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被樂視控股,是易到的終局?

“資金鏈斷裂拖欠七家供應商尾款。 ”

對於被樂視控股的易到來說, 傳出來這樣的消息並不奇怪。 據不完全統計, 從2016年11月下旬開始, 易到在資金方面出現的負面報導已經不下7次。

但是這一次的報導中, 有了別樣的意味。 根據新浪科技的報導, 對易到用車的運營困境, 其總裁助理王睿表示, 主要是因為去年樂視負面的影響, 所以銀行方面比較謹慎, 不敢輕易放貸。

此話一說, “全怪樂視”也成了媒體報導此事的標題。 拋開標題是否有浮誇成分, 易到方的吐槽也不禁引發了一個思考, 被樂視控股, 是易到的終局嗎?

2015年10月, 樂視汽車以7億美元獲得易到用車70%的股權, 成為後者的控股股東。

當時, 樂視董事長賈躍亭稱將和易到一起打造生態專車, 並且未來的生態專車將免費。

在樂視投資之前, 網約車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015年2月, 滴滴和快的宣佈合併, 一舉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3月,

Uber中國全面調整價格, 也加入了補貼戰爭;6月, 神州專車也開始高調刷屏。

一連串的動作, 易到的市場份額大幅度下滑, 資金狀況極度堪憂。

“2015年9月, 易到每日的訂單量已下滑到2萬單, 同一時段滴滴的訂單數位則是日均700萬單。 到下半年, 易到幾乎燒完了前一年拿到的融資, 資本寒冬降臨, “不補貼了, 不推廣了, 甚至裁員了, 就這麼簡單。 ”

這是接受36氪採訪的一位易到內部人士披露的情況。

讓周航和他的易到感到了危機感。 周航表示, 如果還想見到2016年的太陽, 必須找一個有力的靠山。

但靠山不好找。 36氪報導稱, 為了生存, 易到在2015年與優步和神州都談過, 但因為估值分歧未能達成一致。 在周航眼裡, “當時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

樂視能出手已經很好了。 ”他也表示對控股股權並沒有異議, 沒什麼遺憾。

2016年2月底, 易到進行了一次人事調整, 樂視控股CMO彭鋼赴任易到用車總裁, 負責行銷和戰略。

2016年6月21日, 樂視入股易到246天, 易到在北京舉辦了一場發佈會, 周航在會上宣佈:“易到的日完成訂單數已經突破100萬。 ”

這樣的成績, 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樂視的功勞。 可以說, 當時的樂視于易到來說, 絲毫不亞於當前的融創于樂視。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樂視易到的白衣騎士。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 如果沒了樂視, 還有現在的易到嗎?但歷史不能假設。

2016年11月21日, 媒體的一紙報導掀開了易到的資金困境。 北京商報報導稱, 截至9月, 易到用車已經拖欠供應商費用5000萬。 正在等融資易到內部人士給出的答案。

這則報導前15天, 賈躍亭發佈了全員信, 稱樂視擴張節奏過快, 生態戰略第一階段, 以各個子業務線為主、平臺業務為輔。 但我們蒙眼狂奔、燒錢追求規模擴張同時, 全球化戰線一下子拉得過長。

“一邊是突飛猛進的戰略與業績,

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資金與組織壓力。 一邊是冰冷的海水, 一邊是升騰的火焰。 沒有哪家公司有這樣的經歷, 一次次在冰與火中淬煉。 ”

這封全員信的標題為“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被巨浪吞沒還是把海洋煮沸?”

這是一個導火索, 從發佈全員信開始, 樂視生態一直都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 一直到現在, 樂視的還在掙扎, 還在通過各種手段來撐起大家眼裡“將傾的大廈”。

易到, 作為樂視生態中的一個板塊, 受到波及在所難免。 傾巢之下, 豈有完卵?

或許, 當初周航選擇了賈躍亭, 就冥冥註定會有這種結果吧。 對於易到來說, 更多的應該是成也樂視, 敗也樂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