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驗失效恐慌下的中國焦慮症

快節奏、大幅度的變化, 正在讓世界變得陌生。

外賣、共用、刷臉等概念, 昨天可能還是一個並不廣為人知的名詞, 今天就已經變成一個生活的場景, 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樣的變化, 既讓人新奇、驚喜、興奮;也叫人迷茫、焦慮、恐慌。

曾經有一部小說描述了一個讓人心酸的橋段:一個含冤入獄的人, 在經受了二十多年的牢獄之災後, 突然被宣佈無罪釋放。 出人意料的是, 這個人在出獄不久後, 竟然要求把他重新關進監獄。 因為他發現, 世界已經變得完全陌生, 他所會的一切都變得不再有用, 他已經不知道在這樣的世界裡如何活下去。

這種無所適從的感覺正在折磨著中國企業家。 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方向在哪裡, 面對巨大的變革, 許多企業家失去了動力和方向感, 不知道該怎麼幹。

和整個世界漸進式的變化不同, 中國的變化更快, 快得讓人有點反應不過來, 很有些突如其來的意味。 移動支付就是最好的例子, 仿佛一夜之間, 到處都可以掃碼支付了, 只要拿著手機, 你就能買到想買的任何一樣東西。 不論哪個國家都沒有中國這樣方便。

比街景變化深刻的是生活方式的變化, 移動支付等新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

在中國企業家還沒準備好的時候, 90後已經開始成為不得不重視的職場新勢力。 這是一個不為錢工作、只為興趣工作的群體。 無論在外人看來多麼有誘惑的工作, 只要一言不和, 他們就有可能不辭而別。 這一代人, 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 無論家境如何, 都被像富二代一樣養大。 除了其中的少數人, 他們缺少定力和耐性, 心境在極度自信和極度自卑兩個端點間跳躍、漂移。

他們沒有父輩那樣的生活壓力, 也沒有那樣的責任感, 絕對不會為了些許的工資而承受委屈。 軍事化、半軍事化管理的傳統企業, 幾乎是他們的死敵。 他們喜歡創業, 並不是因為心裡多麼有底, 而僅僅是為了擺脫老闆的管理。

獨生子女群體帶來的另一個效應, 就是人際關係的減弱。 從小就沒有兄弟姐妹的生活, 讓許多獨生子女不會與人相處。 相比與現實中的人打交道, 他們更喜歡面對網路世界。 特別是在智慧手機出現後, 人與人弱關係、人與機強關係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 世界其他地方發生事情, 可能隨著網路傳播的發酵, 成為年輕人的談資;而對於身邊的人, 他們卻毫不瞭解, 也沒有興趣去瞭解。

90後是人類世界的新物種, 他們是未來的希望, 他們又是那麼不讓人放心。 如果不能想出辦法, 讓90後釋放出他們的能量, 不論看起來多麼風光的企業, 離壽終正寢已經為時不遠了。

ALphoGO Zero可以在只瞭解圍棋的規則, 且沒有人類指導的情況下, 自學圍棋

和90後相對應的是老齡化難題。

那些讓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的50後、60後們正在老去。 在過去5年中, 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2000萬, 現在還在呈加速度減少的狀態。 一些年齡超限的人, 在染黑了頭髮之後到工地上勞作, 只要體能還行, 那些苦於招工難的企業, 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眼。

發達國家勞動力的減少, 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而中國新生代勞動人口的減少, 卻是急劇的、斷崖式的。 機器人換人已經是一個大的趨勢, 但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換得起。 那些賺錢少的企業, 將隨著50後、60後老去而被迫退出市場, 市場份額將被買得起機器人的大企業收歸囊中。

新技術、新模式會成為最大的不確定性。 滴滴衝破政策的封鎖, 變成流行的打車方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打破銀行的壟斷, 方便了公眾的交易和資金往來。這些新技術、新模式和天量的資本結合在一起,變成一種強勁的力量,對生活方式發生著顛覆性的影響,在某些時候和某些領域,釋放出比政策更大的能量。

從無人汽車到無人飛機,從無人工廠到無人超市,世界正在進入人和機器人混居的時代

新技術大面積地出現、高頻次地反覆運算,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趨勢。至於下一個新技術會讓哪家企業續命,或者是讓哪個行業斷命,沒有誰能夠清楚。對於新技術的出現,企業家們既滿懷期待,又心懷恐懼。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他們等待著一種無法預知的裁決。

