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襄陽秋汛多地降雨達歷史極值 氣象部門上下聯動抗災搶收

今年9月下旬以來, 襄陽陰雨天氣持續近一月時間(9月21日—10月18日), 此次秋季陰雨天氣的跨度歷史罕見。 據統計, 9月下旬以來, 襄陽大部分地區雨量在200—500毫米之間, 223個雨量監測站點當中, 有4站雨量超過500毫米, 有14站雨量在400—500毫米之間, 有67站雨量在300—400毫米之間, 其他網站也基本在200毫米以上。

對此次陰雨過程進行歷史同期比較分析, 除宜城歷史排位第二外, 其他縣市區均突破歷史極值, 排位第一。 從歷史距平百分率來看, 此次過程累計雨量歷史同期偏多2—6倍。

由於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長, 且雨量大, 引起襄陽多地出現地質災害和農業受災的情況。 此次災害的主要特點一是持續時間長, 且發生時間與秋收期重疊, 不利於秋收秋種;二是強降水過程多發頻發, 造成漢江秋汛;三是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易發。

此次強降水過程正處於襄陽秋收的關鍵時期, 受多日強降水影響, 部分稻穀出現長芽、浸水情況, 使得稻穀的含水量較高, 品質下降, 且多日降水無法對浸水稻穀進行晾曬, 農業損失較為嚴重。

針對此次災害情況, 全市氣象部門嚴密監測、提前部署、提早安排, 組織農業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開展農情調查, 製作為農服務材料1期,

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題18期, 預警信號7期, 地質災害預警信號1期, 同時針對災害可能出現的影響提出防禦措施, 指導農戶科學採取補救措施。 提前一周在電視天氣預報、12121主信箱、氣象短信發佈天氣預報和趨勢, 12121開設專題信箱發佈農事建議和防禦措施, 提醒各相關部門、為農氣象服務物件、鄉鎮氣象資訊員提前做好準備, 抓住晴好天氣搶收秋收作物, 儘量減少損失。

與此同時, 襄陽市氣象部門合理利用“一張圖”將雨情和水情相結合, 以雲襄陽大資料中心為平臺, 將各大部門資料進行整合利用, 全力做好決策氣象服務, 並且與襄陽國土資源局進行會商, 每天向國土資源局通報雨情變化, 密切關注各項地質災害的發生。 9月10日, 寶康地區因強降雨出現山體滑坡, 由於氣象部門提前預測, 及時發佈暴雨預警, 進行緊急人口轉移, 使得此次災害並未出現人員傷亡。

在此次歷史最強秋汛期間, 襄陽氣象部門面對複雜的天氣形勢, 切實做好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服務工作,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 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及流程積極開展災害預警和農事搶收工作, 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將損失降到最小。 (魏昊星 李曉明 李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