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買不起墓地?我會選擇最酷的葬禮

偷偷告訴你

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更努力掙錢

你覺得房價已經貴到離譜了?很抱歉告訴你, 墳墓的價格也在漲。

分享一則新聞:清明節前,

蘇州市召開工作會議, 要求嚴禁經營性公墓跨蘇州市區域外銷售, 將有限資源更好服務于蘇州市群眾。 而在這次限購之前, 蘇州墓地的單價已經超過了12萬/㎡, 大有供不應求的趨勢。

△“中產階級的焦慮”

清明時節, 向來是購買墓地的高峰期, 北京八寶山已經喊出了16萬/㎡的高價,

全國各地墓價也是水漲船高。 如果再來點限購, 真要讓人們生而買不起房、死而買不起墓啊。

先算一筆賬

×

人死了要花多少錢?

對皮褲有著非凡狂熱的汪峰老師, 在《北京北京》中唱過: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離去

我希望人們把我埋在這裡

在這兒我能感覺到我的存在

在這有太多讓我眷戀的東西

汪老師是北京人, 按目前的政策, 他不僅有資格在北京買房, 未來真的時候到了, 也不愁在北京買個墓。 But, 如果你跟水水一樣是北漂, 首先你得交夠社保五年, 或者滿五年的個稅, 幾十萬可能就這樣出去了。 當然你升仙之後能不能埋在北京, 還不好說……

不管怎麼樣, 你得買個墓吧。 選一個風水好一點的墓, 10萬 – 15萬左右;葬禮還得花不少錢呢, 加上靈車花圈火化費, 好多毛爺爺又出去了。 算盤打一打, 為了埋在北京, 你可能得畫個七八十萬;如果想弄得風光一點, 一百萬就燒沒了。

人固有一死, 燒了這麼多錢, 還是一個死。 既然如此, 為何不能把錢花得更有技巧一點?

酷炫系列

×

火光四射的船, 航向英靈殿

“給我一個維京式的葬禮。 ”

——《V字仇殺隊》(原著)

大多數人都看過《V字仇殺隊》, 在電影中, V的遺體被放入滿載著玫瑰花與炸藥的火車, 與英國議會大廈一起炸個粉身碎骨, 留給這世界最後一次壯麗的身影。 這的確是一次維京式的葬禮, 只不過把船換成了火車。

維京人相信, 死亡只不過是去另一個世界旅行。 一般人會被放入裝滿了鮮花美酒的船內埋葬, 或者沉入海中;如果亡者在生前受人尊敬, 比如他是國王, 或者是了不起的大英雄, 人們會讓“亡者之船”起航, 再用帶火的弓箭將船點燃, 船一邊漂浮著一邊熊熊燃燒,航向遠方。這時候,再來一聲響徹天地的號角,你的葬禮將永遠被人銘記。

這種維京式的葬禮,因為視覺衝擊力和情感張力十足,出現在大量的影視作品中。《馴龍高手》浪漫化地還原了這一場景,而在《雷神2》之中,索爾的母親也得到了這份榮譽。

今天,人們可以完美地還原這種大英雄式的酷炫葬禮。你需要準備一艘原木小船,帶上任何能夠陪伴你去英靈殿的東西(充電寶就不必了……爆炸會污染環境),然後記得給自己澆上足夠的汽油——通常來說,水中木材的燃燒不足以將人體完全火花成灰,你需要一些高能燃料來説明你航向英靈殿。

唯一的難點在於射箭,找幾個弓箭教練吧,否則射了半天還是miss就尷尬了。你還得面臨一個問題——在海邊燒船,可能會引來員警叔叔的關注,所以你最好有一群願意為你風光送行、還願意幫你扛責任的鐵哥們。願你在英靈殿保佑他們。

只要你能搞到一艘小船,維京式葬禮就花不了多少錢,還能走得非常酷炫,何樂不為?