資本是一種最令人生畏的力量。和幾十年前缺錢的狀態不同,現在到處是錢,只要有賺錢的可能,就不愁沒有人投資。京東每年都在幾個億、幾十個億的虧錢,但從來沒有看到京東缺錢,原因就在於有人堅信京東會賺錢,並且是會賺大錢。在資本稀缺的年代,新技術、新設備的普及還會經歷一個緩慢的過程,讓人們有時間接受並做好準備。但在這個資本過剩的年代,商業邏輯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一切變化都在加快,快到讓人來不及有所反應。

就拿共用單車來說,幾家企業在技術上並沒有根本性的差異,資本支持了誰,誰就有錢有實力迅速佔領市場,沒錢的一方就只能是甘拜下風。錢多,會讓企業間的並購加速,地產金融研究機構“克而瑞”的資料顯示,2016年上半年,前30強房企的銷售金額僅佔有市場份額的29.4%。但到了2017年上半年,30強房企的市場份額占比已達35.6%,照此速度發展,也許用不了多久就會占到50%的份額。不止是房地產行業,只要被資本看上眼的行業,小企業被並購或者是出局,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世界變化得越快,知識折舊的速度就越快,經驗也就越不值錢。變化的巨大不確定性,折磨著中國企業家,也折磨著每一個中國人。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按從低到高的次序,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而在現今的中國,安全需求變成了最高層次的需求,無論是誰,即便是那些人們心目中的成功者,那些已經贏得了尊重,並且實現了自我價值的人,依然缺乏安全感。他們很擔心失敗或失去,害怕會被一夜打回原型,變得一無所有。

大資料讓每個人都變成透明人,不但能知道你的行為,還能分析你的心理,猜到你的想法

在這樣一種迷茫和憂慮中,一些企業家失去了動力,或隱身江湖,覺得把錢放在銀行裡比做生意更保險;或不甘退出又不想操心賣力,只要有收益,就簡單地維持著原來的生意;或遷移國外,享受發達國家安靜平穩的生活。

像今天這樣的經營環境突變,50後、60後們曾經經歷過一次。所不同的只是,變革的動力源不同,上一次是經濟體制改革,而這一次是顛覆性的新技術批量出現。在1980年代的經濟變革中,一些人成為了“萬元戶”,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筆鉅資。在計劃經濟時期,工人和幹部最高工資也只有100塊錢左右,並且這樣的工資體系,幾十年沒有變過。1萬元約相當於高工資人員10年的工資。帶著這樣一種舊模式下固化的經驗,一些富起來的人以為,幾萬元錢夠花一輩子了,加上生意“越來越難做”,索性把錢存到銀行裡吃利息。結果,那一時期的“萬元戶”到現在差不多都變成了“窮人”,極少有人出現在富豪榜的榜單上。

在場景已經完全改變的情況下,如果還抱著過去經驗不放,失敗是一個必然的結局。無數的事例已經證明,很多企業家都是在自己成功的地方跌倒。原因在於,人們在陌生的地方會慎重得多;而在熟悉的路徑上則會失去警覺,按經驗辦事,對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局缺乏重視和預測。

對付經驗失效,首先就是要心態歸零,不再把過去的成功當成資本。有一個小故事,很有啟發性。說的是美國一個著名小提琴家,貼出廣告說,100美元教會一個學生。一位前來報名的學生問他,我原來學過了些,要交多少錢合適。小提琴家毫不猶豫地告訴他說,要200美元。面對這個學生的困惑,小提琴家說,你過去學的和我的方法不一樣,我要先把你教不會再重新教會,所以要雙倍的學費。正如故事中所講,如果處理不好,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很可能會變成包袱和負擔。

世界每一天都是新的,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子。變化是永恆的,面對越來越快的變化,想像力遠比經驗更重要。只有保持對新事物的敏感,持續學習,持續創新,才能讓生命變得更加旺盛,蓬勃出青春的氣息。

膽小的人,都退卻了;只有勇敢者,在堅定地前行。

方便了公眾的交易和資金往來。這些新技術、新模式和天量的資本結合在一起,變成一種強勁的力量,對生活方式發生著顛覆性的影響,在某些時候和某些領域,釋放出比政策更大的能量。

