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數字經濟時代如何打造高效複合型人才|訪中國傳媒大學大資料挖

沒有人才的支撐, 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中國傳媒大學大資料採擷與社會計算實驗室主任沈浩

隨著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 數位經濟異軍突起。

中國的實踐印證了這一歷程, 也使得這一圖景更加清晰可見。 在全球資訊化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新階段的大背景下, 中國數字經濟得到長足發展, 正在成為創新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能, 並不斷為全球經濟復蘇和社會進步積累經驗。

今年全國兩會上, “數字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同時伴隨著這樣一組預測資料:2025年, 全球經濟總值將有一半來自於數字經濟。 這一激發人們想像力的數位, 反映著中國數位經濟帶來的效應。

數位經濟浪潮下, 無法被技術所取代的人才技能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然而, 勞動力市場高素質人才的結構性短缺卻成為制約諸多中國企業發展的核心瓶頸。

其次, 數位經濟對各行業組織數位化轉型的激發, 更是加劇了企業間的人才爭奪戰, 尤其凸顯了對數位化人才和跨界人才的旺盛需求。

新形勢下, 高等教育開始主動融入, 完善學科佈局, 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以期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然而, 不管是專業設置還是人才培養, 都要做好迎接新業態、新方向的準備, 要建立大平臺進行協同創新。

數字經濟, 媒體人才市場的新趨勢

“我是大資料人才培養的鼓吹者, 希望能為中國大資料人才培養多做一些貢獻”, 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計算所所長、中國傳媒大學大資料採擷與社會計算實驗室主任沈浩這樣說。 他在資料新聞、傳播研究、媒介研究、市場研究、資料採擷技術、大資料視覺化技術以及多元統計分析等領域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大資料領域有一種說法, 叫‘軟體定義一切, 資料驅動未來, 演算法統治世界’。 但是聯繫今天的媒體發展, 我們可以說‘軟體定義媒體, 資料驅動新聞, 演算法重構管道’”, 沈浩如是說。

他表示, 媒體已經進入社交化階段, 資料成為新的生產要素, 資料新聞成為未來媒體發展的趨勢之一。 而資料新聞是基於大資料做的資料與新聞的融合, 也是基於資料去發現新聞的一種新的報導模式。 這種報導模式能夠讓新聞的受眾瞬間理解所呈現的資訊。

如今, 我們可以基於任何一條新聞稿, 通過對自然語言的實體命名, 抓取相互之間的複雜關係。 比如, 監控全球每天發生的新聞事件, 關注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各種報導之間的邏輯關係, 分析社會熱點, 去監控世界上每時每刻正在發生的事件。

當然, 通過自然語言的處理, 也可以給某個人打上標籤, 用少量關鍵字能找到這個人的表徵。 基於這些關鍵字,

還可以去找到同樣的文本, 可以實現新聞的自動分類。 同樣, 對於各種事件, 也能夠進行相應的自動聚類分析。

“但在這個領域, 專業人才市場缺口還比較大, 這也是媒體人才市場發展的新趨勢, 我們重點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他介紹說。

今天, 在互聯網背景下, 不只是我們人類本身在生成的資料, 還有各種感測器也在生成資料, 資料可以説明我們即時感知資訊的脈絡。 對此沈浩舉出一個案例, 基於某個城市的空間地理資料, 鎖定一個地理位置, 就可以即時找出覆蓋它的商圈。 這個過程是蜂窩化的, 如果城市管理蜂窩化、網格化, 那麼就可以讓管理更加精細化。 管理者可以根據演算法分析出需要部署多少警力, 建築多少樓宇、多少麥當勞等等。

他指出,基於大資料技術的不斷發展,慢慢發現圖像可以識別的時候,語音也可以識別了,語音能夠識別的時候,其實文本也就能夠識別了。當能夠識別文本,能夠去對語義進行理解時,就可以形成豐富的知識庫。