酷炫指數:★★★★★

危險指數:★★★

麻煩指數:★★★★

花錢指數:★

酷炫系列

×

用煙火點燃你的最後一刻

“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林夕《我》

現在是創意時代,玩的就是概念。同樣是火葬,同樣是燒成灰,與其花一大筆錢把自己塞入小小的一塊墓地,還不如玩點有意思的,讓更多人記住你。俗一點說,就算要升仙,也要升出一把10萬+的效果,這樣才爽嘛。

在煙花管制沒那麼嚴格的歐美,“煙花葬”在近幾年來越來越受歡迎。它的概念很簡單,就是把死者的骨灰混入煙花中,然後射向夜空、恣意綻放,生者在璀璨之中送別逝者。聽起來很浪漫對不對?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亨特·湯普森,“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之一

美國傳奇作家、“荒誕新聞之父”亨特·湯普森,就是著名的“煙花葬”使用者。早在1978年,他就在BBC的一則紀錄片中,透露自己最嚮往的葬禮方式:“把骨灰用大炮射向天空”。2005年他自殺身亡,親友們遵循他的遺願,將他的骨灰混入四色煙花之中,在科羅拉多州的一座高塔上發射,經由新聞媒體的鏡頭,把光輝撒向全世界。

此後,煙花葬作為一種獨特的葬禮方式,在歐美開始小範圍流行。英國有專門的殯葬公司提供煙花葬服務,通常花費不會超過2000英鎊,也就是不到2萬元人民幣,你就能在一片絢爛中完成永恆——讓最後的美景活在人們的心中。

目前國內還少有做煙花葬業務的,不過你完全可以自行著手準備。租一艘船,到公海上放煙火吧~

酷炫指數:★★★★★

危險指數:★

麻煩指數:★★★

花錢指數:★★

小清新系列

×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也許大海給貝殼下的定義是珍珠,

也許時間給煤炭下的定義是鑽石。”

——紀伯倫《沙與沫》

傳統的土葬和火葬真的都過時了。比起在酷炫中煙消雲散,如果你比較傳統、更想要永存,那也有比入土為安更棒的選擇。骨灰中主要的成分是鈣、磷、氧和碳等元素,除了拿來當肥料,還能通過一些物理和化學工藝,達成你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比如,美國LifeGem提供這樣一種服務:提取亡者骨灰中的碳元素,以高溫高壓合成人造鑽石,然後鑲嵌到貴金屬上,製成一枚高品質戒指,用以紀念亡者不平凡的一生。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枚“亡者之戒”確實極具珍藏意義,你高興的話可以立個遺囑,讓後代把你當傳家寶(同時注明:戴上它不會隱身,但說不定能看見你)。

△人造金剛石,品質與天然鑽石持平

骨灰鑽石的意義究竟有多麼深刻,我們翻翻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

“將人體骨灰的碳提取出來,加熱到3000℃變成石墨,再置入壓力器中存放兩個星期,一枚骨灰鑽石便形成了。專家再進一步切割,加工,拋光,最終成為一枚獨一無二的鑽石……道上人說,吳家吳小佛爺一生未娶,然而左手無名指上始終帶著一枚藍色的鑽戒。自長白山回來之後,便未曾摘下。”

基情不基情,自行感受一下……

把骨灰做成鑽石,再雕刻成珠寶,自然是價格不菲。LifeGem的最低價格是2999美元定制一枚,淘寶上能找到4500的,靠不靠譜不知道……無論如何,比起埋到地下暗無天日,化身成鑽石是不是更美好一點?千萬別被拿去當鋪換錢啊……

清新指數:★★★

珍藏指數:★★★★★

麻煩指數:★★★★

花錢指數:★★★★★

塵歸塵,土歸土,音樂歸音樂

“有些人將化為山峰,讓時間考驗他們的名字。”

