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獨家|這個大有前途的母嬰之星,是如何教科書般地把自己作死的?

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市場, 就這樣讓給別人?大家都是做生意的, 不妨深思考慮一下。

當看到這條微信消息時, 我很是恍惚了一下——這是廠家和經銷商鬧矛盾了?

客觀來說, A產品品質不錯, 本地市場也算打開了, 很多顧客指名要這個產品。 但也存在很多弊端, 其中竄貨現象最為嚴重。 但像這條帶有“怨氣”指責味濃重的資訊, 讓我不得不考慮它背後的東西。

品質是否真的有問題?以後要不要繼續賣這個產品?我腦子裡打了n個問號。

帶著這些個疑問, 找經銷商小李聊了起來。 一番對話下來, 引出小李一番苦水。

我:剛看你發的這個到底怎麼回事?真是產品品質有問題?

小李:姐啊, 咱們打了這麼久的交道, 你應該明白, 我做了A產品4年多時間, 從無到有, 現在銷量也不錯, 都是我一點點做起來的, 不可能平白無故說不做就不做了, 肯定有我的難處。

現在不光是我不做,

省內很多地區都不做了。

從過年到6月份, 售後回饋過敏現象增加了很多, 而且好多顧客反映, 之前的產品和現在的產品品質相差過於懸殊。

你看, 這是我們拿過來的貨, 不是一個批次的膏體顏色都不一樣。

A產品自品牌創立之日起就沒有自己的工廠,

全部交由代工廠完成, 這就為後來產品品質得不到保證埋下了伏筆。

小李說, 之前他負責的區域出現了竄貨現象, 他過去把那批貨買了下來, 找廠家要說法, 廠家給回復說是假貨, 但產品的所有防虛擬碼都顯示是真貨。 這件事到現在廠家都拖著沒給解決。

“不是我不想繼續做, 是沒辦法做下去, 決定不做了的時候, 廠家也有過挽留, 說實話做了這麼多年我也不是沒有掙到錢, 但是現在市面上竄貨、假貨太嚴重, 我擔不起這個責任。 現在孩子都嬌貴, 一旦出問題, 很有可能把掙的這點錢都搭進去。 ”

至於更深入的問題, 小李沒說, 但從語氣中也能探知到還有什麼事是他不想說, 或者不能說的。

“王姐, 你試試B品牌吧, 除了廣告名氣沒A大,

品質比A要好, 售後我這塊也給你足夠的保障。 ”

話題一轉, 小李開始推銷起他新做的品牌——要知道, B品牌可是A品牌的絕對競品。

原以為, 此事會就此作罷。 沒想到最近又出現了新的事端。

9月份, 小李在朋友圈連發N條聲明:

本人於A品牌廠家解除合約已經三個月了, A品牌出現任何品質問題和售後問題請大家不要和我聯繫了。 這個叫XXX的外地人我也從來不認識, 他到某些門店提我, 和我關係如何如何, 請你不要相信。 善意地提醒一下, 如果你相信了, 出現任何問題, 請不要和我聯繫。 本人一概不知, 一概不負責, 一概不承擔。 現已上報公安機關備案, 必要時通過法律解決。 奉勸那些挑起事端的門店, 嚴開尊口, 小心外面風很大。

外面的風, 果然很大......至於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我懶得去問, 把這個品牌的存貨處理完, 我想我是不會接著做了, 畢竟可以替代它的產品還有很多。

作為店家, 品質永遠是選擇產品的第一準則。

作者簡介:倆娃的媽, 兼嬰童用品店店主, 在嬰童行業打了5年醬油, 微商、代購均有涉足。

路人甲有話說:

A品牌與經銷商的分歧到底出在哪裡, 也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但是從小李“不想多說”的隻言片語中, 我等吃瓜群眾也能看出些端倪。

首先, 我們來劃一下重點:

