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NASA與歐洲宇航局都用他的音樂,如今他又和機器人組樂隊了!

“ 機器人都來組樂隊砸場子了?作為人類我們情何以堪 。 。 。

紐西蘭實驗音樂藝術家 Nigel Stanford 最近和三個機器人(準確地說應該是機械臂)組成了一支樂隊, 用多種樂器通過機器人演奏樂器的方式, 完成了最新的作品完成了最新作品《Automatica》(自動化)。 。 。

在這個 MV 裡, “機器人樂手們”使用了至少五種主要樂器:鼓、貝斯、鋼琴、合成器和唱盤和Nigel一起完成了整場震撼的演出, 別急我們先來講講這個MV是怎麼個故事。 。 。

在2015年的時候, Nigel Stanford從一家德國公司借到了三台工業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原先的身份是汽車車間的“工人”, 從事的是電焊或者搬運的工作。 。 。

而Nigel把他的機器人樂手們“請”來自己的車庫以後, 花了四個星期時間通過程式設計“教會”這些機器人樂手玩樂器,

在這段視頻裡, 機器人使用了至少五種主要樂器進行表演。 。 。

為了打造這個 MV, Nigel 在車庫裡和機器人們待了一個月, “指導”並“訓練”它們如何使用機械臂演奏音樂, 比如彈鋼琴、撥弦、擊鼓、打碟等。 。 。

在MV一開始, 鐳射機器人在安安靜靜地切割鐵板, Nigel 看了一眼, 表示放心,

然後走向他的機器人樂隊。 。 。

經過調試的兩個機器人在彈貝斯

兩個機器人在彈鋼琴

三個機器人在打鼓

還有兩個 DJ 機器人在打碟

一切正常,Nigel 放心地走到控制台前

可是突然,程式似乎出錯了。。。

原本安安靜靜用鐳射切鐵板的機器人開始把鐳射到處亂打,破壞場地。。。

最後,機器人集體“黑化”暴走,開始“造反”!

砸鋼琴的砸鋼琴、甩貝斯的甩貝斯!!

最後,機器人把吉他扔給了Nigel

Nigel 仍然在混亂和危險要人命的鐳射切割器之中,完成了最後的演奏。。。整個 MV 呈現了高科技加持的暴力美學效果。。。

Nigel將暴力美學、科技感、工業化的視覺效果和氛圍音樂有機整合在一起,整首曲子越聽越燃,結尾極具破壞性!!

雖然看起來機器人真的演奏出了音樂,但這其實是特效和連續鏡頭的成果。。。

也許,車間工作對於機器人來說並不難,但是要想玩轉樂器就沒那麼容易了。要讓機械臂來操作鋼琴,貝斯和合成器。。。可想而知有多困難了,因為機器人必須靈敏到剛好能撥出聲音來卻不至於摧毀樂器,其精確需要保持到 0.3 毫米以內。。。

而這些機械臂由德國生產商 KUKA 酷卡提供,原先是汽車車間的“工人”,從事的是電焊或者搬運的工作。經過 Nigel 的精心調試,它們能夠保持 0.3 毫米的精確度來演奏樂器。。。

庫卡(KUKA)機器人公司算是工業自動化領域元老級企業,成立於1898年,總部在德國奧格斯堡。雖然叫機器人公司,設備其實叫機械臂更貼切,在工業製造中需要運用點焊、弧焊、碼跺、噴塗、澆鑄、裝配、搬運、包裝、鐳射加工、檢測、注塑、水切割等作業時,工業機器人能大大的降低勞動成本,成倍的提升效益。。。

2015年,Nigel Stanford 曾嘗試將各種科學器材與樂器結合在一起進行創作,水、鐵磁流體、等離子球、特斯拉線圈等東西都成為他創作時的道具。。。

我們在 2015 年,他的新專輯《Cymatics》獲得了巨大成功。在 Cymatics 的 MV 中,Nigel 使用了沙子、水、甚至還有火來表現聲音的變化,著實讓人驚豔。。。

他曾嘗試將各種科學器材與樂器結合,進行創作,水、鐵磁流體、等離子球、特斯拉線圈等東西都成為他創作時的道具。。。

當科學、音樂和藝術有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用科學為基礎,將無形的音樂轉變成為具象的表現,給我們帶來了更豐富的視聽感知震撼!!