——萊昂納德·科恩

真正的骨灰級音樂發燒友,會把自己的骨灰做成黑膠唱片,限量發行50張什麼的,未來搞不好比Bob Dylan的珍藏紀念白金版還值錢(大誤)。

英國一家叫Andvinyly的公司就在這麼幹。它于2009年創立,一開始是幫別人錄製黑膠唱片的小公司,反響平平,直到2013年老闆突發奇想、試著把骨灰融入黑膠唱片製作成功之後,才變成骨灰唱片的先行者。

根據《每日郵報》的說法,製作骨灰唱片時,要先把骨灰噴灑在乙烯基薄片上,再進行壓制。這樣,灌入聲音的同時就可以把骨灰與唱片融為一體。至於你想灌入什麼聲音?是你一生摯愛的歌曲,還是你的死前告白,或者乾脆是笑聲,只要是聲音都可以。

除了製作骨灰唱片,Andvinyly還能幫你請藝術家製作唱片封套,或者請專業樂隊幫你寫個紀念歌。此外還有一個超級另類的服務:把這張骨灰唱片寄送給全球各地的著名黑膠店,讓他們試著幫你賣賣看——自己的唱片與眾多大師的作品放在一起?這簡直是骨灰級樂迷的最高榮譽啊!

△萊昂納德·科恩,RIP

根據公開報價,一份骨灰黑膠唱片(30張)要價3000英鎊,繪製封面3500英鎊,專業樂隊定制歌曲每首500英鎊,寫歌另算。算一算也是10萬人民幣之內能搞定的事,對於骨灰級樂迷而言,都能燒黑膠了,這些錢應該不算什麼。

順便說一下,黑膠唱片中混入骨灰會增加不少雜音,但這就是回憶之聲,千金難買。

清新指數:★★★★★

珍藏指數:★★★★

麻煩指數:★★★

花錢指數:★★★★

高科技系列

×

讓我成為守護地球的星塵

“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動,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間。”

——阿多尼斯,《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科幻迷們,我們生在了一個無奈的時代:仰望星空,眼前是一片探索不及,我們卻毫無機會躍向星塵、前仆後繼。大航太時代終會到來,只是我們不一定能活著看見;我們只能寄希望于後人,自己則成為守護家園的星塵。

《星際迷航》的製作人吉恩·羅登貝瑞,大概就是這麼想的。1997年,他的骨灰被火箭送上太空,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葬禮。此後,有些名人和科學家也選擇了太空葬,讓自己的骨灰與地球軌道同在。

△吉恩·羅登貝瑞,在太空中向你微笑

美國私人航太公司Celestis專門進行太空殯葬服務,方式很簡單:將亡者骨灰封入高科技的太空膠囊中,以火箭發射升空,進入近地軌道之後膠囊脫離,骨灰就永遠留在了太空中。地球上懷念你的人們,可以通過衛星和地面雷達定位,和NASA一樣即時追蹤你的位置。

目前除了吉恩·羅登貝瑞,成為星塵的人還有他的妻子瑪姬·巴瑞特、《星際迷航》老牌影星詹姆斯·杜漢、“阿波羅7號”太空人戈登·庫珀、一些已故的天體科學家、科幻迷等等。一個很浪漫的情節是,隨著軌道速度的自我衰減,骨灰膠囊最終會重歸地心引力的懷抱,在大氣層中幻化成一顆流星,燃燒殆盡。

△《地心引力》片尾曲

由於太空葬禮使用的是SpaceX火箭,總體來說並不算太貴。Celestis報價,1克骨灰收費495美元,7克骨灰則是995美元,把它們送入近地軌道需要額外支付3000美元。如果你想進入更加浩瀚的星辰大海、與地球永遠告別,則需要12500美元。