未來,比大資料更熱的是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裡面如何去產生資料呢?沈浩表示,對於文本來講,我們可以給它幾百萬的語料進行訓練。現在有一種叫做生成對抗的神經網路,讓兩個機器人互相聊天、互相訓練,此時所有的資料是機器自己生成的。可以想像,如果阿爾法狗A跟阿爾法狗B一起下圍棋,這時候誰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兩個將把所有棋譜的路徑都走完。

所以,這種生成的對抗神經網路,通過解碼和判別分析,就可以生成更多的人工智慧的改變。沈浩認為,深度學習技術是一種新的演算法的革命,而這種新的演算法的革命,實際上得益於大資料基礎。因此,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複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應做好規劃、加大力度。

數字經濟,重在培養複合型人才

這是一個數字經濟爆發的年代,也是一個專業資料人才零落的年代。如何在數字經濟下培養好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和難點又在哪裡?

沈浩表示,大資料的專業最大的特徵是把文科生培養成具有理科思維的人才,把理科生培養成具有文科思維的複合型人才,但因為招考制度的關係,中國傳媒大學大資料採擷與社會計算實驗室的大部分學生是來自文科的學生。

那麼在文科領域如何讓他們具有資料思維和資料素養呢?記者需不需要寫代碼?這都是對人才培養的挑戰。

不僅如此,在大資料背景下,對老師也有重重挑戰。他坦言,作為老師,如何掌握最新技術,如何讓新技術和自己教學的行業、專業以及學生相互融合?如何把大資料的資料分析技術、資料視覺化技術等應用在課程中?這都他正在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然而,對這個領域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挑戰,是在如何把文科生培養成複合型人才的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愛上你的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沈浩說:“在每次年中總結中,我都寫這樣一句話: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是讓學生喜歡我的課程。”

其實,從人才培養角度來看,人才複合結構必須在這個領域打通人文和自然科學。目前大資料領域開設的一些專業,主要是由統計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等融合專業形成,傳媒大學也不例外。或許,讓新聞學和電腦融合,也是一種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沈浩對於新的技術或者應用都會去嘗試,他也經常教導自己的學生要親近互聯網,只有不斷嘗試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資料採擷需求。

他堅信,他們的專業能夠把學生培養成與資料相關的複合型人才,不僅可以在媒體界從事運營分析、收視率分析、節目分析等職業,還可以在商業界做市場研究。

人才稀缺,就業前景一片輝煌

“二十一世紀最性感的職業是資料科學家”,一句話道出了專業資料人才就業的輝煌前景,資料專業人才成為當下的寵兒。

在人才培養方面一些學校開設課程比較早,如清華、北大等高校,都設有大數據專業。據沈浩介紹,今天各個行業都在努力培養大資料人才,各高校都開始行動起來。目前,國家開設有35個大資料專業,各高校都在招生,如數理學院、電腦學院、統計學院、經濟學院、商學院、新聞學院等,都積極培養大資料相關人才。中國傳媒大學資料新聞專業,今年第二次自主招生,有4000多名學生前來報名。

沈浩認為,專業的大資料人才是社會所需要的,資料分析人才缺口很大,他們的專業在滿足人才缺口的同時還有一大優勢,正如他經常對學生講的,“當你們走投無路的時候,我們這個專業會有一個托口,就是做市場研究,這也是我們專業的一大優勢”。

眼下,大資料人才短缺並不是我國特有的現象。有調查顯示,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大資料發展也不同程度地面臨著“人才短缺”問題。據麥肯錫研究分析顯示:“到2018年,美國大資料人才和高級分析專家的人才缺口將高達19萬,美國企業對‘可以利用大資料分析進行有效決策的經理和分析師’這一類人才的需求缺口甚至達到150萬”。

隨著數位經濟的發展,大資料人才市場勢必越來越旺盛,適時調整教育規劃以適應新時代產業的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他指出,基於大資料技術的不斷發展,慢慢發現圖像可以識別的時候,語音也可以識別了,語音能夠識別的時候,其實文本也就能夠識別了。當能夠識別文本,能夠去對語義進行理解時,就可以形成豐富的知識庫。

