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農大玉米新品種實現籽粒機收

陝西傳媒網訊如果收割玉米也能像收割小麥一樣, 機器進地籽粒來, 多好。 近日, 記者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榆林玉米試驗示範站看到, 這個美好的願望已經成為現實:一台聯合收割機正將金黃的玉米籽粒傾倒在地頭的小卡車上。 而當天的測產結果表明, 該校薛吉全教授率領玉米科技團隊選育的陝單636等多個玉米機收新品種, 不僅做到了籽粒直收, 而且畝產均超過1000公斤, 這預示著我國玉米收割即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這個玉米試驗示範站位於榆林市榆陽區榆蔔界村, 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榆林市農科院聯合建立。

今年, 試驗站種植了4個適合機械化籽粒收穫的玉米品種, 其中包括陝西省審定的首個機收品種陝單636。 記者看到, 和普通玉米品種相比, 這些機收品種很特別:植株低而密集, 主稈細而堅韌, 穗子小而緊實, 結穗位置保持一致。 收割機開過後, 在地裡“吐”下被粉碎的秸稈, 而“釋放”出來的玉米籽粒飽滿碩大、晶瑩剔透, 摸著也很乾爽。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和陝西省有關專家組成的專家組, 觀看了玉米機收過程並進行了籽粒直收現場測產。 結果顯示:陝單636、陝單650、陝單620畝產都超過了1000公斤, 最高達到1035.72公斤;籽粒含水量最高為21.3%, 最低為16.7%;破損率最高為2.77%, 最低為1.75%。

專家組認為,

今年, 在生長過程中遭遇中期高溫乾旱、後期陰雨寡照的情況下, 這些新品種玉米表現出耐密抗倒、水分含量低、機收籽粒破損率較低等豐產宜機收的特性, 為陝西樹立了畝產過噸的玉米全程機械化收割示範樣板。

長期以來, 收割玉米是重體力活。 近幾年, 雖然有了玉米收割機, 但也只能摘棒子。 看著機器很快將玉米粒收回來, 在現場幫工的榆卜界村村民白桂琴驚歎不已。 她家有6畝玉米地, 每年秋收都得忙半個月, 雇人來收得花300元。 而眼前的機器收1畝地, 只用了不到10分鐘, 且只需80元。

專家組副組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璞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選育的早熟耐密宜機收玉米品種, 打破了制約我國玉米生產現代化發展的瓶頸。

”專家組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少昆說:“玉米機收是我國玉米收割的轉捩點。 未來十年, 中國玉米採收都將如此。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