飛機的製造速度, 而歐美等先進的流水線作業大多已經實現了飛機裝備自動化作業, 根據統計, 手工鑽鉚約15秒/釘, 自動鑽鉚最快3秒/釘;手工鉚接鐓頭高度公差為±0.5mm, 自動鑽鉚能做到±0.05mm, 精度提高10倍。 F-35生產線在滿速運轉時, 可以保證一天一架的產量, 效率之高可見一斑。

在航太航空方面的技術, 歐美一向將其視為機密, 不可能和中國分享, 這對於世界最大的機器人製造國——中國來說, 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 這些所謂的技術封鎖形同虛設。

裝配機器人

近日, 一組中國運-20運輸機裝配製造畫面曝光, 上面赫然出現了一台世界頂尖的機器人在裝配運-20的機身部件, 從畫面上看, 這是一代高度自動化的世界最新水準自動鑽鉚機器人。

據悉, 這台機器人不但令複雜繁瑣的運-20的裝配工作變得快捷準確, 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國軍用飛機設計理念進入了全球最前列, 可以預見在第四代戰鬥機殲-20、新型轟炸機、C-919客機的製造中, 這種機器人將極大的提高產量和品質。

C919裝配作業

對此, 西方無法接受,

有些網友驚歎:為何一夜之間中國就完成了超越, 當我們還在為政治焦頭爛額的時候, 中國人悄然站在的我們的前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