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知道遠古時代的群婚嗎

在人類發展初期, 實行的是內婚制, 即一個群體裡面不同性別的人隨意進行交配, 內婚制對人類的損害非常巨大, 生出來的孩子死亡率很高而且智力低下, 抵抗力很弱, 即使勉強存活也很容易在生長過程中夭折。 這導致原始人的進化速度十分緩慢。 隨著時間的發展和血緣家族的分裂, 人們逐漸意識到了內婚的危害。

他們漸漸地發現自己本族血緣的人與分裂出去的血緣家族的人所生的後代, 無論在體能還是存活力, 智商都要比自己本族血緣的人相互結合所產生的後代要高。 所以人們便進化出了這樣一個想法, 自己不能同自己本族裡面的人進行婚配, 這個不能內部通婚的群體就是氏族, 這也是最初氏族社會的雛形。

接著另一種婚配制度就出現了, 這就是族外群婚, 即一個氏族的男性成員和另一個氏族的女性成員在野外相互約見然後進行婚配。 由於當時的氏族是以母系血統為主(一個氏族裡面具有相同的母系血統), 所以是男性隨女方居住。 所以婚配後, 男子便要跟著女子到她的氏族裡面, 變成另一個氏族裡面的一員, 類似於今天的入贅。

現在很多少數民族仍然有著群婚的痕跡, 如壯族的“歌圩”、布依族的“趕表”、黎族的“放寮”、仫老族的“走坡”、傣族的“潑水節”、侗族的“行歌坐月”等等, 每到這天, 男女青年身著盛裝, 以村、寨為單位, 用唱歌的方式尋找合適的物件, 待到尋到自己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時便會離開集體, 私下相會,

盟誓終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