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領銜世紀的巨型洲際導,還未發射上千萬噸當量核彈頭說飛就飛了?

圖為美國大力神II型洲際導彈, 該導彈屬於美國第二代遠端洲際彈道導彈, 它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發展起來的, 大力神II型洲際導彈為獨創性的長程洲際彈道導彈(ICBM), 以前為美國空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及美國大氣海洋總署所屬)的中型火箭, 所發射衛星包含USAF防禦飛氣象衛星(DMSP)RU6美國大氣海洋總署所屬的大氣衛星, 改良後的大力神II型洲際導彈由加利福尼亞洲的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至2003年止。 大力神II型洲際導彈為兩節式液態火箭, 設計用來發射中小型衛星, 他發射4200磅(1900公斤)的衛星至低地球軌道,

第一節由兩種液態燃料組成發動機為飛行噴射LR87型;第二節則是飛行噴射(Aerojet)LR91型。

這種導彈搭載了核戰鬥部, 採用兩級液態火箭, 主要用於攻擊地面目標, 如大型硬目標、核武器庫等。 到了1963年, 這種導彈全面裝備美軍, 成為了美國液體燃料導彈保存, 直到1987年這種導彈才退役。

該導彈全長33.5米, 直徑也達到了3.1米, 戰鬥部品質可達3500千克, 可裝備最大1000萬噸級TNT當量的核彈頭, 射程超過1萬公里, 命中精度也在一千米之內, 泰坦二號運載火箭比泰坦一號運載火箭重了百分之五十, 而第一節比泰坦一號運載火箭長且第二節比泰坦一號運載火箭的直徑寬, 泰坦二號運載火箭也用穩定性較高的四氧化二氮/聯氨之推進劑, 而泰坦一號運載火箭之液態氧也須在發射前加入, 時間較緊迫, 而泰坦二號運載火箭所使用的推進劑(四氧化二氮/聯氨)可使時間較為寬裕, 但其缺點為自燃現象, 所以只要有任何一地破洞漏氣, 即可能發生爆炸。

第一次發射泰坦二號運載火箭的時候是1960年12月,而與泰坦二號運載火箭較相似的是LGM-25,且較具發展潛力,泰坦二號運載火箭部署核子武器則要等到1963年10月,其所搭載的為W-53核子彈頭,可飛行達15000公里(9325哩),爆炸威力約等於900萬噸黃色炸藥,而且具有導行之功能,精確瞄準目標。 泰坦二號運載火箭之後由美國航太暨太空總署接手,載1960年代發射十次雙子星號載人火箭,同一時期也有運載更強的核子武器,約等同3500萬噸黃色炸藥。

就這樣一枚威力極大的核導彈, 竟然發生了一次烏龍事件, 導彈還未發射, 搭載的9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卻炸飛了出來, 可謂是恐怖至極。 那麼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是啥呢?上世紀還是以傳統的液體燃料導彈為主, 這就面臨這一個問題, 液體具有腐蝕性, 一般不能長時間保存, 更不能在戰鬥前填裝燃料, 所以如何能長期保存液體燃料導彈成為兩大國的首要任務, 這也對維修的工作人員加大了要求, 因為這一點都不能出錯, 在你身邊的可以一枚裝上了貨真價實核彈頭的洲際導彈, 一旦出錯, 面臨的可是毀滅性的打擊。

大力神II導彈就是在維修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兩名工程技術人員在對一枚已經裝上了900萬噸當了氫彈頭的大力神II導彈進行檢修時, 一把數千克重的扳手, 不慎從操作臺掉落, 扳手觸地後反彈起來, 而這個扳手正正好好的砸在了導彈的燃料箱上, 悲劇就發生了,泰坦二號運載火箭發射系統從1982年7月逐漸減量,至1987年6月完成,全面停止使用,儲存於亞利桑那洲的大衛斯----馬森(Davis Monthan)AFB倉庫,在此之前,泰坦二號運載火箭是最強大的後備部署核子火箭。歷史泰坦二號運載火箭從1963年發射至1987年,原先63枚部署在範登堡空軍基地,1978年8月24日,氧化劑因漏出導致兩名工人喪身,另一次發生在1980年9月19日,燃料滲出導致一名太空人死亡,而且發射台也損毀。轟的一聲發生了恐怖的爆炸,整個發射井被摧毀,900萬噸當量的氫彈頭也從發射井中炸出來了,雖然氫彈頭沒有爆炸,但是在那個時期牽動著人們的神經。

悲劇就發生了,泰坦二號運載火箭發射系統從1982年7月逐漸減量,至1987年6月完成,全面停止使用,儲存於亞利桑那洲的大衛斯----馬森(Davis Monthan)AFB倉庫,在此之前,泰坦二號運載火箭是最強大的後備部署核子火箭。歷史泰坦二號運載火箭從1963年發射至1987年,原先63枚部署在範登堡空軍基地,1978年8月24日,氧化劑因漏出導致兩名工人喪身,另一次發生在1980年9月19日,燃料滲出導致一名太空人死亡,而且發射台也損毀。轟的一聲發生了恐怖的爆炸,整個發射井被摧毀,900萬噸當量的氫彈頭也從發射井中炸出來了,雖然氫彈頭沒有爆炸,但是在那個時期牽動著人們的神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