1、A品牌在當地做了4年時間, 市場局面已經打開, 產品“旺銷”。

2、產品前期品質很好, 後期出現了較大的品質滑坡。

3、A品牌沒有自己的工廠, 一直是代工生產。

4、經銷商賺到錢了。

5、A品牌出現了竄貨現象, 經銷商找廠家對質,又牽扯出假貨問題。

6、A品牌在當地市場有投放廣告,而且比對手多。

幾條線索一彙集,一個抛物線式的成長軌跡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1.產品。

除非是受到了威逼或利誘。

威逼,準確說是壓迫。我們都知道,代工的利潤很低,即使一個幾千塊的奢侈品包包,經過層層盤剝,最後留給代工廠的利潤可能還不到10塊錢。可以說,資金對代工廠來說就像一條脆弱又至關重要的生命線,一旦出現波動,比如被委託方壓款、壓價,代工廠的日子會有多難捱,你懂的。

苦心經營做大品牌和銷量,也是為了在上下游的對話中掌握更大的主導權,事情到這裡都無可厚非,問題就在於,既然要擠佔上游利潤空間,就必須設置更完善的管理機制去約束上游,以規避可能出現的負面影影響,比如代工廠偷工減料,或者故意削減該有的品控環節。在這方面,宜家已經給我們做出了示範,即使供應商和代工廠怨聲載道,但宜家依然能將次品率保持在一個超低水準。

至於利誘,合作雙方的對接人因一己私利侵害集體利益的事兒,在現實中也並不少見,這裡我們不做過多揣測,只保留這個可能性。

2.管道。

據小李透露,他負責的區域出現了竄貨現象,他找廠家要說法,得到的回復是假貨,但他發現產品的所有防虛擬碼都顯示是真貨,對於這個顯而易見的矛盾,廠家也一直沒能給出個明確說法,更沒能解決問題。

有竄貨,說明市場上貨物量不小。竄貨一般有兩個原因:

1.貨鋪得密集,出現了多個管道爭奪一個消費者的情況。

2.某些市場的代理商不認真跑終端做市場,竄貨照樣可以賺錢,為什麼避易就難?

不過,看廠家這曖昧不明的態度,本路人突然有個腹黑的想法冒出來:莫非竄貨是廠家默許?

之所以如此猜測,有兩個依據。

首先,小李說,所有的防虛擬碼都顯示是真貨,這裡也有兩個可能,

1、A品牌說了假話,為了掩飾自己默許竄貨的行為;

2、產品確實是假貨,只是造假的手法太逼真了。

考慮下A品牌回應此事的態度,以及產品造假(包括防偽造假)的成本,第一種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其次,A品牌近來品質問題頻發,根據上面的判斷,很可能是因為A品牌壓價太厲害了,代工廠只好在生產上做點手腳,把成本降下來,品質也跟著降了下來,並且雙方對此達成了默契。這時候,為了追求銷量的擴大,亦或是市場份額上的目標,當有管道商開始竄貨,A品牌會選擇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多少也有點心虛。

雖然從表面上看,品質問題是小李選擇放棄A品牌的直接原因,但從他話裡話外的態度中,這事似乎沒這麼簡單。

“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市場,就這樣讓給別人?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不妨深思考慮一下。至於有些門店問我品質問題……”顯然,品質問題只是一個推波助瀾項,真正使經銷商小李與A品牌割袍斷義的原因,恐怕還得從廠商合作中尋找答案。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論真相如何,總逃不開一個“利”字。

最壞的結局無非就是,昔日的合作夥伴投奔競爭對手去了,正如A品牌目前的遭遇。

為了短期的利益,這個已經在市場上取得上升勢頭的未來之星,可能就要隕落了。

由於掌握的資訊有限,我們並不能得出什麼客觀公正的判斷,純粹開開腦洞,滿足一下自己看熱鬧不嫌事大,呸,是憂思行業的拳拳心意。

為了不給當事品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我們隱去了品牌名,比起探究A品牌到底是誰,不如靜下來思考:這個案例中有沒有自己的影子?

