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寫過七步詩的曹植,最早創制“中國化”的佛教音樂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 字子建, 東漢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出生于東武陽(今山東莘縣), 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生前曾為陳王, 去世後諡號“思”, 因此又稱陳思王。

喜讀佛經的曹植于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游魚山時, 聞岩洞內傳出梵唄歌唱之聲, 便按梵唄音調編撰了《太子瑞應本起經》唱詞, 填入誦唱, 後被稱為“魚山梵唄”。 曹植便成了魚山梵唄的創始人。

陳思王曹植, 深愛聲律,

屬意經音, 既通般遮(天樂神)之瑞響, 又感魚山之神制, 於是刪治《瑞應本起》, 以為學者之宗。 傳聲則三千有餘, 在契則四十有二。 ”二為唐窺基《法華玄贊》卷四日:“陳思王登魚山, 聞岩岫誦經, 清婉遒亮, 遠俗流響, 遂擬其聲, 而制梵唄。 ”陳思王曹植作為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 不僅才學出眾, 所著詩、賦、散文不論數量品質, 都堪稱當時之冠。 他且精於音律, 提倡“禮樂風俗移”, “宣仁以和眾”, 與孔子主張的“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安上治民, 莫善於禮”如出一轍。 說明他們都很關注音樂的社會教化作用。 曹植多才多藝, 又頗喜誦讀佛經, 魚山梵唄是他創制“中國化”的佛教音樂傑作。

曹植創制的魚山梵唄, 標誌著外來佛教音樂開始邁入“中國化”的進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