這世上,已有人在宇宙漫步

星空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探索不及的銀河在遠方

在未知的遠方

比遠方更遠

科技指數:★★★★★

浪漫指數:★★★★★

麻煩指數:★★

我想活下去,把我凍起來好嗎

人體冷凍技術,目前還在小範圍的實驗中,簡單說就是把人體在極低溫(-196°C以下)狀態下冷凍保存起來,暫時停止(或者極度放慢)人體的一切機制,等到未來醫療科技更加發達的時候,再把人體解凍並治療。

目前人體冷凍技術還不成熟,進入冷凍倉內“保鮮”的人,大多數都是志願者,或者因為身患絕症、夢想未來終有一天得以治療的人。嚴格來說這不算葬禮,但是研究機構說得很明白:不做任何承諾。也就是說,如果你因技術問題變成了千年老冰棒、解凍了也無法復活,他們不負責。

△《阿凡達》中對人體冷凍倉的描繪

所以,當親友們目送你進入冷凍倉、你閉上雙眼之時,這一切與葬禮有點殊途同歸的意味。也許,未來真的有一天,你能夠從冷凍倉的休眠中醒來,然後成為被研究的物件……然後,你就在未來獲得了新生。

中國就有一位“冷凍人”。2015年5月30日,重慶女作家、61歲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自願接受人體冷凍實驗。在她生命跡象消失之後,兩位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對她的遺體進行處理,頭部和身體被分離、分別放入冷凍倉中,運往洛杉磯Alcor總部(全球最大的冷凍人體研究機構之一)。

此後,Alcor將負責杜虹遺體的長期保存。他們希望,50年後的科學技術能讓杜虹解凍頭部、再造身體,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復活”。當然,這一切沒人能夠做保證。

△美國隊長,著名的老冰棒

這聽起來有點可怕,但在無數的科幻作品中,人們已經討論了人體冷凍所帶來的無限可能性。諾蘭的《星際穿越》就設想了人體冷凍在跨星系旅行中的重要性,以及冷凍者蘇醒後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年初上映的《太空旅客》,冷凍技術更是貫穿電影的一大線索。如果你願意,把自己凍起來,搞不好你真能見到幾百年之後的陽光。

目前全球有三家研究機構開放有償人體冷凍服務,俄羅斯KrioRus的腦神經冷藏(9000美元)、美國Cryonics Institute 的全身冷藏(28000美元)和Alcor的分離式冷藏(20萬美元),價格不菲。不過,比起入土為安,把自己保存起來、期待未來,似乎也是一種很酷炫的事。

△末日科幻作品《輻射4》冷凍倉場景

如果哪一天,人體冷凍技術真的完善了,就代表人類可以安全地在休眠狀態延長生命時間,以及由時間所帶來的空間。我們可以在冷凍倉裡靜靜等待未來,也可以在冷凍倉裡登上飛船,靜靜地航向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不是葬禮,這是超越葬禮的生命延續。

科技指數:★★★★★

浪漫指數:★

這些……都能實現嗎?

當然可以,不然我寫這篇指南幹嘛……這世上有很多東西早就存在,只是你還沒接觸到而已。如果讓我策劃自己的葬禮,我希望我能買下一顆人造衛星,核能+ 太陽能供電,往北極星的方向發射,永不回頭,不間斷地以不同頻道向宇宙播放音樂(搖滾起來,耶)。

寫了那麼多,最後只想說一句話:

未來在你的手裡,請對它保持希望

船一邊漂浮著一邊熊熊燃燒,航向遠方。這時候,再來一聲響徹天地的號角,你的葬禮將永遠被人銘記。

這種維京式的葬禮,因為視覺衝擊力和情感張力十足,出現在大量的影視作品中。《馴龍高手》浪漫化地還原了這一場景,而在《雷神2》之中,索爾的母親也得到了這份榮譽。

今天,人們可以完美地還原這種大英雄式的酷炫葬禮。你需要準備一艘原木小船,帶上任何能夠陪伴你去英靈殿的東西(充電寶就不必了……爆炸會污染環境),然後記得給自己澆上足夠的汽油——通常來說,水中木材的燃燒不足以將人體完全火花成灰,你需要一些高能燃料來説明你航向英靈殿。