經銷商找廠家對質,又牽扯出假貨問題。

6、A品牌在當地市場有投放廣告,而且比對手多。

幾條線索一彙集,一個抛物線式的成長軌跡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1.產品。

除非是受到了威逼或利誘。

威逼,準確說是壓迫。我們都知道,代工的利潤很低,即使一個幾千塊的奢侈品包包,經過層層盤剝,最後留給代工廠的利潤可能還不到10塊錢。可以說,資金對代工廠來說就像一條脆弱又至關重要的生命線,一旦出現波動,比如被委託方壓款、壓價,代工廠的日子會有多難捱,你懂的。

苦心經營做大品牌和銷量,也是為了在上下游的對話中掌握更大的主導權,事情到這裡都無可厚非,問題就在於,既然要擠佔上游利潤空間,就必須設置更完善的管理機制去約束上游,以規避可能出現的負面影影響,比如代工廠偷工減料,或者故意削減該有的品控環節。在這方面,宜家已經給我們做出了示範,即使供應商和代工廠怨聲載道,但宜家依然能將次品率保持在一個超低水準。

至於利誘,合作雙方的對接人因一己私利侵害集體利益的事兒,在現實中也並不少見,這裡我們不做過多揣測,只保留這個可能性。

2.管道。

據小李透露,他負責的區域出現了竄貨現象,他找廠家要說法,得到的回復是假貨,但他發現產品的所有防虛擬碼都顯示是真貨,對於這個顯而易見的矛盾,廠家也一直沒能給出個明確說法,更沒能解決問題。

有竄貨,說明市場上貨物量不小。竄貨一般有兩個原因:

1.貨鋪得密集,出現了多個管道爭奪一個消費者的情況。

2.某些市場的代理商不認真跑終端做市場,竄貨照樣可以賺錢,為什麼避易就難?

不過,看廠家這曖昧不明的態度,本路人突然有個腹黑的想法冒出來:莫非竄貨是廠家默許?

之所以如此猜測,有兩個依據。

首先,小李說,所有的防虛擬碼都顯示是真貨,這裡也有兩個可能,

1、A品牌說了假話,為了掩飾自己默許竄貨的行為;

2、產品確實是假貨,只是造假的手法太逼真了。

考慮下A品牌回應此事的態度,以及產品造假(包括防偽造假)的成本,第一種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其次,A品牌近來品質問題頻發,根據上面的判斷,很可能是因為A品牌壓價太厲害了,代工廠只好在生產上做點手腳,把成本降下來,品質也跟著降了下來,並且雙方對此達成了默契。這時候,為了追求銷量的擴大,亦或是市場份額上的目標,當有管道商開始竄貨,A品牌會選擇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多少也有點心虛。

雖然從表面上看,品質問題是小李選擇放棄A品牌的直接原因,但從他話裡話外的態度中,這事似乎沒這麼簡單。

“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市場,就這樣讓給別人?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不妨深思考慮一下。至於有些門店問我品質問題……”顯然,品質問題只是一個推波助瀾項,真正使經銷商小李與A品牌割袍斷義的原因,恐怕還得從廠商合作中尋找答案。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論真相如何,總逃不開一個“利”字。

最壞的結局無非就是,昔日的合作夥伴投奔競爭對手去了,正如A品牌目前的遭遇。

為了短期的利益,這個已經在市場上取得上升勢頭的未來之星,可能就要隕落了。

由於掌握的資訊有限,我們並不能得出什麼客觀公正的判斷,純粹開開腦洞,滿足一下自己看熱鬧不嫌事大,呸,是憂思行業的拳拳心意。

為了不給當事品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我們隱去了品牌名,比起探究A品牌到底是誰,不如靜下來思考:這個案例中有沒有自己的影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