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樹為地鐵讓路,怎樣讓公眾釋懷

如果不是讀者向本報報料, 記者找有關單位核實, 許多杭州市民恐怕還不知道, 曙光路上的幾百棵大樹要遷走了, 其中有160多棵樹齡40年左右的梧桐和香樟。

讀者稱對這些樹很捨不得, 這肯定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杭州城區有些道路的行道樹栽種有年, 綠蔭成片, 讓人賞心悅目。 楊公堤是一條, 曙光路也是一條。 一年四季, 走在這些道路上, 樹是一樣的樹, 風景迥然不同。 許多遊客來杭州, 為的就是一睹這迷人的景色。

但這次要遷走這麼多大樹, 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因為沿線要進行地鐵建設, 其中還有一個3號線松木場站。

地鐵建設有需要, 不得不遷, 公眾自然能理解。 但市民對綠蔭的情意, 也值得尊重。 在有人眼裡, 這不過是一排排植物, 可在許多人看來, 這既可能是對生活、愛情的記憶, 也可能是長久相伴相隨而產生的情愫, 而這就是一座城市的人文魅力所在。

地鐵建設是造福於民的大事, 市民的這點情懷, 卻也不能粗暴對待。 那麼, 如何才能讓公眾釋懷, 對遷移大樹這件事情放下心來呢?我想, 首先是要讓市民早知情, 早有心理準備。 據報導, 有關部門為這次遷移大樹, 從今年8月起就開過多次協調會。 如果方案確定後, 能第一時間在媒體上公開, 許多人也就不會覺得突兀。

平時總會看到一些文明創建的標語, 比如“請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城市是我家,

文明靠大家”, 可遷移陪伴人們多年的樹木, 招呼都不打一個, 又怎麼培養人們的愛護之情?公民意識的培養, 其實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之中。

再者, 遷移大樹的具體方案, 也不妨廣泛徵求意見, 盡可能減少遷移的數量。 大樹的存在會影響到地鐵施工, 妥善遷移也是一種保護。 涉及地鐵站建設, 不論採取哪種施工方式, 都可能涉及周邊樹木遷移, 但在地鐵線路區段, 是不是也要遷移樹木, 卻要看具體情況。 一木一生命, 大樹遷移成活率再高, 也不能保證每棵都能存活。 要讓公眾釋懷, 就要讓人們看到方案的謹慎與誠意。

此外, 對遷移後的大樹, 當然是要盡可能保證成活。 據悉, 這些大樹將分散到城區各地,

到時候遷移到哪裡, 也不妨給公眾一個說法。 市地鐵集團工作人員有句話說得挺好, “遷移出去的樹木就像我們遷移戶口”, 這些樹木最終落戶在哪裡, 想必也會有不少人關心。

曙光路遷移大樹這事情的背後, 既反映了人們對這座城市的熱愛, 也表達了人們對城市公共事務的關心。 地鐵與大樹, 並非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其實二者都涉及民生, 抓住這一點, 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魏英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