唯一的難點在於射箭,找幾個弓箭教練吧,否則射了半天還是miss就尷尬了。你還得面臨一個問題——在海邊燒船,可能會引來員警叔叔的關注,所以你最好有一群願意為你風光送行、還願意幫你扛責任的鐵哥們。願你在英靈殿保佑他們。

只要你能搞到一艘小船,維京式葬禮就花不了多少錢,還能走得非常酷炫,何樂不為?

酷炫指數:★★★★★

危險指數:★★★

麻煩指數:★★★★

花錢指數:★

酷炫系列

×

用煙火點燃你的最後一刻

“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林夕《我》

現在是創意時代,玩的就是概念。同樣是火葬,同樣是燒成灰,與其花一大筆錢把自己塞入小小的一塊墓地,還不如玩點有意思的,讓更多人記住你。俗一點說,就算要升仙,也要升出一把10萬+的效果,這樣才爽嘛。

在煙花管制沒那麼嚴格的歐美,“煙花葬”在近幾年來越來越受歡迎。它的概念很簡單,就是把死者的骨灰混入煙花中,然後射向夜空、恣意綻放,生者在璀璨之中送別逝者。聽起來很浪漫對不對?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亨特·湯普森,“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之一

美國傳奇作家、“荒誕新聞之父”亨特·湯普森,就是著名的“煙花葬”使用者。早在1978年,他就在BBC的一則紀錄片中,透露自己最嚮往的葬禮方式:“把骨灰用大炮射向天空”。2005年他自殺身亡,親友們遵循他的遺願,將他的骨灰混入四色煙花之中,在科羅拉多州的一座高塔上發射,經由新聞媒體的鏡頭,把光輝撒向全世界。

此後,煙花葬作為一種獨特的葬禮方式,在歐美開始小範圍流行。英國有專門的殯葬公司提供煙花葬服務,通常花費不會超過2000英鎊,也就是不到2萬元人民幣,你就能在一片絢爛中完成永恆——讓最後的美景活在人們的心中。

目前國內還少有做煙花葬業務的,不過你完全可以自行著手準備。租一艘船,到公海上放煙火吧~

酷炫指數:★★★★★

危險指數:★

麻煩指數:★★★

花錢指數:★★

小清新系列

×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也許大海給貝殼下的定義是珍珠,

也許時間給煤炭下的定義是鑽石。”

——紀伯倫《沙與沫》

傳統的土葬和火葬真的都過時了。比起在酷炫中煙消雲散,如果你比較傳統、更想要永存,那也有比入土為安更棒的選擇。骨灰中主要的成分是鈣、磷、氧和碳等元素,除了拿來當肥料,還能通過一些物理和化學工藝,達成你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比如,美國LifeGem提供這樣一種服務:提取亡者骨灰中的碳元素,以高溫高壓合成人造鑽石,然後鑲嵌到貴金屬上,製成一枚高品質戒指,用以紀念亡者不平凡的一生。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枚“亡者之戒”確實極具珍藏意義,你高興的話可以立個遺囑,讓後代把你當傳家寶(同時注明:戴上它不會隱身,但說不定能看見你)。

△人造金剛石,品質與天然鑽石持平

骨灰鑽石的意義究竟有多麼深刻,我們翻翻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

“將人體骨灰的碳提取出來,加熱到3000℃變成石墨,再置入壓力器中存放兩個星期,一枚骨灰鑽石便形成了。專家再進一步切割,加工,拋光,最終成為一枚獨一無二的鑽石……道上人說,吳家吳小佛爺一生未娶,然而左手無名指上始終帶著一枚藍色的鑽戒。自長白山回來之後,便未曾摘下。”

