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國際藝術節 | 評彈大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紀念演出11月15日舉行

2017年是評彈一代宗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 為紀念這位藝術大師, 《尋找·蔣月泉》評彈專場演出11月15日晚在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上演, 通過演繹蔣月泉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 “尋找”蔣派藝術乃至評彈藝術在上海100年來的探索、輝煌、傳承和發展。 這也是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碼。

蔣月泉, 是彈詞流派“蔣調”的創始人, 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協副主席。 他17歲學藝, 先後拜師張雲亭、周玉泉, 並在周玉泉“周調”的基礎上自創了寓鏗鏘於委婉且韻味醇厚的“蔣調”, 成為評彈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流派唱腔。

隨著時代變遷, 蔣月泉一生的藝術生涯經歷過多次重要轉折, 也相應誕生了許多標誌性的作品。 無論是被認為蔣調誕生之作的《離恨天》, 還是經典開篇《戰長沙》《鶯鶯操琴》, 或是凝聚了畢生精力的長篇彈詞《玉蜻蜓》《白蛇》, 以及響應時代號召而成的中篇彈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每一個時期的作品, 都反映了蔣月泉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 蔣月泉不僅汲取各評彈大家所長, 還借鑒北方大鼓曲藝和京劇的西皮、二黃等演唱技巧, 漸趨脫胎而自成一格, 如開篇《戰長沙》中那句“一個兒, 好似蛟龍剛出水”的轉腔, 就是融化京劇《打魚殺家》中蕭恩那句“桂英兒掌穩了舵父把網撒”的旋律變化而來的。

《尋找·蔣月泉》評彈專場演出分為追風、逐日、聽泉、觀海等篇章, 由曾經與蔣月泉同台演出的老藝術家和活躍在今日舞臺上的評彈名家演繹, 全面展示蔣派藝術在各個時期的風貌, 既有《離恨天》《玉蜻蜓》《白蛇》《戰長沙》等傳統經典, 也有《農講所裡教誨深》《新年鑼鼓響連天》《白求恩》《王孝和·黨的叮嚀》《沁園春•雪》等具有時代色彩作品。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繁榮的中外貿易往來為上海的文化注入了多樣性, 蔣派藝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吸收了不同種類的藝術養分, 在書場遍地、評彈藝人集聚的競爭環境中成就了自身。 在蔣月泉和一大批評彈藝人的引領下,

大量流派湧現, 佳作頻出, 使評彈成為最受上海市民喜愛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 深受其影響, 上海評彈團建團66年以來, 也一直在海派文化的滋養下, 不斷探索和實踐適應于都市觀眾的評彈表演。 在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之際, 《尋找·蔣月泉》將延續這種探索的態度, 採用更符合現代都市審美的舞臺表現和表演, 為觀眾奉上一場不同以往的演出, 致敬老一輩藝術家對城市文化的貢獻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相聲和評彈是南北曲藝代表性的曲種, 兩位藝術大家——北方的相聲大師侯寶林、南方的評彈大師蔣月泉, 今年同時誕辰100周年。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曲藝家協會將在今年為兩位藝術家隆重舉辦紀念活動。 《尋找·蔣月泉》評彈專場演出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舉辦的演出。

紀念是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在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下, 本場演出由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上海評彈團)、上海市曲藝家協會、東方衛視公益媒體中心聯合承辦, 蘇浙滬各主要評彈團嘉賓也將共同參與此次盛大演出。

欄目主編:李君娜 圖片編輯:項建英 蘇浙滬各主要評彈團嘉賓也將共同參與此次盛大演出。

欄目主編:李君娜 圖片編輯:項建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