未來,比大資料更熱的是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裡面如何去產生資料呢?沈浩表示,對於文本來講,我們可以給它幾百萬的語料進行訓練。現在有一種叫做生成對抗的神經網路,讓兩個機器人互相聊天、互相訓練,此時所有的資料是機器自己生成的。可以想像,如果阿爾法狗A跟阿爾法狗B一起下圍棋,這時候誰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兩個將把所有棋譜的路徑都走完。

所以,這種生成的對抗神經網路,通過解碼和判別分析,就可以生成更多的人工智慧的改變。沈浩認為,深度學習技術是一種新的演算法的革命,而這種新的演算法的革命,實際上得益於大資料基礎。因此,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複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應做好規劃、加大力度。

數字經濟,重在培養複合型人才

這是一個數字經濟爆發的年代,也是一個專業資料人才零落的年代。如何在數字經濟下培養好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和難點又在哪裡?

沈浩表示,大資料的專業最大的特徵是把文科生培養成具有理科思維的人才,把理科生培養成具有文科思維的複合型人才,但因為招考制度的關係,中國傳媒大學大資料採擷與社會計算實驗室的大部分學生是來自文科的學生。

那麼在文科領域如何讓他們具有資料思維和資料素養呢?記者需不需要寫代碼?這都是對人才培養的挑戰。

不僅如此,在大資料背景下,對老師也有重重挑戰。他坦言,作為老師,如何掌握最新技術,如何讓新技術和自己教學的行業、專業以及學生相互融合?如何把大資料的資料分析技術、資料視覺化技術等應用在課程中?這都他正在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然而,對這個領域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挑戰,是在如何把文科生培養成複合型人才的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愛上你的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沈浩說:“在每次年中總結中,我都寫這樣一句話: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是讓學生喜歡我的課程。”

其實,從人才培養角度來看,人才複合結構必須在這個領域打通人文和自然科學。目前大資料領域開設的一些專業,主要是由統計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等融合專業形成,傳媒大學也不例外。或許,讓新聞學和電腦融合,也是一種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沈浩對於新的技術或者應用都會去嘗試,他也經常教導自己的學生要親近互聯網,只有不斷嘗試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資料採擷需求。

他堅信,他們的專業能夠把學生培養成與資料相關的複合型人才,不僅可以在媒體界從事運營分析、收視率分析、節目分析等職業,還可以在商業界做市場研究。

人才稀缺,就業前景一片輝煌

“二十一世紀最性感的職業是資料科學家”,一句話道出了專業資料人才就業的輝煌前景,資料專業人才成為當下的寵兒。

在人才培養方面一些學校開設課程比較早,如清華、北大等高校,都設有大數據專業。據沈浩介紹,今天各個行業都在努力培養大資料人才,各高校都開始行動起來。目前,國家開設有35個大資料專業,各高校都在招生,如數理學院、電腦學院、統計學院、經濟學院、商學院、新聞學院等,都積極培養大資料相關人才。中國傳媒大學資料新聞專業,今年第二次自主招生,有4000多名學生前來報名。

沈浩認為,專業的大資料人才是社會所需要的,資料分析人才缺口很大,他們的專業在滿足人才缺口的同時還有一大優勢,正如他經常對學生講的,“當你們走投無路的時候,我們這個專業會有一個托口,就是做市場研究,這也是我們專業的一大優勢”。

眼下,大資料人才短缺並不是我國特有的現象。有調查顯示,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大資料發展也不同程度地面臨著“人才短缺”問題。據麥肯錫研究分析顯示:“到2018年,美國大資料人才和高級分析專家的人才缺口將高達19萬,美國企業對‘可以利用大資料分析進行有效決策的經理和分析師’這一類人才的需求缺口甚至達到150萬”。

隨著數位經濟的發展,大資料人才市場勢必越來越旺盛,適時調整教育規劃以適應新時代產業的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