基情不基情,自行感受一下……

把骨灰做成鑽石,再雕刻成珠寶,自然是價格不菲。LifeGem的最低價格是2999美元定制一枚,淘寶上能找到4500的,靠不靠譜不知道……無論如何,比起埋到地下暗無天日,化身成鑽石是不是更美好一點?千萬別被拿去當鋪換錢啊……

清新指數:★★★

珍藏指數:★★★★★

麻煩指數:★★★★

花錢指數:★★★★★

塵歸塵,土歸土,音樂歸音樂

“有些人將化為山峰,讓時間考驗他們的名字。”

——萊昂納德·科恩

真正的骨灰級音樂發燒友,會把自己的骨灰做成黑膠唱片,限量發行50張什麼的,未來搞不好比Bob Dylan的珍藏紀念白金版還值錢(大誤)。

英國一家叫Andvinyly的公司就在這麼幹。它于2009年創立,一開始是幫別人錄製黑膠唱片的小公司,反響平平,直到2013年老闆突發奇想、試著把骨灰融入黑膠唱片製作成功之後,才變成骨灰唱片的先行者。

根據《每日郵報》的說法,製作骨灰唱片時,要先把骨灰噴灑在乙烯基薄片上,再進行壓制。這樣,灌入聲音的同時就可以把骨灰與唱片融為一體。至於你想灌入什麼聲音?是你一生摯愛的歌曲,還是你的死前告白,或者乾脆是笑聲,只要是聲音都可以。

除了製作骨灰唱片,Andvinyly還能幫你請藝術家製作唱片封套,或者請專業樂隊幫你寫個紀念歌。此外還有一個超級另類的服務:把這張骨灰唱片寄送給全球各地的著名黑膠店,讓他們試著幫你賣賣看——自己的唱片與眾多大師的作品放在一起?這簡直是骨灰級樂迷的最高榮譽啊!

△萊昂納德·科恩,RIP

根據公開報價,一份骨灰黑膠唱片(30張)要價3000英鎊,繪製封面3500英鎊,專業樂隊定制歌曲每首500英鎊,寫歌另算。算一算也是10萬人民幣之內能搞定的事,對於骨灰級樂迷而言,都能燒黑膠了,這些錢應該不算什麼。

順便說一下,黑膠唱片中混入骨灰會增加不少雜音,但這就是回憶之聲,千金難買。

清新指數:★★★★★

珍藏指數:★★★★

麻煩指數:★★★

花錢指數:★★★★

高科技系列

×

讓我成為守護地球的星塵

“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動,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間。”

——阿多尼斯,《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科幻迷們,我們生在了一個無奈的時代:仰望星空,眼前是一片探索不及,我們卻毫無機會躍向星塵、前仆後繼。大航太時代終會到來,只是我們不一定能活著看見;我們只能寄希望于後人,自己則成為守護家園的星塵。

《星際迷航》的製作人吉恩·羅登貝瑞,大概就是這麼想的。1997年,他的骨灰被火箭送上太空,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葬禮。此後,有些名人和科學家也選擇了太空葬,讓自己的骨灰與地球軌道同在。

△吉恩·羅登貝瑞,在太空中向你微笑

美國私人航太公司Celestis專門進行太空殯葬服務,方式很簡單:將亡者骨灰封入高科技的太空膠囊中,以火箭發射升空,進入近地軌道之後膠囊脫離,骨灰就永遠留在了太空中。地球上懷念你的人們,可以通過衛星和地面雷達定位,和NASA一樣即時追蹤你的位置。

目前除了吉恩·羅登貝瑞,成為星塵的人還有他的妻子瑪姬·巴瑞特、《星際迷航》老牌影星詹姆斯·杜漢、“阿波羅7號”太空人戈登·庫珀、一些已故的天體科學家、科幻迷等等。一個很浪漫的情節是,隨著軌道速度的自我衰減,骨灰膠囊最終會重歸地心引力的懷抱,在大氣層中幻化成一顆流星,燃燒殆盡。