從無人汽車到無人飛機,從無人工廠到無人超市,世界正在進入人和機器人混居的時代

新技術大面積地出現、高頻次地反覆運算,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趨勢。至於下一個新技術會讓哪家企業續命,或者是讓哪個行業斷命,沒有誰能夠清楚。對於新技術的出現,企業家們既滿懷期待,又心懷恐懼。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他們等待著一種無法預知的裁決。

資本是一種最令人生畏的力量。和幾十年前缺錢的狀態不同,現在到處是錢,只要有賺錢的可能,就不愁沒有人投資。京東每年都在幾個億、幾十個億的虧錢,但從來沒有看到京東缺錢,原因就在於有人堅信京東會賺錢,並且是會賺大錢。在資本稀缺的年代,新技術、新設備的普及還會經歷一個緩慢的過程,讓人們有時間接受並做好準備。但在這個資本過剩的年代,商業邏輯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一切變化都在加快,快到讓人來不及有所反應。

就拿共用單車來說,幾家企業在技術上並沒有根本性的差異,資本支持了誰,誰就有錢有實力迅速佔領市場,沒錢的一方就只能是甘拜下風。錢多,會讓企業間的並購加速,地產金融研究機構“克而瑞”的資料顯示,2016年上半年,前30強房企的銷售金額僅佔有市場份額的29.4%。但到了2017年上半年,30強房企的市場份額占比已達35.6%,照此速度發展,也許用不了多久就會占到50%的份額。不止是房地產行業,只要被資本看上眼的行業,小企業被並購或者是出局,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世界變化得越快,知識折舊的速度就越快,經驗也就越不值錢。變化的巨大不確定性,折磨著中國企業家,也折磨著每一個中國人。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按從低到高的次序,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而在現今的中國,安全需求變成了最高層次的需求,無論是誰,即便是那些人們心目中的成功者,那些已經贏得了尊重,並且實現了自我價值的人,依然缺乏安全感。他們很擔心失敗或失去,害怕會被一夜打回原型,變得一無所有。

大資料讓每個人都變成透明人,不但能知道你的行為,還能分析你的心理,猜到你的想法

在這樣一種迷茫和憂慮中,一些企業家失去了動力,或隱身江湖,覺得把錢放在銀行裡比做生意更保險;或不甘退出又不想操心賣力,只要有收益,就簡單地維持著原來的生意;或遷移國外,享受發達國家安靜平穩的生活。

像今天這樣的經營環境突變,50後、60後們曾經經歷過一次。所不同的只是,變革的動力源不同,上一次是經濟體制改革,而這一次是顛覆性的新技術批量出現。在1980年代的經濟變革中,一些人成為了“萬元戶”,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筆鉅資。在計劃經濟時期,工人和幹部最高工資也只有100塊錢左右,並且這樣的工資體系,幾十年沒有變過。1萬元約相當於高工資人員10年的工資。帶著這樣一種舊模式下固化的經驗,一些富起來的人以為,幾萬元錢夠花一輩子了,加上生意“越來越難做”,索性把錢存到銀行裡吃利息。結果,那一時期的“萬元戶”到現在差不多都變成了“窮人”,極少有人出現在富豪榜的榜單上。

在場景已經完全改變的情況下,如果還抱著過去經驗不放,失敗是一個必然的結局。無數的事例已經證明,很多企業家都是在自己成功的地方跌倒。原因在於,人們在陌生的地方會慎重得多;而在熟悉的路徑上則會失去警覺,按經驗辦事,對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局缺乏重視和預測。

對付經驗失效,首先就是要心態歸零,不再把過去的成功當成資本。有一個小故事,很有啟發性。說的是美國一個著名小提琴家,貼出廣告說,100美元教會一個學生。一位前來報名的學生問他,我原來學過了些,要交多少錢合適。小提琴家毫不猶豫地告訴他說,要200美元。面對這個學生的困惑,小提琴家說,你過去學的和我的方法不一樣,我要先把你教不會再重新教會,所以要雙倍的學費。正如故事中所講,如果處理不好,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很可能會變成包袱和負擔。

世界每一天都是新的,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子。變化是永恆的,面對越來越快的變化,想像力遠比經驗更重要。只有保持對新事物的敏感,持續學習,持續創新,才能讓生命變得更加旺盛,蓬勃出青春的氣息。

膽小的人,都退卻了;只有勇敢者,在堅定地前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