Nigel Stanford 一直在探索音樂和科技的關係,NASA 和歐洲太空總署都使用過他的音樂作為很多與太空有關紀錄片的配樂,也就是這張 1999 年的專輯《Deep Space》,當時Stanford曾用名John。。。

而這次的MV也是他的同名新專輯《Automatica》

話說。。倘若有朝一日,真正的機器人們登臺演奏,現場應該沒人敢砸場子了吧。。。

還有兩個 DJ 機器人在打碟

一切正常,Nigel 放心地走到控制台前

可是突然,程式似乎出錯了。。。

原本安安靜靜用鐳射切鐵板的機器人開始把鐳射到處亂打,破壞場地。。。

最後,機器人集體“黑化”暴走,開始“造反”!

砸鋼琴的砸鋼琴、甩貝斯的甩貝斯!!

最後,機器人把吉他扔給了Nigel

Nigel 仍然在混亂和危險要人命的鐳射切割器之中,完成了最後的演奏。。。整個 MV 呈現了高科技加持的暴力美學效果。。。

Nigel將暴力美學、科技感、工業化的視覺效果和氛圍音樂有機整合在一起,整首曲子越聽越燃,結尾極具破壞性!!

雖然看起來機器人真的演奏出了音樂,但這其實是特效和連續鏡頭的成果。。。

也許,車間工作對於機器人來說並不難,但是要想玩轉樂器就沒那麼容易了。要讓機械臂來操作鋼琴,貝斯和合成器。。。可想而知有多困難了,因為機器人必須靈敏到剛好能撥出聲音來卻不至於摧毀樂器,其精確需要保持到 0.3 毫米以內。。。

而這些機械臂由德國生產商 KUKA 酷卡提供,原先是汽車車間的“工人”,從事的是電焊或者搬運的工作。經過 Nigel 的精心調試,它們能夠保持 0.3 毫米的精確度來演奏樂器。。。

庫卡(KUKA)機器人公司算是工業自動化領域元老級企業,成立於1898年,總部在德國奧格斯堡。雖然叫機器人公司,設備其實叫機械臂更貼切,在工業製造中需要運用點焊、弧焊、碼跺、噴塗、澆鑄、裝配、搬運、包裝、鐳射加工、檢測、注塑、水切割等作業時,工業機器人能大大的降低勞動成本,成倍的提升效益。。。

2015年,Nigel Stanford 曾嘗試將各種科學器材與樂器結合在一起進行創作,水、鐵磁流體、等離子球、特斯拉線圈等東西都成為他創作時的道具。。。

我們在 2015 年,他的新專輯《Cymatics》獲得了巨大成功。在 Cymatics 的 MV 中,Nigel 使用了沙子、水、甚至還有火來表現聲音的變化,著實讓人驚豔。。。

他曾嘗試將各種科學器材與樂器結合,進行創作,水、鐵磁流體、等離子球、特斯拉線圈等東西都成為他創作時的道具。。。

當科學、音樂和藝術有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用科學為基礎,將無形的音樂轉變成為具象的表現,給我們帶來了更豐富的視聽感知震撼!!

Nigel Stanford 一直在探索音樂和科技的關係,NASA 和歐洲太空總署都使用過他的音樂作為很多與太空有關紀錄片的配樂,也就是這張 1999 年的專輯《Deep Space》,當時Stanford曾用名John。。。

而這次的MV也是他的同名新專輯《Automatica》

話說。。倘若有朝一日,真正的機器人們登臺演奏,現場應該沒人敢砸場子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