△《地心引力》片尾曲

由於太空葬禮使用的是SpaceX火箭,總體來說並不算太貴。Celestis報價,1克骨灰收費495美元,7克骨灰則是995美元,把它們送入近地軌道需要額外支付3000美元。如果你想進入更加浩瀚的星辰大海、與地球永遠告別,則需要12500美元。

這世上,已有人在宇宙漫步

星空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探索不及的銀河在遠方

在未知的遠方

比遠方更遠

科技指數:★★★★★

浪漫指數:★★★★★

麻煩指數:★★

我想活下去,把我凍起來好嗎

人體冷凍技術,目前還在小範圍的實驗中,簡單說就是把人體在極低溫(-196°C以下)狀態下冷凍保存起來,暫時停止(或者極度放慢)人體的一切機制,等到未來醫療科技更加發達的時候,再把人體解凍並治療。

目前人體冷凍技術還不成熟,進入冷凍倉內“保鮮”的人,大多數都是志願者,或者因為身患絕症、夢想未來終有一天得以治療的人。嚴格來說這不算葬禮,但是研究機構說得很明白:不做任何承諾。也就是說,如果你因技術問題變成了千年老冰棒、解凍了也無法復活,他們不負責。

△《阿凡達》中對人體冷凍倉的描繪

所以,當親友們目送你進入冷凍倉、你閉上雙眼之時,這一切與葬禮有點殊途同歸的意味。也許,未來真的有一天,你能夠從冷凍倉的休眠中醒來,然後成為被研究的物件……然後,你就在未來獲得了新生。

中國就有一位“冷凍人”。2015年5月30日,重慶女作家、61歲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自願接受人體冷凍實驗。在她生命跡象消失之後,兩位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對她的遺體進行處理,頭部和身體被分離、分別放入冷凍倉中,運往洛杉磯Alcor總部(全球最大的冷凍人體研究機構之一)。

此後,Alcor將負責杜虹遺體的長期保存。他們希望,50年後的科學技術能讓杜虹解凍頭部、再造身體,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復活”。當然,這一切沒人能夠做保證。

△美國隊長,著名的老冰棒

這聽起來有點可怕,但在無數的科幻作品中,人們已經討論了人體冷凍所帶來的無限可能性。諾蘭的《星際穿越》就設想了人體冷凍在跨星系旅行中的重要性,以及冷凍者蘇醒後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年初上映的《太空旅客》,冷凍技術更是貫穿電影的一大線索。如果你願意,把自己凍起來,搞不好你真能見到幾百年之後的陽光。

目前全球有三家研究機構開放有償人體冷凍服務,俄羅斯KrioRus的腦神經冷藏(9000美元)、美國Cryonics Institute 的全身冷藏(28000美元)和Alcor的分離式冷藏(20萬美元),價格不菲。不過,比起入土為安,把自己保存起來、期待未來,似乎也是一種很酷炫的事。

△末日科幻作品《輻射4》冷凍倉場景

如果哪一天,人體冷凍技術真的完善了,就代表人類可以安全地在休眠狀態延長生命時間,以及由時間所帶來的空間。我們可以在冷凍倉裡靜靜等待未來,也可以在冷凍倉裡登上飛船,靜靜地航向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不是葬禮,這是超越葬禮的生命延續。

科技指數:★★★★★

浪漫指數:★

這些……都能實現嗎?

當然可以,不然我寫這篇指南幹嘛……這世上有很多東西早就存在,只是你還沒接觸到而已。如果讓我策劃自己的葬禮,我希望我能買下一顆人造衛星,核能+ 太陽能供電,往北極星的方向發射,永不回頭,不間斷地以不同頻道向宇宙播放音樂(搖滾起來,耶)。

寫了那麼多,最後只想說一句話:

未來在你的手裡,請對它保持希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