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彈射型航母艦載機方案曝光,比殲

中國首款艦載戰鬥機殲-15“飛鯊”可謂是大名鼎鼎, 承擔起民族的希望。 但少有人知的是, 而上世紀80年代國產航母起步階段, 軍方曾向國內的飛機製造商提出了艦載機方案。 作為當時國內兩大航空巨頭, 沈飛和成飛均在各自的代表作上提出相應建議方案, 甚至設計出彈射型艦載機方案, 參考目標直接指向FA-18“大黃蜂”, 那這款戰機性能到底如何?

(殲-15)

沈飛和成飛分別是在殲-8II和殲-7基礎上進行改裝, 但當時最可能接近的是中型航母, 所以體積較小的殲-7更合適, 能夠增加艦載機數量。 為了提高作戰效率, 海軍的設想是設計一款戰鬥/攻擊一體化的戰機, 類似美國海軍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 成飛在殲-7II的基礎上, 充分借鑒外貿型殲-7C的技術特點, 進行艦載戰鬥機的設計工作。 殲-7C是成飛研製的一款外貿機型, 在此基礎上, 中、美、巴開始合作研製“佩刀-II”, 也叫“超七”戰機。

(超-7戰機)

超-7戰機的技術, 很多被運用到艦載機的設計工作。 第一, 在殲-7的基礎上, 加大機翼面積, 採用了高增升裝置, 滿足艦載機起降速度要求, 改善海上環境適應能力, 延長海上使用壽命。 第二, 當時中西方還處在蜜月期, 買到美英的彈射器還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殲7艦載戰鬥機都是按照彈射型航母來設計的。 第三, 艦載機採用兩側進氣道, 機頭安裝多用途雷達。 第四, 增加武器掛架, 具備攜帶多種導彈的能力, 換裝一門23㎜雙管機炮。 第五, 換裝大推力發動機, 加裝脊背油箱, 提高航程和作戰半徑。

(殲-7)

但殲-7始終沒有定型生產,

只是停留在紙面上。 作為殲-7大家族中的一個型號, 也許很多人早就忘記, 但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戰機, 還能看到殲-7艦載戰鬥機的影子。

(梟龍戰機)

本文內容及圖片版權均歸<兵器解析>所有, 已開通原創保護, 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